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

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續潛伏大周

興化城王宮勤政殿。

張士誠皺着眉頭看着案上的一份奏摺。

這份奏摺裡記載着近日高郵城泗州軍的異動。

根據奏摺所說,這高郵城泗州軍每日都在加高加固城牆。

本來高郵城十五丈已經夠高了,這泗州軍竟然還在加高加固城牆。

這泗州軍的警惕性也太高了吧!

想到這裡,張士誠內心不禁感到一絲鬱悶。

此次,攻打高郵城,他做足了準備。

攻城戰最爲難打,尤其是高郵城這樣高的城。

爲此, 他準備出動二十萬兵馬。

雖然這二十萬有一半是他手下人強徵的,在戰鬥力上不怎樣,但張士誠也沒指望那一半的人能拿下高郵城。

他把希望還是寄託在自己的十萬精銳兵力上。

客觀上來說,張士誠這支所謂的十萬精銳在旁人眼裡戰鬥力不高。

尤其是他們中有些人的兵器是鋤頭、粗大的木棒、鏽跡斑斑的刀劍……

事實上,這所謂的十萬精銳真正能武裝全身的只有七萬人。

至少,在張士誠看來, 這十萬大軍是精銳的。

但現在張士誠對拿下高郵城沒有什麼信心。

好在攻打高郵城,只是明面上的目的。

按照李行素定下的戰略, 真實意圖是江浙行省。

唯有圖南,才能壯大勢力。

現在的興化城離泗州軍太近了,而且泗州軍隨時能打過來,已經不適合作爲都城,唯有向江浙行省擴張,重新挑選新的都城以作爲王霸之基。

想到丞相李行素之前對他說過的話,張士誠心中才鬆了一口氣。

忽地,張士誠又想到丞相李行素提醒過他,在他手底下,有着各方的探子。

這一次攻打高郵城,也有着藉機剔除各方勢力的探子,像這樣費心費力的事情,好在都被自己的丞相李行素接了過去。

只是,江浙行省戰略真的如丞相李行素所說的那樣萬無一失嗎?

一想到此處, 張士誠眉頭緊鎖。

接着,他便將還在興化城的心腹張士德、李行素、潘懋、潘元紹、徐英傑、李伯升全都召到勤政殿議事。

半個時辰後。

張士德一行人全都到了勤政殿。

張士誠居中而坐,一旁是堆滿奏摺的伏案, 丞相李行素坐於張士誠左手邊, 其餘衆人分列兩旁站立。

此時, 李行素看到自家大王有些愁眉不展,於是出聲道:“大王,不知您爲何事而憂愁?”

張士誠一怔,看到衆人都將目光看向自己,略微沉吟思索一番,這才道:“我爲江浙行省之事感到有些擔憂。我弟張士信領十萬兵馬,真能攻下江浙行省嗎?”

李行素聞言,略做一番思索,進言道:“大王不必擔憂,以微臣之見,張將軍定能攻略江浙行省。理由有三。”

張士誠目光一亮,振作精神,看着李行素問道:“不知丞相是如何這般肯定的?”

李行素:“其一,張將軍所領十萬兵馬,是我大周最精銳的人,也是我大周強盛的依靠。”

張士誠沉默了。

李行素繼續說道:“其二,張將軍必須一定要攻略江浙行省。”

張士誠擡起頭,望着面色平靜的李行素。

其他人, 也都看向李行素。

李行素:“大王,還有各位,難道你們忘了大王如今擁有的三十多萬軍隊是怎麼來的嗎?”

衆人全都沉默在那裡。

“三十多萬軍隊,大部分都是強行徵召百姓而來的。而大周治下耕種的土地,因無人耕種,早已荒廢多時,若是不拿下江浙行省,恐怕大周的這三十多萬軍隊將會都餓死。泗州軍那邊,暫時我們大周並不敵他們。而且,若是我們在這個時候,去全面攻打泗州軍治下,先不說能不能打得下來。單憑我們率先攻打泗州軍,恐怕我們大週會被天下各路起義軍所排斥。”

“一旦元軍視我們爲重大威脅,並調重兵攻打我們,就像這次脫脫領三十四萬大軍攻打泗州軍一樣,諸位能守得住嗎?到時候肯定是孤立無援,外無盟友有強鄰,內失去民心,大周將危也!”

