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教子

張溪難得的,罵了自己女兒一次。

非常嚴厲的那種,把小暄兒都罵哭了。

但張溪也是沒辦法。

在這個時代,有些事情,女兒家真不能做的太出格。

不是說不讓她去見諸葛喬,當張溪帶着諸葛喬一起回長安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有這麼一天。

將來哪一天,比如遊燈或者踏青的日子,本來就是屬於青年男女之間幽會的時候,張溪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自家女兒去見情郎。

但是,你一個女孩子家家,沒有任何人陪同的情況下,擅自跑到驛站去見諸葛喬,還混到天黑前纔回家還有沒有點“禮”了?!

這年月雖然不是明清時期那種禮制吃人的時代,但“禮”這個東西傳承已經有千年了,一個女孩子家去見“陌生男人”,總該懂點避諱吧!!!

傳出去,壞的可是女兒的名聲。

這就是張溪責罵自己的女兒的真正原因。

雖然張溪對外自稱《禮記》傳家,但他自己都當回事,自己怎麼跟自家夫人結緣的,鄧艾跟關銀屏之間的愛情,都表明了張溪這一脈,其實並不在意那些條條框框。

可女兒這次真的是做過了,流言蜚語對一個今年才十六的小姑娘,傷害還是太大了。

爲此,張溪在責罵過小暄兒之後,隔天還得拜託一下費禕,幫忙控制一下長安城裡的流言。

那些說的不太過分的,張溪也就隨他去了,但如果有惡意詆譭自己女兒名聲的,那長安大牢裡肯定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就以權謀私了,怎麼了?!

費禕對這事兒,也是哭笑不得,但終究是照辦了。

雖然費禕一點都不覺得張溪和諸葛亮結親有什麼不好的,但考慮到一個父親爲女兒的心思,幫個忙也很簡單。

正好,費禕也想借此,肅清一下長安城內的曹魏細作網.在這件事情上吃瓜倒是情有可原,但如果是惡意造謠的話,那多少跟關內的人脫不了干係。

先抓後問。

這年頭的諜報戰線,就是這麼的簡單粗暴,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手段,也不存在那麼多死士,雙面間諜纔是這年頭的主流。

費禕的能力一直不錯,唯一不同的是,這個費禕,跟歷史上的費禕,畫風偏的有些清奇。

歷史上的費禕有些大大咧咧的,但這個費禕.外表依然大大咧咧的,但實際上心思極其縝密,長安城內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就在費禕去忙着佈置清楚曹魏細作網的時候,張溪已經是正式在府衙上班,召集了魏延,黃權,蔣琬,陳祗四人開會了。

這次去成都,總算是把該爭取的爭取下來了,不僅減少了雍州對朝廷賦稅的貢獻程度,而且通過張溪據理力爭,保留了五成的走私糧草份額。

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一個結果了,畢竟這點走私糧,大家都盯着呢。

而討來了政策傾斜,回到長安後,張溪也需要對雍州的規劃,做出一些調整。

魏延代表的是軍方,這次的走私糧草份額,張溪打算全部劃給軍方使用。

畢竟,雍州是邊境州,隨時要防備曹魏方面的襲擾,只有前線的將士們能擋住曹魏的襲擾,在後方的百姓和屯田所才能安心的種糧食。

這點上,蔣琬和陳祗雖然有些不滿吧,但也沒怎麼跟魏延去爭。

這讓魏延非常的滿意,甚至有些得意洋洋。

畢竟,這次自己能拿回去多少糧食,關係到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問題.魏延本來還打算跟張溪好好的爭執一番呢,沒想到這次張溪居然這麼大度,直接就給了超出自己預料的份額。

而蔣琬和陳祗呢,雖然不太滿意那些走私糧草的分配,但因爲張溪向朝廷爭取下來了降低雍州上繳賦稅的份額,這多出來的一筆錢,也足夠他們來做很多的事情了。

順帶一提,這時候的諸葛喬,已經找蔣琬報到了,主要負責雍州三大水系的水利設施修繕工作。

不過他級別不夠,這種高級別的會議,是輪不到他來參加的。

至於黃權,他的主要責任還是處理左馮翊閒置土地置換的事情,當然,最後張溪覺得以黃權的能力,就讓他負責這麼一個事兒有些太輕鬆了,就自己做主,把屯田所的事務也交給了黃權去負責。

