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

沒過多久,程儒返回了勤政殿。

“程儒,旨意可傳到了?”

程儒躬身行禮,答道:“回陛下,已經傳到了。”

“秀英妹子什麼反應?”程德的視線移到程儒身上。

程儒沒有絲毫遲疑,開口說道:“皇后娘娘神色似乎鬆了口氣。”

程德點頭,自言自語道:“秀英妹子,朕是知道她的,賢惠之人啊!”

程儒低頭,並不接話。

程德暼了一眼一聲不吭的程儒,“程儒,最近後宮那邊可有什麼動靜。”

程儒:“回陛下,一切風平浪靜。”

程德聞言,就沒再說什麼。

……

眨眼間,時間已經來到了至正十五年十二月,聖武二年十二月。

鄧友德、李三七頻頻傳來捷報,程德高興不已。

似乎南方一統,已經大勢所趨。

整個朝堂文武大臣都沉浸在一片欣喜中。

而北方元朝又與劉福通打得不可開交,整個北方都陷入了戰爭之中。

李三七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江浙行省,一路勢如破竹。

而鄧友德率領二十萬大軍已經打到了大周腹地,大周之兵難以抵擋。

根據李三七與鄧友德傳來的所有捷報,程德分析過,或許再過三月,整個南方將徹底一統。

此時,程德與往常一樣,正在勤政殿處理政務。

就在這時,宋濂、李善長、施耐庵等人求見。

程德放他們進了勤政殿。

“臣等拜見陛下!”

“免禮。”

程德掃了一眼衆人,“諸位愛卿,來朕的勤政殿,所爲何事?”

李善長率先開口道:“回陛下,臣等是爲了陳漢文武大臣之事而來。”

程德一怔。

他是除去了陳友諒,但陳友諒的女人,還有兒女、兄弟、手下,這些人他還沒有將他們處理。

“諸位愛卿都想和朕說些什麼,就儘管詳陳,朕都聽着呢!”程德淡淡地掃了一眼衆人說道。

“回陛下,微臣以爲陳友諒親屬都可以除去,至於他那些手下,若是不願降了大明,那就送他們前往地下。”龔伯遂開口道。

只是,龔伯遂剛說完,宋濂就立即反對:“陛下,不可。陛下若是饒了陳友諒親屬和他們的手下,陛下的仁義之名必將傳遍天下。真到那時,一旦陛下北驅胡虜,若勝,則北地無論元朝,還是劉福通他們的人,都會因陛下仁義之名而降了陛下。如此一來,可爲我大明減少許多傷亡。還請陛下明鑑!”

龔伯遂則是接話道:“回陛下,陳友諒的這些親屬,對陛下非常痛恨,而陳友諒的那些手下,大部分也都是冥頑不靈,不肯降了大明。”

程德神色有些發怔,“果真如此?”

龔伯遂:“回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還望陛下明察。”

程德掃了一眼李善長、施耐庵等人,問:“你們幾人都是怎麼看待此事的?”李善長沉吟半晌,說:“陳友諒的兩個兒子,大的那個必須除掉,臣也有所耳聞,他的大兒子陳善兒絕非甘心降明之人,尤其是對陛下極爲痛恨。至於小的那個,可以觀察一番,但必須派人監視他一段時間。”

“而陳友諒的兄弟陳友直等人,可以勸降,他們也不是什麼肯爲陳漢殉國之人。”

“臣也問過朱升,陳友諒的弟兄都有心降明。”

“至於陳友諒的那些屬下,尤其是張定邊這樣油鹽不進,一心向着陳漢的人,這種人若是留着,恐怕隱患較大。不如除掉。”

“而對於陳友諒其他肯投降大明的屬下,陛下可以懷柔待之,如此一來,陛下仁義之名仍舊廣傳天下,而於陛下無損。當然,在這之前,陛下要演一場戲,那就是陛下多次勸降張定邊這樣的人,而張定邊他們冥頑不靈,對陛下無禮,才讓陛下不得不殺掉他們,以除去隱患。”

程德點點頭,“李愛卿之言甚是有理,就按李愛卿說的辦吧!”

“陛下,剛剛李尚書少說了一點。”施耐庵忽地出聲道。

李善長目光一閃,低着頭,目露沉思。

程德心中瞭然,“施愛卿想說的是陳友諒的女人吧?”

