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

朱祁鈺伸出了手,示意大明的將士們肅靜。

大明的軍將們都是值得稱讚的,他們勇於作戰而且作風優良,在集寧河套一戰中,不僅展示了大明的軍威,沉重的打擊了瓦剌、渠家的囂張氣焰,而且還爲大明開疆闢土。

這都是功勳。

朱祁鈺滿是笑意的說道:“武清侯。”

他先拿出的是世券,上面寫着武清侯石亨的戰功,這是石亨一直想要的功賞。

朱祁鈺將瓦狀的世券交給了武清侯,振聲說道:“今日朕賜下世券,許你武清侯世襲罔替,戒驕戒躁,爲大明再立戰功。”

而後朱祁鈺又拿出了一枚奇功牌掛在了石亨的胸前,笑着說道:“屢立奇功。”

石亨行了個半禮,高聲說道:“臣定不辱君命!”

這是陛下的規矩,陛下不太喜歡人跪,確切的說是不喜歡動不動就下跪,臣萬死,臣有罪這類的話,也不喜歡大明軍隊動不動就下跪。

大明軍隊是大明的壓艙石,天天跪着,皇帝的脊樑骨怎麼能撐得起來?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於少保,從今以後,該叫你文安侯了。”

印綬、朝服、世券、奇功牌,都是功賞,朱祁鈺將一樣又一樣的遞給了于謙。

“臣謝陛下隆恩。”于謙俯首領取了文安侯的印綬,他沒有選擇拒絕,尤其是昌平侯楊洪離世,于謙更不能謙讓了。

“右都督楊俊。”朱祁鈺拿出了另外一套印綬和朝服,笑意盎然的說道:“生於行伍,長在邊陲,有機變用詭道,累立邊功,歷升將帥都督,能用奇兵,遇敵必搗其虛,或出其不意。善於強勝,胡人畏之,人皆稱勇。”

“朕今日授你太平伯,奇功牌,日後當爲我大明,再立奇功。”

朱祁鈺將奇功牌別在樂楊俊的身前,十分欣慰的說道:“當世之勇也。”

“臣必當以死報君恩!”楊俊行禮受勳,頗爲激動。

他的父親楊洪將昌平侯給了嫡子楊傑,而他作爲庶子只能自己去爭軍功了。

朱祁鈺將其扶起,笑着說道:“好了,平身。”

授勳之中,共放賞五枚奇功牌,石亨、于謙、楊俊、劉安、孫鏜,其餘皆爲頭功牌和齊力牌。

範廣授頭功牌,授寧遠伯。

這是之前朱祁鈺就和楊洪說好的事兒。

在楊洪看來,他的庶子楊俊搶了範廣的軍功,但是在朱祁鈺看來,他們都有功勳。

韃靼人哪有那麼容易老實,若非範廣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從廣寧衛直撲大寧衛,韃靼人未必不生歹意。

集寧河套之戰,又會多一些變數。

朱祁鈺不想把軍事行動變成賭運氣,而是用盡手段,來取得勝利。

授勳正式開始,無數的緹騎們將一枚枚的功賞牌,掛在了軍卒們的胸前,有功者有賞,無功者亦有犒勞。

這次的授勳,朱祁鈺並沒有讓軍士們大閱,天明節剛剛閱過,無需再閱,而且一直折騰疲兵也不是好事。

朱祁鈺對着于謙說道:“待會兒讓軍將們都到講武堂,進行戰後總結。”

戰前動員,戰後總結,是大明軍隊的一個新常態。

不能打了一場大戰,卻沒有總結和收穫,手段和意志兩個方面,都有可以總結的地方。

朱祁鈺看了一眼大明軍隊,坐上了輅車,準備回泰安宮換掉自己的冕服,換成常服,再參加戰後總結會。

而此時剛剛授勳的楊俊,策馬揚鞭,直奔西山陵寢而去,金山陵園,他的父親,已故穎國公楊洪,埋在這裡。

楊俊來到了墓前,從馬匹的背上取下了祭祀之物和酒袋,跪在了墓碑之前。

“爹,孩兒不孝。”楊俊點燃了香燭,重重的嘆了口氣,他從未想過自己出戰河套,父親就這麼離開了人世,他甚至沒做好準備,還打算回京之後,和父親炫耀自己的戰功。

楊俊和楊洪的關係並不是很好,他們經常爆發爭吵,偶爾吵得厲害,楊俊就會離家幾日,省的讓父親動怒。

楊洪很頑固,總是認爲自己決定纔是對的,楊俊又是楊洪最出息的兒子。

楊俊能征善戰,也最像楊洪。

子類父,不應該是楊洪最欣慰的事兒嗎?

