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內政外交

實話實說,諸葛亮都沒有想到,東吳這次偷襲,居然是在這麼兒戲的情況下結束了。

不是,好歹是背盟偷襲啊,你東吳那邊,是不是稍微嚴肅一點.說打就打,說撤就撤的,是不是有點太不把盟約當回事了?!

可如今,孫權撤兵回了柴桑,以江東水軍之力,哪怕順勢進攻江東,也不見得能討到好去。

長沙方面,孫盛和全琮退兵自守,再加上賀齊及時支援,石苞一看情況不對,也不敢在江南過於逗留畢竟石苞是在後勤缺失的情況下過江的,繼續戀戰逗留,真有可能一個人都回不去。

再加上陳到在武陵解圍後,也因爲兵力不足,也不敢太過於追趕撤退的東吳軍隊,選擇了在武陵固守,因此傳令石苞,讓石苞和張任擇機迴轉公安和江陵,堅守爲上。

至於桂陽方面,潘濬倒不是不想佔便宜,但可惜,呂岱不好惹,而且還聯絡了交州的士燮北上,潘濬真不敢發動反攻,別回頭攻不下桂陽不說,自己的零陵郡再丟了。

就這樣,哪怕關羽實在氣不過孫權這個背信棄義的玩意兒,但三萬水軍去攻打東吳重兵守衛的柴桑,關羽還沒有孤高到這個程度。

因此,關羽也不得不暫時退兵,收兵回襄陽。

不過嘛,關羽臨走前,把鄧艾和一萬陸軍步卒留在了江夏。

一萬陸軍步卒,是用來給文聘加強江夏防禦的,畢竟從這次江東的偷襲看,江夏的兵力確實有些少了,這也就是文聘經驗豐富,謀略出衆,否則的話,這個江夏還真的不一定能守住。

至於鄧艾關羽是留給文聘,拜託文聘教導鄧艾水戰技巧的。

在三江口對峙的這段時間內,鄧艾始終沒有改過來暈船的毛病,一上船就開始吐,一下船就好給關羽氣的,就不相信掰不回來鄧艾的這個破毛病。

自己掰不回來,就交給文聘繼續掰。

順帶的,也是給文聘留下了一個可以參謀的將領,省的文聘下次再用空城計這種危險的計策,遇到事情,起碼也能有個人跟着一起商量一下。

不得不說,如今的關羽,自從不能上馬掄刀後,變得穩重了很多。

安排完這些事情後,關羽引水軍迴歸了襄陽,而剩下的收尾工作,關羽就沒打算管,這是諸葛亮的事兒。

可如今,諸葛亮是真的頭疼這件事——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責問東吳呢?!

要是不聞不問,當沒這回事兒,豈不是顯得大漢怕了他東吳?!

再說了,如今的大漢上下,全都咽不下這口氣啊。

特麼江東小兒無恥背盟搞偷襲,這都已經第二次了,再這麼縱容下去還得了?!

滿朝文武,都主張不能對東吳太客氣,甚至激進一點,都要求北軍出征,聯合荊州軍,先攻取東吳,再東進跟曹魏一決高下。

可要是派人去責問,東吳那邊直接擺爛,就是要毀盟,甚至跟曹魏結盟,這對大漢也沒有好處啊。

因此吧,諸葛亮對這事兒,煩着呢,一時間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是好。

然後吧,就跟歷史上一樣,鄧芝站了出來。

如今的鄧芝,在跟隨着劉備歷經兩次北伐之後,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不算低了,真沒必要去冒這個險。

但鄧芝還是站了出來,主動請求諸葛亮同意他出使東吳。

一方面,是去詰問東吳爲何背盟,另一方面,鄧芝也建議諸葛亮,儘量不要跟東吳翻臉。

這個應對策略,是非常符合諸葛亮的心意的。

雖然滿朝文武都對東吳喊打喊殺的,但腦子清醒的幾個人,都不會認爲這是一個好主意。

如今的大漢雖然已經緩過氣來了,但依然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應付魏吳兩國,一旦逼得這倆結盟一起針對大漢,那大漢也很難扛得住。

這種事兒,得等到拿下中原後,再去考慮。

如今,如果有可能,還是不要跟東吳徹底翻臉比較好。

但關鍵是,東吳做的事情實在太噁心人了,即使是法正和龐統,雖然私底下也認可諸葛亮的判斷,但在明面上,這倆一句話都不幫着諸葛亮說,能不給諸葛亮添亂,已經算是兩人跟諸葛亮有默契了。

