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人事

張溪的條件實在是太奇葩了,奇葩到諸葛亮都不想去追究這裡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既然張溪答應了兩家聯姻的事情,那自己這邊就請人算好生辰八字,選定良辰吉日,正式託人上門提親。

而且這事兒吧,目前還真的不是諸葛亮的當務之急。

諸葛亮的當務之急,永遠是國事。

這兩年,實在是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朝中需要調整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在建興三年的冬天,蜀郡太守楊洪病逝。

爲了這個蜀郡太守的職位,荊州派和益州派進行了一番爭奪,而諸葛亮要在裡面平衡關係,費心費力。

最終,經過了一番爭鬥,益州派在名義上,獲得了勝利。

因爲諸葛亮把庲降都督李恢調回了成都,出任蜀郡太守。

一方面,李恢在南中擔任庲降都督都已經快十年了,也不適合一直呆在南中了。

另一方面,李恢的身體這幾年越來越差,本人也有意避嫌,數次上書請求回成都養老,諸葛亮不過是順勢而爲罷了。

因此,劉禪下詔,封李恢爲鎮南大將軍,蜀郡太守,調回成都任職。

因爲李恢到底是蜀地人士,不管他如今的立場如何,他擔任蜀郡太守,蜀中世家也確實說不出什麼話來.反正不能讓荊州人擔任蜀郡太守,那不是都騎到益州人脖子上來了麼!!!

可李恢這麼一卸任庲降都督的職位,南中那邊就空出個一把手來了荊州派和益州派,不又得爭搶起來了?!

南中那地方,可是牽扯了太多益州人的利益了,可不能讓一個荊州人去掌控,否則這幫荊州人肯定會把手伸進屬於益州人的錢袋子的。

這次雙方吵的就更加激勵了。

益州人舉薦了牂牁郡太守馬忠出任庲降都督,而荊州人舉薦了丞相府長史,原越嶲郡太守馬謖出任庲降都督。

這個人選,就挑的很有意思。

馬忠是巴西人沒錯,但他能執掌牂牁郡一地,是出於張溪的推薦任用,再加上掌控皇家水泥廠多年,早就是一個堅定的皇權派了。

而馬謖呢,雖然襄陽人沒錯,但問題是,馬謖如今是丞相府參軍,這個職位臨近決策層不說,也不比庲降都督的職權低多少況且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諸葛亮多馬謖非常欣賞器重,將來肯定是要有大用的,不可能丟到南中那個地方去當一方鎮守的。

所以吧,就是諸葛亮,他也不知道這兩幫人到底是在爭什麼。

到底是爲了爭取自己的利益,還是爲了爭一口氣。

事實上,益州派和荊州派,這次還真的只是爭一口氣而已。

諸葛亮的爲人,經過這近四年的執政,大家都已經算是看的很清楚了。

這是一個大局觀很強,也很擅長平衡各方勢力的人物。

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在南中那個敏感的地方,讓非益州人插手的。

但是呢,諸葛亮也不會讓一個偏袒益州世家的人出任庲降都督,損害朝廷利益。

因此,這個人選,其實在諸葛亮調李恢北上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了,在整個南中六郡的太守中,你找去,能找到比馬忠更合適的人物,就算我輸!

馬忠這小子,既是益州人,又是皇權派,不選他選誰?!

而荊州派其實也知道這點,但他們必須要爭一下。

蜀郡太守的事情他們是輸了,誰也沒想到諸葛亮居然把李恢給調回來,這麼一搞,荊州派內部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對抗。

這次庲降都督的人選,自己要是不爭的話,豈不是讓那幫益州土鱉認爲荊州人怕了他們?!

因此,荊州派擡出馬謖,目的不是真的要讓馬謖出任庲降都督,荊州派也知道這不可能。

荊州派的目的,就是想讓益州派們看清楚,哪怕是你們益州人這次算贏了,我們荊州派依然是佔據着丞相府的決策層。

比起張裔,丞相對馬謖的看重,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

而且馬謖年輕啊,張裔都六十多了吧,比丞相年紀還大呢,還能撐幾年?!

其實就是鬥氣而已,諸葛亮實在看不懂,但馬忠這個人選,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諸葛亮上奏劉禪,請求封馬忠爲來講都督,安南將軍。

小胖子毫不猶豫的就批准了。

當大漢天子已經快三年的小胖子,雖然這些年沒啥權利,但慢慢的也培養出了一些政治素質,知道諸葛亮的這個人事任命,對自己有大好處南中那邊可是大漢的半個錢袋子啊,不用自己人看着,小胖子能放心?!

