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

禮部尚書胡濙,在宗族禮法裡找到了三條,足以定稽王罪名的罪狀,連稿子都寫好了,就等着陛下殺人之後,胡濙找陛下戳個章,手續就完整了。

至於攔着陛下殺人?他不敢,陛下又不是拿不起刀的人。

誰想攔誰攔,反正他不攔。

這三個罪名,第一條,名爲謀反,註解爲:謀危社稷,謀反從來不單純指的是反皇帝,謀反是企圖危害君主或國家。

雖然稽王過去是皇帝,皇帝有謀反的嗎?

也不是不可以,誰讓稽王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呢?

第二條,名叫謀叛,指的是謀背國從僞,圖謀叛國、投降敵對王朝。

而且稽王實實在在的在宣府、大同、京師德勝門外,做下了背國從僞之事。

這一條是結結實實的,而且還有條例註解,爲謀叛上道。

上道即爲已實施罪行,稽王叫門叩關,不是謀叛上道是什麼?

第三條,名爲謀大逆,謀毀宗廟、山陵、宮闕,這是一個很寬泛的罪名,可以理解爲顛覆國家。稽王戰敗土木堡,大明岌岌可危,又三次叫門叩關。

這三條都是死罪不赦之罪。

陛下殺稽王,大義滅親,天公地道!

胡濙作爲禮部尚書,秉持着誰在臺上支持誰的態度,自然要給陛下找齊了稽王的罪名,讓陛下功業無垢。

陛下只需要下了印,賜下戾諡的聖旨,隨着稽王的罪己詔,通過大明四通八達的驛站,傳遞四海。

胡濙長長的嘆了口氣,陛下真的是太剛強了。

若是稽王死在北鎮撫司,或者路上,那這個說法就可以很是圓滑了。

會和當年南京的事兒一樣成爲無頭公案。

朱棣當年,到底有沒有燒死朱允炆?

胡濙是親歷者,但是他是不會說的,甚至不會在任何文書中,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影響太宗文皇帝的英名。

胡濙就是這樣一個人,誰在皇位,他就支持誰。

但是陛下就這樣明明白白的將朱祁鎮殺死在了太廟之中。

但是胡濙突然想明白了,陛下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

做皇帝何必遮遮掩掩呢?趙光義的斧聲燭影,給大宋惹下了多大的禍根?

朱祁鈺忽然愣愣的問道:“興安啊,喜寧呢?小田兒朕見到了,喜寧去哪了?”

他還記得呢!要把喜寧千刀萬剮的!

“小田兒現在在午門外,喜寧在宣府外就逃了,現在下海捕告示嗎?”興安趕忙回答道。

喜寧,跑了。

喜寧比朱祁鎮還能活,在懷安城外,喜寧偷偷地溜走了。

“下海捕告示吧,把這個人的特徵描繪清楚,生死都要。”朱祁鈺點頭。

跑?

只要他還在大明的地界裡,他就跑不掉。

跑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其拿了,明正典刑!

朱祁鎮都死了,喜寧還能逃到哪裡去?!

“孫太后詔禮部尚書胡濙問話,而且孫太后還想問小田兒話,陛下。”興安低聲說道。

“想問,就問清楚吧。胡尚書,去一趟吧。”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

胡濙面色爲難的說道:“臣遵旨。”

怎麼這些事,都讓自己這個禮部尚書攤上了呢?

于謙看着朱祁鈺身上的血跡,搖了搖頭,他以爲自己勸仁恕之道,大成功了。

結果全是幻覺,陛下對百姓足夠的寬仁,剛強卻是絲毫不減。

做事依舊是絲毫不留餘地。

此時的慈寧宮裡,孫太后已經問完了話,只有小田兒比較特殊,請示了陛下之後,同樣押送到了慈寧宮詢問。

孫太后又招來了禮部尚書胡濙,問題還是那些問題。

“胡尚書,你也是四朝老臣了,本宮就問你,我兒,死了嗎?”孫太后的表情是極爲哀痛的,但是聲音還算平靜。

她揉搓着後腦勺,今天的事情發生之後,他整個後腦勺的頭皮,都是一陣抽痛。

庶孽皇帝,太猖狂了,居然在太廟殺人!

胡濙俯首說道:“死了,陛下大義滅親,手刃稽戾王。”

這個性質是絕對不能變的,無論孫太后說什麼,這件事錯在稽戾王。

慈寧宮裡安靜到了極點,掉跟針都能聽到,但是胡濙說的很清楚,大義滅親。

孫太后的頭皮陣陣發麻,一陣陣的抽痛,她深吸了口氣,嘴角還在抽動,但是卻是一言不發的看着胡濙。

連胡濙都已經是陛下的人了。

孫太后出神的看着宮外,嘆息的說道:“你知道我兒在迤北過得如何嗎?爲何我看他面色發白,整個人都沒什麼力氣,走路都是踉踉蹌蹌的。”

“按照漢使的奏疏和小田兒的交待,稽王在迤北的日子,受盡了苛責,應當是回城的路上,也未服用水食。”

大明皇帝想幹什麼?

自然是北伐,胡濙的回答直接將罪過,砸在了瓦剌人的頭上。

孫太后猛地睜開了眼,向前探着身子,瞪着大眼,極其憤怒的說道:“那個跟着我兒一起回來的瓦剌女人呢?告訴皇帝,本宮要她死!看護我兒不力!”

