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義士曹包

眼見得席上秸草又成了一小堆,夏侯先生止住張輒的砍斫,把席上斫短的秸草再次倒入甕中,重新把席鋪好,自己仍在甕旁認真地搗草。張輒重新揮鐮斫草,道:“聞車伕中有唐氏,夏侯先生可得言乎?”

夏侯先生道:“唐氏乃芒公子薦於君上,臣自然上心。唯唐氏非一,五十人中,不止十餘!”

張輒聽聞此語,不由得又用力斫了一下秸草,道:“怪哉!其餘諸人又何氏?”

夏侯先生道:“其餘魏、齊、韓、衛,秦、嚴、辛、趙,荊、陽、莽、洪,王、楊、曹、管,不一而足。尚有若干庶人,氏錢、賈、牛、米等。雖亦有三五族人者,俱不如唐氏勢大。”

張輒停下手中的鐮,沉吟道:“如此聲勢,又不知底細根節,欲化敵爲友,從何着手?”

夏侯先生道:“莫若分化之。”

張輒道:“計將安出?”

夏侯先生道:“吾思之,此五十者非皆敵也;縱使皆敵,亦必有支節、心腹等異。此五十人等,俱壯士也,如以募兵爲名而召之,觀其動靜,可得其半。”

張輒道:“願聞其詳。”

夏侯先生道:“先生可以軍中戰事將起,而與其中募精壯敢死者,重以賞罰;應者即於民軍中選善駕者代管之。事成則即身受重賞,歿於事則及於妻子。吾意其應有二:若唐氏俱應,餘者不應,則唐氏所謀者必在軍中;如餘者應,而唐氏不應,則所應者是友非敵。”

張輒思忖片刻,道:“此不宜遲。當何以行事?”

夏侯先生道:“不可緩,亦不可急。吾且喚三五人來,先生其試召之,以觀其後。”

張輒道:“必依先生。”

夏侯先生放下木棒,走出後院,張輒繼續斫草。不多時,夏侯先生帶着五個人走進院來,指着張輒道:“這位便是張先生。”

張輒放下石鐮,拍拍手上的碎草,走過來,禮道:“某張氏,見在信陵君門下。”

五人齊禮道:“謹拜見先生,庶民不敢稱氏,賤名亦恐辱清聽。”

張輒道:“某亦庶人也,便稱氏何妨!尊稱?也好呼喚。”

夏侯先生也道:“信陵君門下,多庶人也。故概以先生呼之。”

再三相辭不允,五人這才自報家門:原來是錢氏三兄弟,以行呼之錢大、錢二、錢麼;牛氏無名,因在車行爲二當家,人呼“牛二車”;曹氏一人,自稱名“包”,張輒回一聲“曹公子”,卻堅辭不受,最終約以“曹叔”呼之。

客套已罷,張輒道:“適才諸兄引車過帳,吾在行中,見諸兄材力過人,必非輾轉於牛馬間者,故願籍夏侯先生,與諸兄相見。”

五人俱道:“何敢當此!”

張輒道:“敢問諸兄,尊鄉何處?”

錢大道:“鄙先祖居彭城,移居滎陽已三世矣。”

牛二車道:“某本濮人,飄零四方,幸賴車父垂憐,納於行中,故居滎陽,至今五年矣。”

曹包道:“某魯人也,曹沫其祖也。好擊劍,遊走江湖,寄身於車行,非所願也。”

張輒道:“方今亂世,正男兒建功立業之時也。諸兄皆壯士也,豈能終老於欄廡之間。某不才,恬在信陵君門下。適有軍務,願諸兄相助,不知可如意否!”

曹包道:“先生言之不盡,既雲相助,便當告知所需何事。否則吾等怎知。”

張輒環顧其餘四人,見他們並無反應,便道:“曹兄責之是也。惟此事非比尋常,有性命之憂;成則立一世功名,敗則身與名滅。故不也言也。”

錢大道:“吾等俱有家室老小拖累,先生之言不敢聞也。”

張輒道:“如此,尚望三兄謹言。”

錢氏三兄弟道:“此何事也,豈小子所敢妄言。必不敢多語!”相辭欲去。張輒止道:“三兄既不願,不敢再請。願兄薦二三人或願赴者,以成弟功!”錢大道:“事涉機密,豈小子所能與!”張輒道:“但言信陵君門下張先生募士即可。”錢大道:“願先生容吾等計議。”張輒道:“正該如此。”三人方纔辭去。

張輒又道:“牛兄以爲如何?”

牛二車爲難道:“車實屬車行,非某所有;如有損壞奈何?”

張輒道:“此事牛兄但放心。莫言軍中自有接應,就算牛車盡失,諒這場功勞也抵得過。”

牛二車道:“某雖孤身在此,其賴車父多矣。車父於吾有再造之恩,於義同父。父在,義不立於危地。”

張輒道:“某知之矣。如此亦願兄能薦二三願赴者。”

牛二車道:“容某思之。”亦相辭而去。

張輒對僅剩的曹包道:“衆皆辭去,惟曹叔在爾,豈有意哉!”

曹包道:“但言其詳,能行則行。”

張輒道:“非吾有所隱也,實幹系重大,不可不慎。曹叔但入耳,即無悔矣!”

曹包道:“可行則行之,不可行則死之。吾素慕信陵君之名,得近其身,雖死無恨矣。”

張輒道:“既如此,何不就應之?”

曹包道:“雖慕其名,未睹其行。義或不義,惟決於心,不敢假於他人。”

張輒道:“壯哉,義士也!陷於僕隸之間,吾等失敬!”與夏侯先生雙雙禮拜。曹包避於一旁,側身道:“先生之禮,實不敢當。願先生實言告之。”

張輒道:“此實君上所託,吾亦不知。叔有大義,君上必有言,故不得不敬。且移居他處,以期其秘!”

曹包道:“大丈夫光明磊落,豈有私焉!此非某所敢聞也。”

張輒道:“豈不聞‘君不秘則失臣,臣不秘則失身’乎!君子行事,何得不秘,又何失於磊落?”

夏侯先生道:“實幹系重大,非如此不得而成。”

曹包道:“召五人來而四人回,尚有何秘可言!如信某,則歸於舊處;如不信,則言盡於此。”

張輒與夏侯齊道:“曹叔果義士也,敢不從命!亦願曹叔能薦忠義如此者。”

曹包道:“吾何足道哉!唐叔實忠義之士也。”

夏侯先生問道:“車老中唐氏甚多,唐叔實何人也?”

曹包道:“某去引來。”

張輒道:“曹叔快人也,有勞了!”

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86章 尉府第142章 刺探第77章 聚兵第199章 歸華陽第54章 賣王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69章 賜婚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45章 除夕第129章 草舍第270章 賞罰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21章 豪強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40章 三牲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56章 過橋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45章 曾季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81章 換防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5章 升帳第62章 兵符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85章 軍市第215 歃血爲誓第202章 倉城第240章 蓋聶第9章 有刺客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136章 宴前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30章 司勝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64章 布衣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69章 誘供第240章 蓋聶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1章 陷城(二)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55章 段子幹第173章 夜議第53章 私授第168章 夜襲第120章 俠士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53章 私授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56章 過橋第95章 郭子仲謹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21章 管令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章 鄭安平第103章 危機第42章 失機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51章 匯合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8章 降服(二)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92章 書名第79章 掌兵第209章 乘其隙第128章 階父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7章 降服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82章 出城第358章 夜聚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52章 小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