李行素的話,讓在場衆人面色一變。

似這般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之言,引起了在場衆人足夠的警惕。

潘懋走出來,看着張士城說道:“自大王舉義兵以來,雖多有險阻,屢遭頑抗。但大王乃是弔民伐罪,解民倒懸,自然是蒼天庇佑,運數昭然。又有李丞相運籌帷幄,衆位將軍從旁協助,此次張將軍興師江浙行省定能凱旋,並攻略江浙行省。現在元朝丞相脫脫領着三十四萬大軍,與泗州軍發生激烈交戰,而江浙行省之事,這脫脫必然顧不上,也就無法支援江浙行省。江浙行省元軍論戰力,與張將軍所領的十萬大軍相比,依微臣看來,自然是我大周更勝一籌。請大王不必過憂。”

張士誠對潘懋道:“潘愛卿所言極是,但本王所憂者,並非此番張士信領十萬大軍出征能不能成功,有賴丞相乃衆位愛卿協力,早晚必拿下江浙行省,除卻殘暴,還天下以安泰。本王所憂者,有二。”

潘懋:“願聞其詳。”

“本王所憂者一,乃是泗州軍會不會參與到江浙行省攻略一事上。諸位也都知曉,這江都城已經落入到了泗州軍手中。若是我大周想要攻略江浙行省,必先拿下泰興城,才能圖謀江浙行省。可是泰興城附近,我大周探子已經探知,那江都的羅茂已經在泰興城附近安插了許多探子,很顯然,這羅茂也是對那泰興城有想法。”

“而我們大周要想攻略江浙行省,就必須拿下泰興城才行。可是,泗州軍也對泰興城有想法,這我弟張士信還能順利拿下泰興城嗎?”

張士誠的話,讓在場衆人紛紛陷入了沉默。

張士誠見此,繼續平靜地說道:“本王所憂者二,便是有感這一路征伐,無論敵我,將士平民,多有死傷,將來即便是真能換得太平盛世,也不知還要添加多少堆白骨,流多少條血河。”

李行素目光詫異地看向張士城,立即出聲道:“大王仁善,百姓之福也!”

其他衆人也紛紛附和道:“大王仁善,百姓之福也!”

張士城擺了擺手道:“你們也不必揀好聽的話說。”

話雖如此,但張士誠心裡還是很高興的,臉上的喜色還是沒有隱藏住,直接落入了在場衆人眼中。

李行素聞言,在這個時候,起身移位,立於張士誠對面,乃啓奏道:“大王,正所謂清毒瘡必有損肌膚,起沉痾必施以猛藥。今大王起仁義之師,除殘暴以解民苦,還天下以安泰,乃順天行事。對於黎民固然有紛擾,然而若能掃除殘暴,蕩除滿天陰霾,還民以朗朗乾坤,使天下百姓,子孫後輩,代代祥和,世世昌隆,兩相比較,究竟孰重孰輕,料想大王英明睿智,定能判斷。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建大功者不計小咎,大王興師實爲萬民蒼生造福也!”

張士誠聽完李行素之言,終於笑顏逐開:“丞相所言甚善,也甚得我心,是孤一時愚笨,還望丞相能多多辛苦,替孤運籌帷幄,能早日讓我弟張士信早日凱旋歸來。”

在場衆人原本都對張士誠寬仁厚德,無不欽服,又見張士誠聞過則喜,實乃大度的明君之相,於是一齊躬身下拜:“大王仁義!大王萬歲!願張將軍早日拿下泰興城,攻略江浙行省,使百姓少受塗炭。”

一時間,勤政殿君臣和諧,人人面帶喜色,都盼着張士信能夠拿下泰興城,並攻略江浙行省。

泗陽城街道上,冷冷清清。

現在已是午時,到了程瑩領着五千兵馬,前往清河城的時間,程德帶着郭興等人,在泗陽城城外相送。

程瑩朝着程德躬身行禮後,便翻身上馬,一聲令下,整支大軍五千人,朝着清河城而去。

程德目送着程瑩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眼中。

他想着,到了申時時分,他也會領兵前往清河城。

只希望,當他到了清河城時,這程瑩已經成功詐開了清河城的城門吧。

一切,就看天意了。

另一邊,鹽城的劉仁照例巡視完鹽城的佈防後,便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當他來到書房時,發現書房伏案上多了一封帶有特殊標記的信箋。

見到那特殊標記時,劉仁先是打開書房的門,朝着四周望去,發現並無人靠近時,才鬆了一口氣。

他急忙來到伏案旁,將那封信箋小心翼翼地攤開看。

當看到那一串阿拉伯數字時,他不由地將手放在書架上第三排被幾本書遮擋住的地方,然後用手朝着右邊旋轉了一圈,書房內一個暗閣的門開了,沒有絲毫停頓,他便進入了暗閣裡面。

暗閣裡面,主要是擺放着一個書架、一張牀、幾箱財物,以及幾把鋒利的長刀、長劍、長槍。

劉仁走到牀邊,屈身,右手朝着牀底下一陣摸索,摸出了一個暗黑色鎖着的小箱子。

他將箱子先放在一邊,而右手又繼續朝着牀底摸去。

這一回,他摸出了一把鑰匙。

鑰匙對準鎖孔,“啪”地一聲,鎖開了。

打開小箱子後,裡面正完好無損地放着一本書《泗州律法》。

隨後,他迅速對着信箋上的阿拉伯數字翻看着《泗州律法》,並做好標記。

最後,他翻譯出了明文:明日戌時開城門裡應外合。

劉仁望着這明文陷入了沉思。

很顯然,這封信旨在拿下鹽城。

附近有泗州軍的地方,也就只有建湖城了。

據此,劉仁推斷出,這封信應該是來自李定國。

既然是李定國來攻,而且還是戌時讓他開城門。

現在已經是午時了,留給他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想到這裡,劉仁決定約張士義、樑五一起去喝花酒。