“她該死!”

胡濙深吸了口氣,太后這個樣子,他未曾見過,但是四十年的朝堂常青樹,立刻就知道了太后到底在問什麼。

他在須臾之間,就想到了問題的答案。

胡濙十分沉着的說道:“陛下說,瓦剌女子本該死,可懷了稽戾王的孩子,若非如此,那女子,早就死於德勝門之下了。”

“哦。”孫太后反而未曾生氣,她的表情從暴怒慢慢的恢復了平靜,似乎是有些悵然的說道:“是本宮,欠考慮了,還是陛下勇武、英明,做事周全。”

“今日之事繁多,本宮心緒不定,你且先退下吧。”

胡濙鬆了口氣,俯首說道:“臣告退。”

慈寧宮內變的十分的平靜,那麼多的緹騎排成了人牆,而且直接由午門排到了太廟之下。

孫太后自然是認得永樂劍,陛下想要做什麼,她多少猜到了些。

但是她攔得住嗎?!

陛下在朝堂之上,朝議迎回朱祁鎮之後,整個京師一片素縞。

從文華樓望出去,數個坊間夜裡都掛上了白燈樓,那些燈籠,照亮了土木堡天變中死不瞑目的亡魂們,回家的路。

京營在皇帝的手中立刻就動了起來,枕戈待旦,稍有異動,就是大軍入城。

緹騎們、軍官、掌令官、在廷文武聞風而動,趕到了講武聚賢閣下,隨時等待皇帝一聲令下,就會取了他兒子的腦袋。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就是緹騎、軍官、掌令官、大明京營,真實寫照。

當安排了部裡之事之後,六部尚書帶着大量文官立刻到了講武堂裡,請求覲見。

天下可還有對她兒子忠心耿耿的朝臣?

至少在京師並沒有。

至少六部大九卿,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爲他兒子說那麼一句話。

是朝臣不忠嗎?

但能怪到朝臣頭上嗎?

孫太后坐直了身子對着宮宦們說道:“這幾日,本宮要吃齋唸佛,爲我兒超度,有什麼事,也莫要打擾了。”

“是。”衆多宦官領命。

胡濙走出了慈寧宮,重重的鬆了口氣,太后並沒有問,葬禮何制,何等諡號,人都已經死了,再談這些,便無甚意義了。

胡濙匆匆前往了太廟,正好迎面碰到了朱祁鈺,準備打馬前往講武堂。

他趕忙迎了上去覆命,事無鉅細的將慈寧宮裡的事兒,說的明明白白。

“聖旨都下了印,發下去吧。”朱祁鈺聽着胡濙的問話,也算是知道了孫太后,並不算管朱祁鎮的身後事了,也管不着了。

對於孫太后而言,甚至孫忠家裡也不再那麼重要,如何保證自己的血親的孫子,活下去,就是孫太后現在最大的事兒。

朱祁鎮的罪己詔,朱祁鎮的諡號,朱祁鎮的以民禮葬這些聖旨,都在文淵閣壓着了,可以通傳天下了。

殺人,自然要誅心。

胡濙面色猶豫的說道:“陛下,還有一事,稽王府還有幾個王妃嬪,膝下無子,是按着舊例一併殉葬嗎?”

朱祁鈺想了想搖頭說道:“稽戾王已經削籍爲民了,沒必要殉葬,就在稽王府待着吧,大明不缺她們那點口糧。”

朱祁鎮一輩子可能就做了一件爲人稱讚的事兒,那就是停止妃嬪殉葬。

但是朱祁鈺卻是知道,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明代宗的唐貴妃就被朱祁鎮給殉了。

若非汪皇后有個女兒還未長大,汪皇后大概也是要殉葬。

而且朱祁鎮停止妃嬪殉葬這件事,到底是朱祁鎮本身下的敕,還是他的兒子朱見深下的聖旨,給他廢物老爹臉上貼金,也無法考究了。

“陛下仁善,德被天下,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這個飽受詬病的人殉制度,終於給停了。

其實胡濙確切的知道,人殉制度的問題在哪裡。

太祖皇帝當年搞人殉,是爲了給朱允炆這個皇太孫登基鋪路而已。

到了太宗文皇帝的時候,太宗文皇帝爲了自己的名位二字,全面模仿太祖皇帝的制度。

這人殉制度就成了慣例。

陛下今天廢了這人殉制度,那是盛德之事,這並不會影響到朱祁鈺皇帝的法理,來自於列祖列宗,而非禪讓。

這一點是很明確的,大明並不是一個故步自封,抱着祖宗之法得過且過的日子。

朱祁鈺翻身上馬,對着胡濙說道:“胡尚書,葬禮之時,就有勞禮部了。”

“臣恭送陛下!”胡濙長揖,擡頭看着陛下策馬奔騰越來越遠的模樣,這模樣,頗有當年太宗文皇帝之風。

朱祁鈺來到了聚賢閣,翻身下馬說道:“三經廠現在印教科書的是活兒是不是特別繁重?還有空閒的嗎?”

朱祁鈺的第一冊的《國富論》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已經寫得差不多了,這兩三天就能定稿。

大明的財經事務不能這麼爛下去了,太糟心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發新書了!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730章 無題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730章 無題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904章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