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過橋

尉氏家老連忙上前敬禮道:“見過秦大夫,尉氏家臣奉命拜上。”

秦大夫略回一禮,並未迴應,直接道:“何以僅萬石?”

秦大夫失禮的舉動連張輒都感到驚詫,尉氏家老卻似習以爲常,不動聲色道:“倉猝之間,僅得此數,餘者陸續而至。”

秦大夫道:“只得如此,且先隨吾入城。”從懷中掏出一個銅鐘,敲擊出一個韻律,一支秦軍百人隊像變魔術一般,突然出現在這支糧隊的兩側,將他們夾在中間。神出鬼沒的架勢,把張輒嚇了一跳,拿眼悄悄四下觀望,發現其他的人也都面色大變:突然被一羣手持武器的陌生人包圍在中間,心中第一反應自然是恐懼。連尉氏家老臉色也有些蒼白,面上使勁地擠着笑容,額上滲出汗來。秦大夫也不理他,步出車隊,走到秦兵隊列外,手一揮,鍾發出一聲響,前方几聲梆子聲傳來,似在應和。張輒向梆子聲的方向望去,發現不知何時竟樹起一面旗來。隨着旗幟向前移動,整個車隊繼續緩緩向前開動。

前行不久,眼前的房舍突然增多起來,不久,道路上也開始鋪上青石,一座集鎮出現在大家眼前。

啓封之所以繁華,自然是由於魏王從濟水引水所開的鴻溝。鴻溝蜿蜒南下,經潁水直達淮水,交通了與楚國的聯繫,江淮物資沿河而上,啓封是入大梁前的最後一站。但啓封城並不在啓封最繁華的地方,畢竟,當初鄭國在這裡屯兵設站時,還沒有鴻溝——這座城離鴻溝還有大約十里——而夾鴻溝而築起的衆多店鋪、逆旅和房舍,其實並無城池護衛。

秦大夫領着車隊直接穿過市坊,轉了兩個彎,帶着車隊來到一座橋頭。橋的另一頭挖出了塹濠和胸牆,胸牆後面不知有多少人。秦大夫讓車隊停下,百名秦兵有令旗指揮下,極有秩序地在道路遠離河岸的一側列隊,於是道路上再無行人經過。

進入啓封后,張輒沒有在路上發現太多秦兵,只遠遠望見一伍捧着節符在鎮中巡邏,但距離較遠,一晃而過。現在見河邊的防禦陣勢,明白秦人是將防禦重心放在啓封城上,在市坊只派出少數兵力維持治安。他偷眼向後面瞟了瞟,呂伯一行還在,但其他三衆已經不知去向。由於這段道路已經淨道,他們也不可能在附近出現。張輒知道自己採取不了任何行動,決定好好看一看秦人下一步如何運糧——這也許可以窺測到秦軍的部署。

在秦大夫的指揮下,一輛牛車上了橋,轉到胸牆的後面,看不見蹤跡;然後是下一輛。秦大夫很謹慎,始終保持橋上只有一輛糧車,三人隨行。張輒悄聲問尉氏家老:“車乘過橋後,去往何處?”

尉氏家老道:“不知。”

張輒道:“不虞有詐?”

尉氏家老道:“奈何?”

這時,前面的秦大夫一聲斷喝:“不得交口!”

張輒吃了一驚,自己與尉氏家老如此小聲的對話也會被人聽見嗎?隨見隊列中的秦兵將眼光掃過來,他明白可能只是有聲音爲秦大夫所聞,但並不知是自己所爲,遂低頭神色不動,秦人也無進一步動作。

這下張輒也提高了警惕,看來秦人對這批人也並不信任,自己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打算大約不能成功;尉氏家老所知情況可能也不多,難以從他嘴裡套出什麼。接下來要怎麼辦,可能只能見機行事了。——要是曾季在這裡,會怎麼做呢?張輒心裡突然冒出這個念頭,他自己也被這個念頭所吸引,順着它想了下去。

