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

或許這樣的對立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但李素絕對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至少最近幾年內,他不願兩者之間的矛盾變得太尖銳。

既然要立心民政民生,朝堂就不能亂,縱然做不到上下一心,至少不能陽奉陰違。未來幾年李素要做的事太多,朝堂的穩定才能使政令通達。

加恩朝會散後,李素命人備了厚禮,親自登門拜訪長孫無忌。

作爲三朝宰相,長孫無忌還是頗有氣度的。他親自出門相迎,態度非常親切和氣,賓主之間禮數周到。

席間李素向長孫無忌賠罪,長孫無忌則連稱對事不對人,兩人的理由都非常正當且充分,最後二人惺惺對視,簡直是唐朝版的將相和。

離開長孫府,李素的表情有些陰沉。

長孫無忌對他的不滿,如今已漸漸轉化爲仇恨了。

原因有很多,當年的儲君之爭算一個,如今朝堂新舊交替,新派勢力的崛起與老派勢力的固守兩者之間的對立算其一,或許還有門閥世家對李素這樣的寒門子弟代表的敵視也算其一,總之,不知不覺,李素與長孫無忌的立場已經越來越遙遠。

…………

回到太平村,家門口張燈結綵,從管家到部曲每個人臉上喜氣洋洋。

見李素一行人到來,諸部曲在家門前列隊,按刀齊喝。

“恭祝家主爵封國公,家業萬代!”

薛管家挺着大肚腩,顛顛兒的上前爲李素牽馬,嘴裡一邊唸叨。

“恭賀公爺晉爵國公,天恩浩蕩,公爺又升啦,哈哈,咱家天大的喜事,再過幾年,公爺說不定能封個郡王,那時咱家可就是王府了……”

李素被部曲和下人們簇擁着往前走,苦笑道:“封郡王這種話以後萬莫跟別人亂說,本已是樹大招風,還嫌我樹敵不多嗎?”

說着揮了揮手,李素吩咐道:“薛叔叫人備宴,府裡部曲兄弟和下人們都來,不醉不歸,今日不待外客。”

薛管家樂呵呵地應了。

李家的晚宴一直喝到深夜,下人丫鬟們算識趣的,吃喝過後自覺地退下,李家前院內,部曲們卻喝得正是酣暢興起。

李素在部曲們面前格外放得開,索性也丟了禮儀,擼起袖子跟部曲們拼起了酒,一碗碗烈酒入喉,博得部曲們熱烈的喝彩聲,然後……李素撲通醉倒了。

第二天醒來,李素頭痛欲裂,掙扎着起身,許明珠一臉嗔意地給他穿戴洗漱。

“夫君晉爵雖是喜事,飲酒卻不可過量,酒醒後難受的可是您自己。”

李素揉着太陽穴皺眉:“我懷疑昨晚喝了假酒,派人去查一查,誰敢造假酒,還把假酒賣到我家來,過分了!”

許明珠推了他一下,笑道:“世上哪有人釀假酒?各家各戶都是自釀,莊戶人家有了餘糧也釀一盆醪糟嚐嚐鮮,誰是真誰是假?夫君喝的酒就是您自己的秘方,咱自家釀出來的。”

夫妻二人說着話,丫鬟來稟,前院方老五有事稟報。

李素穿戴整齊,忍着頭痛來到前院。

方老五一臉焦急地在院子裡來回踱步,見李素走來,方老五急忙迎上,壓低了聲音道:“公爺,那個倭國和尚又有動靜了……”

李素眼一亮:“他和武氏又見面了?”

方老五點頭:“昨日下午,道昭出了會昌寺,仍在長安城一家酒肆內見了武姑娘,二人單獨見面,聊了半個時辰後便各自離開。”

“他們聊了什麼能探出來嗎?”

方老五撓撓頭,爲難道:“公爺,咱家部曲兄弟都是戰陣上的廝殺漢子,這種跟蹤打探的活兒,實在幹得不利落,盯梢的人只是遠遠盯着,怕驚了他們,兄弟們沒敢湊近……”

李素笑道:“無妨,他們說什麼不重要,反正跟改良稻種有關。”

方老五又道:“不過兄弟看見道昭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遞給了武姑娘,那布包手掌大小,約莫是賄賂什麼的……”

李素揚了揚眉:“手掌大小?難不成又是兩顆東珠?”

