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

數月來,惠王不朝,毗人身邊壓着一大堆報奏,這想趁勢將他扯回現實,笑道:“也許莊先生只是能說而已,不過是惠大人請來爲陛下舒懷的。”

“你講得是。”惠王點頭,“自古聖人述而不著,莊周乃當世聖人也。”

“聖人無不通曉天地之道、治國之術。陛下何不再召莊先生覲見,以國家之事問他,莊先生是否聖人,一問可知矣。”

“是哩,寡人正好憋堵些事。傳旨惠愛卿,有請莊先生。”

翌日卯時,惠施再引莊周進宮,惠王在御花園裡擺下宴席款待。

酒過數巡,惠王誠敬拱手:“前番聽先生,如聞神人,魏罃裡外皆震,久病之軀瞬時痊癒,猶如脫胎換骨。先生實爲超凡脫俗雅士,魏罃卻是俗人,有俗事欲累先生,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大王欲問何事?”莊周亦不客套,拱手還禮,笑着望他。

“寡人承繼先祖之業,數十年不敢懈怠,然則,西有嬴氏侵我,東有田氏辱我,北有趙氏坑我,南有熊氏騙我,叫我心中憋悶,是可忍,孰不可忍!”

“敢問大王,他們是如何侵你、辱你、坑你、騙你的呢?”

“諸事一言難盡。就眼前之事,嬴氏殺我八萬將士,奪我河西不還,爲收復河西,魏罃聽從蘇秦合縱伐秦之策,集六國之兵於函谷,豈料事出變故,燕、齊交惡,率先撤兵,楚人觀望不前,趙人通秦賣我,致使我功敗垂成,憋屈至今。”

“哈哈哈哈!”莊周笑得前仰後合。

惠王讓他笑蒙了,良久方道:“敢問高士,魏罃之說好笑麼?”

“好笑,好笑,”莊周又笑幾聲,傾身問道,“大王可曾聽說過蝸人之事?”

“蝸人?”惠王搖頭。

“就是住在蝸牛頭上的那些人哪!”

“啊?”惠王兩眼大睜,“蝸牛之頭,上面怎能住人呢?”

“能能能,”莊周語氣沉定,毋庸置疑,“蝸牛有兩隻觸角,左角棲居一國,名喚觸氏,右角棲居一國,名喚蠻氏,兩國爲爭蝸牛額頭一塊地皮,激戰數日,伏屍百萬,血流漂杵啊!”

“孰勝孰敗?”惠王顧不上較真,急於詢問結果了。

“蠻氏勝,觸氏敗,蠻氏追逐觸氏敗卒,旬有五日方纔返還哪!”

“乖乖!”惠王驚歎一聲,悶頭細想,撲哧笑道,“先生,你這想必是虛言了吧?”

“這麼說來,大王是想聽實言了?”

“願聞實言。”

“請問大王,四方、上下,可有止境?”

“沒有。”

“天下之域,可有止境?”

“有。”

“大王的心,可是自由?”

“是。”

“如果大王的自由之心一會兒遨遊在無止境的廣宇裡,一會兒又侷限在有止境的天下里,是不是會有一種若存若亡、若得若失的感覺呢?”

惠王閉目良久,微微點頭:“嗯,一定會有這種感覺。”

“在這個有止境的天下里,有一片地方叫魏國,在這個魏國裡,有一片地方叫大梁城,在這個大梁城裡,有一片地方叫王宮,在這個王宮裡,有一個人叫大王你,是不?”

“是。”

“推而廣之,大王與那觸氏、蠻氏二君有何區別嗎?”

“這……”惠王撓撓頭皮,“好像是沒有區別。”

“這就是了。”莊周合起眼皮。

殿中靜默。

顯然,在場諸人皆被莊周套進這個觸蠻之爭的有趣故事裡了。

“先生真神人也!”惠王率先出套,誠敬拱手,“先生卓識,非俗人可及。魏罃有一求,懇請先生成全!”

“大王請講!”

“魏罃才疏,誠心求拜先生爲國師,懇請先生不棄!”

“哈哈哈哈!”莊周仰天長笑。

“先生?”

