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

石亨作爲勳臣,宣讀了陛下的聖諭之後,就選擇了離席,同樣離開的還有楊俊,他們不日都將離開河套班師回京。

石亨來到了朔方府泰安門前,等待着賽因不花的妻兒來到朔方府。

草原的風一直很大,便是到了冬天,也是淒厲的哀嚎,終日不會停歇,燕塞雪,片片如拳大。

Wшw ●тт kǎn ●C〇

長空中,掉隊的鴻雁悽鳴一聲,掉在了地上,恰好掉落在車馬驛的院牆之下,那裡幾隻寒梅獨自綻開。

鴻雁骨瘦如柴,掉在地上時便嚥了氣。

石亨披着大氅,等在風雪中,直到遠遠的看到了打雪天一色的陰山夾道而來的一輛破舊車駕。

那是賽因不花的妻兒,殷氏和兩個孩子。

石亨抖了抖自己的大氅,雪花紛紛落下。

殷氏穿的極爲單薄,這麼冷的天氣裡,她只穿着一件小小的夾襖,面若柴色,頗爲瘦弱,殷氏略微有些顫抖的走下了車駕,寒風一吹,她便凍的直打哆嗦。

兩個孩子倒是裹得嚴嚴實實,他們小心的下了車,看到了壯碩如同一座小山一樣,虎背熊腰的石亨。

李永昌看了眼石亨,確定這是不是賽因不花的妻兒。

石亨自然是見過賽因不花的妻兒,當初大家都在河套打混,這倆孩子也從頑童長成了半大小子。

他點了點頭,李永昌便打開了聖旨說道:“殷氏接旨。”

殷氏穿着單薄,但還是跪在了驛站的雪上,牙關打顫,顫顫巍巍的說道:“草民接旨。”

賽因不花必須死,兩個孩子必須改姓殷,殷氏和兩個孩子,必須要流放煙瘴之地,五代之內不得參加科舉,不得從軍。

這是對叛國者的懲罰。

李永昌將聖旨捲了起來,並未交給殷氏,這等聖旨的緞面製作繁雜,乃是民間稀罕之物,拿回京師,撕掉上面的貼的紙張,還能再用一次。

什麼時候大明的聖旨可以循環利用了?

陛下尚節儉,泰安宮的燈盞也只有一顆燈芯。

殷氏打了個哆嗦,將頭埋在了雪中,喊道:“謝陛下隆恩!”

能活命,但是不能好好活。

石亨拍了拍手,三個親從走了過來,他們拿着三件大氅,遞給了殷氏和兩個孩子。

殷氏有點不太敢接,她伸出了滿是凍瘡的手,又縮了回去。

石亨深吸了口冷氣,看着天空紛紛揚揚的如拳大的雪花,低聲說道:“拿着用吧。”

李永昌並未阻止而是平淡的看着這一切,殷氏最後還是伸手拿過了大氅,披在了身上。

她真的太冷了,和林比河套還要冷幾分,凍的她都以爲自己要死了。

大氅披上,才暖和了一些。

“謝武清侯。”殷氏出自名門,知書達理,她趕忙行了個謝禮。

“先去驛站休息下,服用些水食,再往煙瘴之地去吧。”石亨繼續囑咐着殷氏,三人將會被送往廣西田州府,那邊是煙瘴之地。

“謝武清侯。”殷氏頗爲感激的說道,便帶着兩個孩子走進了驛站之內。

待到三個人進了屋之後,石亨看着李永昌解釋了道:“石某與楊漢英有舊,曾以兄弟相稱,這是弟妹,楊漢英叛明投效瓦剌,改名賽因不花,某自不敢認,若是戰陣遇,必殺之。”

“但陛下已然寬宥妻兒三人,若是某置若罔聞,便是不義,既不義,自不忠,所以前來。”

石亨作爲大明的武清侯,和投敵的賽因不花牽扯不清,那是大忌,落人口實,但是他思考了許久,還是來了。

正如他所言,既不義何有忠誠可言?

若是陛下未曾寬宥殷氏三人,他自然是不會來到這驛站。但是既然陛下已經寬宥了三人,他自然要來送送。

李永昌笑意盎然的說道:“武清侯多慮了,陛下既然將旨意發給了武清侯,自然是讓武清侯前來,忠義兩全方得始終。”

其實大皇帝也給李永昌發了條密旨,就是讓李永昌盯着點石亨,石亨在歷史上有個壞毛病,那就是好人妻。

南宮奪門,明英宗復辟之後,伯顏帖木兒的女兒,帶着孩子從草原至大同,就被石亨給強佔了去,明英宗大怒,最後將石亨給斬了。

曹操好人妻,強佔了張繡的嬸嬸鄒夫人。

當時曹操剛剛把漢獻帝迎回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張繡駐紮宛城,向南連接着荊州的劉表,乃是曹操的肘腋之處。

最後曹操爲自己強佔鄒夫人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張繡反叛,曹操侄曹安民戰死、曹操悍將典韋戰死、曹操的兒子曹昂戰死,曹操的正妻丁夫人回了孃家,與曹操最終訣別離異。

陛下讓李永昌看着點石亨,畢竟在河套地區石亨官兒最大,于謙又回了京城,石亨沒了制衡,若是石亨強佔了殷氏,這件事會變得異常的麻煩。

但好在石亨,並未如此。

石亨走進了驛站之內,坐的極遠,看着兩個孩子狼吞虎嚥,露出了一個笑容。

“謝過武清侯。”殷氏淺嘗輒止,也攔住了兩個暴食的孩子,久飢暴食,容易肚脹。

石亨十分平靜的說道:“乃是陛下聖恩,與石某何干?”

