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

自從鬼谷子開山收徒,隨巢子總算放下心頭巨石。許是有所頓悟,許是預感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甚至已經時日無多,隨巢子在處理完一些急務後,一改過去親力親爲的墨家行事風格,悄然回到堯山,在先師墓前結草爲廬,潛心著述,很少外出了。各地墨者聽聞鉅子在此,紛至沓來,漸漸建下這所大院。隨巢子也就順勢推舟,一面在此修身養性,整理心得,一面啓迪後輩墨者,遙控天下墨事。

多年奔波,完全掏空了隨巢子的身體。尤其是在入秋後,生命於他已如一盞枯燈在山風裡搖曳,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這日迎黑,親近隨巢子的墨者知道,訣別的時刻正在臨近。大家靜靜地守候在他身邊,更多的人仍在晝夜兼程,從四面八方向這兒趕來。

草廳裡氣氛莊嚴,隨巢子斜倚在草堂靠正牆處的木榻上,面色蠟黃。榻前放着一隻藥碗,碗中是黑乎乎的半碗藥汁,早已涼了。

在他前面,胡非子、告子坐在一塊稍稍破舊的草蓆上,面色靜穆。二人之後,是宋研、屈將子等一百多人,多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第五代墨者,各按輩級席坐。

草廳門口,不斷有墨者趨進。同先來者一樣,他們一入草廳,就不聲不響地席坐在所屬輩級應該席坐的位置,秩序井然。

彌留中的隨巢子強撐坐起。望着紛至沓來的新老墨者,隨巢子臉上浮出笑意,兩道目光不無慈愛地掃視大廳,在每個墨者身上均作停留,似是要把他們刻在心底。

“諸位不辭勞苦,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老朽,”隨巢子略顯吃力地拱起兩手,“老朽——”輕咳兩聲,“老朽致謝了!”

衆人盡皆改坐爲跪,叩首,齊道:“墨家子弟參見鉅子,祝願鉅子貴體早日康復!”

隨巢子擺擺手,苦笑一聲:“老朽賤軀行將就木矣,云何貴與不貴?諸位兄弟,諸位姐妹,大家都是墨道中人,莫講這些虛禮了。坐吧!”

“敬從命!”衆墨者改跪爲坐,再次拱手。

“老朽召請諸位,”隨巢子再次擺手,“主要爲三樁事情:一是老朽私事,二是墨道家事,三是天下公事!”

衆墨者知道鉅子這是要託付大事,無不斂神正襟,齊將目光射在隨巢子身上。

草廳一片沉寂。

“這第一樁,”隨巢子微微一笑,巡視衆人,“老朽甚是思念諸位,臨行前貪心再見諸位一面,再看諸位一眼。諸位既來,老朽這個心願,也就了了。下面是第二樁。”

衆人齊齊拱手,無不淚水盈眶。

隨巢子緩緩接道:“自先師始創墨道,墨家迄今已經立世百年。行墨道者由初起之寥寥數人,到眼前數以千計,遍滿列國,可謂前仆後繼,代出楷模。時至今日,墨道行於天下,婦孺皆知,可與孔儒之學分庭,黃老之學並舉,事業方興未艾。老朽不才,承蒙先鉅子孟勝擡愛,承蒙諸位墨者擁戴,屍鉅子之位逾三十年,其間雖無建樹,卻也兢兢業業,不敢有一日懈怠。近年老朽智竭力枯,不堪奔波,不宜再屍此位。本欲早選賢良,承擎墨道旌旗,無奈天不遂願,拖延至今。今日風和日麗,氣氛祥和,各路墨者雲集於此,老朽不敢再誤天機,就此舉薦新鉅子,由新鉅子引領諸賢,繼續墨道大業。經與諸老商議,老朽舉薦的新鉅子是——”目光劍一般射向告子,“告不害!”

沒有人驚訝。

告子名不害,齊國即墨人,年幼即從先鉅子墨子,照理說當與隨巢子、胡非子等墨家諸老是一輩,但因他年少許多,自虛一輩,以弟子禮事隨巢子、胡非子等。墨家第一代大弟子多已過世,仍然健在的諸老中,相里子、相夫子、鄧陵子均與隨巢子一樣步入耄耋,因道遠路遙未能趕來。胡非子雖然在座,卻也年老體弱,病魔纏身,不堪重任。唯有告子身健資深,更得墨道根本。由他來做新一代鉅子,既是意料中事,亦爲衆望所歸。

告子卻誠惶誠恐,跪地泣道:“鉅子,弟子——”

隨巢子擡手指向自己木榻前面的主席位:“不害,來,請坐此處。”

告子跪前幾步,坐在榻前主席位上。

衆人見他坐定,包括胡非子在內,盡皆改坐爲跪,齊叩:“參見鉅子!”