黃權這個人吧,雖然是世家出身,有時候也會代表世家的利益說話,但本人的品德還是很不錯的,不至於做出勾結世家,吞併屯田民的事情出來,這點信任,張溪還是有的。

在加上這些屯田民大多都是來自蜀地,黃權這個蜀地人來管理這件事,更加有利於屯田民的安置。

把手頭的這些事情都安排出去以後,張溪才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要少了很多。

所以說啊,這年頭幹活,有個靠譜的幫手真的很重要。

黃權,魏延,蔣琬,陳祗,都是大才,柳隱,胡遵也是文武雙全,如今大漢又定下了休養生息的國策,暫時不對外用兵雍州的民生,早晚會慢慢的恢復過來的。

這段時間,張溪白天在府衙辦公,晚上回到內院後開始正式教導小正兒。

開蒙的教育,孫尚香來完成並不是什麼難事。

好歹是孫氏大小姐,雖然本身性格比較“活潑”,但從小接受的教育還是頂級的.孫尚香的老師可是張昭,那位,可是連孫策都要敬重三分的天下名士。

因此,孫尚香雖然性格有些跑偏了,不太像大家閨秀,但學識那是一點都不差,給小正兒開蒙是毫無問題的。

而如今小正兒也已經十歲了,該正式的傳授他一些學問了。

張溪還是先從《禮記》開始教。

《禮記》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這個時代的儒生應有的行爲規範,它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讀書人該有的三觀。

只有建立了正確的三觀,有了“禮”的約束,之後再傳授小正兒一些張溪腦子裡亂七八糟的知識,纔不會導致小正兒跑偏。

當初對鄧艾,張溪就是這麼教的,好歹算是一個成功案例,這回依葫蘆畫瓢,應該不是難事。

然後吧,張溪就明白了一件事——人和人之間,是真的有智商差距的。

當初教小艾兒的時候,真沒覺得有那麼難啊.

怎麼跟鄧艾講解一遍就能讓鄧艾理解的東西,給小正兒講了三遍,他都依然懵懵懂懂的?!

如果是因爲鄧艾天資聰穎來解釋的話鄧艾智力大概是九十六左右,那自家小正兒豈不是隻有三十二?!

這智商,是不是有點太低級了?!

張溪那個愁啊,是真的愁。

三十二的智商,即使是放在三國後期,那也是三流的存在.眼高手低的諸葛瞻,智力都有七十多呢。

爲此,張溪不得不擺出了一副嚴父的架勢來,認真敦促小正兒的學業把小正兒都給逼得哭了好幾次。

孫尚香當着小正兒的面沒有表現出什麼來,但私底下總是跟張溪抱怨,認爲張溪的要求實在是過高了。

當初張昭先生教育孫權和孫尚香時,也沒有跟張溪這樣嚴厲的啊。

再說了,也不能拿當初的小艾兒和現在的正兒相比啊。

小艾兒在跟隨張溪學習前,那是在家裡讀了好幾年的書了,而且那年小艾兒都十三歲了,比如今的小正兒還要年長三歲這個年歲的孩子,三歲的差異可是很大的。

可即使如此,張溪還是覺得,小正兒的知識吸收能力不如小鄧艾當初張溪傳授鄧艾《禮記》的時候,鄧艾基本聽一遍就能背個七七八八,自己的講解,鄧艾也是很快就能完全領悟的。

對這點,孫尚香也無話可說。

早年孫尚香也曾經傳授過鄧艾武藝,也認可鄧艾的學習能力這麼一看,小正兒的學習能力,確實不如小艾兒。

這麼一看的話.孫尚香也覺得自己不能太溺愛孩子。

本來還想等着小正兒年紀再大一點,十三四歲的時候再傳授他武藝的,如今看來,必須提前做準備了。

沒辦法,孩子天賦不行,用夫君的話說,就只能是笨鳥先飛了。

然後吧.可憐的小正兒,提前享受了一把當初鄧艾的遭遇,白天學武打基礎,晚上學文打瞌睡,而且小正兒比當初鄧艾還要慘,時不時的要被父母拿鄧艾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刺激一下。

那日子過的喲鄧艾見了都得說一聲慘。

不過呢,小正兒好歹還有一個比鄧艾強的地方。

當年鄧艾對師父師孃的雙重壓迫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小正兒好歹還有個姐姐護着,起碼有個可以訴苦的地方。

但這樣的日子,也沒有持續多久。

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吧,突然有一天,姐姐出現在小正兒的面前,滿臉欣喜的告訴小正兒,她要嫁人了。

嗯,嫁給她的情郎,諸葛喬。

第149章 約定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2章 面試第939章 相持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27章 一箭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933章 魯陽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907章 南下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401章 突襲第599章 突破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277章 礦營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38章 《隆中對》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589章 試探第282章 變化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18章 疲兵計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909章 談崩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15章 救災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905章 同行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638章 身後事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81章 衝陣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18章 苦肉計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73章 人才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33章 體能訓練第33章 體能訓練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58章 設伏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301章 收降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506章 等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869章 訓子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74章 密謀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00章 接應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324章 激將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