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決議

龐統的想法,確實可以說是有理有據,諸葛亮不是不能反駁,但最後免不了,也會陷入到秦宓和張飛之爭那樣,變成各說各有理的境地。

秦宓和張飛有爭端,倒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秦宓雖然位高,但並不權重,他跟張飛吵的再兇,也不會影響朝政的正常運行.諸葛亮和龐統可不同。

這倆都是朝廷重臣,手裡的權利都不小很顯然,諸葛亮不想跟龐統在這方面有爭論,進而引起不必要的內耗。

所以,諸葛亮建議把張溪,趙雲,姜敘,王基等各州刺史召回成都,跟留守成都的龐統,法正,楊洪,以及其他六部重臣一起商議,最終做出決策。

這樣做出來的決策,固然不能讓各方都滿意,但大家最後共同制定出來的策略,縱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起碼也不會引發內耗。

這方面,諸葛亮真的是費勁了心思,力求保持朝內平衡。

而隨着張溪等人回到成都,諸葛亮派人發出了邀請,一起在天子面前,共同議事。

其實吧,劉禪真有點不懂,爲啥這次諸葛亮要那麼大張旗鼓的把議事的地點放在自己的宮殿內,還要當着自己的面來商議.跟以往一樣,在丞相府議事,自己派傅僉或者姜維旁聽不就行了?!

多耽誤自己功夫啊,有這時間,不如在後宮多陪陪皇后,或者鬥鬥雞,溜溜狗多好。

真的,也就是劉禪沒有把這話直接說出來,否則的話,估計諸葛亮能氣到內傷。

這是諸葛亮在給劉禪參與重要國政的機會,不僅僅是讓劉禪學習,同時也是爲了幫劉禪在各地刺史面前積攢威望.這小子居然還想着玩?!

嘛,萬幸諸葛亮不知道,而小胖子這時候雖然確實有點沒心沒肺,但到底還是知道國事重要,也沒有缺席。

然後,就在御前,當着天子的面,諸葛亮詳細講述瞭如今大漢面臨的局勢,然後請各位朝中重臣,各抒己見。

秦宓第一個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爲如今大漢應該休養生息,恢復民生,積攢實力等到國富民強了,再出徵北伐不遲。

跟着秦宓一起站出來的,還有蜀郡太守楊洪,吏部尚書董和等人。

張飛一看這架勢,立刻站出來反對,表達了應該趁曹魏政權交替,民心混亂之際,立刻出兵北伐,進攻洛陽一旦奪下洛陽,則大勢可定,到了那個時候再休整不遲。

支持張飛的,大多是軍中將領,這時候大多不在殿內,因此張飛幾乎是自己站出來表達意見的。

至於趙雲和張溪,雖然也隸屬武將序列,但他們如今都是主政一方,可不能輕易表態。

再說了,趙雲和張溪也不覺得,如今是進攻中原的好時機。

張飛頓時顯得有些尷尬,他就一個光桿司令,人數上好像居於劣勢。

而就在張飛有些羞惱的時候,龐統站了出來。

他支持出兵,但不是支持北伐,而是建議朝廷以無信背盟爲由,東進討伐東吳。

一直到現在,東吳都沒有大漢一個背盟的說法和理由,始終僵持着,正好,借這個機會,進攻東吳,奪回荊南二郡,可以說是名正言順。

具體原因,就是之前龐統跟諸葛亮說的那一套,再加上如今曹魏新君繼位,短期內不用擔心東吳會跟曹魏結盟,東吳只能靠自己的軍力跟大漢作戰,正是解決後顧之憂的最佳時機。

雖然吧,龐統跟張飛的目的並不相同,但終歸是支持用兵的張飛還是很和善的往龐統那邊靠了一下,表達了對龐統的支持。

而這個時候,王基突然出列,站在了龐統身後,表示了贊同意見,但很快的,王基又撤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並且向諸葛亮解釋了原因。

支持出征東吳,是王基從荊州趕赴成都前,關羽給出的囑咐,關羽希望朝廷慎重考慮出兵東吳的可能.二爺看這幫江東鼠輩不順眼很久了,兩次背刺之下,二爺真的有趁着自己還能動的功夫,徹底解決這樣江東鼠輩的想法。

但王基本人是不支持這種想法的,因此纔有了站出來支持龐統,但最後又撤回自己的位置。

站出來支持,是表達的大漢大將軍的意見,撤回,代表的是荊州刺史的王基自己的意見。

可即使如此,也讓龐統非常的滿意了。

畢竟,那是來自大漢大將軍的支持.真的,如果不是關羽久鎮荊州,如今身體狀況也不太好的話,這事兒現在就已經可以定下來了。

一個秦宓爲代表的蜀地集團,怎麼跟有大將軍支持的荊州集團鬥?!