墨家不似儒家,沒有更多的繁文縟節,一齊跪拜,就算是承認新鉅子了。

告子拱手還過禮,起身走到胡非子跟前,將他拉起,連連拱手:“胡師叔,弟子……弟子豈敢受師叔大禮?”

胡非子一臉嚴肅,亦拱手道:“墨者胡非參見鉅子,謹聽鉅子差遣!”

告子飽含熱淚,將胡非子扶坐下去,朝他又作一揖,回至隨巢子榻前的主席之位上,面向隨巢子跪下。

隨巢子伸手握住他,老手略略顫動:“不害,從今日始,老朽將天下這個爛攤子卸給你了。”

“鉅子,”告子緊握隨巢子,聲音哽咽,淚水盈眶,“弟子德淺力薄,深恐有負鉅子重託!”

隨巢子吃力地擺擺手:“莫說這個了。”揚手向衆人,“諸位墨者,下面老朽來說第三樁,天下公事。”咳嗽兩聲,轉望告子,“你是新鉅子了,這一樁,就由你主持。”

“敬受命!”告子不再推辭,抹去淚水,退後兩步,朝隨巢子連拜三拜,改跪爲坐,細細稟道,“稟報鉅子,眼前局勢,天下大事當在函谷。六國縱軍近四十萬雲集關外,勢在伐秦。秦不甘示弱,以傾國之力應戰。這場大戰一觸即發,在所難免!”

山外局勢就如山雨欲來,這是誰都清楚的。雖然如此,在告子緩緩道出時,廳中氣氛仍顯壓抑,就似一塊千鈞之石擱在每個人的心頭。

告子仍嫌不夠,略頓一下,不無憂心地追加一句:“縱軍如果開戰,七國兵力或逾七十萬,場面亙古未有,天下必將生靈塗炭,血流漂杵。”仰頭望着隨巢子,“如何應對,弟子祈請鉅子點撥。”

隨巢子吃力地給他個笑,緩緩閉上眼睛,喃聲叫道:“宋研,來……”

宋研趨過來,輕叫:“鉅子!”

“扶……扶我……躺下。”

宋研扶隨巢子躺下,在他頭下墊塊木枕,在榻邊跪伏。

看到隨巢子的雙眼完全閉合,告子明白,整副擔子已經責無旁貸地落在自己肩上,由不得心中一顫,轉頭望向胡非子。

胡非子凝眉如鉤,一動未動,猶如一尊雕塑。

告子閉目穩會兒心神,再度睜開,轉對衆墨者,深深一揖,誓道:“諸位墨者,承蒙鉅子錯愛,承蒙諸位擡愛,不害暫屍鉅子之位。從即時起,不害誓與諸位賢達一道,竭誠盡力,爲墨道大行、天下大同、百姓安居而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衆墨者皆起立盟誓:“我等誓願追隨鉅子,爲墨道大行、天下大同、百姓安居而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告子再打一揖:“諸位賢達,天下烽煙再起,大戰一觸即發,不害才疏,望諸位教我應對妙方。”

衆墨者七嘴八舌,暢所欲言。討論約有一炷香時間,告子見衆人並未議出切實可用的方略,又恐妨礙隨巢子休息,提請明日再議。

衆墨者紛紛散去,廳中只剩下胡非子、屈將子、宋研和告子。屈將子是胡非子的首徒,宋研多年來一直跟從隨巢子,二人皆是衆墨者中次一輩的核心人物。

經過前面一番折騰,隨巢子似是耗盡精力,面色蠟黃,額上現出豆大的汗珠,用手緊緊握住宋研,顯然是在忍受什麼。

胡非子急趨上前,伸手搭在隨巢子脈上,叫道:“隨巢兄!”

隨巢子微微睜眼,握住胡非子的老手,苦笑一聲:“胡非兄——”

告子、屈將子和宋研三人盡皆跪下,泣道:“鉅子——”

隨巢子微微一嘆,不再言語。靜坐良久,待神色略微恢復後,才望向滿臉絡腮鬍子的屈將子,再次張口:“屈將,你那個飛刀弟子可有音訊?”