因此吧,這事兒,鄧芝去做,不僅要面臨東吳可能翻臉的危險,還要揹負着來自朝中的壓力.如果不是真心爲了大漢着想,以鄧芝如今的身份地位,真沒必要趟這個混水。

但不管怎麼樣,在鄧芝上奏,諸葛亮同意後,鄧芝還是出發前往荊州,在荊州跟徐庶,馬良略作商議後,再出使東吳。

建興二年,最後的收尾,就是看鄧芝出使的結果了。

至於北方涼州之圍早在八月份的時候就解了。

治元多不是笨蛋,在被大漢涼州軍團擊退後,他知道自己如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如果不趁着夏天趕緊往東遷徙內附,可就錯過時節,過冬都成問題了。

因此,八月中旬的時候,治元多就已經撤圍涼州,帶着部衆去曹魏的幷州地區內附討生活去了。

而雍州附近的襲擾作戰,從七月一直持續到十月,有時候來的次數多的時候,一個月有五六次,少的時候一個月兩三次,一直到十月下旬,雍州入冬後,慢慢減少數量,一直到十一月初的時候,雍州開始下雪,魏軍的襲擾暫時停止。

張溪也算是總結出規律來了,估計明年開春,曹魏還得來這麼一手,爲的大概就是耽誤雍州春耕.到時候加強防範就是了。

趁着入冬前的這段時間,張溪再次把雍州政務的重點轉移到入冬安置的工作上來,萬一今年再次遇到雪災,好歹不能跟去年那樣手忙腳亂的。

該準備好的糧草要準備好,各縣要督促百姓加固房屋,囤積足夠的取暖物料,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雪災。

有了去年的前車之鑑,百姓們也不會把官府的備災行爲不當回事,能有點家底的,都開始按照官府的要求進行加固。

而辛勤勞作了一年,依然不剩下什麼家底的百姓或者屯田民,也在冬天來臨前,求助官府,開始搬入義舍,準備在義舍過冬。

說起這個義舍吧,真不是張溪首創的,甚至都不是張溪發揚光大的.首創之人已經不可考了,但發揚光大的人,其實是前前任曹魏的雍州刺史,也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政治家的鐘繇,鍾元常。

鍾繇在長安各縣都修築了義舍,並以此作爲各縣的考覈政績之一,一開始的目的,是爲了收攏因爲涼州軍閥亂戰後流離失所的百姓。

張溪在接任雍州刺史後,發現了這麼一個好東西,立刻也跟着利用起來,用來作爲備災措施,專門讓陳祗劃撥了錢糧修復義舍,如果百姓在遭遇災荒時無法靠個人的力量渡過去,可以到義舍求助,義舍會收留這些百姓,但同樣的,也需要這些百姓在渡過危難後,承擔額外多的徭役來償還。

這是爲了防止那些好吃懶做的人不思生產,全靠義舍救濟。

去年雪災,受災百姓太多太廣,這些義舍都容納不下,逼得張溪不得不開放長安城內的世家空置房屋和宮殿羣應對。

今年開春後,張溪第一件事就是以政令的形勢,重拾鍾繇的政策,把義舍的規模,修繕保養程度,作爲地方官政績考覈的一部分,強令地方官修繕,擴建義舍。

這麼一來,即使今年冬天再次遭遇雪災,應該也問題不大了。

至於雍州走私糧草的事兒,其實今年七八月份,隨着魏軍襲擾關中的時候,就已經正式展開了。

那個時候,魏軍的主要注意力,都在襲擾關中上,關中有百姓甚至世家入關避難,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查的也沒有那麼嚴格。

費禕就趁着這個時機,開始鋪開走私路線和情報渠道的事兒,安排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入關,去聯繫走私十一月入冬前,第一批走私糧草就已經抵達了關中,補上了關中糧食歉收的一些窟窿。

總而言之,建興二年的雍州,在各種騷擾,重建中,慢慢的度過,一直來到了建興三年。

自打進入建興三年的正月起,張溪立刻加強了左馮翊和右扶風兩地的戒備。

按照張溪的預想,曹魏對雍州的襲擾,將變得常態化,持久化,尤其是即將面臨化土春耕的時節,曹魏必然不會放過這個襲擾破壞雍州春耕的機會的。

但.張溪全力備戰,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三月初,依然沒有接到任何一個關於曹魏入侵的戰報。

相反,在時間進入三月中旬的時候,張溪得到了一個洛陽細作傳回來的重要情報。

曹丕病危。

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177章 決斷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907章 南下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594章 輪班制第1207章 退路第1005章 勸降第1228章 練兵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909章 談崩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808章 添油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02章 援兵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868章 選擇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577章 接應第331章 燒營第1242章 應對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265章 蝗災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808章 添油第1001章 亂局第498章 原因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57章 三顧茅廬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236章 造紙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894章 撤離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204章 名分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018章 陸凱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942章 守關第1147章 破關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91章 調人第563章 圍堵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118章 苦肉計第579章 調整第1102章 追擊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87章 佔便宜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46章 家內瑣事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85章 應對第608章 攻心第1155章 方案第394章 矛盾第10章 新年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58章 送犁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390章 雜章第416章 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