但是楊洪眼看着大明不斷的棄地,眼看着大明興文匽武,眼看着就連英國公張輔都得避着朝臣們走。

這種大環境下,一個很像自己很能打的軍將,就不是楊洪希望看到的了。

所以他們經常爆發爭吵,這種爭吵貫穿着楊俊的一生。

“爹啊,兒給咱家又掙了一個太平伯來,雖然沒有世券,但過段時間就給打出來了。”

“現在做武將比之前爹在的時候,要輕鬆許多,不用想那麼多,只要好好打仗,陛下必然不會虧待。”

“我還是那句話,大好兒郎當封侯。”楊俊將酒灑在了地上,擦掉了眼淚。

這個鐵打的漢子,十七創重傷剛剛康復,就跟着于謙去了山外九州巡邊,在東勝衛火藥庫爆炸的時候,連眉都不皺一下的軍將,終於是哭了出來。

子欲孝而親不在。

這可能是人間最大的悲哀,楊俊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出徵之日,就是最後的訣別之事。

楊俊擦掉了眼淚,看着香燭燃盡,深吸了口氣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爹,孩兒定給咱家掙個國公回來!”

楊俊收拾了心情,撣掉了腿上的灰塵,走出了神道,張望了一眼稽戾王的墓地。

那邊只有一塊石碑,刻着稽戾王的一生。其規制只是民禮,只有一抔黃土。

春風吹綠了整個西山,綠蔭匆匆,楊俊翻身上馬,奔着講武堂而去。

朱祁鈺剛回到了泰安宮,換掉了繁瑣的十二旒冕和冕服,隨後換了身常服,就準備去講武堂參加戰後總結會。

他臨走的時候,又去看了眼朱見濟讀書,朱見濟在努力的識字讀書,手裡拿着一個算尺,艱難的將20以內的數字分成兩個數。

朱見濟偶爾眉頭緊蹙,同樣也有脾氣不好的時候,但是一鬧脾氣,胡濙就讓他伸出手來,用戒尺打他一下,雖然不是很重,但是每次都讓朱見濟齜牙咧嘴。

胡濙是一個很嚴格的老師,朱祁鈺眉頭緊皺,日後這小傢伙會不會因爲挨着兩下,而懷恨在心?

此時的朱見濟還是個孩子,每次都十分恭敬的認錯,然後繼續讀書。

細細想來,在這個講天地君親師的年代裡,老師是一個僅次於父母雙親的長輩。

朱祁鈺又轉悠到了後宮,看到了汪皇后帶着後宮四人,在一輛軋車上忙忙碌碌。

軋車,是一種農桑車,確切的說,一種很原始的輥式扎花機,乃是由元時農學家王禎,寫在了《王禎農書》中一種農桑工具。

這種軋車,用於棉花生產之中,把子棉中分離出皮棉的機械,就是將棉籽從棉花之中脫離出來,而不傷及棉纖維的工具。

朱見澄已經一歲了,他坐在旁邊,玩着已經紮好的棉花,被汪美麟抱了起來放到了一邊,可是朱見澄老實坐了一會兒,又開始歪歪斜斜的向棉花堆走去。

汪美麟無奈,只好將其交給了宮人,送到太后院裡。

大明的皇后出身並不顯貴,是會做農事的,只不過母儀天下,就是象徵性的做一下,意思意思,表示參與農桑之事,也表示大明重農桑之本。

當然也有例外。

比如朱由檢的皇后周皇后,就在宮裡有二十四架紡車,而且還時常跟着宮人們一起親事女紅紡紗之事。

朱由檢需要七十萬兩銀子調動遼東鐵騎的時候,周皇后將攢下了兩萬兩銀子,給了她父親周奎,讓周奎獻上。

不料到這國丈周奎,直接貪了女兒周皇后的一萬兩,只獻出了一萬兩出去。

在之後,李自成就進京了,把周奎家裡翻了個底朝天,抄家抄出了一百萬兩的金花銀。

朱祁鈺走了過去,看着有些土和髒的棉花,疑惑的說道:“這紡如何變成棉線的?”

汪美麟看着朱祁鈺好奇的目光,滿是笑意的說道:“見過夫君。”

“這紡得先彈成絮,需要先用木棉彈弓,就是這個,竹爲身牛筋爲弦,用木棰敲擊,將土、髒彈掉,最後彈成絮,無論是填充還是編線,都是簡單的事兒了。”

汪美麟拿起了一個四尺多長的竹弓,手持一個木槌,開始敲擊弓弦。

朱祁鈺終於理解了,爲何劉吉會被人稱爲劉棉花了,棉花的確耐受彈,估計劉吉和這棉花一個樣兒。

無德的胡濙走後,大明的朝臣們會迎來一個更無德的劉棉花,朱祁鈺爲大明朝臣們默哀。

無論胡濙還是劉吉,他們秉承的理念都相同,那就是禮法不是不便之物,陛下要怎麼變,就怎麼變。

朱祁鈺看了一小會兒,就奔着馬廄而去,騎着大黑馬,直奔講武堂而去。

講武堂的軍將們已經悉數到齊了,就連楊俊去了趟金山陵園也到了。

朱祁鈺走進來之後,衆多軍將立刻站了起來見禮。

“坐,都坐。”朱祁鈺示意大家都坐下。

他滿是笑意的說道:“朕之前說過,待諸位凱旋,與諸位共飲,今日會後,大宴賜席。”

