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

昭陵送葬回來後,李素病了。

也許是送葬時受寒淋了雨,回來後李素便渾身發冷,到了夜晚又發熱,額頭燙得厲害。許明珠急壞了,整晚用涼巾給他降溫,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急忙命部曲飛馬趕去長安城,請太醫署太醫令劉神威。

整夜發燒,李素迷迷糊糊說着夢話。他做了許多夢,零零散散的,夢到十年前剛來到到這個年代時的家境艱困,夢到河灘邊與東陽的初識,夢到穿着吉服神情羞澀的許明珠,轉瞬又夢到這些年南征北戰,大唐旌旗飄揚,夢到李世民舉盞痛飲,與座皆是豪士英雄,還夢到千年後的前世,那個拎着貨四處陪笑兜售受盡委屈的推銷員……

這一夢,便是千年。

時光很短暫,一生須臾而過,恨壯志未酬。時光又很漫長,一雙眼彷彿看盡千年王朝更迭,榮辱興衰。

迷迷糊糊睜開眼,天已大亮,不知什麼時辰,不知睡了多久。

許明珠坐在牀頭,緊緊握着李素的手,臉上的淚痕儼然。牀邊還圍着許多人,有劉神威,李道正,鄭小樓,方老五,連東陽也在。

見李素睜開眼,劉神威長舒了口氣,神情釋然地笑道:“好了,公爺醒了,這一劫算是過去了……”

許明珠伏在李素胸前大哭:“夫君,你可嚇死妾身了!”

東陽神情憔悴了許多,見李素醒來,她沒說話,只掩面而泣。

李素勉強擠出一絲笑,一開口聲音嘶啞難聽。

“我……睡了多久?”

許明珠泣道:“三天,夫君整整三天沒醒,整個長安城都急了,陛下昨日暫停了朝會,親自來探望夫君,太醫署的太醫們輪流過來給夫君診治,陛下還給夫君請了道士做法驅邪……”

李素失笑:“有這麼嚴重嗎?不過是發燒感冒而已,多睡多喝白開水就好……”

劉神威神情嚴肅地道:“公爺這場病來得兇險,萬不可小覷。此病爲心鬱難平所致,您平日心裡積壓了太多事而致氣血不暢,受寒淋雨只是由頭,將您久抑的病原激發出來了,可費了咱們太醫署不少力氣。”

李素虛弱地靠在牀頭,朝劉神威眨眼:“我現在動彈不得,你說什麼都有理……”

這些年與劉神威來往頗多,大家的關係很熟稔,劉神威也不介意,捋須呵呵笑了笑。

李素又笑道:“救命之恩不敢言謝,等尊師雲遊完回到長安,我定在尊師面前少說你幾句壞話,開心不?”

“……開心。”

李素又朝李道正笑道:“讓爹擔心孩兒了,是孩兒不孝,幸好福大命大,有驚無險。”

李道正眼眶含淚,故作威嚴地哼道:“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也是大唐的頂樑柱,說是‘千金之體’也不過分,自己的身子不知道愛惜,卻令家人至親擔心,確實是不孝。”

說着李道正吸了吸鼻子,轉身喝道:“好了,我兒已醒,大家都莫圍在他身邊了,散了吧!”

鄭小樓等人紛紛散去,李素朝許明珠和東陽使眼色,二女會意,留了下來。

房內只剩三人後,李素拉着許明珠的手,片刻後,又將東陽的手拉住,二女一愣,顯然不適應如此親密的接觸,頓時臉紅城一片,慌亂地望向別處。

李素不管這些,拉着二人的手,目注許明珠道:“有件事想與夫人商量……”

許明珠嚇了一跳:“夫君想做什麼徑自做便是,妾身婦道人家,都聽夫君的。”

李素搖搖頭:“這是家事,夫人當家,必須徵得夫人的同意。”

許明珠神情閃過一抹明悟,飛快掃了東陽一眼,道:“夫君想商量什麼?”

