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四章 殿上

南薰殿雖非上朝正殿,但久在興慶宮居住的玄宗已經將這裡當成了上朝的大殿,故而殿中的佈置同金殿無異。兩排高大的硃色廊柱上,盤龍舞爪,氣勢恢宏。寶座上空無一人,兩名婢女交叉打着羽扇靜靜而立,就像玉屏上的畫中人一般。

文武百官次第按部就班,百餘人站在殿內卻鴉雀無聲,靜靜等候玄宗的到來。

終於,側首簾幕外,一聲高亢的叫喊聲響起,然後有人捲起了珠簾垂幕,玄宗昂首闊步從側首而出,邁步走上寶座的臺階。他身後跟着身材高大的高力士,幾名捧着錦盒的內侍以及十幾名禁軍帶刀侍衛亦步亦趨的跟隨着,分別來到寶座兩側站立不動。

“吾皇萬歲萬萬歲!”百官匍匐於地,高聲跪拜。坐在擡椅上的李林甫也掙扎着趴在椅子扶手上行禮。

玄宗消瘦蒼白的面龐上露出笑意來。看着殿下一個個低下的頭顱,玄宗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雖然已經見慣了這種場面,但每一次見到羣臣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玄宗還是和第一次登基臨朝時一樣的激動。

“平身平身,都起來吧。”玄宗擺了擺手,一屁股坐在寶座上。一名內侍輕輕弓身,將冒着青煙燒着醒神香片的小銅爐擺在龍案一角。

羣臣紛紛起身,隨後響起一片整理衣冠之聲。

玄宗微笑掃視全場,開口道:“諸位,今日上朝別無他事,是爲了兩位凱旋而歸的大將抵京。故而朕想讓他們在你們面前露露臉,同時接受朕的嘉獎。”

衆人的目光落在王源和高仙芝身上,所有人其實都知道今日上朝所爲何事,倒也不用玄宗說明。陛下能爲這兩人上朝,也確實是恩寵備至,要知道,陛下近三個月來只上朝了數次而已。

“去歲,吐蕃國同我大唐在石堡城爆發大戰,吐蕃宵小僥倖小勝一場,氣焰囂張之極,竟然多方炫耀,侮辱我上國之威。故而朕決定派三路大軍討伐吐蕃,懲罰他們對我大唐的不敬。現在九個月過去了,吐蕃宵小得到了懲罰,割地賠款歲歲上供,此事大快人心。經此一事,周邊宵小之國,應能感受我天國之威,怕是一個個嚇得瑟瑟發抖了吧。哈哈哈。”玄宗高聲笑道。

“陛下天縱之君,前無古人後無追者。我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已經強盛冠絕當世,宇內無處其右者。這些宵小之國,一時得小利便狂傲自恃不知天高地厚,陛下這一回讓天下人都清醒了些,明白我大唐天威凜然不可犯的道理。”楊國忠出列高聲道。

玄宗笑道:“國忠說的好,我大唐天威凜然不可犯。這一次算他們運氣,本來朕可是打算徹底的滅了他們的。但時機未到而已。今後這些宵小之國再有冒犯,定斬草除根滅國以懲,再無今日的好運了。”

羣臣連連點頭,幾位老臣

出列發言,言皆歌功頌德之事,說盡君王聖明之理。王源聽的昏昏欲睡,本來就睡的晚,起的早。站在殿上都有些犯困。這些歌功頌德之事翻來覆去的聽就像是在耳邊數羊一般,差點讓王源睡着了。

高仙芝昨晚睡的很好,精神好的很,見王源有些萎靡,忙伸手拉了一下王源。王源微笑看了他一眼低聲道:“不要擔心,我只是眯瞪一會兒,借你肩膀靠一靠。”

高仙芝還沒答話,王源的身子已經歪斜了過來,高仙芝忙腿上用力撐住,心中叫苦不迭。

事實證明,王源忙裡偷閒的打盹是英明的。十幾名老臣紛紛就此事上前奏議,說的話大同小異,就像嚼過的甘蔗渣一樣的索然無味。最後就連高仙芝也皺緊了眉頭大氣哈切來。下邊百官打瞌睡打阿欠的不知多少,個個瘟頭瘟腦的犯困。

終於,玄宗似乎也受不了這些老生常談了,擺手打斷一名老臣的奏議笑道:“諸位看來都爲這次大勝歡欣鼓舞,朕甚是欣慰。朕就想看到我大唐有今日之盛景。內有名相,外有良將。國力昌盛,兵馬強大,百姓安居樂業。說起內有名相,左右相爲國鞠躬盡瘁功不可沒。而外有名將,我大唐也是名副其實。這幾年我大唐國運昌隆,涌現了不少能夠領軍打勝仗的後起之秀。而王源和高仙芝,顯然是他們當中的翹楚人物了。王源,高仙芝,上前來讓朕瞧瞧。”

高仙芝聽到玄宗點名要自己和王源上前叩見,忙伸手掐了一下沉甸甸靠在肩頭的王源。王源驚醒過來,見百餘雙眼睛都看着自己,一時不知所措。

高仙芝低聲道:“陛下要我們上前叩見。”

王源這才清醒過來,擦了擦嘴邊流出的水漬,邁步走向寶座之下。

“臣王源、高仙芝參見陛下。”王源和高仙芝跪地叩首道。

玄宗老眼昏花,並沒有看到王源靠在高仙芝肩膀上睡覺的那一幕,臉上笑意盈盈,擺手道:“起來起來,諸位,這兩位便是王源和高仙芝,想必你們都認識了。”