朱祁鈺當然記得自己的承諾,他坐直了身子說道:“那這次的戰後總結,還是由武清侯和文安侯來主持。”

于謙和石亨一左一右,而朱祁鈺這次並沒有選擇離開,而是選擇全程旁聽。

他對戰爭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參與其中並不是壞事。

石亨拿出了自己的行軍手札說道:“我觀察到了幾個問題,我先來說一下。”

“凡臨陣的軍士,每斬獲首級,常是數人來報功。”

“再想想,數人退來報功,使衆兵相望,誤認是敗走,大家都走了。豈不是敗了?”

“況一個賊首,數十人報功,若斬數十賊首,就該數百人來報,不知這一陣上能有幾個數百人,反是自誤了性命。”

“臨陣第一禁約。”

“長牌、長槍、銃兵,凡該當先,長兵之軍士,決不許帶解首刀,只管當先殺去,不許立定顧戀首級。”

“其殺倒之賊,許各隊短兵砍首,每一顆止許一人就提在陣後,待殺完收兵,有令催驗,方許離陣赴驗。”

“其誰當先,誰有分,誰無分,俱聽當先隊長、掌令官對衆從公報審。”

“每顆首級以五十兩論之,當先牌槍銃分三十兩,砍首兵四兩,餘兵無分者分一兩,伙伕雖不上陣,本隊有功,亦分一兩,每顆本隊銃手亦分十四兩。”

“敢有因其恩仇報不公者,軍法。立定顧戀首級者,軍法。”

大明的軍隊迎來了新的發展,大明的作戰正在從過去強調個人勇武,向着隊伍之間的配合作戰過度,而這個首級賞錢,該怎麼分,就得有制度。

做飯的伙伕要不要給賞銀?

石亨給出的答案是要。

這首級賞本是鼓勵勇戰,結果數人哄搶,變成了阻礙戰陣,內訌的由頭,這就得立下規矩。

于謙點頭說道:“自興和所之戰後,我和武清侯就發現了這件事,立這個全隊分賞錢的規矩,以當先最爲危險,也以當先賞錢最厚。”

“整個集寧河套之戰,證明了這麼做是行之有效的。”

于謙作爲徵虜總督軍務,負責軍功之事,兩個人商量後,就暫時定下了這個賞賜的規則,事實證明是有用的,而且很合用。

朱祁鈺並不說話,他就是旁聽,只等事後,再和于謙論軍務時,再細問便是。

他看了一圈,諸位軍將情緒極爲穩定,顯然這個法子,在興和所退兵再進的時候,就已經定了下來。

石亨繼續說道:“凡戰間賊虜,遺財寶、金銀、布帛、器械之類,誘我兵爭財,彼得乘機衝殺,往往墜此套中。”

敵人用金銀布帛等物設下陷阱,顯然是大軍吃了點悶虧,否則石亨不會拿這個事兒,在這樣規格的會議上說事了。

石亨的語氣頗爲森嚴的說道:“今後臨陣,遇有財帛,每隊止留隊中一人收拾看守,待賊平,照隊收拾之,如違令圖財,致兵陷沒,或賊衝破得脫,搶財物之兵不分首從,總哨官俱以軍法斬。”

于謙補充道:“此事乃是軍令,定要跟將士宣講,否則軍法無情。”

朱祁鈺看了許久將士們的神情,看來,這也是一條跌倒後總結出來的教訓。

石亨繼續說道:“凡每甲,一人當先被困,其餘不救,致令陣亡者,全隊俱斬。陣亡一人,即斬獲真賊一級,其餘免罪。亡一得二,八人通賞。哨隊照例。”

“凡當先者,一甲被圍,二甲不救;一隊被圍,本哨各隊不救;一哨被圍,別哨不救,致令陷失者,俱軍法斬其哨隊甲長。”

甲是大明的一個軍伍編制,就是十一人一甲,十甲一隊。

石亨講的話,就是連坐,一甲被圍困,其餘人不救,就全隊皆死,一隊被圍,其他各隊不救,軍法斬哨隊甲長。

朱祁鈺並沒有打算干涉,既然是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顯然是發生了不太好的事情,否則石亨不會如此。

存在即爲合理。

兩國交兵,這樣危險的事情中,由仁慈而產生的美妙但愚蠢的想法,是錯誤的,這些錯誤,恰恰是最糟糕的。

軍法的確嚴明,但是這是軍隊組織度的保障。

這場關於臨陣的戰後總結會,繼續進行着。

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04章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898章 火併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八章 有內鬼!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