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餘孽的消息

和李明這邊不同,袁紹那邊是堅定不承認學籍冊的合法性,認爲科考是‘歪門邪道’,‘孝廉制’纔是正道。不是他目光狹隘,也不是他看不到科舉的意義,只因爲他沒選擇。

袁閥的存在,本來就相當於各大門閥世家的‘盟主’,這個盟主等得久了,自然發現結果麾下重要的軍政職位,都被世家大族把持。

可以想象,若是舉行科舉,未來所有被錄取的只能是世家,寒門根本不可能出仕。反而用孝廉制,或許還能收穫幾個寒門士子來平衡一下。是以就他的實際情況而言,孝廉制遠遠比科舉制要實惠得多。

“主公……楚公那邊已經承認了大漢頒發的學籍冊,不過附帶條件是想要領取補助,就必須要在某地定居,憑藉着戶籍和學籍冊,才能在當地的縣衙裡面領取補助。如今天下過半都認可學籍冊,我們若不認可,怕以後寒門士子,就都要流失到他們那邊。

屬下以爲,我們不妨學習楚公,這樣也能留住治下的寒士。”田豐某天諫言道。

“就算留下又能如何?我們這邊讀書人本來就少,世家爲了避免寒門和他們搶科考名額,對寒門的提防也比以前嚴重許多。如今我們若要舉行科考,那麼結果九成九以上都得是世家子弟合格。若不舉行科考,就算我們認可學籍冊,看不到希望的學子們,到底還是會去長安或者宛陵參加科考,結果也沒什麼區別。”袁紹嘆了口氣。

田豐看着袁紹意興闌珊的樣子,自然清楚他的無奈。頓了頓,繼續諫言道:“如此主公可以把用人的重點,放在軍旅方面。這部分要突破世家的阻撓比較容易,畢竟上戰場廝殺是要犧牲的,也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會想要進入軍伍之中。

我等不妨先放棄治政這一塊,把側重點放在軍方。聽聞楚公那邊,專門派遣有文化的學子進入軍中,作爲‘監軍’。我們不妨也以‘監軍’的名義,培養寒門士子,直至達到一定規模,然後再徐徐圖之,如今天下三分,任何一點小錯誤,都有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內部絕對不能亂起來!”

袁紹聞言,頓時眼前一亮,點頭說道:“嗯,爲今之計,的確只能這樣了!”

他身邊也有阿諛奉承之輩,不過所幸還有如同沮授和田豐這樣的錚臣。這是他和袁術最大的不同,關鍵是他越來越發現,錚臣的好處。

公元198年3月,第二次童生試,或者說是第一次正式的童生試開考。準備了幾個月,來自各地的考生,在各縣進行考試。去年秋季,中了秀才的考生,也有不少被各縣的書院聘請爲教師,有些已經超過了四十歲的秀才,爲了家計也接受了朝廷的聘請。

其實在書院的藏書閣裡面,就放置了不少的書籍,他們一邊教書一邊學習,倒也是雙贏的結局。三年後累積了足夠的知識,他們便會真正的出征。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人,真正成爲教書育人的老師,把一批批人才送入官場。

“書院草創,不過規矩已經定了下來。既然你們官辦書院讀書,那麼就要遵守這裡的規矩。這裡雖然不收你們的學費,但書籍的費用,還有住宿伙食開銷還是要支付的。家裡貧困的,向我這邊申請,審覈之後會安排你們去做勤工儉學,自己去賺錢養活自己。”書院的院長在第一天與入學的童生們交代,這是上級交代下來的,畢竟書院也不能全部都靠朝廷來養着。

同時也是希望,讓這些沒什麼人脈和能力的貧困生,通過勤工儉學學到一門技術或者接觸一下社會,以後若是超過年紀還沒有中舉,至少可以找份營生混口飯吃。

“你們會在書院,進行爲期三年的學習。你們大多已經過了啓蒙階段,所以接下來要學習的,是實際應用的能力。治政和數算方面是必然會教導,人文地理,還有工匠行商,甚至是農業方面的知識則是選修,你們可以學也可以不學,這個看你們有多少時間和多少興趣。畢竟涉及這部分的課程,在治政方面也會介紹一些重點。

楚公說過,一個官員如果不懂治政和查賬,不懂風土人情,不懂化解民族矛盾,不懂得開拓經濟,改善農業,只懂得沉溺經學的研究,那麼恭喜,你適合的是去當個學者,絕對不適合當一個官員!”院長看向學生們,緩緩說道。

“學生謹遵教喻!”學生們頓時爲止肅然,紛紛迴應道。

“今年八月有院試,如果你們自認水平已經足夠的,可以直接去考。就算你們考上了秀才,依然可以在書院學習三年,所以書院支持有能力的考生,去考秀才試。畢竟換了秀才學籍冊回來,你們家庭也能寬裕不少。”院長繼續提醒道。

