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海上一

當天下午3點30許,清日停戰協定,在接引寺李鴻章的牀前簽訂。

共六個條款:

第一款:大清帝國、大東洋帝國政府,現允中日兩國所有在奉天、直隸、山東地方水陸各軍,均確照以下所定停戰條款—律辦理。

第二款:兩國軍隊應遵該約暫行停戰者,各自須駐守現在屯紮地方,停戰期內不得互爲前進。

第三款:中日兩國現約,在停戰期內,所有兩國前敵兵隊,無論或攻或守,各不加增前進,並不添派援兵及加一切戰鬥之力,惟兩國如有分派佈置新兵,非遣往前敵助戰者,不在此款之內。

第四款:海上轉運兵勇軍需,所有戰時禁物,仍按戰時公例,隨時由敵船查捕。

第五款:兩國政府於此約簽訂之後,限二十一日期內,確照此項停戰條約辦理,惟兩國軍隊駐紮處所有電線不通之處,各自設法從速知照,兩國前敵各將領於得信後,亦可彼此互相知照,立即停戰。

第六款:此項停戰條款,約明於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四月二十日,中午十二點鐘屆滿,彼此無須知會。如期內和議決裂,此項停戰之約亦即中止。

當李鴻章放下手中的筆,心思大定的同時,卻沉重的知道。

真正的談判桌上的較量(屠殺),纔算是正式開始。

當天近夜,電報傳回通州,隨即東洋第1軍戰地行政官小村壽太郎,給大清總理衙門去信兒,至17號起,東洋騎兵將放開對燕京的封鎖。

除了軍隊和軍用物資,其餘一切行人,貨物,將不再限制進出燕京城。

消息傳出,京師爲之一振。

京師已經被圍城近月,早就關得滿城皇城根兒下面的百姓財主王公大臣和生意人叫苦不迭,而且好在還是在冬末春初,如果是夏季,只是滿城的屎尿就能活活薰死半城人。

更加重要的是,這就意味着之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兵禍,算是徹底的消於無形,這天下還是大清的天下,道理還是原先的道理。

大不了就是銀子的事情,還有千里之外,茫茫大海上面屁大的一個荒蠻島嶼而已。

得到電報的慈禧,多日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給李鴻章回電喻,稱讚李鴻章事兒辦的妥帖,要再接再礪,儘早簽訂合約,‘還大清以清淨’。

龍鳳河,三臺村。

在16號整整一天,新整編建制的津門旅都在進行買車馬,買糧草,而連隊裡面的宣講員們則是一邊教軍歌,一邊講述一些‘淺顯’的道理。

這道理雖然‘淺顯’,然而這些清軍哪裡何曾聽過這樣令人振聾發聵的道理,無不是聽得入迷。

柳剛志和聶鵬程,錢玉剛,曹義濤,魏家訓,楊光,肖立剛,宋佔標,趙大棒槌,——

一羣將領站在龍鳳河邊,看着落日夕陽。

“——能說的我都說了,這次廊坊的事兒,那是要往死里弄咱們抗倭軍,爲國爲家和日軍血戰,結果鬧了這種骯髒下作的槽蛋事兒,屈死了多少的兄弟!願意跟着總指揮,咱抗倭軍一路都到黑的兄弟,我就不提了。”

柳剛志冷聲說道:“有二心的,人各有志咱也不勉強,——不過得給我把話挑明瞭,畢竟是兄弟一場,咱好聚好散;誰要是明着不說,背後來暗的陰的,大家也知道我的混球脾氣,到時候就是用刀子來講理了。”

河邊寂靜,望着如血殘陽,衆將即爲廊坊的血戰突圍而憤怒,也爲柳剛志話裡的潛意詞而驚顫。

畢竟這二三十年來,大家都是大清的順民,通過《吶喊》和宣講隊的講述,大家雖然知道天下應該人無高低貴賤,人人平等。

然而每個人身後都有父母兄妹親人,甚至妻兒家眷。

一旦決然的割裂,家人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

爲了中華民族,自己此命不足惜,可是一旦連累家人陷入巨大的災禍之中,不能不由得這些年輕的將領們不認真對待。

就像之前何長纓所敬佩的那樣,他敬佩梁啓超,譚嗣同,孫文,黃興他們。

然而讓他說最敬佩的人,梁啓超,譚嗣同這些人,就得爲陳更新,林覺民,秋瑾,喻培倫,這些真正的理想主義者讓路。

然而任何一個時代,像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更何況此時的大清。

“不用這麼嚴肅,總指揮離開時不還再三強調了麼,——咱們還是大清的兵,是大清抵禦外辱的堅實力量,抗倭軍的槍口絕不對內。”

聶鵬程看到衆將臉色嚴肅,就笑着說道:“旅長說得意思其實可以這麼理解,咱們抗倭軍就像是之前已經腐朽的北洋,朝廷依然是朝廷,就像朝廷一直想搞倒李鴻章和北洋一樣,咱們抗倭軍內部也要緊密的團結,一致對外和朝廷的奸臣鬥。”

