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爭(一)

一場殿前議事,把季漢接下來三年的大方向給定了下來——接下來的基本國策,以休養生息爲主,各地轉入戰略防禦。

但事情,可不是就這麼一點事情。

各地的發展情況如何,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如何在保證民生髮展的同時,兼顧各地防務,不給敵對勢力滲透的機會,中央朝廷又該怎麼協調跟地方之間的關係,需要給予地方怎樣的支持,而地方又需要給朝廷什麼樣的回報.很多事情,都需要私下認真討論後,才能決定下來。

不過這事兒,就不用當着劉禪的面討論了,回丞相府討論既可一方面是這樣的討價還價持續時間更長,另一方,那小胖子估計也聽不懂這裡面的彎彎繞繞。

回到丞相府,諸葛亮就回到了自己的主場,在丞相府長史張裔,參軍馬謖的幫助下,開始跟朝中大佬,各地方刺史,將軍們,討價還價。

現在已經不是那種需要站到國家層面去考慮國策的時候了,這會兒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尋求利益分配的時刻,誰還跟諸葛亮客氣。

尤其是龐統。

剛剛在大殿上,諸葛亮拉着法正,張溪,趙雲,力挽狂瀾,決定下了休養生息的策略.那時候龐統無奈只能點頭,可如今,事關門下省的財政撥款問題,那就不能跟這個死魚頭客氣了。

既然大政策已經決定了,這幾年需要休養生息,那麼朝政的重心,肯定要放到內部發展上來。

門下省,是監督六部執行的重要部門,但每年的財政撥款卻是三省中墊底的存在,手下人手不夠用也就算了,工資還最低,這誰受得了?!

你看看隔壁的虞翻,掌管御史臺,他手下的監察御史們出巡地方,哪個不是一路風光的坐車下去,公家提供一路吃喝不說,連車錢都不出。

到了他掌管的門下省這裡,連去六部調個卷宗,都要自己花錢僱車拉像話嘛!!!

這話說的,趕來議事的御史大夫虞翻聽了直翻白眼。

拜託,御史臺,是監察各地官員廉潔的,是去查貪腐的,你不得給最好的待遇,好好的供着麼?!

敢讓這幫小子背個包袱出行,指不定就有那麼幾個意志不堅的小子會忍不住誘惑,貪污受賄,最後該彈劾的人不彈劾,不該彈劾的人瞎彈劾。

御史臺是最不能缺錢的部門,虞翻又不是什麼腐儒,他太清楚人性是怎麼回事了,就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御史臺一年都要內查罷黜一批巡查御史呢,要是不給好待遇,誰願意來幹這種得罪人的差事?!

你龐統跟誰急眼錢糧,也不該跟御史臺急眼,有那個功夫,不如去找找尚書省的茬,整個朝廷最大的花錢窟窿就是尚書省,你但凡從他們手裡扣下一點財政費用來,都夠你門下省多發兩倍工資了。

虞翻這話一出,法正立刻急眼了。

是,尚書省確實是朝廷的銷金窟,但問題是,尚書省也是朝廷的聚寶盆啊你就看我每年花了多少錢,沒看到我每年給朝廷提供了多少賦稅麼?!

再說了,尚書省下轄六部,每個部都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那麼大的攤子,那麼多的人,我這錢再多也不夠用啊。

真要有意見,你找中書省去,中書省那邊不過是翻翻卷宗,制定一下決策而已,至於每年佔用一大筆開銷麼?!

然後張裔也跟着急眼了。

如今諸葛亮升爲丞相了,中書令一職一直沒有做出安排,一方面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另一方面,大漢也不需要再出現一個擁有決策權的中書令。

因此,中書令一職,一直是歸屬於丞相府,由丞相府長史張裔兼任的。

張裔一聽說要削減中書省的開支,頓時也忍不住跳出來了。

什麼叫中書省只要翻翻卷宗?!

拜託,中書省是決策部門,任何決策都需要有大量的文獻和數據作爲支撐的,沒有這麼數據支撐,制定出來的國政決策,交給你尚書省,你敢執行麼?!

中書省花銷多,那就是因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這些文獻和數據,爲丞相府決策做出參考.削減中書省的花銷,萬一導致數據或者文獻不準確怎麼辦?!

真當中書省那麼多的中書郎只會抄資料麼,他們也要總結歸納,整理文獻和數據,從中發現各地的施政弊端,進而討論辦法加以改進.退一步說,就算中書郎只會抄資料,那總也得有人來抄才行吧?!

這年頭識字的人很多麼?!識字又願意來當中書郎的人很多麼?!

不給高薪,誰願意來幹這種庫吏一樣的工作?!

