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

胡濙聽到王復投效瓦剌的消息,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他猜測其中有事。

皇帝是什麼性子?稍微有些急功近利,對待奸細毫不留情。

而且皇帝身邊現在有個于謙,那對奸細更是冷血無情。

他壓根就沒去自己的小閣樓,聽聞消息,就開始向聚賢閣來了。

陛下的反應沒有超出他的預料,朝臣們的反應,也沒有超過陛下的預料。

這王復真的要叛了,此時王復的家人早就在流放的路上了,說不定陛下一怒之下就殺人了。

胡濙坐下之後,就準備拿出水桶和抹布,好好把這地洗一下。

羣臣看到胡濙要說話,皆是眉頭緊皺,這件事,難不成另有隱情?否則胡濙這個老滑頭,爲何要開口幫王復說話?

這很奇怪。

胡濙敲了敲桌子說道:“諸位,你們是要陛下錯把李緒當李陵嗎?”

這裡面的確是個典故,讓人唏噓不已的典故。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漢武帝時期的大將。

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隨軍出征,結果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主力,血戰被俘。

漢武帝派了公孫敖前往匈奴出使,公孫敖回來說,李陵在爲匈奴人練兵。

漢武帝盛怒,將李陵家中族誅,司馬遷爲李陵說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隴西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節而累及家族爲恥。

可是過了一年,漢使再至匈奴,李陵就找到使者問:「吾爲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

李陵不負漢家江山,五千人沒有救援最後死戰而力竭被俘,還想着有一天回大漢繼續效命。

結果大漢不讓他回去了,家人都被殺完了。

漢使只好無奈的說:「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爲兵。」

陵仰天長嘆說:「乃李緒,非我也。」

李緒本來是漢朝的塞外都尉,駐守奚侯城,匈奴來攻,便投降了。

後來李陵還因爲李緒爲匈奴練兵讓他的家人被族誅,要殺了李緒。

結果李緒僥倖躲過了李陵的刺殺。

“諸公,昔日羣臣皆罪陵,今日羣臣皆罪復,又有何異?”胡濙講完了其中的典故。

當初漢朝鬧出了這件事,弄的沸沸揚揚,現在大明還要如此嗎?

他眉頭緊皺的說道:“你們是在勸陛下行虐之道?昔日李陵舊事,君怒羣臣皆怒,今日君怒羣臣更怒,昔事君臣皆錯,今日君未言,羣臣進言,孰之錯?” ωωω ✿тt kan ✿c ○

“這是爲臣之道嗎?”胡濙的語氣已經凜冽了幾分,帶着許多的怒氣。

陛下已經很生氣了,你們再拱火,陛下盛怒之下,真的將王復家人連坐誅殺。

到時候發現事情不是這樣,而是耽誤了忠義之士爲國效命,又是誰的責任呢?

這不是臣子該做的事,這是在損害君主的威嚴!

這不是爲臣之道。

胡濙嘆了口氣說道:“王復投效瓦剌,羣臣憤慨,理所應當,土木堡天變,我大明六十六忠良,皆喪殉漠北。今日忽聞王復投效,人人得而誅之。”

“但漠北遙遠,這消息傳來,是真是假,亦要確定,僅憑流言可殺人,我大明還有王法嗎?”

禮部尚書胡濙,最後給衆人下了個臺階,讓衆人下得來臺。

這消息真假難辨,王復一個讀書人,是怎麼跑去和林的,這件事應該查清楚再做定奪。

這就體現了禮部尚書胡濙的超強的洗地功夫,給了皇帝處置的時間,又給了皇帝處置的空間,還給了朝臣們臺階下。

而且胡濙因爲不知道王復具體何事,也隱隱以李陵舊事,勸諫陛下仁恕之道,請陛下不要那麼生氣,查清楚了再說。

大明又不是沒有能力查清楚此事,那麼多夜不收,夜不收哨,晝夜在草原上活動,真的想要查清楚還是很簡單的。

面面俱到,極爲專業。

朱祁鈺看着羣臣略顯茫然的臉色,面色平靜,中國歷史太長了,始終能找到典故。

他坐直了身子說道:“諸位,還有疑問嗎?待朕派出夜不收和緹騎查補此事,若確有其事,朕不私宥。”