“陛下有所不知,”一直閉目冥思的惠施開口了,“就在不久前,楚王求聘莊周爲國師,宋王求聘莊周爲國相,莊周至此,正爲躲避二君之聘哪!”

“啊?”惠王驚愕,不解地看向莊周,“先生爲何躲避?”

“無他,不利於養年。”莊周淡淡應道。

“養年?”惠王來勁了,長吸一口氣,傾身問道,“先生可否賜教何以養年呢?”

“棄知。”

“棄知?”惠王迷茫了,“衆人皆在求知,無知何以養年?”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豈不荒唐嗎?”

“嗯,是哩,”惠王思忖一時,豎起拇指,“先生所言成理。除棄知之外,還有何方?”

“棄善惡。”

“這……”惠王迷惑了,“棄惡倒是可解,棄善從何說起?”

“福禍相倚,善惡相隨,無善則無惡,若不棄善,何以棄惡?”

“嗯,是這個理!”惠王恍然有悟,傾身向前,“還有否?”

“順天之道,應人之命,是謂天人合一,大王若是做到天人合一,可得永年矣!”

聽到永年二字,惠王又吸一口長氣,眼中冒光:“寡人,不不不,魏罃如何方能做到順天之道,應人之命呢?”

“大王可曾見過庖丁解牛嗎?”

Wшw▪т tκa n▪¢ ○

“魏罃不忍見血,是以遠離庖廚。”

“莊周昔年遊歷於趙,親見庖丁解牛。那庖丁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踏,膝之所抵,刀之所向,牛之所解,莫不合於節奏,中於音律,就好像他是在循着《桑林》《經首》的優美旋律起舞似的。”

“神技呀!”惠王讚道,“他是如何達到這般境界呢?”

“莊周也是這般問他,那庖丁應道,‘無他,合於道而已。在下初解牛時,所見皆牛;三年之後,目無全牛;及至今日,在下只以神遇,不以目視。解牛之時,在下循依天理,避實就虛,切中肯綮,憑直覺所向披靡。良庖一年一換刀,因爲他是割的;庸庖一月一換刀,因爲他是砍的。在下之刀已十九年矣,解牛數千,刀刃仍如剛剛磨過一般。爲什麼呢?骨節有間,刃卻無厚;以無厚入有間,在下就悠然自得,遊刃有餘了。不過,即便如此,每逢筋骨交錯處,在下仍要全神貫注,小心動刀,待關節自解,牛體如土委地,在下方纔籲出一口氣,提刀起立,舉目四顧,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矣。’”

莊周一席話講完,惠王連叫數聲:“痛快,痛快!”

幾人遂將朝事盡忘一邊,就着養年話題扯開去,這兒轉轉,那兒站站,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是昏黑。

看到時辰不早,惠施起身告退,惠王興致卻是不減,留下莊周作長夜之談。

張儀走後,龐涓再也坐不住了。張儀此來,顯然不爲睦鄰。秦、魏血仇越結越深,函谷烽火未熄,劍拔弩張,這廝揚言睦鄰,簡直就是笑話。

非爲睦鄰,卻是爲何?

龐涓坐於靜室,將張儀出山之後,入楚滅越、入秦即擊敗公孫衍入相諸事連成一條線冥想一夜,又將他的連橫之語細細盤算一遭,越發斷定其來意不善,於次日晨起,驅車直馳王宮。

龐涓直入後宮,當值內臣入內稟報,不一時,毗人迎出,拱手道:“陛下一宵未眠,此時剛剛安歇,敢問武安君有何要事?”

“一宵未眠?”龐涓吃一大驚,“陛下龍體——”打住話頭。

“回武安君的話,”毗人微微一笑,“陛下龍體大有好轉,昨夜與人暢談,是以一宵未眠。”

“與人暢談?”龐涓又是一驚,眼珠子一轉,賠上笑臉,“敢問閣老,陛下與何人暢談,這般盡興呢?”

“是惠相國朋友,姓莊名周,嘴巴特能講。”

“哦?”龐涓心裡一寒,臉色變了,“難道比惠相國還能講?”

