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8年,元旦。
邯鄲,龍臺。
趙丹位居上首王位,除李牧外,所有龍臺重臣均在兩側各自落座。
不僅如此,更有趙國諸多高級官員齊聚大殿之中。
這是一次大朝議,而且是一次註定要載入史冊的大朝議。
趙丹看了一眼韓非,問道:“韓卿,如今封禪大典準備得如何了?”
韓非起身道:“回大王,諸事皆已經準備完畢,只待夏日之時,大王便可啓程。”
聽完了這個回答,趙丹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
封禪這種東西,倒並不是趙丹想要裝逼而弄出來的,或者說,裝逼併不是封禪泰山的主要目的。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曾言:“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
事實上,像當年的舜、大禹這樣的上古帝王就曾經封禪過泰山,以此來證明自己乃是受命於天,得上天眷顧。
如今天下初定,趙國以不到兩成的本國人口而統治其他六國超過八成的被征服人口,這裡面的不穩定因素其實是非常高的。
始皇帝當初爲何四處巡守,其實和各國之中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有着很大關係的。
所以趙丹需要一個法統,一個證明自己受命於天的理論來讓那些被征服的各國人口們相信趙國的統治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書同文車同軌等統一度量衡行動正在趙國征服的土地之中如火如荼的展開,只要再過上幾十年的時間,趙國的文字、語言、制度等等方面就將深入人心,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同。
當天下大部分人都自認爲是趙國人的時候,那麼不安定的因素比起現在來說自然就少很多了。
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通過各種各樣潛移默化的東西,對於被征服的子民們進行愛國思想教育。
以趙丹後世穿越者的身份和認知而言,愛國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是強大的國家就會越重視愛國思想教育,比如說美帝就是當時地球上最重視愛國思想教育、最花費大力氣去做愛國思想教育的國家,甚至還輸出到了美帝本國之外,連遙遠的東方都有許多人妄想着遊過太平洋,去呼吸美帝自由民主的甜美空氣呢。
趙丹看了身後站在殿內角落的毛遂一眼,道:“毛遂,汝來宣讀一下寡人的詔令吧。”
毛遂點了點頭,手捧一份詔令走到衆臣的面前,高聲朗讀了起來。
“昔魏國本爲三晉之盟友,卻背趙而結盟諸國,欲亡趙之國本。寡人甚怒,故興兵誅之,滅其國,虜其王。”
“燕國和趙國本爲姻親,然燕相樂間陰令荊軻爲賊,妄圖害寡人之命,寡人因發兵滅其國。”
“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爲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命太子治之。”
“韓王納地效璽,請爲籓臣,已而倍約,與秦、楚合縱叛趙,故興兵誅之,虜其王。”
“秦王屢次和趙爲敵,襲我西側邊境,更有攻長平、安邑之舉,甚爲趙之害也,故滅其國。”
“楚王獻長江以南,已而叛約,又發兵攻我長江南地,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楚地。”
說到這裡的時候,毛遂整個人開始擡高了聲音,道: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今命諸臣議帝號,寡人擇優而取之。”
話音一落,殿中諸臣頓時就是一陣激動。
相邦虞信深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恭聲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華夏學宮諸子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請聖裁!”
虞信話音一落,剛剛班師的廉頗立刻站了出來,聲若洪鐘的說道:“老臣附議!”
李伯同時站起:“臣附議!”
一名又一名的大臣紛紛站了起來:“臣附議!”
整個大殿之中諸多趙國大臣們一個個臉色飛揚,帶着狂熱而尊崇的目光注視着自家的大王。
看着面前的場景,趙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諸卿之議,朕甚喜之。然朕爲三皇五帝之後裔,故朕以爲,當去‘泰’字而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其他,皆如諸卿之議也!”
虞信行走出列,至大廳中央,屈膝而拜:“臣虞信,參見皇帝陛下!”
殿中所有趙國大臣紛紛出列,在虞信身後齊齊跪下,同聲道:“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
據後世史家記載:
“皇帝元年,秦兵來犯。其時太后攝政,以長安君而質齊,得齊兵以退趙。
帝六年,上黨郡守馮亭降趙,秦以白起爲將而攻上黨,帝以廉頗爲將御之,合魏、楚、韓三國攻破秦於上黨。
八年,李牧破咸陽。
十一年,諸國連橫伐趙,帝破之,李牧二破咸陽,擒秦王。諸侯震恐,皆朝於邯鄲。
十二年,滅魏,廢魏王爲民。
十三年,李牧破匈奴、烏孫聯軍,收河西之地。燕相樂間令荊軻刺帝,帝怒而以龐煖伐燕。燕滅,廢燕王爲民。李牧滅箕子朝鮮。
十四年,齊王無道,以後勝爲相,民怨沸騰。帝以廉頗爲將,滅齊國。
十五年,帝命廉頗爲將伐韓,楚以黃歇爲將援韓,黃歇家臣李園毒殺楚王元,立楚王悍。楚軍退,廉頗滅韓國。李牧於西海大破羌人,盡得河湟、義渠之地。
十六年,春申君黃歇死,李園設宴,盡殺昭景屈三氏精英,昭景屈三氏起兵伐李園,楚國內亂。帝命李牧爲將而滅秦,趙括奇襲漢中巴郡,李牧破成都,擒秦王。
十七年,帝命李牧西征,得西域,破匈奴,匈奴遠遁漠北。趙括建伊犁,奪巴特克拉,收其地爲碎葉郡。
廉頗、龐煖各率十五萬軍伐李園、昭景屈三氏,滅之,虜楚王,昭氏獻吳城而降,楚地盡歸趙。
至此,天下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