投其所好,才能讓他們都願意去。

而劉仁這麼長時間跟張士義、樑五接觸下來,知道他們都是喜歡美色之人。

而且,他們兩人常常在鹽城文清苑流連忘返、夜不歸宿。

他雖沒有去過鹽城文清苑,但他也聽自己的手下說過,這文清苑裡的女人對外都說是賣藝不賣身。

但是,你若真能出的起價,便是買那裡面女人的初夜,也是可以的。

關鍵是要有錢才行。

不過,一夜風流所需的錢財達至數百兩。

念此,劉仁暗道:真他孃的貴!

不過,爲了完成任務,他只能犧牲錢財了。

等李三七拿下鹽城後,他便去抄了張士義、樑五的府邸,他可是知道這兩人府邸中的財寶挺多的。

這抄家,是個好活兒。

即便將抄家所得全都上交,但他還是可以截留一小部分,以作己用。

當然,這個度要控制一下。

不過,即便是一小部分,也值得了,也能將花出去的數百兩給賺回來了。

更重要的是,他還可以將此事來龍去脈呈報上面,並申請上面的人給自己貼補回來那數百兩銀子。

這種人性化的申請,聽說還是將軍的首創。

這樣的話,他覺得這一次李定國拿下鹽城後,他肯定能大賺一筆。

而且,之後他還會升職。

不過,劉仁往深處想後,他並不滿足只拿下一個鹽城,就暴露自己。

他還想幫泗州軍拿下張士誠更多的地盤。

他還想着等李定國拿下鹽城後,他要護着張士義與樑五兩人殺出城外去。

至於怎麼殺出城外,他準備寫信聯絡絕聲衛,提前給李三七打聲招呼。

而且,他都想好了,要在張士義與樑五面前上演一場苦肉計。

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張士誠這邊繼續往上爬。

爬得越高,等將來將軍消滅張士誠後,他就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想到這裡,劉仁開始在腦海中反覆完善着自己的計劃,直到他覺得再無改善之處時,他的嘴角才露出一絲笑紋。

隨後,劉仁燒了那封信箋後,將暗閣恢復原樣後,又出了書房,擡頭望了一會兒天,劉仁便急忙令人將自己的兩個心腹叫來,然後吩咐他如此如此。

接着,他用絕聲衛特殊的聯絡方法,交給了絕聲衛一封信,並叮囑他

安排妥當後,劉仁便帶着輕鬆的心情,先後前往張士義府邸、樑五府邸約他們前往文清苑,帶着他們夜宿文清苑。

鹽城離建湖城並不遠。

一個時辰後。

李三七通過絕聲衛收到了劉仁的密信。

李三七拆開密信後,發現是一長串阿拉伯數字後,便翻看《泗州律法》,將明文翻譯了出來。

等他看完後,心中有些震驚。

這劉仁還真是敢想!

不過,按劉仁所說,他繼續潛伏在張士誠身邊,將來帶給泗州軍的好處將會更大。

而且,劉仁還舉了幾個了例子。

這讓李三七信服了。

他思之再三,決定同意劉仁繼續潛伏在張士誠的想法。

同時,他快速寫了一封信,然後讓絕聲衛想方設法,送往大哥程德那裡。

之後,李三七找來建湖城泗州軍中射術最好的幾個人,然後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叮囑。

這幾人聽得目光大亮,臉上都很激動。

李三七見這幾人都聽了進去後,在警告他們一番不得泄密後,就讓他們下去好好準備去了。

隨後,李三七出了屋子,擡頭望天,默默地計算着時間。

(本章完)

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28章 經天緯地呂不用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23章 夜奪定遠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149章 夜襲泗陽城,李孝慈斬殺達魯花赤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第79章 劉家認親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194章 泗州軍炮火的可怕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97章 才設軍機處,便有緊急軍情到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262章 朝會封賞侯爵激勵羣臣,好學皇帝向第27章 仁義之道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258章 奪取陳漢地盤佈置與班師回朝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233章 《大明醫典》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24章 鞏卜班中計慘死,七萬大軍來投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85章 大婚第272章 宣政殿武將請戰,對付東北王人選第74章 天作之合,賓主盡歡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86章 喜報連連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137章 泗州軍事學院講學第256章 黃州之戰(九)第279章 何三五使計而劉張妥協,大魏吏部尚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265章 衍聖公人選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48章 東明之圍,蝗災初現第35章 李善長的面試第248章 黃州大戰(一)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17章 入世第17章 入世第5章 狐假虎威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194章 泗州軍炮火的可怕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第264章 朝會佈置,滅張滅方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276章 父子相談,用心良苦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89章 韓伯高低頭第135章 我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第13章 雄心第252章 黃州大戰(五)第29章 鴻門宴借糧第61章 坐鎮淮安李三七,金湖先鋒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