施耐庵一愕,“正是。”

“不知施愛卿以爲朕該如何處置她們?”程德看向施耐庵。

施耐庵沉思須臾,“陛下,陳友諒的女人……不如充入後宮……”

程德微微皺眉。

“陛下,陳友諒雖死,但他畢竟曾經還是一國皇帝,若是陛下將她們賞賜給臣子,恐怕大明臣子沒有人敢動她們,動了她們,就有些僭越了,恐怕於禮不合。唯有陛下……纔不會於禮不合。”

施耐庵說完後,就連忙低頭。

程德掃了一眼羣臣,見他們都低着頭,便沉吟半晌,“既然如此,那就都充入後宮。不過,太醫要先給她們把脈一番,然後再過一月,再爲她們把脈一番,若是沒有有孕在身者,就將她們都充入後宮。”

“陛下英明!”李善長等人紛紛躬身行禮道。

程德又將目光看向施耐庵,“有關朕如何對待陳友諒親屬與屬下的事情,宣傳部可記得好好潤筆,朕要殺的都是冥頑固化、該死之人,至於如何寫,就交給宣傳部了。依朕看,那個羅貫中就文采不錯。這次,讓他主筆來寫。”

施耐庵再次躬身迴應道:“微臣遵旨。”

程德環視了一圈,又問:“除了此事,你們可還有其他事情?”

衆臣紛紛搖頭。

程德:“朕倒是有事情和你們聊一聊。”

衆人紛紛看向程德。

“孟子有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眼下大明即將一統南方,但大明水軍還不到十萬。”

“朕可是聽沈國丈說過,他有幾次貨物,被海盜劫了去,損失較大。那些海盜,都是藏匿於茫茫大海中,這些海盜時時威脅着南方百姓。”

“若是李三七拿下了江浙行省全境,這種問題,大明遲早要面對。”

“爲了未雨綢繆,大明水軍必須要增兵到二十萬。”

“而且,朕可是聽聞倭寇那邊有些不安分,這些,大明不可不防。”

“俞廷玉、俞通海,還有湯和、李孝慈他們幾個,都可以作爲水軍將領而訓練水軍。朕有意讓湯和、李孝慈他們兩個擔任水軍主將,各領十萬水軍。你們意下如何?”

李善長等人紛紛沉默,無人反對。

“你們不說話,那朕就當你們同意了。朕稍後就下旨給俞廷玉、俞通海他們,至於李孝慈、湯和他們兩個,等他們大戰結束後,朕直接讓他們擔任水軍主將。”

“此事說完了,再來說一說糧食的問題。”

程德說到這裡,頓了頓。

第177章 沈萬三夜至泗州城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44章 龔伯遂:既然丞相無情在先,那麼就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104章 朱重八落入洪澤湖,羅茂的假戲真做第142章 方丈贈五徒,泗州軍再增五猛將第109章 《泗州日報》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239章 呂不用的轉變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135章 我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19章 泗州軍第69章 返回泗州前的安排第19章 泗州軍第41章 洪澤之殤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70章 泗州瑣事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6章 回村第220章 暗謀十萬紅巾軍第173章 羅茂定略鎮江路,龔伯遂談元朝朝堂第238章 張士誠的背刺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40章 溫馨相伴聊家常,李呂相爭鬧將軍府第236章 分權第236章 分權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139章 元軍猛攻致清河 清江失守,程德欲領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94章 泗州軍炮火的可怕第270章 大肆封侯羣臣喜,徵夷將軍驚衆臣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15章 鄧友德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161章 爲何丞相不將汝中柏留下,卻偏偏將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17章 入世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63章 濠州士子,鬧將軍府第60章 守其初心,始終不變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45章 周七三叛變,圖赤魯憤怒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6章 楊威投靠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6章 楊威投靠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237章 刑部欲增設三司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41章 洪澤之殤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63章 濠州士子,鬧將軍府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15章 鄧友德第26章 天下無飢第200章 計除徐壽輝第249章 黃州大戰(二)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58章 奪取陳漢地盤佈置與班師回朝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第139章 元軍猛攻致清河 清江失守,程德欲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