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議事(一)

洛陽皇宮,南宮正殿,德陽殿。

曹丕從鄴城駕臨洛陽後,就一直居住在南宮正殿德陽殿內,也一直是在這裡,爲了三方戰事而絞盡腦汁。

有時候吧,曹丕真的很感慨,但同時也很鬱悶。

自己的父親的差距,真的有這麼的大麼?!

當年父親縱橫天下之時,是多麼的英明神武,壓得天下羣雄根本擡不起頭來。

可到了自己這邊,被自己父親攆的到處跑的劉備,如今東進關中,兵峰直逼三輔,而那個赤壁戰前差點被嚇得直接投降的孫權,居然也能攻略青徐,在中原大地上縱橫捭闔。

自己偏偏一點辦法都沒有。

本來心情就非常鬱悶糟糕的曹丕,還接連兩天,接到了來自南陽的急報。

當然,這個時候,曹丕還不知道張遼隕落鄧縣的消息。

“乃太原人,故司徒王允之侄,散騎常侍,王凌,王彥雲。”

因此,這個時候的曹丕,對司馬懿還是很放心的,當劉曄提出讓司馬懿去宛城鎮守的時候,曹丕頓時覺得豁然開朗起來。

曹丕一聽劉曄的話,頓時恍然大悟。

比起曹丕,劉曄跟張遼相處共事的時間更長,也更加了解這位將軍的脾性.他上這個疏奏,是真的對鄧縣戰事的前途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不爲別的,就因爲王凌是王允的侄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連南陽戰事都告急的話,那就是三線告急了。

“依卿之見,何人可往?!”曹丕這也就是走個流程的問一下,他是真的想不起來,在這個時候,這個地點,還有誰能替代張遼來鎮守宛城。

可曹丕沒想到,劉曄還真的提出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因爲消息傳遞的滯後性,此時的曹丕,剛剛接到張遼送給自己的最後一封奏疏,這份奏疏裡,張遼非常直白的告訴了曹丕,鄧縣不可久守,他本人也傷重無法支撐,因此會死守鄧縣爭取時間,希望曹丕能選派合適的將帥,增派援軍前往宛城,準備打宛城守衛戰。

這本身也是對你張遼的信任,相信你能正面幹爬下那個關羽算了,現在再想這些,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確實,司馬懿就屯兵在許昌,要去宛城也比較近,是如今最合適的駐守宛城的人選。

而更要命的地方在於,如今大魏的軍力吃緊,不管關羽軍團在攻破宛城後往哪個方向發展,曹丕一時間都沒有任何應對的辦法。

這兩個字用出來,就代表着張遼是要死守鄧縣,而且如今鄧縣的局勢,讓張遼這樣的老牌名將都認爲,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

張遼如今在鄧縣做的事情,就是在給曹丕爭取時間。

曹丕看到這個疏奏,都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說白了,曹丕現在真的有點信不過曹休了這個曹家的千里駒,因爲老打敗仗,沒事兒還不聽自己指揮,曹丕現在對曹休已經有點反感了。

曹丕急了,腮幫子都腫了。

別管王允除掉董卓的真正動機是什麼,至少在這個時代,對他王允的評價,那就是大漢忠臣,國之棟樑。

自己但凡能有足夠的將帥和援軍,有必要讓你張遼速勝關羽,然後去長安支援麼?!

對於司馬懿的能力,曹丕是相當的瞭解的,這是當年父親用硬逼的方法,也要讓他出仕的人物。

真當我是那種缺心眼主君啊,千里之外遙控戰事的弊端,十六歲開始就隨父征戰的曹丕,怎麼可能不知道。

還是一個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跳板。

而曹魏,雖然是走了正規的禪讓流程,從漢獻帝手裡繼承過了天下.但具體怎麼回事,他曹丕能不知道?!

王凌這個大漢忠臣王允的侄子,雖然曹操在世時,一向誇讚說他有大才,但曹丕真有點不敢用。

劉曄一看曹丕這個架勢,頓時也明白了,又想了一下,再次說道,“若陛下實在不放心,臣還可保舉一人,前往鎮守許昌,必令許昌無礙!”

還是那句話,曹丕身邊的謀士,能派出去的都已經派出去了,遍觀身側,也就只有一個劉曄還算靠譜。

父親看人的能力,曹丕一向是甚爲佩服的。

曹丕頓時眼睛一亮,急切的問道,“不知子揚保舉何人?!”