“若是到了江西煙瘴之地,一切多小心便是,若是水食服完,可前往廣西了。”

殷氏稍微猶豫了下,還是說道:“夫君有一物交於武清侯,乃是保我母子三人之物,我且留下,再謝武清侯。”

殷氏看着已經貴爲大明武清侯的石亨,紆青佩紫,當初身上的浮躁之氣已盡褪去,而是一種將帥的明大義之風,就是一陣嘆息。

她的夫君,乃是和麪前這位武清侯,把酒言歡,今日今時,現在卻是如此天差地別。

殷氏帶着孩子離開了驛站,坐上了前往廣西的車駕,一路都會有官驛勘合,送至田州府方纔完成流放之事。

石亨並未走出驛站,而是目送殷氏離開。

石亨打開了殷氏的那個信物,裡面並不是石亨和賽因不花有舊的東西,而是一份堪輿圖,詳細的標註了和林附近的山川、河流、關隘以及一些兵力的佈置,還有一份很詳細的瓦剌人將兵幾何的書信。

這是賽因不花留給妻兒保命的東西。

李永昌看着那車駕隱藏在了風雪之中,低聲問道:“武清侯怎麼看賽因不花之事?”

石亨定了定神色,對着李永昌說道:“賽因不花是陛下一步閒棋,若是有用最好,若是無用,也無妨,陛下威武,則明軍威武!陛下無敵,則大明軍天下無敵!”

“必有一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圖和書信送去京師吧。”

石亨並沒有覺得陛下會把賽因不花放在心上,只當是一步閒棋,若是有用,大明軍能少些損失,若是無用,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明軍隊,還是那隻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軍!

石亨離開了驛站,向着四武團營而去,勝州的煤炭已經到了河套渡口,他要負責將煤炸從渡口運送至三府之地,這些煤炸都會借給百姓過冬用。

既然是借,自然要還。

大明安民的政策與往日有了不同,不再是單純的收攏饑民,而是將他們調動起來,做工、種地、開墾荒田等,用雙手養活自己。

剝盤饑民,可稱之爲虐。

陛下很暴,但是真的虐嗎?

石亨不知,那是朝裡那些言官們纔要研究的玩意兒。

但是他知道,大明皇帝不是爛好人。

爛好人既無法開疆闢土,也無法治國安民。

他也不希望陛下是個爛好人,陛下若是個爛好人,他只能蹉跎度日了。

而且石亨不認爲陛下的安民之策有任何的問題,河套地區的百姓自己不動手,難道等着朝廷賑濟?朝廷就有餘糧了?自己不動手,難道喝西北風度日嗎?

石亨要在走之前,前往陝西府谷口一趟,大明皇帝同意了陝西未作之民入河套求地謀生,但是府谷口應當有序的引導,尤其是一些身負命案狂囂之人,決計不可入河套。

而且要組織百姓們有序入套,需要衛軍和三府掌令官配合,引導至安置之地。

第一批從河套地區離開的是講武堂入學的庶弁將和掌令官,他們在黃河未曾解凍之時,就已經踏上了回京的路。

而徐有貞找到了石亨,十分急切的說道:“大河冰排凌汛將至,武清侯不給火藥,我如何炸開冰面,減緩凌汛?”

石亨、江淵、李永昌,眉頭緊皺的看着徐有貞。

這傢伙又在給大軍出難題了。

江淵是文臣,他十分明確的說道:“這火藥乃是軍伍之用,安能隨便給你?而且你這一開口就是五十萬斤,你知道這五十萬斤是陛下給銀幣十萬方纔營造?”

大同府一石糧一兩銀子,等於半枚銀幣。

一兩銀子大約等於二百斤鹽,大約等同於半枚銀幣。

但是一枚銀幣只能造五斤火藥,何其昂貴?

徐有貞好大的口氣,一張口就是五十萬斤火藥!

徐有貞嘆息的說道:“凌汛冰排最爲害人,若是此時不炸燬冰面,冰凌至下游淤結,致使地方防汛要務疲於奔命,一旦決口,那就不是五十萬銀幣可以解決的事兒了!”

“過去咱大明未治河套,自然無法炸散冰面,現如今,既然以控制河套,這炸燬冰面,減少凌汛,豈非安民之策?”