李素緩緩道:“我一生做人做事無愧無憾,唯獨有一件恨事不能釋懷,今日你們都在,我不妨把話說透,東陽……她也是我的女人,不管身份地位,她終究是我的女人,此生最憾者,不能給她一個正當的名分,讓她獨自一人在那幽冷的道觀裡出家,別人享受闔家之樂時,她只能孤苦地在老君像前誦經……”

“當年我與東陽的事,夫人應該都清楚,便不多說了,總之,我的女人不能孤苦一生,東陽落到如此境地,是我的責任,當年太年輕,許多事不曾考慮周全,連累她不得不出家避禍。現在,我想給東陽一個堂堂正正的名分,她和夫人一樣,都是我的妻子,我要風風光光將她迎娶進門,從此她便是我李家婦,此事還請夫人寬容,成全。”

李素說着話,東陽在一旁已是泣不成聲,握着他的手力道卻越來越緊。

許明珠神情恍惚半晌,幽幽嘆了口氣:“妾身早已將公主殿下當做自家人了,這幾年與公主殿下相處情如姐妹,將她迎娶進門不過是遲早的事而已,夫君這件事做得對,妾身怎會不答應?”

李素深深看着她:“夫人受委屈了,多謝夫人成全。”

許明珠搖頭笑道:“真正委屈的是公主殿下和夫君,公主殿下孤苦十年,妾身常去道觀,每次都爲她心酸,而夫君少年封侯,爵至縣公,家中不但沒有美婢侍妾,連權貴人家皆有的歌舞樂伎都沒養過,成親十載,後院只有妾身一位妻子,已是長安城權貴中難見的異數了,夫君非漁色之輩,迎娶公主殿下進門是因爲你與她相愛多年,也必須要給她一個結果,夫君……真的是好人。”

李素笑道:“夫人也是好人,我很慶幸這輩子能遇到你與東陽,咱們三人共度此生,是我上輩子的福氣。”

李素望向哭得梨花帶雨的東陽,柔聲道:“說了半天,我還沒徵求你的意見,東陽,你願意堂堂正正嫁進我李家麼?”

東陽哭着點頭,說不出話來。

李素肅然道:“你要清楚,你會失去公主的名號,陛下和朝臣們不可能容許一位金枝玉葉的公主與別的女子同侍一夫,所以,陛下縱然要玉成你我,也不得不先除去你的公主名號,從此你只是一位普通的婦人,再無任何高貴的身份。”

東陽哽咽道:“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公主的名號怎比得上我終生的幸福於萬一?我早就想舍了的。”

目注許明珠,東陽上前朝她盈盈一禮,泣道:“多謝姐姐寬容成全,妹妹感激不盡。將來我入李家當以妹妹自居,家中一切仍是姐姐打理……”

許明珠急忙扶起她,道:“縱然除了公主名號,你仍是公主,妾身怎敢爲姐?”

二女推讓不已,李素笑道:“行了,不過是個稱呼罷了,按年齡分姐妹吧,這樣最公平。”

二女互相換了生辰,東陽卻比許明珠大一歲,許明珠叫她姐姐,東陽卻堅辭不受,也叫許明珠姐姐,二女姐姐來姐姐去的,互相推脫半天。

李素笑道:“行了,你們以後隨便怎麼叫,接下來我便要找機會向陛下說說這事了。

許明珠遲疑道:“陛下會答應嗎?”

東陽道:“姐姐放心,陛下當年還是晉王時便有過成全之心,李縣公……夫君與陛下情同手足,他若去說,陛下定然答應的。”

家事安排妥當,東陽盯着李素的臉,忽然道:“夫君大病一場,醒來便說要給我名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李素嘆道:“爲何一定要發生什麼事我才能想到給你名分?這些年,我心裡時刻都在想着這件事,只不過當初時機未到,現在總算等到了……”

東陽黯然垂頭。

李素說的“時機”,她知道是什麼意思。李世民若在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東陽嫁入李家的,如今李世民逝去,新君登基,這些年橫在李素和東陽之間最大的阻礙已消逝無蹤了,自然便是“時機到了”。

李素看着東陽黯然神傷的模樣,嘆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你莫太傷心,人活着終歸得向前看,你好好爲你父皇守孝三年,三年孝期滿後,我堂堂正正迎娶你。這幾日讓明珠陪你四處走走,散散心,有什麼苦悶傷懷之事,你莫獨自悶在心裡,當心悶出病來,我便是一個很好的反面典型,一場大病差點沒命了……”

東陽紅着眼眶,默然點頭應了。

許明珠深深盯着李素,道:“夫君大病一場醒來,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李素笑道:“哪裡不一樣?”

