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

胡濙聽到王復投效瓦剌的消息,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他猜測其中有事。

皇帝是什麼性子?稍微有些急功近利,對待奸細毫不留情。

而且皇帝身邊現在有個于謙,那對奸細更是冷血無情。

他壓根就沒去自己的小閣樓,聽聞消息,就開始向聚賢閣來了。

陛下的反應沒有超出他的預料,朝臣們的反應,也沒有超過陛下的預料。

這王復真的要叛了,此時王復的家人早就在流放的路上了,說不定陛下一怒之下就殺人了。

胡濙坐下之後,就準備拿出水桶和抹布,好好把這地洗一下。

羣臣看到胡濙要說話,皆是眉頭緊皺,這件事,難不成另有隱情?否則胡濙這個老滑頭,爲何要開口幫王復說話?

這很奇怪。

胡濙敲了敲桌子說道:“諸位,你們是要陛下錯把李緒當李陵嗎?”

這裡面的確是個典故,讓人唏噓不已的典故。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漢武帝時期的大將。

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隨軍出征,結果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主力,血戰被俘。

漢武帝派了公孫敖前往匈奴出使,公孫敖回來說,李陵在爲匈奴人練兵。

漢武帝盛怒,將李陵家中族誅,司馬遷爲李陵說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隴西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節而累及家族爲恥。

可是過了一年,漢使再至匈奴,李陵就找到使者問:「吾爲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

李陵不負漢家江山,五千人沒有救援最後死戰而力竭被俘,還想着有一天回大漢繼續效命。

結果大漢不讓他回去了,家人都被殺完了。

漢使只好無奈的說:「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爲兵。」

陵仰天長嘆說:「乃李緒,非我也。」

李緒本來是漢朝的塞外都尉,駐守奚侯城,匈奴來攻,便投降了。

後來李陵還因爲李緒爲匈奴練兵讓他的家人被族誅,要殺了李緒。

結果李緒僥倖躲過了李陵的刺殺。

“諸公,昔日羣臣皆罪陵,今日羣臣皆罪復,又有何異?”胡濙講完了其中的典故。

當初漢朝鬧出了這件事,弄的沸沸揚揚,現在大明還要如此嗎?

他眉頭緊皺的說道:“你們是在勸陛下行虐之道?昔日李陵舊事,君怒羣臣皆怒,今日君怒羣臣更怒,昔事君臣皆錯,今日君未言,羣臣進言,孰之錯?”

“這是爲臣之道嗎?”胡濙的語氣已經凜冽了幾分,帶着許多的怒氣。

陛下已經很生氣了,你們再拱火,陛下盛怒之下,真的將王復家人連坐誅殺。

到時候發現事情不是這樣,而是耽誤了忠義之士爲國效命,又是誰的責任呢?

這不是臣子該做的事,這是在損害君主的威嚴!

這不是爲臣之道。

胡濙嘆了口氣說道:“王復投效瓦剌,羣臣憤慨,理所應當,土木堡天變,我大明六十六忠良,皆喪殉漠北。今日忽聞王復投效,人人得而誅之。”

“但漠北遙遠,這消息傳來,是真是假,亦要確定,僅憑流言可殺人,我大明還有王法嗎?”

禮部尚書胡濙,最後給衆人下了個臺階,讓衆人下得來臺。

這消息真假難辨,王復一個讀書人,是怎麼跑去和林的,這件事應該查清楚再做定奪。

這就體現了禮部尚書胡濙的超強的洗地功夫,給了皇帝處置的時間,又給了皇帝處置的空間,還給了朝臣們臺階下。

而且胡濙因爲不知道王復具體何事,也隱隱以李陵舊事,勸諫陛下仁恕之道,請陛下不要那麼生氣,查清楚了再說。

大明又不是沒有能力查清楚此事,那麼多夜不收,夜不收哨,晝夜在草原上活動,真的想要查清楚還是很簡單的。

面面俱到,極爲專業。

朱祁鈺看着羣臣略顯茫然的臉色,面色平靜,中國歷史太長了,始終能找到典故。

他坐直了身子說道:“諸位,還有疑問嗎?待朕派出夜不收和緹騎查補此事,若確有其事,朕不私宥。”