諸葛亮也確實沒有想到,關羽會這麼輕易的爲龐統背書,考慮到關羽的潛在影響力,諸葛亮這時候也不適合繼續藏着掖着,趕緊的出來,向天子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諸葛亮也不認爲,如今是出兵的好時機.起碼在今年秋收前,不是合適的時機。

秦宓說的對,大漢距離上次北伐,纔過去三年不到的時間,去年又剛剛遭遇了三路進攻,雖然都擊退了,但免不了損耗了一批糧草和軍械,遠不到可以發動大戰的時候。

至於東吳方面,雖然是個禍害,需要想辦法解決,都並不是不能通過政治手段去解決,沒必要一上來就刀兵相向。

如今的局勢下,天下的三方勢力,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滅了誰,一旦開戰,必然是一場大戰,不管往哪個方向用兵,都不是諸葛亮的最優選。

因此,諸葛亮的建議,還是那老一套的“外和諸戎,內修政理”,休養生息,積攢國力,待關中成熟,荊州無憂後,再行北伐,一戰而定中原。

換句話說,諸葛亮在這個時刻,是贊同秦宓的意見的。

這個表態吧,說實話,在場衆人,除了法正和張溪外,誰都沒有想到。

秦宓和楊洪是沒想到,一直對益州派多加打壓的諸葛亮,居然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支持益州派提出的建議。

而張飛和龐統也沒想到,一向表現出對外鷹派的諸葛亮,會不主張對外用兵。

也就是法正通過日常的政務觀察,張溪通過對諸葛亮的歷史認知明白——諸葛亮雖然是堅定的鷹派,但他並不是無腦的鷹派。

打仗嘛,說到底,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後勤,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你根本打不贏任何戰爭。

法正是尚書令,總管六部執行,他非常清楚目前戶部存糧和五銖錢數量,更加知道工部軍械庫存數量和每年新增數量,目前的大漢確實支撐不起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而張溪,是因爲很清楚,在歷史上,諸葛亮是經過了五年的埋頭髮展,積累了足夠的實力,扭轉了夷陵之戰後大漢全方面的頹勢,又先拿比較好搞定的南中蠻族練手,發現沒問題了,才發動的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雖然經常北伐,但他從來沒有耽誤過對蜀中的經濟建設,都是在攢夠了實力後纔會發動下一次北伐,跟姜維爲了實現丞相夙願而出兵北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一說一,姜維的忠心和精神,確實值得讚揚,但他的北伐,多少確實有點窮兵黷武的嫌疑,只爲了北伐,根本不管國內的經濟實情。

當然,這也跟劉禪後期,蜀中世家掌控朝政有直接的關係。

一幫蜀中世家,怎麼可能真心爲了大漢的利益去搞什麼北伐,譙周的《仇國倫》一出,更加沒人管這個事兒了。

而自陳祗以後,季漢也沒有了那種能搞經濟民生的人才了,一幫只爲自己私利着想的貨色,怎麼會努力去幫着姜維北伐呢,躺在蜀中撈錢不好嘛。

大不了敵軍來了,咱就投唄,這天下,又不是我家的天下,只要不耽誤我家的利益,誰當皇帝又有什麼區別呢這就是當時掌控季漢朝政的蜀中世家的真實想法。

因此吧,姜維北伐,纔會造成那麼多的爭議,被認爲是窮兵黷武.但實際來說,這鍋真不該姜維一個人背。

嘛,扯遠了.扯回現在。

因爲諸葛亮贊同休養生息,導致主戰派那邊有些猝不及防.張飛把目光看向了張溪,趙雲二人。

王基那小子靠不住,站出來又撤回去,本身就代表了他的態度,而姜敘呢,張飛又不熟可不是就只能指望元長和子龍二人了?!

但是吧.張溪和趙雲緩緩對視了一眼,也是一臉的無奈,選擇了站到了諸葛亮的身後。

這倆實際主政一方,都知道自己所在州郡的實際困難。

如果朝廷一定要北伐,那他們也會竭力支持,但兩人其實都清楚,強行北伐,對自己治下的百姓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如果可以,他們也希望能有兩三年的休養時間,至少讓百姓的生活能穩定下來.不求過的多好,至少不要再出現被逼的流離失所,賣兒賣女的情況。

而這兩人一表態,頓時差點把張飛的鼻子給氣歪了武將堆裡出了兩個叛徒。

沒辦法,張飛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到現在還有發表意見的重臣,東州派的代表人物,法正身上。

而法正,只是微微一笑,走到張飛面前,微微點頭.然後扭頭就走向了諸葛亮的身後。

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5章 上任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584章 失敗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006章 開戰第32章 江夏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386章 水泥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743章 人事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242章 楊儀第151章 趙累第927章 收徒第46章 家內瑣事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645章 議事(二)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151章 趙累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572章 破寨第71章 博弈第437章 街亭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25章 借將第583章 搶時間第931章 勸說第925章 誤會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641章 練將第400章 夜襲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148章 出巡第69章 江夏變故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283章 進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