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李經方的茫然

李經方被陸奧宗光突然變臉,給訓斥得滿臉血紅的羞怒,從小到大,他李經方何曾受過這樣的臉色?

李經方勃然大怒的正要對陸奧宗光進行反口相譏,耳朵裡就聽到‘讓我們的第1軍攻陷燕京,俘虜你們的皇帝麼?’

頓時如同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跟,心兒冷得直髮顫。

“陸奧,怎麼對伯行君如此無禮,立即道歉!”

伊藤博文假作生氣的斥責了陸奧宗光一句,等到陸奧宗光假模假樣的低頭道歉之後,然後伊藤博文笑眯眯的望着李經方說道:

“伯行君,你在東洋當過多年使者,和東洋一直交好,東洋國一直以誠實守信著稱,想必無需我多言;此次攻擊廊坊清軍,明着是帝國睚眥必報,記恨着何長纓對帝國造成的些微損失,不過事實如何,想來也不需我多說。”

在說到‘些微損失’這四個字的時候,歷來以狡詐荒淫不要臉著稱的伊藤博文,也不禁有些臉紅。

東洋步兵第3旅團被團滅,從旅團長山口素臣少將算起,從上到下,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步兵第19聯隊1,3大隊,第11聯隊第1大隊,第13聯隊1大隊,第15聯隊1大隊,騎兵第5大隊,東京工兵第1大隊,東京騎兵1大隊1中隊,騎兵第3大隊1中隊,騎兵第6大隊2中隊,步兵22聯隊第11中隊,炮兵第1重炮聯隊和第3,5聯隊的3個步兵中隊,——

這些都是被成建制殲滅的旅團,大隊,中隊!

此外,還有更多被打殘,重創的陸軍部隊。

如幾乎被打殘了,現在作爲二流守城部隊的第9旅團,在金州的第15聯隊,第19聯隊2大隊,第13聯隊2大隊,——

第1重炮聯隊,第1,3,5,野戰炮兵聯隊,幾乎所有的火炮,都已經被這支清軍陸續擊毀。

此時,第2軍在大連灣只有一個炮兵大隊的火炮力量,而且用得都是從清軍手裡繳獲的75行營炮。

第1軍假如不是在薊州繳獲的6門80速射炮,數萬大軍,手裡將是沒有一門火炮,這是何等的難堪!

還有被這支清軍擊沉的第二十一號魚雷艇,西京丸號武裝商船。

山口素臣少將,大寺安純少將,福島庸智大佐,仲木之植大佐,大久保利貞大佐,慄飯原常世大佐,——簡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從甲午戰起,東洋陸軍超過九成以上的戰損,都是抗倭軍造成的。

已經接近2.6萬兵力。(事實上加上日軍依然不知道的鴨綠江三城,以及在平壤安州一線格殺的大量東洋浪人,抗倭軍擊斃東洋軍隊和浪人的數量,早已超過3萬人。)

要知道現在第1軍,第2軍,魯東支隊,加上第1軍擴編的1萬軍夫,總兵力纔不過5.4萬人而已!

伊藤博文這話說得太過於違心,不但李經方,就連一邊站着的陸奧宗光,在病牀上躺着的李鴻章,都忍不住看了一眼伊藤博文有些發紅的老臉。

伊藤博文也被看得快要惱羞成怒了。

“帝國爲了東亞和平,既然已經決定主動停戰,爲何還要多此一舉的對廊坊用兵,還不是爲了給你們大清皇帝解憂?”

陸奧宗光連忙開口,要爲老大找回面子:“如果這還不能分明,那麼你們大清的皇帝爲何把這支軍隊死死的壓在廊坊城內,之前這麼多的離城機會,爲何這支軍隊卻不逃離?”

李經方被駁得啞口無言。

大清朝歷來講究看透別說透,還是好朋友;聽到陸奧宗光越說越露骨,李鴻章就不願意讓他在這個話題上面,繼續發揮下去了。

於是,李鴻章的臉上強擠出一絲歡笑,對伊藤博文說道:“貴國能主動停戰,實乃東亞幸事,只是貴國在直隸的軍隊何時撤往寧河?”

“何必如此費事;條約簽訂之後,帝國直隸,魯東的軍隊,甚至包括奉天的軍隊,自會立即撤回,——當然,現在第1軍主力將駐紮在廊坊城,不再去燕京郊。”

伊藤博文拿出停戰協定的草案,交給躺在牀上的李鴻章說道:“這是我方擬定的停戰草案,如無異議,簽字這可生效。”

當晚,李鴻章答應對停戰草案的條款詳報朝廷之後,明日下午給予回覆,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隨之離開接引寺。

在伊藤博文離開以後,李鴻章招來羅豐祿,伍廷芳,馬建忠,幾名心腹前來討論草案。

“中堂,倭夷是想染指臺灣!”