上次道昭來見李素時,送的也是兩顆東珠,李素不由有點鬱悶了,居然敢留一手?看來自己當爹後心腸漸漸變軟了,扛不動刀了。

“東珠一顆顆的往外掏,見人就送,這傢伙是蚌殼精轉世嗎?”李素神情羞惱道。

方老五嘿嘿陪笑。

李素沉吟片刻,緩緩道:“五叔你親自去找農學少監許敬宗,散佈改良稻種突然被竊的消息,消息發酵一晚後,讓他馬上彈壓下去,對外宣稱無事發生。”

方老五點頭應了。

李素目光忽然閃過一道殺機:“許敬宗那邊辦完了事後,讓鄭小樓出手除掉那個倭國和尚,記住,製造成意外而亡的假象。”

方老五領命而去。

次日子夜,位於長安東郊的農學內忽然敲響了鑼,急促的鑼聲驚起了農學內的值守官員和差役,一個震驚的消息在農學內迅速蔓延。

從真臘國引進的改良稻種丟失了二百餘斤,近兩石。

怎麼丟失的,是否有裡應外合,什麼人偷的,這些都無人清楚。

第二天天剛亮,一臉氣急敗壞的許敬宗便匆匆進了農學,然後馬上宣佈農學並未丟失任何稻種,是有人心散佈謠言作亂,並下了禁口令,若仍有傳播謠言者,拿入大獄問罪。

僅只一夜,眼看要蔓延的謠言被許敬宗用霹靂手段打壓下去了。

然而,這件事終究無法徹底瞞住,很快朝堂裡的御史們便聽說了,於是上疏參劾許敬宗,十幾名御史上疏說同一件事,這下也終於引起了李治的注意。

李治不是昏庸的皇帝,在沒有徹底查清楚之前,他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態度。農學裡很快迎來了一羣神秘的人,這羣人的前身是當年常塗的手下,以及從李素手中收編過來的那股勢力,如今合二爲一徹底掌握在李治本人手中。

稻種當然根本沒丟失,一兩都沒有,李治派去的人查了幾天一無所獲,於是下了結論,果然是造謠。

至於造謠的源頭,已成了懸案,當晚衆人只聽到一陣鑼聲,院子裡不知道什麼人喊了一句“稻種丟了”,這句話就這麼傳開了,回頭再追查這個人卻毫無線索,只得草草結案。

案子剛剛結束,會昌寺又出了事。

一個名叫道昭的倭國遣唐使在下山的路上失足跌下山崖,死了。

大唐對遣唐使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被藩屬國追捧學習的感覺很不錯,遣唐使在大唐出了事必須要追究。

雍州刺史府派人查驗了現場,從各種痕跡和線索來看,這個名叫道昭的倭國僧人確實是失足跌落,而且他從倭國來長安不久,並沒與任何人結仇,很快雍州刺史府的仵作下了結論,道昭是意外而亡,此事上報尚書省後,尚書省批覆將案情通報遣唐使團,以及以公文形式呈遞倭國國主及大臣蘇我入鹿。

…………

太極宮。

武氏如今在宮裡的地位很微妙。

她有權,而且權力很大,權力具體體現在奏疏上,現在李治批閱奏疏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武氏在旁指點或是建議,她的能力與智謀漸漸被李治看重,倚爲臂膀,她在李治面前說的話分量越來越重。

可是同時,她在宮裡又是個隱形的人,“隱形”的意思是,她的存在感不高,在後宮裡,她沒有官職,她的身份只是一個宮女,只不過這個宮女的地位很超然,不做雜活,不洗涮不清掃,每天自由出入任何宮殿,包括李治批閱奏疏的安仁殿,沒有任何人敢阻攔她,因爲這是獨屬於她的特權。

這樣一個人的存在,時日久了,宮裡的宦官宮女們自然不敢再拿她當尋常的宮女看待,就連剛剛被封后的王皇后也聽說了她,特意將她召去與她閒聊,言語間頗多拉攏結交之意。

武氏表現得很好,事實上她已知道當年的自己爲何被太宗皇帝貶入掖庭了,所以這次重回太極宮,她一直表現得非常低調,不顯山不露水,但能辦事,不僅能辦事,還能把每件事都辦得很漂亮,她的鋒芒從此沒有再顯露過。

她每天過得很累,但很充實,很快樂。李治在奏疏上批閱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有着她的痕跡,漸漸的,她把自己代入進了李治的角色,彷彿坐在桌案後批閱奏疏的是她自己,那種指點江山,社稷大權盡在自己一手掌握的感覺真的很不錯,而且,會上癮。

獨自一人託着腮,武氏悄悄地笑了起來。

她原本以爲自己會永遠在宮裡隱形下去,永遠只是躲在李治身後揮斥方遒的透明人,然而,上次太宗葬儀之後,情況已然有了改變,未來的她……似乎還可以往上再努力一下。

杏兒匆匆的腳步聲打斷了她的憧憬,武氏擡眸,不悅地掃了她一眼。

春風得意,積威日重,武氏的神態和眼神不知不覺有了些許的威儀,就連昔日的患難姐妹杏兒對她也多了幾分畏懼。

見武氏目光不悅,杏兒嚇得停下腳步,畏縮地垂頭而立。

武氏忽然綻開了笑容,朝她親切地招手。

“傻愣什麼?有事嗎?”