因此,曹丕很是猶豫。

宛城一丟,關羽軍東進可以直逼洛陽,威脅曹丕所在,西進可以攻取武關,配合劉備大軍夾攻長安。

早知道是這樣的局面,當初自己就不該下詔讓張遼速戰速決不然南陽戰事,就算蜀賊增兵後軍勢大漲,以張遼之能,守衛宛城還是綽綽有餘的。

誰知道王凌對於蜀賊是什麼態度啊,萬一他認可蜀賊那邊的自立是延續大漢,那回頭自己派他去守許昌,他連城帶地一起投降了關羽好了,關羽都不用進攻宛城,立刻就有了深入中原的跳板了。

更何況,曹丕跟司馬懿的私人關係非常的好,早年間曹丕還是世子的時候就跟司馬懿相交過密,對司馬懿的才能和爲人,也是相當的認可。

南陽三道防線,蜀賊已經突破了兩道,那麼剩下最後一道宛城防線,就必須要守住。

他是王允的侄子。

“蜀賊狡詐,縱是有曹休支援,亦恐不安。”曹丕猶豫的,說道。

當然,曹丕也記得自己的父親說過,司馬懿這個人“有大志”,本人更是有“狼顧之相”,提醒自己要小心提防.但曹丕一來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駕馭得了司馬懿這樣的人物,二來也因爲這十幾年,司馬懿做事從來都是勤懇忠心,沒有表現出一點“逆反”之相出來。

大漢前任司徒,三公之一,一手連環計除掉了國賊董卓的大漢棟樑。

有一說一啊,王凌這個人,其實跟司馬懿,司馬朗等人的關係都不錯,曹丕其實也認識這位但王凌到現在還只是散騎常侍這麼一個閒職,多少跟他的身份有關。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盡力來拖延蜀賊進攻的時間。

“荊州之兵不過十萬,如今八萬餘兵已聚於鄧縣,已無力他顧。許昌東聯汝南郡,南鄰江夏郡江夏郡文聘需提防江東,必不敢北上。縱其北上,陛下亦可令曹文烈將軍自汝南郡出兵相援,許昌必無大礙。”

不是不能說,是不適合說。

南陽方面不能不救,整體局勢的崩壞不能不管沒辦法,曹丕思索再三,只能再次把劉曄給找來,商議一下接下來該怎麼辦。

許昌督軍,就是司馬懿黃初二年,因爲司馬懿鎮守許昌要地,因此曹丕給司馬懿加了許昌督軍的職銜。

因爲啊,張遼的這份疏奏,已經不是一封普通的疏奏了。

否則蜀賊就直接打通進入中原的門戶了。

曹丕一聽是王凌,頓時有些猶豫。

劉曄很快就理清了現在南陽方向的解決思路,然後立刻對曹丕提議道,“陛下可急派一員大將,親往宛城鎮守,以安軍心。”

而劉曄,也看出了曹丕的猶豫,同時也猜到了曹丕猶豫的原因.但這時候,劉曄是一句話都不說。

這要是稍微有些差池的話,那大魏,可真的要面臨傷筋動骨的局面了。

“臣舉薦許昌督軍,必可勝任此職。”

如今張遼困在鄧縣,宛城,就只有一個張虎.但凡張虎能靠的住,張遼何必在疏奏裡跟自己求情,讓自己厚待張虎呢?!

曹丕則是一臉苦笑.哪有這樣的人啊。

王凌是王允的侄子,曹丕都這麼不放心.劉曄可是根正苗紅的光武帝血脈,漢室宗親,他能說什麼?!

可就有一點,需要解決一下——司馬懿屯兵的許昌,也是一處戰略要地,他去宛城的話,誰來守許昌?!

對於這點,劉曄是這樣說的。

徐晃,郭淮,張郃倒是都行,可全都在戰略要地上,一個都走不開總不能去指望那個剛剛退兵回汝南的曹休吧。

王允是誰啊?!

張遼都做到這個份上了,曹丕還能說什麼?!

這不是實在沒有辦法嘛,兵力嚴重不足,長安方向又給人感覺相當危險的樣子,逼不得已,纔出此下策啊。

曹丕聽完也是一陣點頭,但心裡又總覺得不太放心。

這是一封決死疏奏,張遼最後的落款,用的是“絕筆”二字。

因此,宛城真的不能丟,而曹丕現在最急需的,也確實是時間。

都到了這個時候,劉曄也沒心思再跟曹丕強調自己到底是政務更強還是軍略更強看完張遼的疏奏後,劉曄的眉頭就沒有放下來過。

某種程度上來說,劉曄的這個推薦,也是夾雜着一些私心的。

太祖武皇帝可以基本做到不問出身,唯纔是舉劉曄現在也想看看,當今天子,到底有沒有這個魄力。

而曹丕這個人,雖然是小心眼了點,但終究不是無能之輩。

“詔令,加封散騎常侍王凌爲豫州刺史,即日起趕赴許昌,總督豫州軍政。”

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518章 二將第150章 蘄春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400章 夜襲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583章 搶時間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225章 處置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1072章 丁口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841章 甩鍋第1100章 撤軍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254章 冠禮第1087章 應對第752章 收留第181章 成婚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658章 投誠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1207章 退路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67章 定性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2章 面試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16章 伏擊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1020章 兜圈子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243章 爭議第232章 鹽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228章 練兵第1055章 水戰(三)第278章 議事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130章 變策第34章 榨油第495章 柳隱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576章 截擊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1004章 邀約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576章 截擊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107章 魯肅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49章 大勝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