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

1038

曲阜城。

這裡曾經是魯國的首都,而如今則是趙國魯郡的郡治所在地。

秋風吹過大地,片片落葉在街道上滾動着,一輛輛馬車和行人從地上走過,將枯黃灰敗的樹葉踩成無數碎片。

在曲阜城的原魯國王宮之中,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無比的辯論。

華夏學宮大祭酒荀況臉色通紅,雙手用力的揮舞着:“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汝等是不是沒有搞清楚大王的立場?汝等這樣的條件,大王是完全不可能答應的。”

作爲華夏學宮的大祭酒,荀況說實話已經是趙國文化界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了,除了趙丹這位趙國大王之外,即便是相邦虞信以及大將軍廉頗這樣的趙國重臣見到荀況那也必須得是客客氣氣的。

這樣的一個人,是誰能夠把他氣成這個樣子?

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坐在荀況下首的這些儒家學者。

這些儒家學者可是很不一般的,他們的不一般在哪呢?

首先當然就是他們的年紀,在場的每一個儒家的學者那都是滿頭的白髮和長鬚,一個個看上去幹瘦乾瘦的,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風範。

只見一名老者慢騰騰的開口道:“既然趙王想要封禪泰山,而汝等又不知道如何封禪泰山的禮儀,那麼若是在天帝面前失禮,豈不是讓趙王蒙羞,讓趙國不容於上天?這封禪之禮,非吾等而不可爲也。”

老者說話的時候臉上帶着滿滿的倨傲神情,看上去顯然頗爲自信。

荀況輕輕的哼了一聲,臉上閃過了一絲不快的神色。

在荀況面前的這些老儒生其實不是別人,正是來自於儒家在魯國的一個支派魯儒。

由於儒家的開創者孔夫子就是魯國人,所以一直以來,魯儒都自命爲孔夫子的正統傳人,對於其他的儒家學派向來是嗤之以鼻。

而且由於魯國的開創者就是大名鼎鼎、制定了周朝禮樂制度的周公旦,所以魯國之中本身就具有濃重的尊崇周禮風氣,魯儒也繼承了孔夫子希望恢復禮樂的思想,成爲了儒家之中最復古、最保守的一個學派。

對於這個學派,趙丹其實也是很不喜歡的,所以在趙國從楚國手中奪得魯國之地後,華夏學宮對於魯儒們的態度同樣是非常的不好,拒絕了魯儒們想要在華夏學宮之中開堂授課的要求。

荀況至今還記得趙丹所說過的那句話:“寡人的確是希望百家爭鳴沒錯,但是那些陳腐不堪、早就應該帶進棺材的學說,還是不要出現在寡人的華夏學宮之中了。”

如果不是因爲在一個月前接到了趙丹的授意開始籌備封禪大典的話,荀況是真的懶得來到這座城池之中,和這些魯儒們見面。

別看大家都是儒者,但事實上同一個學說之中不同的派別,有時候敵對的程度比不同學說之間還要更加的嚴重,比如儒家的公羊和穀梁就是如此。

荀況的臉色陰沉下來,盯着方纔發言的老者沉聲道:“怎麼,汝等這是想要挾大王不成?”

又一名老者不緊不慢的說道:“吾等魯儒向來不得待見於趙國,以至於連華夏學宮之中竟然亦無一學堂可供吾等傳播夫子學識之用,如此失禮之事,倒也真是聞所未聞啊。”

荀況皺了皺眉頭,道:“若是封禪之典禮能夠順利完成,那麼大王心喜之下,華夏學宮之中自然會有魯儒一席之地。”

討價還價嘛,這也沒什麼。對於荀況本人來說,既然被趙丹選中來籌備這個封禪大典,也早就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畢竟荀況也很清楚,只要這個封禪大典一舉辦,那麼儒家作爲封禪大典的主導者,肯定能夠從中獲得無窮的好處,說不定就可以一舉壓過其他諸子百家,成爲整個趙國的主流思想。

要知道在這些年來,華夏學宮之中的思想交鋒可是極其激烈的,許多其他學派的新學者不停的提出一個個理論,對於儒家的理論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所以荀況本來是覺得,既然這事對儒家有好處,那麼魯儒這邊可能也會比較好說話一些。

但很顯然他錯了。

魯儒們對於荀況本來就是非常不爽,認爲荀況的理論太過靠近法家,失去了孔夫子的精華,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儒家異端,加上在華夏學宮之中受到的區別對待,因此當荀況到來之後,整個魯儒羣體們立刻就開始對這位華夏學宮大祭酒羣起而攻之。

荀況這邊話音剛落,另外一邊就又有一名魯儒老者不陰不陽的說道:“吾觀趙王即位至今,所作所爲多有像法家靠攏之意,如此並非世之福音也。以吾之見,當使趙太子拜入吾等門下,隨吾等修習夫子理論,方纔是上上之策。”

這老者的話一說出來,立刻就得到了衆多魯儒學者們的紛紛認同。

荀況瞪大了眼睛,忍不住說道:“汝等想要太子前來曲阜拜師?這是絕無可能之事!”

荀況可是很清楚,趙丹其實並不喜歡趙恆靠近任何一個學派,而是更希望趙恆能夠保持着一箇中立而超然的立場來看待思想界的辯論。

現在這些魯儒竟然想要趙恆成爲魯儒門徒,這不是活在夢裡麼?

荀況如此乾脆的拒絕顯然讓魯儒們感到了有些失了顏面,當即便有人反駁道:“荀況,吾聞汝在邯鄲之中亦是經常教授太子,難道汝能教得,吾等作爲夫子直系門徒,竟教不得這趙國太子不成?”

“不錯不錯,若是不讓太子拜在吾等門下,此事休提!”

在魯儒學者們的鼓譟聲中,荀況鐵青着臉拂袖而起,離開了這間大殿。

大殿之中突然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

片刻之後,一名魯儒老者突然有些擔心的說道:“荀況畢竟是趙王的代表,吾等若是惹惱了他,怕是不美。”

但另外一名坐在上首的魯儒老者卻滿不在意,哼了一聲之後道:“趙王又如何?即便取周而代之,亦不過乃是天子罷了。既是上天之子,那麼在祭祀天父之後便不得怠慢,否則惹怒天父之後,這趙國難道還能保存?如今這封禪祭天之禮掌握在吾等手中,那麼便是吾等宣揚夫子理論的最佳時機,只要趙太子成爲吾等門徒,以後難道還擔心吾等之理論不能傳授於天下?此事,萬不可妥協也!”

這番話顯然給一羣魯儒吃了定心丸,紛紛點頭贊同道:“不錯不錯,正該如此。趙王又如何?吾等不懼也!”

……

就在一陣紛繁雜亂的聲音裡,一個年輕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了大殿之中。

第七百六十章 不合時宜的吵架第九百三十八章 獻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八百五十四章 初遇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月氏人要東進?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封推感言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九百二十六章 又來?吾可不吃汝這一套了!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三十五章 魏無忌的苦衷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八百四十一章 秦國人的動向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七十八章 樂乘奪皮牢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七百零四章 長治城的情況似乎不太好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叛國者,死!第十五章 秦國政壇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六百八十四章 讓人放心的韓王然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目標——關中!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六百一十六章 劫後逢生的郭開第八百九十九章 黃歇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三十章 白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如姬之事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先廢掉秦國的一個幫手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上架感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勝的心理博弈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澤的外交方略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六百六十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零九章 鄭朱使燕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二百八十章 蒙武的暗中謀劃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四十三章 毛遂說楚王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