“妾身說不上來,只有隱隱有些察覺,夫君身上那股子懶散的味道好像淡了一些,說話做事更主動些了。”

李素沉默半晌,緩緩道:“親歷了先皇的崩逝,緊接着又是一場大病,醒來後我似乎想通了許多事,念頭也豁達起來……”

二女好奇地看着他。

李素嘆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人這輩子太短暫了,連陛下那般聖明英武之人,臨終總歸也有一些憾事無法釋懷,我還如此年輕,又坐在如此高位上,掌握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了,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我在想自己是不是還能做點什麼?爲大唐社稷也好,爲黎民百姓也好,天下百姓用血汗供養着我們這些權貴,我們難道真的能夠理直氣壯的享受這些血汗民脂麼?掌握這麼大的權力,一定要做點什麼……”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懶懶散散安享太平富貴,以前可以心安理得,可是隨着自己的位置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我便越來越寢食難安。老天讓我來到這裡,難道真的只是讓我來過享受日子的?等我老了,臨終前躺在病榻上,細數今生的作爲,我能數出幾件引以爲傲的事蹟?我爲天下受苦的黎民百姓做過什麼?等到那個時候再去羞愧,一切都晚了……”

李素說着露出了笑容,道:“既然陛下需要我的輔佐,那麼,我便認真的輔佐他,助他創下一個閃耀千古的煌煌盛世!”

…………

…………

大病後,李素在家調養了大半個月。

飲食清淡,身心放鬆,調養身體的日子似乎與平常李素在家的做派沒什麼不同。

不過還是有一點點不同。

李素忽然向李治要求看奏疏,從中書省門下省發下來的各地奏疏,李治和長孫無忌批閱過後,便命人送到太平村,李素大致看一遍再命人送回尚書省。

對李素的變化,李治感到很意外,甚至有點惶恐,一度以爲李素大病後燒壞了腦子,心懷忐忑地親自過來探望了幾回,發現李素說話做事仍如往常,沒有抽風癲癇的跡象,這才放了心,歡天喜地的回去了。

深夜的孤燈下,李素擰着眉注視着面前的一份奏疏。

奏疏上寫的什麼他並沒看進去,此刻心裡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沉吟良久,李素披衣而起,走出後院,吩咐下人叫來方老五。

半晌之後,方老五睡眼惺忪地走過來,一臉疲憊地打着呵欠。

李素抱歉地道:“實在對不住五叔,這麼晚把你叫來,擾了你的清夢。”

方老五笑道:“公爺說的啥話,小人是府中部曲,任何時候只要公爺有吩咐,徑自喚來小人便是。”

李素點點頭,道:“那就不說廢話了,上次我讓你派人盯着那個倭國僧人道昭,他最近有舉動嗎?”

方老五搖頭道:“最近國喪,這一批遣唐使也被禮部安排參加陛下的葬禮,前前後後近一個月了,道昭沒有任何舉動,老老實實的按禮部的安排參與國喪大禮,回到寺裡便老老實實唸誦經文,並無異常之處。”

李素沉吟片刻,道:“如今大禮已過,道昭應該沉不住氣了,派人盯緊他,我估摸他應該快有動作了。”

“公爺的意思是,他果真會去找武姑娘?他會那麼聽話嗎?”

李素笑道:“他當然不會那麼聽話,尤其是我對他們倭國人的態度如此敵視,他更不會信我的話,道昭這種人對任何事的判斷都必須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所以,國喪這段日子他沒有任何動作,估摸便是暗地裡在打聽,打聽武氏這個人的身份,以及她在陛下身邊究竟有沒有那麼重的分量。”

方老五恍然:“所以,現在他應該打聽清楚了?”

