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仁義之士

曹包走後,張輒和夏侯先生又恢復了邊刈草,邊閒談的模式。

張輒問夏侯先生道:“此五人何人也。”

夏侯先生道:“夜來飧食時,此五人座最遠,且壯勇。”

張輒道:“與唐氏無涉?”

夏侯先生道:“不知。惟君欲召勇壯,故進之耳!”

張輒先是一愣,隨即領悟,笑道:“果然如此!”

夏侯先生道:“雖不涉某氏,某氏必知,非止唐氏也。但觀其變,可以知之矣!”

張輒道:“何以知之?”

夏侯先生道:“先生以唐氏或他氏以車伕而進,所爲何來?”

張輒沉默片刻,黯然道:“一路行來,無非劍俠刺客等輩,其意豈在上乎?”

夏侯先生道:“果如先生所言,方今彼等之要何在?”

張輒道:“必得近上身而後可!”

夏侯先生道:“正如君言。如其必待事先生而近上邊,任意五人可乎?”

張輒道:“非也,機難得而易失,失則不再來,故必得其中堅而後可!”

夏侯先生道:“如此,則必有中堅近之矣!君其待之!”

張輒道:“先生意且俟之何時?”

夏侯先生道:“遠則日出,近則當下。”

張輒道:“何其迫也?”

夏侯先生道:“天明則當有變,故必急之!”

張輒道:“如所謀急迫如此,何如依原計而行?”

夏侯先生道:“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且需五什相助,必也其難也。如得隙,寧不乘也!”

張輒道:“其難者何?”

夏侯先生道:“一者,於途中射之,此必精謀深劃,必之以萬全。然君上連夜而出,月色明昧,誤中副車。二者,以劍俠迎之於道,深藏於城邑,周旋於帷幄,非久久佈置必不能成。幸上天暗助,鄭公子挺身而出,君上無傷。此蓋其三也。其時也,君上軍中深藏,安如山嶽,衆客擁護,何能成事!厚其賞罰而求一逞,必也!”

張輒道:“此其人乎?何人其必置君上於死地而後已!”

夏侯先生道:“日間吾等皆以此事已過,奈樹欲靜而風不止,此人熟籌之計被君上所破,然並不罷手,倉卒之間又生三計。然此計籌劃粗疏,而謀之於衆。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謀之於衆,何密之有,而害成矣。正吾等立功之時。”

說話之間,耳旁傳來一個輕輕的聲音:“如何立功?”驚得兩人一起跳起,回頭一看,卻是一身士子裝扮的信陵君,這才放下心來,齊禮道:“君上巡營回返,臣等不知,不及出迎。”

信陵君道:“吾意夏侯先生必有高論,故匆匆而來!”

夏侯先生道:“君上笑言!”

信陵君道:“二位先生有何高論見教?此處月明風清,倒比堂中爽朗,擾先生清閒,先生其無罪吾!”

二人道:“豈敢!”

信陵君隨也拎起水甕,爲夏侯先生添水,夏侯先生搗杵,張輒斫草,三人邊幹邊談。

張輒道:“夏侯先生探得車伕五十人,有唐氏十餘人……”

言至此,信陵君“嗯”了一聲,見張輒停下了話語,便不多言,只示意張輒繼續往下說。

張輒道:“臣等以爲,夥伴中三五宗黨或者有之,十餘人必有可疑。”

信陵君道:“或滎陽城中唐氏有大車行,或呂氏……”說了一半,自覺地不說了。

張輒自覺補充道:“果如君上所料,如滎陽城中有車行也,輜車十餘乘,必非無名、無根基者。然滎陽唐氏臣等此前並無所聞,必是新至。至於呂氏何以得識唐氏……”說到這兒,張輒停住了口,與夏侯先生對視一眼,兩人深深地點點頭,又一齊望向信陵君。信陵君沉默一會兒,決然道:“請先生自決!”

打了一岔,幾人閒談了幾句,又回到正題上。張輒繼續道:“夏侯先生料此數人必爲君上而來。”

信陵君又是一陣沉默,然後道:“所爲何事?”

夏侯先生道:“無非弩聲劍影之類。”

信陵君道:“弩爲韓弩,劍爲秦劍,均非樑有;而秦韓何得知吾行蹤至此?何以諸先生必之以蕭牆之內!”

張輒又與夏侯先生對視一眼,遊移道:“正秦韓不得知君上行蹤,故知之者必在蕭牆之內。如非知之甚悉,決布不得如此陷阱。尚望君上三思!此行匆忙,出於呼吸之間;而行刺者洞若觀火,早早佈局。臣等不察,實難辭其咎。”

信陵君道:“先生過矣,何咎之有。吾私思之,劍客自毀容貌,堪比義士聶政。如此大義之士,吾不能得而禮之,是吾之德薄也;反以敵視之,吾不爲也。”

張輒道:“君上仁義佈於天下,何人不知。此數人也,拘於小恩小節,置天下大義於不顧……”

信陵君制止道:“先生勿再言。仁義自在人心,豈吾輩所能妄議。但觀其數人,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單身入萬軍之中如覆掌;事敗之後,毀身存人,曾不皺眉。此蓋大仁、大義、大智、大勇者也。此數人,吾非但不得而近之,反爲之敵,豈吾有所失焉?願先生日責吾過,俾無忌退而修身。”

夏侯先生道:“君上固金石之言,非臣等所敢知。化敵爲友,君上豈有計焉?”

信陵君道:“君子但行其直,豈有他計。恨不能起諸義士於地下,促膝而談,抵足而眠,俾能少吾過矣。”

三人正談之間,後門外一人閃入,三人擡頭一望,竟是曹包。信陵君放下手中的甕,站到張輒身邊;張輒停下手中的石鐮,站直了身;而夏侯先生則很自然地握着手中的杵,快步迎上來,道:“曹叔何還?”

曹包停下道:“說來湊巧。吾適返院,見唐叔尚未眠,故直言信陵君召募之事。唐叔果甚歡,某遂直截引來,與先生相見。”

夏侯先生道:“夜深人定,何敢勞唐叔大駕。不如暫回,明日登門請教!”

正說之間,門外有人道:“庶人唐宛,得曹叔相薦,求見於諸先生!”

夏侯先生還要答話,身後的信陵君道:“某等何幸,得唐叔親臨,非其地不敢就教,敢開門請上堂。”

門外之人笑道:“曹叔等非其地乎?何前倨後躬若此焉!”

張輒接過話來:“非所教也。夏侯薦曹叔等,車伕也;曹叔薦唐叔者,士也。不得不敬之!即曹叔,亦士也,不可再步後院。”

第293章 韓援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章 鄭安平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51章 棄民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68章 夜襲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7章 點兵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82章 疑雲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9章 有刺客第12章 張輒第124章 華陽城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77章 點軍第4章 信陵君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9章 列陣(二)第293章 韓援第137章 軍市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5章 計議第8章 管城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71章 吹臺第137章 軍市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9章 降服(三)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47章 龍陽君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69章 誘供第162章 離啓封第228章 戰臨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4章 調兵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61章 秦箭第50章 防民第46章 入國第199章 歸華陽第237章 圖秦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73章 夜議第113章 計糧第57章 樑尉公子125章 洛陽白氏第131章 麻太公第67章 交酒第234章 旦夕評第4章 信陵君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7章 圃田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03章 韓襲第32章 陷城(三)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79章 掌兵第16章 巡哨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4章 定計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5章 仲嶽第92章 整軍第132章 晉見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70章 遠迎第83章 俠士第10章 麻三第79章 掌兵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33章 呂太公第297章 會魏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