“大軍已準備班師,火藥尚有留餘,唉。”

徐有貞是一步一個腳印在河套地區走遍了水利,他首先提出了爆冰破排的想法,並且想讓大軍未曾用完的火藥,幫助他破開黃河冰排。

江淵猶豫了下說道:“這冰凌是何種災害?你不講明白,我們如何給你火藥?”

徐有貞十分無奈,左右看了半天,抓起了一張紙畫了黃河的大概圖形說道:“黃河上游在南,解凍早,解凍後水流加大,但河套地區的黃河段在北,此時依舊未曾解凍,就會讓冰排堆積,釀成凌汛。”

“冰排若是靖虜府和朔方府解決,可有效緩解自花園口至入海口的凌汛。”

江淵看了許久雖然不明白,但還是猶豫的說道:“防汛之事不是多夏秋之季嗎?怎麼春冬亦要防汛?”

“這樣吧,你寫道奏疏入京,若是陛下准許,十二團營的工兵營可幫你炸燬冰面。”

“陛下不準,我們就沒辦法了。”

徐有貞又是一陣焦慮,他嘆息的說道:“從這裡至京師,再等陛下回旨,那凌汛已至,萬事休矣!”

江淵非常不滿意的說道:“那你早點說啊,現在才提,這是逼迫我們不成?”

徐有貞無奈的說道:“我也是焦慮凌汛,最近纔想到的解決之法啊!大明火藥威力強勁,否則我也不會爲難三位了。”

李永昌看着僵持不下,才坐直了身子,稍微猶豫了下說道:“咱家來講兩句吧。”

“請旨還是要請的,既然徐御史說茲事體大,不如這樣,我軍先動炸燬冰面,河套打下來不易。”

“將士們死不旋踵,掌令官們不辭辛苦,御史奔走河谷,人人盡心竭力,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守住它。”

“試試也無妨不是?”

李永昌瞭解陛下秉性,民爲邦本,既然是安民之策,若是有效自然要做。

哪怕是試試呢。

雖然他們這些京營軍官鎮守太監,都不知道凌汛是何物,但是河套地區的百姓知道,他們深知其害。

有民謠雲:十月曰伏槽,二月曰蹙凌,小雪流凌,大雪封,初六服霜堅冰至,凌汛決口,河官無罪。

就是凌汛來了若是河堤決口了,也不能怪河官,那是老天爺在爲難百姓。

這是歲災,一年一次。

石亨坐直了身子說道:“幹吧,若是陛下怪罪,那石某擔責便是。”

三日後,石亨帶着十二團營的工兵營,來到了黃河之上,開始鑿開冰層,這冰層每十步就會鑿出一個大坑來,數萬大軍在黃河的冰面上,揮舞着手中鐵鎬,賣力的鑿着。

這個活兒一共十數日,徐有貞並沒有在靖虜府,而是去了寧夏中衛,當河面開始解凍的時候,徐有貞才通知了石亨在大坑中填裝火藥。

大明的工兵營用竹筒將火捻連接,防止被浸溼無法引爆。

徐有貞一直在觀察寧夏中衛的河面變化,看到黃河之水開始增長,水流加大,寧夏中衛的河面上的冰層,被增長的水流撐破,有一點點淤堵之後,立刻讓石亨點火。

掌令官的快馬在黃河沿岸奔走,馬蹄聲陣陣,傳遞着武清侯的點火的命令,無數的掌令官,點燃了面前的火捻。

火捻延着竹筒傳到了所有的埋在大坑之中的火藥碓,轟鳴聲開始在河道之上爆鳴!

一聲悶雷似的轟響,隆隆的聲響,向着東北方向移動,硝煙陣陣升起。

一時間,地動山搖。

轟隆隆響聲從靖虜府一直傳遞到了朔方府,火藥爆炸之後,炸起了沖天的水柱,水柱此起彼伏,如同一條長龍一樣在黃河之上翻騰奔涌。

黃河之上的冰面並未被完全炸開,但是水漲之後,這些冰層全都吱吱呀呀的發出了響聲,最終如同烏龜殼一樣皸裂,向着下游而去。

河套地區的百姓聽到了爆鳴聲之後,就抱頭蹲下,房子在顫動,小孩在哭啼。

他們呆滯的看着這一幕,他們從未想過,每年都橫衝直撞的冰凌居然如此被爆開,隨後衝向了下游。

石亨拍着憑欄看着這頗爲壯觀的一幕,十分的心疼。

這可是五十萬斤火藥!就這麼扔在了河面之上。

但是他看着那些歡呼雀躍的河套百姓,又覺得這很值得。

石亨看着那些百姓,頗爲感慨的說道:“歲不能災,還以爲是你們文人鼓吹的事兒,但是現在看來,或許真的有歲不能災吧。”

天災真的有可能不會危害百姓嗎?

石亨似乎從歡呼的百姓身上看到了答案。

“若是陛下怪罪,石某擔這份責,也算值了。”石亨看着那些百姓,眼神不停的流轉。

陛下會怪罪嗎?

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