因此,都不需要諸葛亮跟小胖子解釋爲什麼,小胖子自己就已經明白了。

對此,諸葛亮可以說是很欣慰.天子雖然年幼,但到底還是聰慧的。

看來,自己可能不需要多久,就可以還政於陛下了。

就在諸葛亮這麼想着沒幾天,荊州那邊突然傳來了不太好的消息。

關羽再次病重。

而這次病重,關羽處在半暈半醒間隙的時候,口述了一封疏奏,送到了成都。

核心意思就是關羽自覺自己可能撐不了太久了,而荊州各方面的事務也需要提前有個交接,因此關羽上疏天子,舉薦徐庶代替自己總督荊州軍政,王基副之。

這多少有些臨終託孤的意思了。

誰都知道關羽那個孤高的性子,如果他覺得自己但凡還能動,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總督荊州的職權的。

不是關羽貪戀權利,而是因爲自從先帝駕崩後,總督荊州,北伐中原,就成了關羽內心唯一的執念,這個執念,關羽是輕易不會放棄的。

可如今關羽突然這麼上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關羽的身體,可能是真的挺不住了。

這個消息,諸葛亮一臉嚴肅,連夜進宮,召集了張飛,吳懿二人連夜密談。

第二天一早,張飛把北軍軍務暫託吳懿掌管,自己飛馬出成都,直奔荊州。

而天子也下詔,任命徐庶爲荊州代理都督,總督荊州軍政,以荊州刺史王基輔之。

注意,這裡的徐庶也只是代理荊州都督,而王基也只是輔佐徐庶,不是成爲徐庶的副手在關羽的情況沒有徹底確定前,諸葛亮還是不想直接對荊州的軍政一把手進行調整。

而張飛,一方面是去荊州查探具體情況,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個萬一,張飛希望在關羽走之前,見到二哥最後一面。

就這樣,張飛匹馬出城,直奔漢中,然後順着漢水南下,抵達襄陽.這時候已經是建興四年正月了。

在襄陽呆了兩個月,張飛終於在建興四年的四月份,返回了成都,帶來了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壞的消息。

關羽挺過來了,挺過了建興三年的冬天。

但關羽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連見張飛,都是隻能躺在牀榻上這對一生征戰,孤高異常的關羽來說,比殺了他還難受。

如果不是還惦記這大哥當年的囑託,依靠着總督荊州,北伐中原的執念支撐,關羽還真的撐不到現在。

張飛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實在看不得這些,在襄陽照顧了二哥兩個月之後,他匹馬跑回成都,面見天子,請求天子北伐中原。

他等不下去了,二哥也等不下去了。

面對三叔的哭訴,劉禪顯然是手足無措,一面親自寬慰三叔,一面趕緊派人去請諸葛亮,請諸葛亮出面,幫忙勸勸。

諸葛亮爲此又是頭疼了好久。

兩年休養生息,好不容易恢復過來一些民生,可不能因爲三將軍的一時激動,徹底葬送了。

但張飛在軍中的威望可不是吹牛的,再加上張飛執掌北軍,按照當年的約定,諸葛亮不插手軍權,因此理論上只要張飛能說服劉禪出兵,張飛隔天就可以帶領北軍出征,北伐中原。

好在,劉禪沒啥主意,也不敢亂做主張,找來了諸葛亮。

這個燙手山芋丟給諸葛亮之後,劉禪就不管了三叔和諸葛丞相只要達成一致,無論怎麼辦,他都同意。

諸葛亮也沒辦法,跟張飛磨了不知道多久的嘴皮子,這才勉強的讓張飛冷靜了下來,讓張飛再等一年。

是的,諸葛亮私下跟張飛承諾,在建興五年的時候,擇機進行北伐。

但今年真的不行,至少在秋收之前,大漢還是要以休養生息爲主。

秋收之後,開始做北伐準備,到了建興五年,那就可以直接出兵了。

張飛暫時被安撫了下來,答應等到秋收之後在找諸葛亮算賬。

而秋收之後,諸葛亮正琢磨着,該怎麼面對張飛的催促出兵時秦州急報,隴西,武都,南安三郡,羌人作亂,兵力不下十萬。

秦州刺史姜敘坐困天水,堅守待援。

第458章 設伏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752章 收留第66章 戰後動態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715章 救災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666章 敗退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9章 巡視防務第26章 找原因第297章 不合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214章 聖裁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072章 丁口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926章 羞愧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398章 出兵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85章 應對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31章 單挑第752章 收留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13章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59章 聯姻第506章 等第576章 截擊第7章 三國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996章 試探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66章 暴露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606章 回軍第757章 離間計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661章 潼關路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087章 應對第156章 曲轅犁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