“朕當然憤怒,但是未稽而決,非朕本願。”

這件事的處置、進退的空間都有了,都察院的御史還想說話,卻被王文給攔住了,王文帶頭說道:“臣唐突,還請陛下恕罪。”

王文一聽陛下說話,就知道,這裡面怕是有點文章。

否則陛下早就盛怒了,要知道王復可是被陛下革職,陛下寬宥之後,王覆被吏部啓用,卻招之不朝。

陛下寬宥王復的時間和理由都和奇怪,理由是念起從龍有功,時間是在河套之戰爆發的前期。

細細想來,這件事處處的透着古怪,至於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文章,王文不想了解。

“諸位拳拳報國之心,義憤填膺在所難免,諸位請回吧,王總憲,胡尚書你們二位留一下。”朱祁鈺示意衆人可以離開了。

羣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對這麼個禮部尚書,他們說又說不過,只能讓陛下一個人定奪了。

“臣等告退。”諸臣俯首退出了聚賢閣。

朱祁鈺將王復的書信拿了出來說道:“此事機密,不可與外人說。”

胡濙拿過來書信看了半天,樂不可支,其實胡濙這件事,完全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個王復,如此這般,陛下自然不會嚴懲。

但是胡濙還是很高興,這證明他雖然歲數大了,但是還沒老糊塗,至少還能體察上意,爲陛下灑水洗地,鞍前馬後。

他將書信遞給了王文。

王文看了半天,瞪大了眼睛。

這天下居然還有這等事兒,王復不是個讀書人嗎?

“這,這,這,王覆被革職之後,居然去了宣府做了墩臺遠侯,然後還負了重傷?這重傷之後,又去了和林,假委身於賊?”王文站起身來,不敢置信的說道。

他想過裡面有文章,但是這文章實在太多了,以至於他人都有點傻了。

“好了好了,坐下吧,多大點事兒啊。”朱祁鈺示意王文坐下,大明現在就有個伯爵在麓川鎮守,王驥本就是進士出身,以戰功封爵。

而王越人在靖安,也是能上陣殺敵,弓馬嫺熟。

于謙也能上陣殺敵,不過沒有石亨這些武將悍勇,而且金濂也和陳懋在福建抵背殺敵。

這個時候,大明武德還是頗爲充沛的。

朱祁鈺笑意盎然的說道:“王復不錯,他日再立於廟堂之高,朕絕不以昔日之隙,復罪之。”

胡濙等一衆人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鈺卻說起了另外的事兒,他對着胡濙說道:“胡尚書,大軍已行至宣府,需至德勝門外小城授勳,還請胡尚書多多費心了。”

胡濙趕忙俯首說道:“陛下都準備好了,一應禮制都準備妥帖,還請陛下放心。”

胡濙的本職工作做的咋樣?

洗地是禮部尚書胡濙的副業。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知胡尚書才能,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

朱祁鈺轉過頭來對着王文說道:“王總憲,待授勳之後,立刻開始大計吧,就從兩京一十四省的按察司開始查起,追至正統十四年十一月,往事不追。”

正統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瓦剌人徹底退兵,之後大皇帝的皇位便非常穩固了,若是在貪贓枉法,那就不怪朱祁鈺無情了。

王文俯首稱是,大皇帝終究是要把天下的水抽乾,將每條魚撈出來看一眼,是該下油鍋,還是該上蒸籠了。

石亨已經行軍至宣府,京營的四武團營和四勇團營正在拔營。

而石亨未在軍中,帶着楊俊等人來到了土木堡,灑下了一壺好酒。

他帶着顫抖的聲音,高聲喊道:“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於兮,下救黔首!殺盡敵寇兮,覓個封侯!”