想什麼就來什麼。遠遠的從一個岔道口,一個短褐之人十分顯眼地出現了,張輒偷眼觀之,正是曾季,手中捧着一支節符,所以未被阻攔。

秦大夫自然也被曾季所吸引,當然也認得,連忙放過一車,急匆匆地過來。兩人交談片刻,秦大夫即指派了十人跟着曾季來到車隊後方。曾季從後往前數了二十乘,讓一名伍長領着手下往前而行,從尉氏家老身邊的人中指了一人領隊。尉氏家老見狀大驚,拿眼望向曾季。曾季道:“無憂,此橋難過,上下三裡各有一橋,可以分過。家老但鎮於此,必無他事。”隨又數了二十乘,手一指,竟是張輒,道:“汝可守之。”張輒也吃了一驚,不知曾季此舉何意,但容不得多想,只得出列。這一隊二十乘,車伕六十人,加上張輒,跟着另一伍秦兵向上遊而去。

和前不隊向下遊而去不同,向上遊而去的一隊需要掉頭。張輒乘此瞬間的混亂,換邊走在車隊靠河的一邊,讓牛車擋住了自己的身影,路過呂伯一行時,將手一碰郭叔,郭叔即自然地走在張輒身邊,彷彿從來就在那裡一般。

上游的橋離此處也不可二三裡,這裡正好是秦大夫帶領百人淨道的末尾。大橋兩側由伍長帶來的伍人負責淨道,人與人之間自然隔出好大間距,伍長向隊中喊一聲:“主司出陣!”張輒一碰郭叔,兩人並肩跑出隊列。伍長見是兩人,皺了皺眉,但心裡記得清楚,曾季所指一人,正是所有人中惟一士子打扮的人,大約士子身邊總要帶個家臣吧。記憶中張輒的相貌無差,帶個家臣就帶吧。於是領着兩人上了橋,在橋中間與守橋的秦大夫交接。

秦大夫對張輒道:“可認得人準?”

張輒心中一動,故意裝出聽不懂秦音的樣子,望向郭叔。郭叔會意,馬上用鄭音道:“大夫詢問可認得人準?”張輒連忙敬禮,道:“認得準!”

秦大夫見爲公子哥一副少出門辦事,完全不能自理的樣子,心中嘆口氣:如此無能之輩,但憑祖宗血脈,竟諸事佔先。面上不客氣地道:“橋下諸乘,可爲汝鄉里?”

這次不等翻譯,郭叔直接道:“正是鄉里,絲毫不差。”

秦大夫道:“如有差池,軍法無情!”

郭叔道:“不敢,不敢!”

兩人對話期間,張輒一臉茫然,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好像什麼也不懂。

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44章 訪老第344章 神蹟第358章 夜聚第292章 書名第105章 夜談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20章 行刺第263章 密議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15 歃血爲誓第177章 點軍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62章 兵符第234章 旦夕評第229章 初戰第70章 蔡澤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4章 定計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44章 訪老125章 洛陽白氏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82章 爭武卒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6章 巡哨第71章 吹臺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9章 有刺客第29章 降服(三)第43章 等待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33章 積竹柲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0章 陷城第65章 梁氏賈米第48章 真心第48章 真心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20章 俠士第321章 管令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08章 救暴鳶第130章 烤肉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9章 列陣(二)第177章 點軍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38章 席次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68章 夜襲第39章 列陣(二)第213章 贈劍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2章 俠客第30章 陷城第15章 升帳第二章 戰警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9章 邂逅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2章 陷城(三)第247章 魏使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94章 陰謀第55章 段子幹第244章 慰功第86章 尉府第298章 離華陽第168章 夜襲第340章 三牲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79章 掌兵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61章 秦箭第321章 管令第74章 將相和第54章 賣王第340章 三牲第80章 司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