杏兒輕聲道:“宮外……出了點事。”

“什麼事?”

“前幾日聽說農學丟了一批稻種,後來農學少監許敬宗堅稱沒丟,是有人造謠,陛下派人查了幾日,稻種確實沒丟……”杏兒小心地道:“姑娘曾說要用農學的稻種做件事,所以我便留意了農學的消息……”

武氏臉色變了一下,很快恢復如常。

“既然陛下派人查過,那就確實沒丟。”

杏兒又道:“可是還有一件事,我覺得有點湊巧……”

“何事?”

杏兒緩緩道:“昨夜,遣唐使倭國僧人道昭……死了。”

武氏渾身一震,臉色頓時白了:“死……死了?誰殺了他?”

杏兒輕聲道:“雍州刺史府派人查驗過,道昭是失足掉下山崖而亡,是個意外,沒人殺他。”

武氏的臉色依舊一片蒼白,喃喃道:“意外?怎麼會是意外?”

杏兒道:“我也覺得這兩件事有點湊巧,農學丟失稻種和道昭意外而亡,兩件事幾乎是同時發生,而姑娘你最近恰好與那個道昭僧人有來往,所謀者正是農學稻種……”

武氏沉默許久,搖搖頭:“這兩件事不是湊巧,一定有陰謀,而且是針對我的陰謀!”

“可是……陛下派人查過,農學並未丟失稻種,而道昭確實是失足而亡……”

武氏語氣忽然激烈起來:“哪裡有什麼意外!空穴未必不來風,這世上的事,本就沒一件乾淨的,兩件事跟我有關的事同時發生,你覺得有那麼湊巧嗎?”

杏兒嚇得肩膀一縮,訥訥道:“可……姑娘從未與人結怨,誰會在背後對付你呢?”

武氏努力壓抑激烈的情緒,閉上眼平復了一下情緒,一張俊俏的臉頓時在腦海裡浮現。

眼眶一紅,武氏喃喃道:“你救了我,如今又針對我……你究竟想做什麼?”

杏兒咂摸片刻,震驚地道:“姑娘是說他?李……李……”

武氏搖頭,隨即咬了咬牙,道:“杏兒,吩咐備車馬,再備一份厚禮,我要去李公爺府上道賀他晉爵。”

…………

李家大宴賓客。

晉爵國公是大喜事,就算李素想低調,長安城的諸多權貴老將們不會放過他。

一大早李績程咬金牛進達等老將軍們便登門了,程咬金進了李家門就像回到自己家似的,沒等迎客的薛管家露出笑容,程咬金身形化作一道黑煙便竄了進去,然後……開始各個廳堂廂房翻箱倒櫃,見着滿意的物件便往懷裡一塞,若物件比較大不方便攜帶,便吩咐李家的下人給他打包,盜匪行徑嚇呆了李家上下,最後李績一腳猛踹才終於讓這老貨消停了。

李素本想低調處理晉爵之事,畢竟驟升國公,朝堂裡許多人都不服氣,甚至傳出聲音說他此番晉爵是“倖進”。

“倖進”是個貶義詞,不大好聽,解釋爲“靠寵幸而進”,看他不順眼的自然是那些貞觀朝的文臣們,許多有從龍之功的老臣混到快進棺材了,也只撈了個縣伯縣侯啥的,而李素,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居然一蹴而就當上了國公,人性裡的醜惡面自然就不必掩飾了,朝堂裡非議頓起,流言紛紛。

如此情勢下,李素自然不可能大張旗鼓遍邀賓客慶祝自己晉爵,只能努力讓自己變成小透明,暫時避一避風頭。

可惜老將們不這麼想。

李素認真說來算是軍方的人,不僅有個威震四方的大將軍舅舅,而且他自己也是戰功赫赫,從西州到高句麗各次戰役的表現,證明了他實實在在是個將才,只有在這些久經殺陣的老將軍們眼裡,纔看得出李素這些年立下的戰功多麼了不起,對他們來說,晉李素爲國公正是實至名歸,當仁不讓。