石亨起頭之後,數百軍卒站在春風之中,跟着一起哼唱,聲音帶着無限的悲愴。

土木堡的屍首已經盡數埋葬,如同一個小山一樣,被封了土,屍首若是過了夏天,就會起瘟疫,被蚊蠅鼠蟲傳的哪裡都是,入土爲安,或者直接焚燬。

這裡面有大明在廷文武六十六人,皆爲國殉難。

但是大明的大皇帝,明明憐忠心,卻一分一毫的恩賞也給不了,只是立了一塊碑文,立了一個八角亭。

用文字記錄了土木堡發生的事兒。

八角亭下,石亨看着碑石之前的祭祀之物,就知道,時常會有人前來祭奠,或許是京師的百姓,他們有家人死在了這裡,或許是文臣們的家眷,也有可能是武勳差人前來。

屍首來不及偵辨,都埋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悠揚的歌聲在曠野上傳了很久很久,一曲忠魂的輓歌,肅穆而莊嚴。

石亨滿是笑意的說道:“咱是個粗人,也說不出什麼漂亮話,今次來,是告訴你們,咱打勝仗了!陛下在河套建了靖安省。”

“陛下春秋鼎盛,這河套只要能夠真的靖安,再無土木堡之變了。”

“咱贏了!”

“明軍威武!陛下威武!”

石亨走出了八角亭,翻身上馬,跟着楊俊等衆人,一路向東,奔着德勝門而去。

大軍回營之後,會暫時休整三天,纔會開始授勳,讓軍士們安定一下,見見家人。

而且還有撫卹等事,是要做在前面的事兒。

尤其是陣亡軍士的家屬的安撫工作,得掌令官、朝廷的御史挨門挨戶的聞訊。

不過讓掌令官和御史們沒想到的是,戰勝之後的家屬安撫之事和戰敗後家屬安撫之事,完全不同。

戰勝後的家屬,雖然悲愴,但是畢竟軍士們做的有意義,戰敗之後,軍士們做的事兒,還有意義嗎?

而且大皇帝對待軍卒寬厚,撫卹一應也會發放到位。

畢竟發死人財喝兵血的,會被大皇帝無情的吊死在大旗之下,絕不原諒。

掌令官在行動,大軍休整之後,向着德勝門而去。

今天是大皇帝再次授勳的日子。

德勝門外的人山人海,觀禮的人數衆多,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刑部、順天府都在維持着秩序。

無數人都在翹首以盼的等待着這一天,這裡面有軍士的家屬,有大明的百姓,旌旗在春風中陣陣。

朱祁鈺的輅車緩緩的駛出了德勝門,他站在車前,看到了大明軍民臉上的笑容,那是勝利的喜悅。

石亨一直在德勝門外等候着,等到陛下的車駕至德勝門之時,他便扛着儀刀騎着戰馬,再次做了先導。

爲陛下牽馬墜蹬,乃是武將本職工作。

石亨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志得意滿。

朱祁鈺的輅車來到了德勝門外的小城,悠揚的號角聲悠遠而雄壯,響徹了整個京師。

而隨着輅車的到來,一聲聲升帳的喊聲,朱祁鈺的龍旗大纛在點將臺前緩緩升起,在春風之中獵獵作響。

隨後是四武團營、四勇團營、四威團營、宣府三衛、大同兩衛的牙旗豎起,一門門的大將軍炮,在德勝門的城頭空響,轟隆隆的響聲不斷的傳來。

在二十四響之後,硝煙瀰漫城頭。

陛下今年二十四歲,軍隊要在方方面面體現他們的忠誠,否則這興文匽武再至,他們無法接受。

三軍隨之肅靜。

朱祁鈺緩緩走下了輅車,無數的軍士行半禮,百姓們行全禮,聲震雲霄的聲音,在德勝門外的土城下響起:“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山人海,旌旗招展。

朱祁鈺十分平靜的走到了點將臺之上,兩個手前伸大聲的說道:“平身。”

掌令官們高舉着手中小旗,大聲疾呼,傳遞着大皇帝的天語綸音。

朱祁鈺往前走了兩步,看着在春日之下精神抖擻的大明軍陣,大聲的喊道:“明軍威武!”

“陛下威武!陛下威武!陛下威武!”

軍士們炸裂的聲音在德勝門前,如同一陣陣的滔天巨浪。

賽因不花說石亨爲何不效仿香孩兒的陳橋驛,若是他此時在德勝門,定然不會這個疑問了。

石亨又不蠢。

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十三章 拿去!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十三章 拿去!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904章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