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出使變故

鄧芝的祖籍,是南陽鄧縣.跟小鄧艾是一個祖宗,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鄧禹。

後來曹操攻略南陽郡,張繡降而復叛,爲了避免將來南陽遭到曹操軍隊的清算,保全家族,鄧芝這一支族人,就奉了本家之命,入蜀避難,被正缺人手的東州派所接納。

後來劉備入蜀,荊州派也跟着一起入蜀,理論上講,鄧芝是可以選擇重新站隊,站在荊州派這邊的.但那時候,劉備的勢力範圍,最大隻到樊城,距離南陽核心的鄧縣,宛城還有一段距離。

出於這樣的利益考量,鄧芝覺得就算蜀中鄧氏重歸荊州派,在荊州派內部也沒有人照應,倒不如繼續留在東州派,保全家族利益。

而現在嘛鄧芝作爲東州派的代表,就被東州派,派出來試探張溪在遷都上的立場了。

張溪作爲季漢的託孤大臣之一,又是邊境州的實權鎮守將軍,手握兵權,他本身在遷都一事上的立場,是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天子對遷都的態度的。

這是其一。

其二,張溪跟諸葛亮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剛剛又一起領兵北伐攻下了洛陽,張溪不可能不知道諸葛亮在遷都一事上的態度。

要搞清楚,諸葛亮到底只是試探一下益州世家的反應,還是真的已經下定了決心,移駕長安只是一個藉口,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遷都。

東州派希望從張溪這邊,得到一些關於遷都的具體情報,好方便在接下來的遷都討論中,找對位置。

但這事兒吧,雖然說對東州派來說非常的重要,但到底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事兒,所以不能作爲正式的商談鄧芝只能是用閒聊的方式,跟張溪提一下這個事兒,然後通過張溪的反應來自行判斷。

而張溪對此的第一反應,就是訝異。

但不是訝異遷都,而是訝異諸葛亮這麼快就提起出來這個事情.張溪認爲,這個時候討論遷都不遷都的問題,並不合適。

其實張溪的想法,跟龐統是類似的,都希望如果要遷都的話,那就直接遷都洛陽,遷都長安什麼的,並不是最合適的選擇。

可現在洛陽也不過是初定,河東郡,河南郡東部,曹魏都已經加派了兵力防守,顯然不打算就這麼放棄中原.現在諸葛亮的最主要目標,應該是放在應對曹魏隨時可能出現的反攻上。

這時候貿然商議遷都的事情,萬一造成了動盪,對大漢沒什麼好處。

這,就是張溪對遷都一事的看法雖然沒有完全在鄧芝面前透漏,但以鄧芝的智商,只需要張溪的一個態度和隻言片語,也能猜個七七八八。

這次鄧芝出使的“真正目的”已經達到了,剩下的,不過是去東吳走一遍流程而已。

就這樣,在江陵沒有多逗留幾天,鄧芝就跟張溪告辭,在周胤的引領下過江,直奔東吳建業,去面見東吳主君孫權。

張溪本以爲,鄧芝這一去,估摸着也得跟上次一樣,一來一回起碼兩個月畢竟事關兩國扯皮,總免不了要一些時間。

但誰也沒想到,鄧芝只過江了二十天不到,就直接回到了江陵。

而且,回來後,對張溪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東吳有變,荊州當速備。

張溪一聽這話,頓時臉色嚴肅。

先把鄧芝送入自己的書房休息一下,然後立刻派人去請王基,讓他儘快來自己的府邸議事。

能讓鄧芝說出這種話來,想來這趟東吳之行,鄧芝發現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等到王基快速趕來後,張溪才帶着王基一起,去見鄧芝,詢問詳情。

而鄧芝,也整理好了自己的思路,還是訴說,他這一趟東吳出使的細節。

事實上,從江陵過江到建業之後,按照外交禮節,鄧芝先是向孫權遞上了大漢天子劉禪的國書,然後呆在館驛之內,等待孫權的召見。

而在等待孫權召見的這段時間裡,鄧芝當然也會按照慣例,去拜訪一些江東名士,東吳朝中的重臣,闡述一下自己這次出使的立場但異變,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鄧芝被館驛官員告知,希望鄧芝儘量呆在館驛之內,不可擅自外出。

理由是大吳至尊隨時可能召見鄧芝,如果鄧芝外出訪友,至尊召見卻找不到人,豈不是失了禮數?!

鄧芝那叫一個納悶的他又不是第一次出使江東的小白了,像這種外交場合的召見,他孫權難道不應該提前通知自己做好準備,以免大家尷尬失禮麼?!

哪有說召見就召見的。

所以,鄧芝沒聽這個官員內的告誡隨後,就不是官員出面阻攔鄧芝了,而是守衛館驛的衛士。

到這個時候鄧芝才發現,自己住的館驛,突然被一羣衛士給包圍了。 自己要出門,這羣衛士居然真的對着自己刀兵相向.鄧芝頓時勃然大怒,拔劍而立。

“吾乃大漢特使,奉我主命出使貴主爾等走卒小人,安敢攔我?!”