“嗨,只要他在場,就沒有惠相國插話的地方。”

“乖乖,”龐涓咂下舌,聲音壓低,“敢問閣老,莊先生這都與陛下講些什麼?”

“都是些養生怡年的話題,什麼天呀地呀,陰呀陽呀,把老奴都聽暈了。”

聽到只是這些,龐涓籲出一口氣,換作笑臉:“好哇,好哇,難怪陛下開心呢。陛下龍體,是得好好將養。”

“是哩。武安君沒有大事吧?”

想到所奏之事也並不急,方纔是自己急火攻心了,龐涓這也鬆弛下來,拱手笑道:“不急,不急,在下只是剛從澠池回來,欲向陛下稟報軍中之事,好讓陛下安心。”

“若是不急,就請武安君晚幾日再來。看這樣子,陛下與莊先生有的聊呢。”

“好好好,陛下開心就好!”

龐涓拱手辭別,大步出宮,正欲上車,旁有一人直走過來,雙手呈上一封信函。龐涓打開,裡面是塊羊皮,上面寫着一個地址和一個塗鴉草圖。

龐涓目光落在圖上,左看右看,愣是沒有看出名堂。圖上淨是線條,所有線條無不指向那個地址。線條或曲,或折,或交叉,或重疊,似是隨意勾勒,又似匠心獨運。龐涓凝眉一時,盤問送信人,不想是個啞巴。

龐涓揮退啞巴,再去琢磨那圖,越琢磨越是氣惱,將信“啪”地扔在地上,叫車伕打道回府。走有一時,龐涓又叫停車,吩咐車伕返回,親手拾起仍在原地的羊皮,又審一時,狠狠心,吩咐車伕照信中地址馳去。

是個尋常客棧。

早有人候在門外,見是龐涓,拱手相請。

此客棧附近就是刑獄,客戶多與刑獄相關,少有其他人來。想到此處戒備頗嚴,刑獄又歸白虎管轄,龐涓並無懼心,大步隨他走入裡廂,連進二門,步入一套雅院。

那人引龐涓入院,伸手朝堂中禮讓,拱手退出。龐涓略一遲疑,大步入堂,進得堂門,見堂中端坐一人。對面客席空置,顯然是爲他備下的。

龐涓直望過去。

那人一襲白衣,長髮披肩,模樣灑脫,身上並無武器,揹他而坐。龐涓四顧審視,見並無異常,遂走過去,撩起衣裳,在客席坐定,重重咳嗽一聲。

那人扭轉身體。

是張儀!

“龐兄,在下恭候多時了!”張儀拱手,眯着眼笑。

“你……”龐涓這也從驚愕中回過神來,指向張儀,“邀在下來此何干?”

“喝酒呀!”張儀擊掌。

一陣腳步聲響,一溜僕從絡繹而來,每人皆端一隻食盤,無不是珍饈異味,最後一人提着一個大酒罈。

一切擺好,僕從爲二人各斟一爵,退出。

張儀端起,朝龐涓舉道:“龐兄,請!”

“要是在下不喝呢?”龐涓不睬酒爵,只盯張儀。

張儀一飲而盡,一邊放爵,斟酒,一邊斜他一眼,緩緩說道:“那就是和酒過不去了!”

“哈哈哈哈!”龐涓大笑數聲,端起酒爵,一飲而盡,亦自己斟酒,邊斟邊道,“你爲何認定在下一定會來?”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張儀再次端爵,拱手。

龐涓咂吧幾下嘴皮子,從袖袋裡摸出那張羊皮,指着那畫道:“好吧,在下認栽。你這講講,此圖可有深意?”

“有呀,”張儀瞄他一眼,朝羊皮努下嘴,“是一張棋盤,縱橫各有道道,龐兄亦爲愛弈之人,當能看出纔是。”

“棋盤?”龐涓大是驚愕,再次瞄向那些彎彎曲曲的線條,半是自語,半是詰問,“棋盤當縱橫交錯纔是,這圖卻……”

“呵呵呵,”張儀笑道,“它們不也是縱橫交錯嗎?”