“認識,豈能不認識。”羣臣紛紛道。

“即便認識,朕也要介紹介紹他們。這一位叫王源,本是我長安城的一介書生,朕讀過他的登樓詩,驚訝於他的文才出衆,給人印象深刻。後得國忠舉薦,朕決意破格任命他爲翰林學士院的學士。後來王源就任河北道黜陟使,同奚族人遭遇時無意間展露了軍事才能。這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南詔國也是他給打的臣服的,現在吐蕃國也是他打的求和的。朕算了算,他出道以來,還沒敗過一場仗,是我大唐的常勝將軍呢。”玄宗呵呵笑道。

羣臣中大多數人對王源的經歷都很瞭解,但也有一些人直到現在才知道王源這麼厲害。聞此言不禁發出讚歎之聲。

王源微笑拱手道

:“陛下,常勝將軍可擔不得,陛下折煞微臣了。”

玄宗呵呵一笑,伸手指着高仙芝道:“這一位……”

李林甫忽然在旁開口,打斷了玄宗的話:“陛下,這一位老臣來給諸位介紹如何?”

玄宗笑道:“甚好,相國一直沒說話,朕還以爲你身子不適呢。”

李林甫沉聲道:“謝陛下關心,臣是老毛病,沒什麼大礙。但聽陛下談及這位高將軍,老臣忍不住要出來說幾句。”

玄宗微笑頷首,李林甫指着高仙芝道:“高仙芝,安西四鎮節度使。很多同僚甚至從來沒有對安西這塊地方有過關注,都認爲安西孤懸在外,是西域蠻荒之地。對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怕是也只是聽說過他的名字,卻不知他的功績。安西鎮通過河西道於我大唐內陸連接,活生生將吐蕃和突厥兩大勁敵割裂開來。而安西所在之地,原本是數十依附於突厥和吐蕃的西域小國。經過歷代節度使的征戰,我大唐在崑崙以西開闢了巨大的疆域,收服了衆多的小國,成爲我大唐臣屬。而高將軍便是收服這些小國的功臣。最近幾年,高仙芝就任安西節度使之後,先後收服了包括小勃律國在內的十幾個小國。足見其軍功之大,才能之高。”

羣臣之中,有一人忽然出聲問道:“敢問相國,西域之地偏僻蠻荒,對我大唐到底有何好處?還要派駐重兵在那裡,耗費兵力去保護這些小國,並沒有什麼回報啊。”

此言一出,居然有不少人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李林甫嘆息一聲道:“蠢材,沒想到這大殿之上還有人問出這個問題來。那一位是哪個部門的,請主官查一查他是怎麼當的官,怎麼能立足於金殿之上的。”

那人嚇了一跳,那是個新近入職工部的員外郎,並非是科舉出身,而是因爲治理洪水有功而被提拔入了戶部。是個大老粗出身。哪裡懂得很多的道理。大唐朝廷在用人上還是不拘一格的,很多人都是專業上的人才,科舉並未唯一能當官的途徑,特別是一些需要專業技能的官職。

“李相國,何必如此?人家不懂你就解釋給人家聽嘛。陛下都沒說什麼,你這一言不合就要查人家的老底,罷人家的官職,這不好吧。這豈不成了你的一言堂了麼?”楊國忠陰陽怪氣的插話道。

李林甫恨得咬牙,但面上卻很平和,點頭道:“說的是,是我太偏激了。這一位我認出來了,是工部的趙員外。淮河去年發大水,便是你帶人疏導治理,救了很多百姓是吧。”

那趙員外驚魂未定,嚥着吐沫點頭。

李林甫道:“很好,我想趙員外的疑問肯定也還有許多同僚不知,今日便一併說給大夥兒知曉吧。畢竟有些道理並非人人都懂的。”

(本章完)

第八十四章 原因第五九二章 馬背第九三六章 奪城(七)第七一七章 救援第九零二章 弱點第五零二章 配方第二七四章 入套第八三零章 飛花第一六六章 馴馬第五十章 紙團第八八七章 驚聞第九四一章 單騎第五四零章 瘋言第五三零章 耗盡第五九四章 定計第八二一章 無常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八九二章 雄心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六七五章 封賞第四三五章 等待第六百四十八章 陣列第一九六章 密摺第一千零四章 相邀第一一三六章 相殺第二六二章 殺戮第九五二章 身份第六一零章 悍妻第一一三七章 除根第六十二章 打包第二三零章 共識第一八八章 察覺第一千零九章 離別第八三一章 中牆第二二四章 圍攻第四一四章 大戰(續二)第五六三章 攻城第九五五章 長夜第七六二章 啓釁第八三七章 民心第三七零章 緘口第六五三章 閒辯第四九一章 節度第二五五章 故地第五五九章 進軍第十二章 佳人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六二五章 逆耳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一零一章 名門第三七七章 和氣第五九九章 盾傘第九十四章 勞力第七百章 緊逼第十三章 不識第三八九章 故事第五三二章 難關第三四一章 潰敗第三三九章 誘敵第七三四章 馬嵬(二)第九三零章 奪城(續一)第五四三章 輕重第三七零章 緘口第五五三章 證明第一一三四章 傾覆第七五四章 秘居第一零一零章 贈詞第二九四章 成迷第五零一章 一躍第九十八章 關係第四九七章 對決第八章 驚變第八一六章 餘生第一五五章 桃夭第五十八章 算賬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八一二章 生機第九四七章 揚州第五九六章 莫名第一零七零章 斷義第六五三章 閒辯第七四三章 馬嵬(十一)第一六十四章 醜聞第一零六零章 驚變第一七五章 花劫第一零六十四章 變化第四五七章 火海第八零一章 對質第七二零章 難離第三百章 召見第六一九章 擾敵第五十三章 狼狽第一零八六章 囚徒第三五六章 險途第二一八章 黑夜第一零八四章 協約第二五八章 夜訪第七六一章 塊壘第四三三章 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