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

張溪終究還是上當了,上了諸葛夫妻的當。

隔天,張溪上朝,一方面是向天子辭行,赴任地方,另一方面,也算是履行諾言,向天子舉薦諸葛喬爲孝廉,入仕朝廷。

結果張溪還在驛站收拾東西呢,諸葛喬就來拜訪自己了。

說是天子剛剛下詔,任命諸葛喬爲長水校尉,赴任長安,掌管關中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正好張溪是自己的直屬上級,因此過來拜見一下長官。

張溪頓時腦袋一懵,察覺到自己終究是上當了。

劉禪那個小胖子,鐵定是跟諸葛家那倆老狐狸串通好了的,憋着主意要把自家女兒嫁給諸葛喬.不然哪有這麼快的,上午剛剛舉薦了孝廉,下午天子就直接任命了差事。

還不是去別的地方,而是去長安.這是怕諸葛喬和小暄兒異地戀時間長了,感情淡了是吧?!

張溪有心去找諸葛亮再談談,但仔細想想天子任命的差事,自己去找諸葛亮談談,說不出理由啊。

而且吧,也不用張溪去跟諸葛亮攤牌諸葛喬離開沒多久,諸葛亮就親自到了驛站,找到了張溪。

一方面,是來把兒子託付給張溪照料,另一方面,諸葛亮也是來給張溪解釋一下,省的張溪心裡有疙瘩。

“喬兒之事,雖是我安排的,但成與不成,皆在元長。”

諸葛亮一上來,就表明了態度。

事實上,諸葛亮也確實有意給諸葛喬安排一個可以基層鍛鍊的職位,讓他去地方上積累經驗,只是因爲公務繁忙,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昨天的私宴,自家媳婦兒那一通叨叨,再加上張溪扯到舉薦,頓時讓諸葛亮想到了,可以把諸葛喬派去雍州。

一方面,張溪不止一次抱怨過雍州人才不夠,缺乏基層實務人才,諸葛喬去雍州的話,正好可以直接下基層鍛鍊,積累經驗,同時有張溪照看,也不用擔心兒子闖禍了沒人收拾。

另一方面兒子的婚事,諸葛亮也是樂見其成的。

因此吧,這事兒,確實是諸葛亮串通劉禪,兩個人一起安排的。

但是呢,諸葛亮也沒有強人所難。

那句“成與不成,皆在元長”的意思,就是說諸葛喬如今就在張溪的眼皮子底下了,他能不能獲得張溪的認可,娶到張溪的長女,那完全那是張溪來決定,他諸葛亮就做到這裡,以後不再插手。

順帶的,諸葛亮也爲黃月英昨天的咄咄逼人道了歉,也解釋了一下原因。

“山妻無子,視喬兒如己出,行事難免性急.還望元長見諒。”

簡單來說,就是黃月英也是爲了疼諸葛喬,所以做事有些心急了。

而她之所以那麼做,說到底還是他們夫妻二人成婚二十年,一無所出.這年月,女子一無所出還能享受夫君疼愛,黃月英自身揹負的壓力也不小。

諸葛亮也知道張溪可能是看不上諸葛喬,但爲了自己的夫人能好受些,終究是幫忙算計了一把張溪.這是他作爲夫君欠黃月英的,所以他不能不做。

但對張溪,諸葛亮還是親自上門道歉解釋,希望張溪能諒解。

諸葛亮都這麼說了,張溪還能說什麼.疼老婆又不是錯,而且諸葛亮也沒有因爲疼老婆犯下原則性錯誤。

既然如此,張溪這沒啥好說的。

氣也消了,但

“丞相何不請衛先生爲尊夫人診治一二?!”張溪小聲的詢問道。

嚴格來說,衛汛的醫術,最強的真不是什麼傷寒,而是婦科請衛汛幫忙看看,說不定能稍微改善一下呢。

諸葛亮夫妻沒孩子,問題肯定不在諸葛亮身上畢竟有諸葛瞻這個人存在,證明了諸葛亮是有生育能力的。

那麼這麼多年沒孩子的原因,肯定是在黃月英身上。

諸葛瞻的嫡母肯定是黃月英這個沒錯,但生母是不是黃月英,這個沒有記載,但考慮到黃月英的年齡,諸葛瞻出生的時間黃月英成婚二十年沒有孩子,年近四十卻生下諸葛瞻的概率,實在不算很大。

因此,張溪是願意相信,諸葛瞻的生母是諸葛亮的妾室,而不是黃月英雖然諸葛亮到現在都沒有納妾。

其實吧,張溪對黃月英也是有所可惜的。

民間傳說那麼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卻不知道爲何就是無出如果諸葛亮和黃月英能有個自己的親生兒子,其實也挺好的。

所以張溪才建議諸葛亮,去找衛汛幫忙看看。

華佗和張仲景都不在了,董奉剛出生沒多久,衛汛,樊阿等人就是這個時代醫術最高明的人了。

難得如今有機會,名醫就在身側,不去拜訪一下麼?!