作爲水師將領出身的羅豐祿,當然知道這個在朝廷大佬眼中屬於‘孤懸,野蠻之地’的臺灣,對大清海軍的重要意義。

羅豐祿當即凝重的說道:“中堂,即使多給東洋一些賠款,甚至在大陸給以東洋更大面積的土地,這個臺灣也不能失啊!”

李經方等人都是默不作聲,臺灣對於大清海上的位置當然重要,就是南北之間楔下的一顆釘子。

然而大清向來是‘禁海’,前些年東洋侵吞琉球,朝廷不都是裝聾作啞隨東洋的便麼。

既然不在乎海洋,哪裡還會在意什麼釘子不釘子?

“丟不丟,以及怎麼回話,都是朝廷的意思,咱們不過是一個傳聲筒而已;你們三個今夜辛苦一下,把條約翻譯好,明日儘早發回國內。”

等到三人退下,李鴻章望了大兒子一眼說道?:“你們早點休息去吧。”

“父親,不知安之那裡——”

李經方剛說半句,就被李鴻章搖手打住。

屋內寂靜,只有外間幾個小護士極爲低聲的細語。

聽了許久,李鴻章才說道:“東洋和老佛爺有默契啊!不過這樣也好,打了大半年的仗兒,死了這麼多的人,國家也需要安定;何長纓假如聰明識時務,老老實實的退到唐山,甚至關口,未來咱大清的重臣國柱,也未嘗沒有他的一個位置,如果去津門,塘沽——”

李鴻章沒有再深說下去,而是閉上了眼睛。

李經方滿腹話語,卻無人能夠述說,只得悵然離開。

走出大套間來到寺內,月色清幽如水,寺內樹木參差森然,李經方點起一支菸,坐在一個小石凳子上面思索。

雖然廊坊戰役朝廷一個電文都沒有提及,然而馬關城內卻在東洋軍方的刻意宣揚之下,人竟皆知。

說是殺得抗倭軍大敗,不得已冒死突圍,被日軍殺得盈野屍骸,殘部潰散奔逃。

不過對於何長纓,徐邦道,賈起勝,唐紹儀,這幾個名字都沒有出現,說明抗倭軍雖然是突圍,不過應該是主力猶存,實力折損有限。

可是以後呢。

抗倭軍,何長纓,該何去何從?

還有他李經方,父親李鴻章,條約簽訂,回國以後一定是天下皆咒罵。

又該何去何從,如何分辨?

只是想一想,李經方就愁腸輾轉,夜難寐。

第一百六十章 心情理解,方式不對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五分鐘的距離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沽口海戰三第八十七章 星火燎原第五百二十八章 老夫還年輕第五百九十六章 九門口長城七第三百零五章 管他風升雲起第三百九十一章 拳拳善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臘月十號的攻擊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張家灣第一軍第十章 女追男第五章 死神擦肩而過第五百九十六章 九門口長城七第三百八十七章 欺負人啊第六百七十九章 火光搖曳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三百五十三章 浪頭鎮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沽口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罵陣第四百八十三章 射程第三百八十八章 金州未失第三百八十五章 古井幽深第四百四十八章 何長纓的選擇第四百三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二十章 炮擊平壤第八十三章 既是人傑,更是魔鬼第七百五十六章 廊坊和馬關港第四章 李鴻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萊因哈德的悲劇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棄守大連灣第三百二十四章 煙花第四百零九章 爲何不鬥雞走狗第六百六十六章 戰薊州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七百四十五章 兵指澎湖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變精明瞭第七百三十七章 兵不厭詐和言而背信第二百四十二章 蠶食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的祖國第四百二十五章 2號高地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鍋王出山第六百零八章 破關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問策第四百七十七章 酷烈第三百六十章 大廈將傾第一百九十章 平壤戰役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射炮打蒼蠅第二十五章 從今天開始裝第二百二十章 炮擊平壤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雪,唐山,九門口第三百六十七章 金州防禦第五百零六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可恥的清軍和北洋第二百四十章 首炮第四百三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六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七十六章 突襲順安驛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沽口海戰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講道理第五百三十六章 鳥獸盡,走狗烹第五百四十七章 戰盤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鴻章,觀柯不語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戰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罵陣第四百零七章 大連灣海防戰十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沽口海戰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九門口一第九章 你怎麼沒有死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七百六十四章 直隸最後一戰七第二十三章 鐵屋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克山海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壤戰役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州城第二百零九章 安州城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雪,唐山,九門口第五百四十一章 水師能咱也能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蓮花第三百四十九章 渡江第二百二十八章 陛下英明第六百五十七章 華夏之痛威海港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奧山義章斃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像龔照璵這樣的老實人第七百零四章 津門旅一第三百零一章 進義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平壤戰役四第六百四十章 人心第五十三章 事成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一百三十二章 黃州城第四百八十章 靜默第六百八十二章 一條線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戰前夕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的祖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大山岩的抱怨第七十章 站直了,別趴下第七百零五章 津門旅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頭老島爭奪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