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定點與多點

公元198年5月,李明正式宣佈,將行政中心搬遷回壽春。不過前兩年開始已經開始準備,如今正式宣佈,倒也不顯得突兀。

再說壽春本身才是揚州的治所,衙門完全是按照治所的規模建造,而九江郡的治所原本是在陰陵那邊。與之相對的是,王御的鎮北將軍府,也從壽春搬遷到了沛郡的相縣。

經過一個月的搬遷,再加上衙門已經整理完畢,除了換一個工作環境外,各個從事也逐漸適應了新的辦公環境。一年前開始李明已經在壽春,爲他們準備好了府邸。不過一年下來,他們有條件的似乎把周圍兩三戶人家的房子都買了下來,然後打通之後進行擴建。

也有些人嫌周圍都是普通百姓,就另外出錢買了一座新的居所什麼的。

“換言之,兩年以後的科考,會試和殿試也要在這裡進行了!”李明看向府衙,這裡的確比宛陵要寬得多,規模也大了不少。難怪袁術稱帝,會把這裡作爲都城。

“壽春曾經也作爲楚國的國都,後來作爲揚州刺史部的治所,規模還是有點大了。不過主公若登基,這裡作爲國都倒也還湊合。”郭嘉在一旁提醒道。

“我可不喜歡當這種偏安一隅的皇帝,真要定都這裡,只怕別人還以爲我的野心和能耐,也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而已。除非有朝一天打入長安,把劉廷趕走,否則我並不打算稱帝!”李明緩緩說道。

“不過若平定了中原,主公也該稱王了。不少人都在等着這一天,也不好寒了他們的心。”郭嘉再次提醒道。

“如果真的平定中原,這個倒也可以考慮!”李明點了點頭,真的佔據中原之後稱王,在華夏曆史上而言,也算名正言順,就算直接稱帝,怕也能得到不少人的認可。

在壽春安定了三天,眼看也到了六月中旬,濟州島那邊傳回消息,張默部已經平安抵達濟州島,已經開始補充兵力,開始轉運對馬島,然後登陸九州島。

“平安就好,複寫一份交給蔡琰,省得她擔心。”李明將軍報交給近侍張鬆,後者自197年科考成爲榜眼,擔任一年的郎官後,因其才能被安排在李明身邊作爲近侍。

不得不說,這廝長得的確有點醜,或許也正因爲這樣,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學習。一年下來在知識累積方面,已經超越了蔣琬,這也是他能成爲近侍的主要原因。

“喏!”張鬆領命,把軍報接了過來,開始在他的書桌上覆寫。過程幾乎沒有再看軍報,直接就複寫了下來,一目十行還過目不忘,這傢伙的確很適合做文書工作。

“輜重已經準備好了沒有?”李明隨口問了句。

“輜重已經準備妥當,大量的軍糧和軍用物資,已經從宛陵運輸到壽春,按照主公的要求,完全可以支持一場三線作戰!另外前兩天,長沙郡守辛評來報,那邊的物資也準備妥當,完全可以支援兩線作戰!”張鬆聞言連忙停止書寫,擡頭拱手回道。

“多達五線的大作戰,只怕就算是劉廷也要頭痛了!”李明惡意滿滿的笑道,“壽春到相縣的木軌馬道修好了?”

“已經在年前完工,兩個月前已經投入使用,能夠順利通行!”張鬆回道。

所謂的木軌馬道,放在後世可以用木軌鐵路來形容。它的兩軌用的是防腐處理過的硬木,在上面奔走的也不是火車,而是拉着大車廂的馬匹。四匹馬同時拉車,只要開始在鐵道上奔跑,受到枕木的限制馬匹根本停不下來,只能不斷的向前奔跑。

再加上木軌減少了輪子的摩擦力,使得四匹馬也能拉着兩個車廂,裝着四五百人迅速前進。只要在固定的地點換馬繼續前進,那麼一天內前進千里,都在預計範圍內。

大部隊在前線作戰的時候,就依靠這個把物資從江東運輸到前線,第二條木軌馬道,已經規劃完畢,從壽春到樅陽,直接就把鐵路修到長江邊上。經驗累積妥當後,從會稽諸暨到丹陽宛陵;會稽諸暨到豫章南昌;豫章南昌到長沙臨湘;長沙臨湘到武陵臨沅;長沙臨湘到桂陽郴縣;桂陽郴縣到南海番禺的鐵路,也會陸續開始投入修建。

說真的,李明對於這種維護成本比較高的木軌鐵路,還是有點牴觸。就那麼點線路,且不說修造起來的成本,以後維護成本,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就算開放民用來賺錢,估計也只能讓開銷持平,算是抵消軍用部分的消耗。

關鍵是木材,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大量的木材,這意味着要砍掉不少的樹木。就算這年頭樹木很多,李明也不打算這樣浪費。尤其是那些百年老樹,用郝浪的說法,這種老樹就算沒有某種特殊的刺激,也能微弱的產生靈氣,這樣的樹木,纔是真正的寶貝。

不過爲了保證他的多線作戰構思,迅速而且消耗的補給線路是必須要有的。爲此他不得不把這種先秦就有的東西,又復原了回來。同時也要感謝造船廠,沒有他們累積的經驗,也造不出這種抗腐蝕能力不錯的木軌,至少後期維護成本可以減少許多。

“主公,屬下還是想不明白,爲何我們要進行多線作戰?”張鬆突然問了句,“一般來說,不都是集中優勢兵力,突破對方的防線,然後再一口氣長驅直入嗎?”