“我對道昭說的話其實都是真話,稍微一打聽便知武氏如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可以說,她是陛下身邊最重要的幕僚,或許……將來某一天她已不止是幕僚了。道昭想要咱們大唐的改良稻種,武氏完全可以辦到,因爲陛下對倭國並不設防,這種體現泱泱宗主大國氣度的事,陛下不會拒絕的。”

李素嘴角一勾:“那麼,接下來咱們便慢慢等待道昭的動作了,快則一兩日,慢則三五日……”

方老五點頭:“是,這幾日小人會多派幾個伶俐的兄弟日夜不停的盯着他。”

…………

李素的猜測很少落空,聰明人做事總是很省心,對方的心理和性格在自己心裡推敲幾遍,這個人會做出什麼事來便大致不差了,狀態發揮得好的話,連具體的時間都能推測出來。

第三日,家中部曲傳來消息,道昭果然有了動作,長安城一家酒肆裡,道昭與一個戴着面紗蒙着頭巾的神秘女子見了面。

沒人知道二人具體說了什麼,大約半個時辰後,二人便匆匆而別。

通過部曲描繪那女子的身段和習慣動作,李素頓時知道此女正是武氏。

院子裡的微風拂起幾片青翠的落葉,也翻動着桌案上的書頁。

李素躺在院子裡,嘴角的笑意越來越深。

“權力果然誘人心呀,你縱是天生聰慧機敏,初嘗權力的滋味後漸漸上癮了吧?”

“但是你知不知道,權力同時也是一柄殺人殺己的刀。”

方老五站在李素身後,聽着李素的喃喃自語,表情卻分外驚異。

他驚異的不是李素這番似懂非懂的話,而是李素對道昭和武氏這二人的舉動的掌握程度。

彷彿這二人的私下會面是李素早已安排好的,他們的每一步都被李素算計在自己的棋局裡,分毫不差。

“公爺,您太厲害了,小人不得不服……”方老五朝李素行禮,臉上一片崇拜。

李素淡然一笑:“算計人心無非是以己度人,天下人都知道權力是個好東西,一個寄人籬下多年,處處忍氣吞聲的女子,乍晉高位初嘗權力之後,自然是要充分使用一下手裡的權力的,什麼人或什麼事找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使用權力,明白嗎?更何況,道昭找她的這件事,若換個角度去想,似乎還能給她帶來一些政績和功勞,她若想在陛下面前站穩腳,此刻她必須要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績,道昭送上門來,她焉有不受之理?”

李素神情疲倦地揉了揉臉,道:“五叔,派人繼續盯着道昭,這幾日他與武氏必然還有第二次見面,待到他們第二次見面後,再派人告訴許敬宗,讓他馬上在農學內散佈丟失稻種的消息,消息散佈一日之後,許敬宗要馬上在農學將消息嚴厲彈壓下去,然後對外宣佈並無此事,給農學和外人一種‘欲蓋彌彰’的假象……”

李素說着,眼中忽然閃過一抹寒芒:“這些事辦完後,道昭這個人已無存在的必要了,讓鄭小樓出手把他殺了,製造成意外而亡的假象,從此以後,這顆雷算是在武氏身上埋下去了,爆或不爆,什麼時候爆,由我決定。”

方老五一一記住,最後忍不住道:“公爺……果真如此恨那位武姑娘麼?”

李素看了他一眼,似乎對他的問題很意外。

“我什麼時候恨過她?我若真恨她,豈能容她活到如今這麼風光得意?”

方老五滿頭霧水道:“可公爺您現在分明是在設計對付她呀。”

李素神情恍惚了一下,最後嘆道:“我只是在防她,防她的同時,我又要用她,她的能力不比我差,若用之正途,對大唐是好事。五叔,朝堂很亂,人心很髒,要想在這個波譎雲詭的朝堂活下去,活得好一點,有時候不得不把自己變得跟其他人一樣髒。”

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二百八十四章 塵緣難斷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二十五章 郭駑獻詩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二百五十三章 李素出宮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勁敵難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