“可它們是彎的,扭曲的。”

“因爲,”張儀陰陰一笑,“它們是在下特意畫給龐兄的。假使畫給蘇兄和孫兄,它們就該是筆直的了。”

“這是爲何?”

“因爲他們的心是直的,而龐兄之心,就如這些道道一般無二。”

“哈哈哈哈!”龐涓又爆幾聲長笑,自斟一爵,一飲而盡,將爵咚一聲置於案上,“痛快!說吧,這次邀我來,總該有個分曉纔是!”

“對弈!”

“拿棋來!”

“棋局就在那兒。”張儀朝那張羊皮上努下嘴,“請龐兄落子。”

龐涓凝視那幅由張儀隨手亂塗的羊皮圖,不知所措,良久,微微皺眉,擡頭看向張儀:“如何落子,請張兄指點!”

“龐兄若要落子,首當看清局勢。”

“這……”龐涓再審一下那些畫得變形的棋路,眉頭皺起,“局勢何在?”

張儀呵呵一笑,從屁股下抽出一張牛皮,是個比較直觀、縱橫交錯的棋盤。

“龐兄請看,”張儀摸出棋子,在天元之位放置一枚,“此乃大魏,居天下之中。”又擺十數子,分置於四側,“此乃列國,居天下之野。”

“這個不消說的。”龐涓擺手,“請直入主旨。”

“主旨是,”張儀指着四周之子,“在大魏周圍,敵國環伺,遠且不講,單表近年,齊有黃池之恥,楚有陘山之辱,趙有朝歌之恨,韓有南陽之爭,秦就不說了。魏居中無友,四鄰皆仇,而龐兄則爲仇國上將軍。此爲列國大勢。”

“這又如何?”龐涓斜棋局一眼,冷冷一笑。

“龐兄再看。”張儀將所有棋子盡皆拿下,在天元置一子,“此爲大魏陛下,”又摸几子,一枚枚擺於一側,邊擺邊說,“此爲太子殿下,此爲蘇秦,此爲惠相國,此爲朱上卿,此爲白司徒,此爲王室其他權臣,”又置一子孤零零地擺在另一側,“此爲龐兄,武安君大人。”仰身審視棋局,“此爲魏國朝廷大勢。”

張儀直點軟肋。龐涓蒙了,木呆呆地望着棋局。

“大勢已然,是縱是橫,請龐兄落子吧!”張儀緩緩收起棋子,指空盤道。

龐涓被這直觀的陣勢懾服了,微微拱手:“依張兄之意,此棋在下該如何落子?”

“天下大勢,棋行縱橫,縱路不通,於龐兄而言,別無他途,只有橫路可走了!”

“縱路爲何不通?”

“別人不瞭解蘇兄,龐兄還能不知?蘇兄是一根筋,你是知道的。他認準縱棋,以秦爲幌,欲將天下列國合作一縱,實現其列國共治之夢。龐兄通古曉今,自堯舜以降,天下共治之夢,其實早就破滅。緣何破滅?緣於人心本私,列國之君各營其私,列國之臣各爲其主,天下就如一盤泥沙,盤顫沙動,你兼我並,弱者求存,強者王天下,蘇兄仍抱殘夢不放,豈不悲哉?龐兄試想,天下若是可縱,舉六而伐一,龐兄何能無功於函谷?”

龐涓深吸一口氣,緩緩呼出,點頭道:“請言橫棋,張兄是何下法?”

“龐兄見過河蟹嗎?”

“河蟹如何?”

“河蟹往來橫行,見魚殺魚,見蝦殺蝦,以二螯八爪立威於河塗,水下之物,莫不敬之,畏之,聽之,從之。”

“張兄的橫棋是——”龐涓兩眼睜起,屏住呼吸。

“在下橫棋,正是龐兄喜愛的走法,簡而言之,只有一招,就是行如河蟹,以二螯八爪橫掃天下,從我者生,擋我者死!”

“不錯,不錯!”龐涓輕輕擊掌,“此種走法正合我意!”傾身向前,“只是,張兄這橫棋,總該有個章法吧?”

“章法無他,強強聯手。方今天下列國,至強莫過於秦、魏。秦、魏若是連橫合一,試問天下誰能敵之?”