屈將子拱手應道:“稟報鉅子,他一直隨從蘇子,不曾有片刻遠離。”

“他的功夫可有長進?”

“大有長進,尤其是一手飛刀,已經出神入化了!”

“好呀。”隨巢子臉上浮出一笑,“此人忠勇,心實無雜,是塊好料。他的武功即使在墨者中也爲上乘,這又精進許多,實是可喜。你轉告他,蘇子安危,老朽交付他了!”轉問告子,“孫臏可有音訊?”

“回稟鉅子,”告子應道,“孫子已經獲救。蘇子安排淳于子將他營救至齊,隱身於上將軍田忌府中。”

隨巢子籲出一口氣:“在齊國就好。他一日不離開大梁,老朽一日放心不下。”

宋研插道:“弟子有惑。”

“說吧。”隨巢子微微一笑。

“鬼谷先生既然有心拯救天下,收下蘇秦、孫臏也就夠了,緣何又去容留龐涓和張儀?有此二人在,尤其是那龐涓,天下不亂纔怪!”

“鬼谷子之棋下得深遠,豈是爾等目力所能看見?”

“弟子敢問遠在何處?”宋研不依不饒。

想到鬼谷子昔年在鬼谷言及快刀剔毒之語,隨巢子長嘆一聲:“唉,遠得爲師也看不真切啊!”轉對告子,“老朽碌碌忙忙一生,天下戰亂非但未得絲毫消歇,反倒是愈演愈烈。近年來,老朽體衰身懶,在此幽谷苟延殘喘,得以反思。墨道未能大行於天下,非墨道之過。道家老子曾雲,‘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今天下失道,愈演愈亂,愈亂亦愈需我墨道。至於我等苦求未果,非墨道不通,乃方不對症。鬼谷一行,老朽略有所悟。鬼谷子不辭勞苦,僅用區區數年即育出蘇秦、孫臏等天下大才,威服列國,實令老朽汗顏。對方今亂象,蘇子應之以列國合縱,堪稱妙方!爾等務必全力以赴,協助蘇秦,促使天下縱親。”

“弟子謹記!”

“眼前戰事,非蘇子不可化解。我觀列國,雖然合縱,卻是各懷異志,與蘇子並不同道。合縱旨在摒秦,秦人也必不甘,或會加害蘇子。蘇子任重道遠,不能沒個防備。”說到這裡,隨巢子轉望屈將子,“屈將,諸墨者中,論俠義武功,無人及你。你師徒二人,他在明處,你藏暗處,輔佐蘇子,助他成就天下大功!”

屈將子拱手應道:“弟子遵命!”

“諸位賢達,”隨巢子環視幾人,目光落在告子身上,“無論蘇子成功與否,墨道都要光大,墨道也必須光大。而要光大墨道,必須經由天下達才。齊國稷下匯聚天下飽學之士,此種達才或可覓得。告子,你可使人前往稷下,挑選達才,揚我墨道。”

“弟子遵命!”

在墨家掌門人新老交接後,隨巢子又撐三日,於第四日正午在逾百墨者的靜靜守護下於草廳木榻上溘然長辭。

在先鉅子辭世的次日,位於洛陽軒裡伊水東岸的琴廟也告落成。與公子卬大興土木營建的蘇家府院、墓園、家廟相比,琴廟土牆草頂,沒有圍牆,遠看像是山間隱廬,低矮、孤獨而簡陋。不是公子卬捨不得花錢,是蘇秦堅持這樣,說琴師並不需要高屋廣廈,能有個遮風擋雨的草舍也就夠了。

落成儀式上,周顯王躬身祭典,在正堂上親自掛起王后遺像,讓她正對琴師泥塑。坐在地上的琴師捨身投入,掛在壁上的王后如癡如醉,好一幅琴人和合的知音場景。

掛好遺像,周顯王擺上供品,坐在一旁觀賞一時,孩子般哭了。蘇秦跟着哭了,在場的所有人也都哭了。

然而,在場諸人中哭得最投入、聲音最響亮的卻不是蘇秦,而是公子卬。許是感動於琴師的悽慘人生,許是聯想到蘇秦、龐涓諸人年紀輕輕就已建下蓋世奇功,而自己行將不惑依舊碌碌無成,許是憶起因自己的無能而白白丟失的河西和因此而喪生的八萬將士,公子卬越哭越傷感,到後來竟是涕淚滂沱。