而諸葛亮卻是苦笑着搖搖頭,說道,“早先衛先生在成都時,元長夫人已請衛先生爲山妻診治過了.衛先生亦言,雖可調理,卻未必能治癒。”

張溪頓時也是一臉尷尬。

早知道就不說這個了。

如果連衛汛都這麼說了,那基本沒治了。

諸葛亮一看張溪那個尷尬樣,卻笑着,寬慰張溪說道,“元長也不必爲我夫妻操心亮已然看開了,此事不可強求,只爲天命爾。況且,如今喬兒甚是乖巧,待我夫妻如生父生母,與親子又有何差別.此番喬兒前往雍州,還請元長嚴加教導,不可輕縱,亮,感激不盡。”

這是把兒子的教導託付給張溪了這可不是一般的請求。

張溪趕緊站起來,躬身答應。

之後,兩人又聊了好一些雍州的事情,最後,張溪才把諸葛亮送走。

三天後,張溪啓程返回關中,同行的,還有一個新任長水校尉,諸葛喬。

這一路上,張溪對諸葛喬的態度,有了一些轉變。

一方面,來自於諸葛亮的拜託人諸葛亮都把兒子的未來交給你了,你再怎麼看人家不順眼,覺得人家是大白豬想拱你家白菜,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另一方面張溪發現啊,這個諸葛喬,身體素質不算差啊!!!

這一路上,張溪都是坐車架從成都抵達漢中,一直到了過褒斜道的時候,張溪才換成馬匹騎行.這個諸葛喬,居然是一直騎着馬,從成都抵達關中的。

這體力,這騎術,可比諸葛亮都要強的多。

一點都看不出,這是一個短命鬼的架勢,甚至有時候,諸葛喬還會早起舞劍,鍛鍊一下身體,並且那個劍術看着,比張溪更像一個武將。

所以.特麼難道歷史上的諸葛喬短命,真的是讓諸葛亮北伐給累出來的?!

雖然說對兒子要求嚴格一點不算錯,但諸葛亮是不是有些太狠了?!

一想到這裡,張溪突然有些同情諸葛喬了.同時也在想,如果說諸葛亮不需要那麼肝了,是不是就能活的長久一些?!

諸葛亮活了五十四歲,在這時代雖然不算短命了,但比起某些不要臉的玩意兒動不動就活七十多,多少是有些不值得了。

同理,如果諸葛亮不需要那麼肝了,那麼他的繼子諸葛喬,是不是也不需要那麼肝了,是不是也能活的久一點?!

說真的,張溪並不是真的看不上諸葛喬,一定不想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凡他能命長一點,只要女兒喜歡,張溪也不是不能鬆口。

但.嗯,這事兒還是再看看吧。

這年頭早亡,也不是隻有一個可能性.說不定諸葛喬有啥隱藏的病症呢。

因此吧,這一路上,張溪認真觀察着諸葛喬,判斷着這位的身體狀況。

而回到長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動了家裡的私人醫生衛汛,請他給諸葛喬做一個診治。

當然,給諸葛喬的解釋是關中氣候不同於成都,先做個檢查比較好,萬一水土不服,發現不及時的話,也是會生大病的。

諸葛喬雖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上官如此關心你,諸葛喬又能說啥呢。

安靜接受了衛汛的檢查。

衛汛的檢查倒是沒查出什麼問題來,他診斷下來,認爲諸葛喬的脈象平穩,蓬勃有力,是非常健康的脈象。

但張溪就麻煩了.他又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張溪從家裡請動了衛汛去給諸葛喬看病,也沒說明是因爲什麼.畢竟小心思不太好明說嘛。

結果呢,這事兒不知道怎麼的,就傳到了小暄兒哪裡。

小暄兒在得知自家情郎來了長安,自然是開心不已,但回頭一打聽,自家情郎來到長安後,自家父親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衛先生去給情郎看病.小暄兒嚇壞了。

衛先生那可是家裡的供奉客卿,小暄兒見了衛先生都要行禮問好的人,家裡人沒有什麼大病都不會去麻煩衛先生的.怎麼自家情郎一到長安,衛先生就去給情郎看病了?!

莫不是這一路上,情郎得了什麼重病?!

小暄兒頓時急了,而她這一急,可就不是躲在閨房裡偷偷抹眼淚的級別了。

沒辦法,孫尚香的女兒嘛.別忘了當初小暄兒是怎麼跟諸葛喬認識的。

所以嘛,小暄兒直接闖到了驛站,闖進去見自家情郎了。

而趕巧,這個時候,衛汛已經給諸葛喬診斷結束了,張溪覺得也沒啥事兒了,就把諸葛喬安置在驛站後,跟衛汛一起回府了。

父女倆一來一去剛好錯開,導致了張溪沒有當場堵住自家女兒。

而更要命的是,小暄兒見到了自家情郎,得知自家情郎好好的沒啥病,見到情郎的驚喜就再次涌了上來.兩人一聊一膩歪的,多少有點忘了時間。

雖然吧,小暄兒多少還有點概念,知道不能在驛站過夜,在天黑宵禁之前回家了.但刺史大小姐跑去驛站見情郎,呆到臨近天黑纔出來的事兒,隔天稍微有頭有臉的人物,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人,全都知道了。

張溪頓時想哭都沒地方哭去了。

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043章 升官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177章 決斷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26章 羞愧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1099章 失守第32章 江夏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576章 截擊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905章 同行第914章 壓力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225章 處置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744章 掛帥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33章 佐官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265章 蝗災第495章 柳隱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56章 學藝第773章 刻板第1044章 議罪錢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84章 調整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38章 《隆中對》第422章 大雪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808章 添油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058章 過江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26章 絕北道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874章 杜約第1018章 陸凱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73章 退兵第189章 置地第1228章 練兵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66章 戰後動態第641章 練將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111章 劃紅線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73章 調令第614章 亂戰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503章 誰謹慎?!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204章 名分第685章 考題第137章 中箭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56章 學藝第478章 爭論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908章 請帖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