“朕當然憤怒,但是未稽而決,非朕本願。”

這件事的處置、進退的空間都有了,都察院的御史還想說話,卻被王文給攔住了,王文帶頭說道:“臣唐突,還請陛下恕罪。”

王文一聽陛下說話,就知道,這裡面怕是有點文章。

否則陛下早就盛怒了,要知道王復可是被陛下革職,陛下寬宥之後,王覆被吏部啓用,卻招之不朝。

Www .ttκā n .℃o

陛下寬宥王復的時間和理由都和奇怪,理由是念起從龍有功,時間是在河套之戰爆發的前期。

細細想來,這件事處處的透着古怪,至於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文章,王文不想了解。

“諸位拳拳報國之心,義憤填膺在所難免,諸位請回吧,王總憲,胡尚書你們二位留一下。”朱祁鈺示意衆人可以離開了。

羣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對這麼個禮部尚書,他們說又說不過,只能讓陛下一個人定奪了。

“臣等告退。”諸臣俯首退出了聚賢閣。

朱祁鈺將王復的書信拿了出來說道:“此事機密,不可與外人說。”

胡濙拿過來書信看了半天,樂不可支,其實胡濙這件事,完全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個王復,如此這般,陛下自然不會嚴懲。

但是胡濙還是很高興,這證明他雖然歲數大了,但是還沒老糊塗,至少還能體察上意,爲陛下灑水洗地,鞍前馬後。

他將書信遞給了王文。

王文看了半天,瞪大了眼睛。

這天下居然還有這等事兒,王復不是個讀書人嗎?

“這,這,這,王覆被革職之後,居然去了宣府做了墩臺遠侯,然後還負了重傷?這重傷之後,又去了和林,假委身於賊?”王文站起身來,不敢置信的說道。

他想過裡面有文章,但是這文章實在太多了,以至於他人都有點傻了。

“好了好了,坐下吧,多大點事兒啊。”朱祁鈺示意王文坐下,大明現在就有個伯爵在麓川鎮守,王驥本就是進士出身,以戰功封爵。

而王越人在靖安,也是能上陣殺敵,弓馬嫺熟。

于謙也能上陣殺敵,不過沒有石亨這些武將悍勇,而且金濂也和陳懋在福建抵背殺敵。

這個時候,大明武德還是頗爲充沛的。

朱祁鈺笑意盎然的說道:“王復不錯,他日再立於廟堂之高,朕絕不以昔日之隙,復罪之。”

胡濙等一衆人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鈺卻說起了另外的事兒,他對着胡濙說道:“胡尚書,大軍已行至宣府,需至德勝門外小城授勳,還請胡尚書多多費心了。”

胡濙趕忙俯首說道:“陛下都準備好了,一應禮制都準備妥帖,還請陛下放心。”

胡濙的本職工作做的咋樣?

洗地是禮部尚書胡濙的副業。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知胡尚書才能,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

朱祁鈺轉過頭來對着王文說道:“王總憲,待授勳之後,立刻開始大計吧,就從兩京一十四省的按察司開始查起,追至正統十四年十一月,往事不追。”

正統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瓦剌人徹底退兵,之後大皇帝的皇位便非常穩固了,若是在貪贓枉法,那就不怪朱祁鈺無情了。

王文俯首稱是,大皇帝終究是要把天下的水抽乾,將每條魚撈出來看一眼,是該下油鍋,還是該上蒸籠了。

石亨已經行軍至宣府,京營的四武團營和四勇團營正在拔營。

而石亨未在軍中,帶着楊俊等人來到了土木堡,灑下了一壺好酒。

他帶着顫抖的聲音,高聲喊道:“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於兮,下救黔首!殺盡敵寇兮,覓個封侯!”