聽了聶鵬程的‘解釋’,河畔的氣氛猛然一鬆。

宋佔標幾人立即大聲的表態,‘一定要緊緊的和兄弟們抱成一團,像當年的淮系一樣,團結在何長纓的身邊,好好的跟朝廷的奸臣們扳腕子。’

在這個時候,龍鳳河邊一片洋溢。

抗倭軍有兵有槍有南洋的銀子,總指揮何長纓又是淮系李鴻章的同鄉,李經方的結拜兄弟。

現在總指揮何長纓不過二十四歲,就已經是從一品的鑲黃旗漢軍都統。

徐邦道是從一品的直隸提督。

賈起勝是從一品的魯東提督。

江自康是正二品的總督。

不用想就知道,抗倭軍以後絕對是前程什錦,不可限量。

柳剛志無奈的和楊光對視一眼。

之前施威成和陸文傑,還有李響,楊光都勸他,說遠遠還不是時機,結果他不服氣,就硬要試探一下。

難怪陸文傑他們這次直接都不願意過來露面。

“對,咱們兄弟就團結在總指揮面前,好好的跟朝廷裡面那些奸臣老東西抖一抖,保不了兩年,咱們就是一個大清無敵,沒人敢惹的新北洋!”

看到聶鵬程隱秘望過來的眼神,柳剛志只好忍着不爽,大笑着說道:“老李都七十多了,估計等馬關回來,讓天下一罵,也鐵定沒勁兒再蹦躂了;下面就是看咱們抗倭軍的了。”

“對,下面就是看咱們抗倭軍的了!”

看到柳剛志表態,龍鳳河邊的抗倭軍軍官們都更加的放鬆了,扯着嗓子驕傲的大吼。

當夜,抗倭軍津門旅繼續宿營龍鳳河邊,在第二天清晨,則是全軍拔營,朝着永平府行去。

西洋歷3月17號上午10點,大沽碼頭。

一艘由津門駛向香港的美籍商船,開始起錨,駛向外海。

何長纓,徐邦道,賈起勝,唐紹儀,柳平雲,魯招妹,六人站在船舷上面,望着漸漸離開的碼頭。

在視線裡面,北洋水師的大沽船塢一片廢墟殘骸,南邊海河口兩岸的炮臺羣,也是一片斷壁殘垣。

還有抗倭軍的兵站,大沽炮臺總兵府,也都是被大火和炮擊後的大量殘破痕跡。

第二百九十一章 山縣和大山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三百零四章 和珅倒,嘉慶飽第三百一十一章 林間,說理想第三百四十八章 去遼南第一百五十七章 驚雷第三十七章 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第九十七章 大采買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城整編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壤戰役八第四百八十三章 射程第二百七十一章 總兵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隨意轟擊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沽口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壤戰役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臣軍旅未諳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大隊出現第六百零六章 破關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同江岸第五百一十一章 寄希望於日軍的耿直第六百一十七章 破陣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火臨城二第六百五十章 克山海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戰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坪井航三的質問第六百六十二章 薊州(三更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分憂和權宜第一百零三章 薛迎春的眼淚第一百八十三章 今夕是何年第七十四章 清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野津道貫的遙望第七百九十八章 爭奪南關嶺第二十章 失而復得第七百二十四章 擊殺西京丸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洋女護士的夢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義州到博川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城整編第七百七十六章 海上一第七十五章 小姐心意我已知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柳剛志的煙火第五百零六章第七十九章 這一輩子,不想白活的第三百六十七章 金州防禦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管他濤生雲滅第一百一十一章 野津道貫的遙望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上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三十三章 口哨就是讚歎第三百五十一章 菊一文字第四十七章 扶了一把第一百七十八章 喝魚湯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二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壤戰役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國有難,君來否第一百零六章 你知道我明白第九十四章 海外遺民,多的沒有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一百三十八章 洞仙嶺伏擊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四百四十六章 殲滅第四百三十七章 解詩第十二章 你屬狗啊第九十五章 歌唱祖國第六百零九章 破關戰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直隸最後一戰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明火炮,炮擊第七百七十章 突圍中的絞殺戰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轉向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東溝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報大捷,過大年第六百零八章 破關戰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欺負人啊第一百七十八章 喝魚湯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沽口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守不守得住第三百七十八章 今日令吾不歡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路遇聶士成第五百零一章 螳螂黃雀第六百六十四章 訓練不夠殺戮塑造第五百六十四章 廣島來電第七百四十四章 如來佛和五指山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七百三十七章 兵不厭詐和言而背信第五百五十一章 萊因哈德的悲劇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萊因哈德的悲劇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平壤戰役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決戰山海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過虎山第七百五十一章 奉北第三十六章 東方列強帝國第二百零九章 安州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能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一第七百四十章 水師易幟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九章 餌和陷阱第五百零三章 翁同龢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