“以前集中優勢兵力,那是因爲後勤補給的問題。一條補給線已經非常吃力,再多幾條的話,每天被輜重部隊消耗的物資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同時補給線越多,敵人就越容易針對補給線下手,我們也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來維護。同時雙方的士卒戰鬥力低下,裝備落後,所以拼人數也就成爲常態,一口氣集中一大堆人手進行戰鬥成爲慣例。

我們不同,我們有鐵路進行補給,另外通過水軍也能夠迅速將物資運送到長沙和武陵。同時我們領地越來越多的糧食產出,也使得我們具有多線作戰的底蘊。最後就是因爲大量普及練炁之法,同時裝備也在改進,使得某一點需要的兵力就減少了許多。

說到底戰爭這玩意,本身就是揚長避短。我們最大的清楚就是不差錢,而朝廷可沒有那麼多的物資可以打多線戰爭,真正打起來,只會讓對方被打個措手不及,想要支援某一點都變得非常困難。”李明笑吟吟的說道。

“學生受教!”張鬆想了想,似乎也的確是這樣,於是恭順的行禮致意。

李明每年花費大量的財政預算在內政方面,不斷的改良技術和修路,使得後勤補給線得到保證的同時,也讓裝備變得越來越精良,同時軍用物資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概括而言,便是戰爭底蘊已經遠超袁紹和劉廷,於是質變完成之後,戰爭模式也開始發生了改變,僅此而已。

第31章 慘勝猶如敗第75章 曲終人散去第28章 瘟疫橫行時第79章 你是我新娘第152章 項狼的隕落第175章 衛氏的責難第125章 朱儁的到來第28章 女權開不得第59章 李明來救場第152章 三怪物傳說第136章 融入了圈子第23章 雖遠亦必誅第79章 袁尚的底牌第106章 趁火來打劫第149章 真無雙亂舞第178章 槍法與佳人第79章 你是我新娘第111章 二州牧爭權第55章 最致命錯誤第85章 局勢的變化第63章 眉尖刀彭堀第80章 典傑與啓程第30章 最惡毒詛咒第194章 偷渡者蔡琰第173章 瘋狂刷經驗第104章 激辯與目的(下)第79章 袁尚的底牌第22章 李明當先鋒第118章 沒一個簡單第26章 血爆VS神速(上)第74章 都給我花錢(下)第191章 妖獸的傳說第141章 呂布戰妖獸(下)第50章 消瘦與唱歌第81章 事情的經過第139章 深山種植園第4章 董卓欲廢立第86章 風靡全揚州第72章 郝浪的大道第135章 決定不上報第43章 烹飪啊烹飪第37章 安排與邀宴第113章 且渡江北伐第6章 審訊與總結第96章 連續升兩級第173章 瘋狂刷經驗第23章 雖遠亦必誅第78章 完虐與意向第3章 李衝從軍記第33章 沛郡的攻伐第31章 吊睛藍黑虎第4章 你想怎麼打第4章 好壞兩消息第87章 接管與挑釁第83章 吾一人足矣第46章 人約黃昏後第60章 開發與移民第59章 李明來救場第61章 戲志才認主第132章 招攬徐公明第129章 幕後的算計第152章 項狼的隕落第121章 喬遷與婚期第137章 一人一袋箭第93章 硬仗與擊潰第82章 真正的經過第23章 雖遠亦必誅第50章 陽謀對陽謀第80章 漢獻帝殞落第61章 硬抗到最後(上)第54章 拉攏與謀劃第161章 匈奴的武道第129章 花生推廣會第54章 打斷與青睞第106章 收益與遺憾第80章 典傑與啓程第71章 羽絨與棉花第24章 遁甲門郝浪第33章 我們要報仇第4章 你想怎麼打第53章 天級存傳說第42章 考生入考場第125章 朱儁的到來第19章 論勢力潛力第102章 還有誰不服第5章 吾乃呂奉先第64章 潛入雒陽城第130章 要拉攏的人第54章 打斷與青睞第127章 雷法與追人第148章 大青寨李樂第87章 章安的騷動第37章 夜襲士卒篇第16章 招攬與邀鬥第33章 馴服大山豬第70章 史渙與崔琰第4章 董卓欲廢立第26章 收復九江郡第98章 推廣與自願第104章 奇門八荒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