好嘛,諸葛亮還沒發話呢,三省加上御史臺,這四個部門就已經開始吵起來了,更別說後面還有各地刺史,將軍,就地方財政和軍費要跟諸葛亮扯皮呢。

這個事兒吧,一扯起來,沒有個十天半個月根本扯不完。

張溪本以爲,諸葛亮即使再是全能天才,他也得先擺平了中央朝廷內部的財政劃撥和軍費問題,接下來纔會跟地方刺史商討地方政務。

這沒個七八天的,根本討論不完。

因此吧,張溪都做好了在成都等上個七八天,再等諸葛亮召見的準備了.這七八天,好歹的可以放鬆一下,拜訪一下往日親朋好友,維護一下人脈關係。

比如說張飛,趙雲那邊,又比如說王平,馬謖那邊張溪是真的好奇,怎麼馬謖回到成都後,會從禮部侍郎的位置走回了老路,重新成爲了丞相府參軍?!

這小子還沒息了領兵作戰的心麼?!

可惜,張溪沒有時間去問。

一個,是馬謖如今很忙,忙着幫諸葛亮出謀劃策,應對朝中大佬們的各種要錢藉口。

另一個,是張溪也沒閒着,他被諸葛亮和法正一起拉着,參與了整個中央朝廷的財政分配計劃。

別看你張溪現在是雍州刺史,但你身上還掛着一個兵部尚書銜呢,你也是六部一員。

諸葛亮那意思,你一個兵部尚書,不參與國政,不參與制定軍費標準,想跑去偷懶?!

門都沒有。

而法正那意思吧,兵部好歹是六部之一,歸尚書省管,妥妥的尚書省干將,不想着幫尚書省多爭取一些經費,就想着置身事外?!

然後張溪就被這倆沒良心的貨給拖住了,參與到制定朝廷的財政分配當中來。

但其實.張溪是真的有點太小瞧諸葛亮和法正的用意了。

兩人拖着張溪參加,還真不是爲了討價還價的時候多個幫手。

這點事兒,他們爭歸爭,實際能達到什麼樣的最終目的,雙方其實心裡都有數,無非是尋求一個平衡點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爲了讓張溪儘可能的參與進朝政事務中來,增加在中央朝廷處理政務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培養執政朝廷的能力。

諸葛亮今年已經四十五了,法正年紀更大,已經快五十了,而張溪,還不到四十歲有些事情,是需要提前考慮起來的。

既然先帝有意讓張溪在必要的時刻成爲“博陸侯”,那麼張溪就得有這個能力,能撐起朝政運轉.這大概也是爲什麼先帝要讓張溪鎮守雍州,成爲第一個實權刺史的原因吧。

將軍出於軍伍,丞相出於地方嘛。

這兩年,張溪在雍州那地方乾的還行,防務,安民的措施做的都不錯,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經濟方面的頭腦.先從這次財政分配開始學起,如果能在這麼複雜的利益分配中學會怎麼協調處置,那麼將來至少不會再讓世家們哄的團團轉。

這就是諸葛亮和法正的良苦用心。

可張溪.張溪如今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他聽誰說的理由都覺得對,但手頭就這麼點錢,到底該怎麼分配,他依然沒有什麼頭緒,也提不出什麼兩全其美的建議。

自己想不清楚,只能是看看諸葛亮怎麼去討價還價,怎麼去想辦法解決財政分配的問題.學歸學,但進展真的不大。

簡單來說,張溪的腦子,真的不適合搞經濟,他對一國經濟的理解太過於膚淺了,只能看到表面,對內部真正的核心利益掌控,始終欠缺一些洞察力。

這方面是急不來的,畢竟不是什麼人都是諸葛亮這樣的天才而且話又說回來,諸葛亮也不是一上來就掌控一國經濟事務的,他也是從一開始的荊南三郡練手,到後來主掌一州經濟,到現在掌控全國經濟,一步一步鍛煉出來的。

只能說,諸葛亮在這一路走來,犯錯的概率太低了,低到讓人有種錯覺,那就是諸葛亮一出山,他就啥都會。

張溪雖然比諸葛亮多了一千多年的積累,但經濟這個東西吧.現代人有幾個敢說自己真的懂的?!

大部分的現代人,估計還不如熟讀《管子》的古代人呢。

好在,諸葛亮和法正也不着急,還有足夠的時間,一點點的,慢慢來就是了。

就這樣,張溪被諸葛亮和法正“綁着”,全程參與了這次的財政分配行動。

等到中央財政分配計劃結束後,就該輪到地方刺史和中央之間,就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關係進行討價還價了。

而此時的張溪,已經頭暈眼花了。

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166章 暴露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185章 魏縣第691章 戍邊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228章 戰與和第118章 苦肉計第1070章 和談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35章 酒之事第7章 三國第194章 示範區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473章 退兵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778章 舌辯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31章 攻城(二)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407章 詐第931章 勸說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926章 羞愧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621章 跑了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044章 議罪錢第1155章 方案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911章 過江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25章 借將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9章 寇封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724章 人選第862章 尾聲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025章 變數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782章 敗退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47章 曹仁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25章 誤會第44章 二顧茅廬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1071章 重整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343章 調整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810章 勸降第587章 處罰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264章 再見面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33章 親事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23章 反對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568章 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