一方面,鄧芝是氣的,真的。

鄧芝是個血性男兒啊,歷史上七十歲了還要披掛上陣殺敵的人,比起當文官,更想當武將的主,他能受得了這個待遇?!

另一方面,鄧芝敏銳的察覺到,這事兒不對勁。

他孫權再腦殘,也不至於這麼對待大漢來的使者,除非這裡面是有什麼變故.鄧芝必須要儘快想辦法搞明白,這個變故到底是什麼。

而要搞明白這個變故是什麼,那就必須離開館驛,去拜訪那些相熟的江東羣臣們,從他們嘴裡得到第一手資料。

而要離開館驛,那就必須先想辦法斥退這些守門的衛士,或者說,把事情鬧大,鬧到東吳不得不讓自己出門訪友爲止。

畢竟,圈禁一國使臣,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說出去,都會讓東吳貽笑天下的。

而很顯然,作爲接引鄧芝來到東吳的周胤,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不露面了。

總不能真的讓鄧芝在館驛門口有什麼閃失吧。

以鄧芝的身份地位,他就算真的一劍捅死了門口的衛士,傳揚出去,那鄧芝也是沒錯的.一個看守館驛的士卒,有什麼權利阻止一國使臣的進出?!

但守門的衛士要是傷到了鄧芝,哪怕只是擦傷,那說出去也是東吳無禮,毫無待客之道。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繼續鬧下去,肯定是東吳理虧。

這種情況下,周胤必須出面,來安撫鄧芝的情緒。

“伯苗兄且息怒.何必與一小卒置氣?!”周胤陪着笑,過來安撫鄧芝。

周胤三十不到,鄧芝已經四十好幾了,而且就身份地位而言,周胤完全無法跟鄧芝相提並論但這聲“伯苗兄”,鄧芝還得認。

論公,周胤這麼說當然不合適,但論私的話.鄧芝和鄧艾算是同輩人,而鄧艾是張溪的弟子,周胤算是張溪的外甥。

兩人還真的就是平輩。

周胤這麼說,就是主動論私交,用私交勸說鄧芝.沒毛病,鄧芝也反對不得。

很顯然,周胤是故意這麼說的,目的就是拉進和鄧芝的關係,好把鄧芝給勸回館驛去。

但鄧芝是什麼人吶,外交老油條了,能被一個小年輕糊弄了?!

因此,鄧芝趕緊板着一張臉,拿過手裡的節仗,說道,“賢弟來的正好,爲兄有事相詢:我受大漢天子命,持節出使東吳,賢弟引兄到此卻命人圈禁,是何意耶?!”

周胤一看鄧芝那個持節的動作,就知道事情不好,再一聽鄧芝那話,頓時臉都垮了。

鄧芝擺明了就是不跟你談私交,只跟你談公事,而且還是在館驛門口附近,人來人往的地界,發出這樣的詢問.過不了半天,半個建鄴城都該知道了。

真要是讓這樣的流言傳出去的話,那估計孫權就該找周胤聊聊了.特麼怎麼辦事的?!

周瑜的兒子,就這點能耐,連個使節都安頓不好?!

爲此,周胤只能苦着一張臉,上前哀告鄧芝,說道,“兄長莫惱,弟也是奉命行事.兄長奉命出使我東吳,我大吳至尊有命,當護衛兄長安全,不可薄待了兄長.何來圈禁之說?!”

有一說一,周胤的能力,確實有限,而且在外交方面的經驗也確實不足,他這話一說,鄧芝立刻得到了一個關鍵的信息——圈禁自己這事兒,大概率是孫權親自下的命令。

這麼一來的話.鄧芝覺得,這事兒就更加有必要弄清楚了。

因此,鄧芝不動聲色,看了眼周胤,然後才說道,“既非圈禁,賢弟可令衛士撤下,爲兄要出門拜訪貴國張丞相.莫非賢弟以爲,爲兄拜訪張丞相,亦有不妥?!”

周胤直接就傻眼了把張昭都搬出來了,那誰能攔着?!

再說了,去拜訪張昭的話.其實也還好!

第661章 潼關路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914章 壓力第19章 練兵第272章 應對第173章 人才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030章 另一路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613章 進攻第757章 離間計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458章 設伏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81章 成婚第715章 救災第82章 蒙衝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518章 二將第221章 直百錢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1027章 一箭第1123章 撤軍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232章 鹽第606章 回軍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477章 改制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1006章 開戰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35章 酒之事第449章 吳王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72章 軍械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931章 勸說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658章 投誠第546章 糾纏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865章 戰後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030章 另一路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14章 壓力第802章 援兵第1043章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