於是老將軍們互相打了聲招呼,大大方方地組團登門慶賀了。

來都來了,當然不能讓這羣老殺才原路滾回去,李素無奈之下只好吩咐設宴,老將軍們的酒品沒一個好的,半斤烈酒下肚,李家前堂頓時飛沙走石,日月無光。

看着自家前堂如同被一羣騎兵策馬踏過的狼藉模樣,不少名貴字畫瓷器化爲碎片,李素忍着心痛,強擠着笑臉。

都是錢啊錢啊……

這幫殺才喝醉了爲何要禍害我的名貴字畫瓷器?……你們去太宗陵墓前蹦迪呀。

薛管家踮着腳湊到李素耳邊,輕聲道:“公爺,那位武姑娘在咱家門口求見,還備了禮,說是恭賀公爺晉爵。”

李素笑容一凝,隨即笑道:“讓夫人去迎她,將她請入後院,我稍即便去。”

吩咐過後,李素仍坐在前堂,淡定地看老將們撒酒瘋。

反正前堂裡能砸的東西都砸得差不多了,只能原諒他們咯,不然還能怎樣?

直到最後,喝得七葷八素的程咬金嚷嚷着讓人取來他的宣花大斧,他要舞斧給老殺才們助興,李素的臉色終於變了,急忙趁人不注意,悄悄溜出了前堂。

來到後院時,許明珠和武氏正手牽着手,聊得很開心,二女不時發出咯咯的嬌笑。

李素在廂房門前站了一會兒,然後擡步進屋。

武氏急忙起身,朝李素行了個蹲禮。

“奴婢恭賀公爺晉爵國公,公爺名揚天下,青史流芳。”

李素哈哈笑道:“武姑娘客氣了,你我不是外人,送禮慶賀什麼的,完全沒必要。”

許明珠朝李素頷首示意一下,然後識趣地告退。

屋子裡只剩李素和武氏二人,氣氛忽然沉默下來。

丫鬟奉上茶水後,李素淺啜了一口,然後道:“武姑娘在宮裡日子可過得習慣?”

шωш⊕ ttКan⊕ ¢ 〇

武氏輕笑,道:“身似浮萍之人,只能隨遇而安,哪裡有什麼習不習慣,努力活下去便好。”

頓了頓,武氏神情漸漸縹緲起來,輕聲道:“要說習慣,奴婢這一生只有在公爺府上那段時日最習慣,公爺府上的人,還有府裡的氣氛,跟公爺一樣都是乾乾淨淨的,在您府上不用提防任何人算計,也沒有爾虞我詐,只有濃濃的過日子的味道,那段日子,連奴婢都覺得自己乾淨了許多,曾經有過一生便是如此的想法……”

李素淡淡道:“過怎樣的日子,是我們自己選的,你志不在泉林,而在鐘鼎,既然選擇了,就好好過下去,你非尋常女流,定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武氏眸光閃動,輕輕地道:“公爺不介意奴婢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李素笑道:“當然不介意,甚至說,我樂見其成,如果有一天你需要我的幫助,我也會幫你。”

武氏眼睛漸亮:“公爺說的真心話麼?”

李素點頭:“真心話,你與我皆是陛下身邊出謀劃策之人,我們的話對陛下都很重要,所以我們必須有溝通,也要團結,更要守望相助。”

武氏掩嘴笑道:“奴婢一介女流,可幫不了公爺太多忙。”

李素嚴肅地道:“我未來十年內有許多事要做,貞觀朝時對外征戰太多,消耗了大唐太多國力,如今民間處處貧苦,我要做的,是讓百姓慢慢富足起來,讓國力慢慢充盈起來,這是我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事,我不想把精力浪費在朝堂宮闈的內鬥上,所以,武姑娘,我可以幫你,你可願幫我?”

武氏的神情也漸漸凝重起來:“奴婢自然願意全力幫你,可是,奴婢還有很多疑問,若公爺不能爲奴婢解惑,奴婢寢食難安。”

李素笑了:“你說。”

“第一個疑惑,公爺說要幫奴婢,奴婢不太明白,你是外臣,而奴婢身在宮闈,外臣不得干預宮闈事,公爺如何幫我?能幫我什麼?”

李素沉吟片刻,卻答非所問:“今日第一眼見到武姑娘,我便發現武姑娘眉宇間與往日不同,巧的是,我前幾日見到陛下,他的眉宇間也與往日不大一樣,嗯,有意思……”

武氏頓時臉紅,彷彿掩飾一般,不安地垂下頭。

李素笑了笑,道:“你與陛下日夜相處,公也好,私也好,發生點什麼很正常的,大家都是磊落漢子,你不用不好意思。”

武氏努力平復情緒,神情平靜地道:“公爺究竟想說什麼?”

李素盯着她的眼睛,緩緩道:“武姑娘所謀者,恐怕不僅僅是陛下身邊的幕僚吧?”

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二百零四章 寂寞高手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八百二十四章 身陷嫌疑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是非黑白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夕陽下奔跑!!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二百零四章 寂寞高手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