石亨起頭之後,數百軍卒站在春風之中,跟着一起哼唱,聲音帶着無限的悲愴。

土木堡的屍首已經盡數埋葬,如同一個小山一樣,被封了土,屍首若是過了夏天,就會起瘟疫,被蚊蠅鼠蟲傳的哪裡都是,入土爲安,或者直接焚燬。

這裡面有大明在廷文武六十六人,皆爲國殉難。

但是大明的大皇帝,明明憐忠心,卻一分一毫的恩賞也給不了,只是立了一塊碑文,立了一個八角亭。

用文字記錄了土木堡發生的事兒。

八角亭下,石亨看着碑石之前的祭祀之物,就知道,時常會有人前來祭奠,或許是京師的百姓,他們有家人死在了這裡,或許是文臣們的家眷,也有可能是武勳差人前來。

屍首來不及偵辨,都埋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悠揚的歌聲在曠野上傳了很久很久,一曲忠魂的輓歌,肅穆而莊嚴。

石亨滿是笑意的說道:“咱是個粗人,也說不出什麼漂亮話,今次來,是告訴你們,咱打勝仗了!陛下在河套建了靖安省。”

“陛下春秋鼎盛,這河套只要能夠真的靖安,再無土木堡之變了。”

“咱贏了!”

“明軍威武!陛下威武!”

石亨走出了八角亭,翻身上馬,跟着楊俊等衆人,一路向東,奔着德勝門而去。

大軍回營之後,會暫時休整三天,纔會開始授勳,讓軍士們安定一下,見見家人。

而且還有撫卹等事,是要做在前面的事兒。

尤其是陣亡軍士的家屬的安撫工作,得掌令官、朝廷的御史挨門挨戶的聞訊。

不過讓掌令官和御史們沒想到的是,戰勝之後的家屬安撫之事和戰敗後家屬安撫之事,完全不同。

戰勝後的家屬,雖然悲愴,但是畢竟軍士們做的有意義,戰敗之後,軍士們做的事兒,還有意義嗎?

而且大皇帝對待軍卒寬厚,撫卹一應也會發放到位。

畢竟發死人財喝兵血的,會被大皇帝無情的吊死在大旗之下,絕不原諒。

掌令官在行動,大軍休整之後,向着德勝門而去。

今天是大皇帝再次授勳的日子。

德勝門外的人山人海,觀禮的人數衆多,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刑部、順天府都在維持着秩序。

無數人都在翹首以盼的等待着這一天,這裡面有軍士的家屬,有大明的百姓,旌旗在春風中陣陣。

朱祁鈺的輅車緩緩的駛出了德勝門,他站在車前,看到了大明軍民臉上的笑容,那是勝利的喜悅。

石亨一直在德勝門外等候着,等到陛下的車駕至德勝門之時,他便扛着儀刀騎着戰馬,再次做了先導。

爲陛下牽馬墜蹬,乃是武將本職工作。

石亨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志得意滿。

朱祁鈺的輅車來到了德勝門外的小城,悠揚的號角聲悠遠而雄壯,響徹了整個京師。

而隨着輅車的到來,一聲聲升帳的喊聲,朱祁鈺的龍旗大纛在點將臺前緩緩升起,在春風之中獵獵作響。

隨後是四武團營、四勇團營、四威團營、宣府三衛、大同兩衛的牙旗豎起,一門門的大將軍炮,在德勝門的城頭空響,轟隆隆的響聲不斷的傳來。

在二十四響之後,硝煙瀰漫城頭。

陛下今年二十四歲,軍隊要在方方面面體現他們的忠誠,否則這興文匽武再至,他們無法接受。

三軍隨之肅靜。

朱祁鈺緩緩走下了輅車,無數的軍士行半禮,百姓們行全禮,聲震雲霄的聲音,在德勝門外的土城下響起:“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山人海,旌旗招展。

朱祁鈺十分平靜的走到了點將臺之上,兩個手前伸大聲的說道:“平身。”

掌令官們高舉着手中小旗,大聲疾呼,傳遞着大皇帝的天語綸音。

朱祁鈺往前走了兩步,看着在春日之下精神抖擻的大明軍陣,大聲的喊道:“明軍威武!”

“陛下威武!陛下威武!陛下威武!”

軍士們炸裂的聲音在德勝門前,如同一陣陣的滔天巨浪。

賽因不花說石亨爲何不效仿香孩兒的陳橋驛,若是他此時在德勝門,定然不會這個疑問了。

石亨又不蠢。

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904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