“秦、魏世代血仇,這個一,如何合法?”

“龐兄差矣,”張儀搖頭,“天下列國,並沒有永遠的仇和永遠的愛。古往今來,治天下者,無非仁、義、利、力四字,仁行於三皇,義行於堯舜,自夏啓始,天下就只剩下利、力二字了。若論血仇,環伺列國與魏之間,哪一家沒有血仇?即使秦、魏血仇,又是爲何?不就是因爲河西一塊方寸之地嗎?天下之地如此之廣,龐兄何處不可得之,何以斤斤計較於河西方寸呢?”

“好言辭!”龐涓笑道,“張兄學舌,看來已得先生真傳了!”

“非得真傳,合於情、順於理而已。”

“好吧,敢問張兄,在下若走橫棋,利在何處?”

“有遠有近。”

“請詳言之。”

“其遠在於,魏、秦合一,北並趙,南滅韓,先分三晉,後裂大楚,再後併吞齊、燕之地,天下中分。”

“若是二君不肯中分呢?”

“陳兵佈陣,再決雌雄。”

“痛快!”龐涓“咚”一聲砸在几案上,“請言其近!”

“秦王承諾,只要秦、魏睦鄰連橫,秦可返還陝、焦、曲沃和太陽渡,迴歸戰前轄區,魏卻不必返還臨晉關。”

“哦?”龐涓甚是震驚,“秦王爲何這般大度?”

“因爲秦王通世故,曉常情。”

“曉何常情?”

“魏人在河西亡靈不少,當該有個悼念之地纔是。”

這個解釋倒是成立。

龐涓微微點頭,抱拳道:“秦王若是此心,倒讓在下感懷。只是——”略略一頓,“連橫之事急切不得,眼下不可提。張兄此來,當以睦鄰爲上。”

“謝龐兄指點。”張儀亦拱手道,“有龐兄此話,在下明日即去朝堂覲見大王,向大王求請睦鄰。”

“明日不可。”

“哦?”

“陛下正與一人相處火熱,近幾日恐無閒暇。莫說是張兄,即使在下,也是近身不得。”

“敢問龐兄,何人有此福分?”

“宋人莊周。”

“莊周?”張儀兩眼大睜,嘴巴張起。

“怎麼,張兄認識此人?”

“呵呵呵,沒什麼。”張儀回過神了,淡淡一笑,“鬼谷之時,在下讀過此人墨跡,有所得益。天下奇大,同名同姓者多矣。若是此莊周即彼莊周,在下倒想一會。只是——”朝龐涓拱一拱手,“還要煩勞龐兄引見纔是。”

“這……”龐涓面現難色,“聽說此人是惠相國客人,在下……”

“謝龐兄指引。”張儀又一拱手,舉爵道,“來來來,龐兄,爲你我聯手,橫掃天下,幹!”

得知莊周也在大梁,張儀禁不住內心狂喜。在鬼谷時,先生曾不止一次提起莊周,言談甚是恭敬,幾度將他與列禦寇並提。出山之後,張儀僅是化用莊周的一篇論劍妙文,就已智服越王,首戰告捷,揚名於天下。此時此刻,這個如神人一般的莊周就在自己眼皮下面,叫張儀如何按捺得住?

然而,以何身份到惠相國府上造訪,倒讓張儀頗費思量。若是談論國事,當在朝堂,一應事務已由太子申交代朱威商談;若是兩國相輔交流,也無非是互相客套幾句。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憑自己身份,惠施必不願多談。直接求問莊周更是不妥。莊周不過是惠施門客,自己僅爲一個門客而造訪大魏相府,叫大秦相國的顏面哪裡存去?

正愁無個入口,副使樗裡疾出點子道:“據在下所知,南來北往士子,不通名實者,無緣惠相府之門。相國何不以名實辯他?只要討教學問,想那莊周,必按捺不住,不請自到。”

“妙哉!”本性好戰的張儀擊案大叫,“你這講講,在下如何辯他?”

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26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2)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25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1)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30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1)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25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1)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17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2)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4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1)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17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2)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15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4)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30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1)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