“是!”學生們紛紛回道。

各地的書院大多都是這樣教導學生,真正頭痛的是郡守,今年秋季參加院試的學生絕對不會少,他們說不得要提前幾個月去準備。好在考卷都是全地盤統一,郡守不需要費腦出題,當然也別指望能特別優待某個考生。

所有考卷都是直接用暗衛的人押解,哪邊泄露了考題,那麼主要責任人固有一死,全隊也要被罰。是以押解過程中,暗衛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甚至分成明暗兩組進行護衛。

不過相比今年的院試,李明更關心的是八月份的武舉試。會稽軍校已經開設五年,而宛陵軍校也開設兩年,每三年都有一批軍中精英前去進修,當然也會在社會招生。

三年苦學爲了什麼,自然是這一次的武舉,在軍中能走多遠,就看這次。同時李明也打算完善武生選拔制度,如同童生一樣,安排進入軍校就讀,並登記造冊,發放學籍冊。

到了五月份,第一次武舉已經初步完成了準備,後續便是把這個框架進行完善。

就在這個時候,彭虎那邊傳來消息,他們探知到了南越國餘孽,也就是第三天王三尾狐的消息。根據駐守‘朱崖’郡的墾殖部隊帶回來的消息,大概是在二十天前,半夜有一支船隊在朱崖郡靠岸,然後第二天匆匆離去。

根據最靠近船隻的士卒反饋回來的消息,船隊的船頭上,站着一個人身狐耳,後面三條尾巴的美貌女子,身邊還跟着一條巨大的八頭蛇。

日南那邊也傳來消息,大概二十二天前,某座靠海的山邊,發現一個港口,這兩天有大量船隻出海的痕跡。其實也就是動靜太大,才讓他們發現這座隱蔽的港口。

第二天,夷州傳來消息,有一支船隊登陸夷州,隨即在呆了一晚上之後,繼續北上。

“北上……琉球或者……倭國嗎?”李明看了看地圖,不由得皺起眉頭。

第4章 好壞兩消息第91章 可惡的土人第62章 東城縣魯家第48章 敵襲與應對第13章 呂布的決意第18章 原來是你啊第80章 典傑與啓程第30章 李明收祖郎第75章 見面打一架第62章 硬抗到最後(下)第88章 進擊的鼉龍第135章 決定不上報第143章 領悟雙劍流第102章 還有誰不服第155章 還有點意思第9章 曹操欲發檄第7章 呂奉先反叛第8章 廢立與刺殺第1章 搶書的強盜第70章 加點與怒吼第187章 我們中計了第152章 劉宏的最後第144章 華雄的挑戰第41章 先天體與炁第55章 最致命錯誤第65章 藏身綺羅閣第77章 鍛造與肖遙第162章 朝廷的賞賜第64章 聞下邳陳氏第19章 他鄉遇故知第2章 漢末我來也第9章 宴請與商議第28章 散功與臥底第11章 大善人李明第9章 打出的威名第127章 蠻力破符陣第47章 意外的背叛第41章 勸諫與發現第19章 實力的本質第75章 曲終人散去第14章 就差那一點第1章 騷動的雒陽第57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16章 招攬與邀鬥第147章 上奏與結果第133章 交州的淪陷第86章 進入冀州境第34章 不再是割草第155章 真·心痛而死第86章 風靡全揚州第22章 殺豬與烹煮第174章 破軍與斬將第36章 失去與獲得第75章 戰火擾年關第15章 籌碼與妥協第106章 收益與遺憾第60章 有藥大家服第84章 閉關制好茶第4章 董卓欲廢立第25章 根本不過癮(下)第40章 戰後的打算第19章 他鄉遇故知第32章 靈山有靈藥第10章 輕取下邳城第85章 局勢的變化第22章 九品中正制第131章 袁閥的底線第98章 脫離新手期第135章 孫堅入南陽第135章 孫堅入南陽第124章 我在即城在第44章 閱卷進行中第32章 第一個從屬第43章 遭遇火牛計第118章 亂了都亂了第137章 教訓與後臺第84章 李儒的投效第146章 不怕爾小鬼第111章 二州牧爭權第150章 掃蕩與密信第123章 方術士辛秘第44章 進軍虎牢關第130章 要拉攏的人第97章 累積的威望第86章 進入冀州境第45章 呂布鎮虎牢第79章 逼周尚攤牌第101章 駐軍豫章郡(下)第135章 孫堅入南陽第159章 匈奴人主力第115章 最後的安排第185章 引出而殲之第67章 李儒圍綺羅第4章 公元194年第183章 招攬與急報第149章 真無雙亂舞第55章 逗逼的猛將第144章 回還與樓空第63章 打包全帶走第150章 掃蕩與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