這哭聲於顯王卻是刺耳。俟其哭聲降低,顯王緩緩起身,凝神聚意,在一塊羊皮上揮毫寫出“天下第一琴”五字,起駕回宮。

公子卬吩咐工匠,照此製作一塊椴木匾額,黑底金字,懸於琴廟門楣。門框兩側是蘇秦貢獻的一副楹聯,上聯是“文武二絃協唱高山流水”,下聯是“天地五音共奏明月清風”,與顯王的橫批“天下第一琴”珠聯一體。

待工匠把刻寫楹聯的木板全部釘好,公子卬退後幾步,眯眼看一會兒,讚道:“文武二絃,乃周初文、武二王所加,契合人間文治武功。天地五音,乃宮、商、角、徵、羽,爲古琴初始五絃,契合天地金、木、水、火、土五行。高山流水爲塵世雅曲,明月清風爲高天清韻。此七絃合鳴,天上人間無所不包,共成‘天下第一琴’,真是絕聯呢!”

蘇秦凝視楹聯,嘴角現出一絲苦笑:“真沒想到,論起音律,公子倒是雅緻呢。”

“蘇子高擡了。”公子卬知是揶揄,仍舊呵呵笑出幾聲,顧自接道,“傳說上古伏羲氏制琴,以摹天地之音。在下以爲,天地之音過於縹緲,過於曠遠,沒有人間之律實在、柔溫。呵呵呵,《詩》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斜看蘇秦一眼,“咦,說到這裡,在下倒是想起一事,這欲求問蘇子。”

“公子請講。”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蘇子離家多年,好不容易歸門,當與嫂夫人琴瑟相和纔是,在下卻觀蘇子日日守在帳中,讓嫂夫人獨守空房。”

蘇秦低頭不語。

“呵呵呵,”公子卬恍然悟道,“在下明白了。嗯,嫂夫人的確太土,配不上蘇子!”又笑數聲,“不過,話說回來,女人還是始配的好。就說在下吧,此生也算風流,閱歷女人無數,可真正知疼知愛知冷暖的,仍舊是始配夫人。嫂夫人雖說土氣,但依在下觀之,賢淑恭柔皆具。蘇子如此冷落她,不該呀!”

蘇秦不好再說什麼,輕嘆一聲,走進廟中,在琴師泥塑前跪下,緩緩閉目。

黃昏,軒裡村依舊喧囂。數不清的匠人與兵士仍在頂着夜色趕活兒,爲新貴蘇府起房造屋。新府選在村北,佔地半井,東至蘇家桑林,西至伊水岸邊,前後一共六進院落,餘爲園林。這在周室,除去王宮和東西二位周公的宮室,規模當是最大的了。

小喜兒顯然不適應不期而至的巨大富貴,依舊打着圍裙在廚房忙活。從早上忙到天黑,她實在累了。喂好阿黑,關好院門,她正要進房睡覺,聽到叩門聲。

見是蘇厲妻,小喜兒勉強擠出一笑:“嫂子——”

“妹子,”蘇厲妻反手掩上門,將她扯進屋裡,急切地說,“你咋不聽勸呢?嫂子主意出了一籮筐,你卻按兵不動,真是急死人!”

小喜兒咬緊嘴脣,低下頭去。

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1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1)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16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1)第25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1)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30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1)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15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4)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32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3)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37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4)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23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2)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15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4)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22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1)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3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2)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6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3)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31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2)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3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3)第25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1)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24章 躲楚使,莊子離鄉投友(3)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9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2)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5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2)第8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1)第26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2)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20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2)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12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1)第2章 六國伐秦,公子卬奉命困蘇秦(2)第18章 縱局難解,蘇秦再回鬼谷求教(3)第7章 太子篡位,蘇秦赴燕拯亂局(4)第29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5)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30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1)第10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3)第21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3)第27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3)第35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2)第36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3)第33章 爭巴蜀,陳軫智促蜀王伐苴(4)第14章 大敗龐涓,張儀一石二鳥解合縱(3)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11章 齊燕相抗,蘇秦奔走解內爭(4)第28章 秦魏交好,莊子魏都辯張儀(4)第34章 連橫開場,張儀發兵平巴蜀(1)第19章 爭相位,張儀逼走公孫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