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定計

在諸多軍官到達指揮部之後,立見尚文才拿着一天的試探性進攻所得到了一些資料朝着下面的軍官說道。

“諸君,你們也都是知道在虎山那裡帝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一次帝國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一次的發生。”

立見尚文這幾天一直都在受到國內的問責,虎山這一戰把日本人的臉面都丟盡了,不扳回來的話叫這些日本人在國際上的臉面怎麼放。

說完之後,立見尚文便將今天一天的試探結果發給了在座的各位軍官,希望能夠從這些軍官的口中得到一些不錯的進攻方法。

關於試探得出的九連城守軍的情報,很快就在這些軍官的手中傳了開來,在這些軍官翻看這些情報的同時,立見尚文也在翻看自己手上的情報。

從立見尚文的眼光來看,這份情報上面的火力分佈很明顯的就看出九連城的守軍分佈情況,當然這個和段祺瑞的主動配合是有着極大的關係的。

從分佈情況當中,立見尚文不難看出九連城防線的正面和後面的防守最爲強大,光是從正面林立沙袋堡壘就不難看出來,至於後面,那是九連城守軍在不利的情況下最後的撤退路線,所以後面的防守力量比較多立見尚文也是不是很意外。

不過在看到九連城後面的防守力量比較多的時候,立見尚文還是在自己的心中轉過了這樣的一個念頭:哼,連在戰鬥的時候都還要考慮後撤的問題,這樣的一支軍隊雖然戰力不錯,但是勇氣方面和無畏的帝國戰士相比就有了極大的差距。

立見尚文的眼中士兵的勇氣是最重要的東西,至於其他的都可以忽略,誠然士兵的勇士的確重要,但是在這個時代武器的同樣也是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士兵的勇氣和武器的先進程度超過的敵方之後。

才能夠稱得上是一支精銳的軍隊。

所以在看到段祺瑞在九連城的後面佈置了一定的軍隊之後,立見尚文對於防守九連城的守軍就不由的的低看了一眼。

看完了九連城防線前後兩邊的防守情況的情報之後,立見尚文又看向了左右兩邊的情報。

在情報當中,對於左右兩邊的防守力度和前後兩邊就不可比擬了,但是還能夠分的出來那裡的防守比較薄弱的。

在經過試探之後,對於兩邊的防守力度,觀察的軍官得出了東北側的防守力量比較薄弱。

因爲在東北側璦河繞過九連城流入鴨綠江,因此在九連城的東北側是無法構建大規模的陣地,但是在無法構建大規模的陣地同時,立見尚文意識到即便是東北側的防守力量薄弱。

但是因爲東北側貼近璦河,用於衝鋒和進攻的地域極爲有限,自己這一方在這裡進行攻擊的話,進攻的兵力也是比較有限的,無法將兵力完全的展開。

看完了自己手上的情報之後,立見尚文便看向了下面的軍官,想要看看這些軍官有什麼看法。

此時這些軍官也是看完了手中的情報,看完情報之後這些軍官一擡頭就看見了立見尚文的目光,這些軍官立馬就知道這是大人想看一看自己這些人的看法。

“閣下,我認爲我們應該從東北一側朝着九連城的方向發起攻擊。”說話的是一個叫作佐藤佳代的聯隊長。

佐藤佳代的話一說出口,下面的一些軍官便用着還要你說的眼光看着佐藤佳代,這情報上面寫的好好的:九連城陣地東北一側防守最爲薄弱,司令官閣下可以從東北側發起攻擊。

佐藤佳代的話純粹便是將情報上面的話重複了一遍,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建議。

“司令官閣下,我們的確可以從東北一側發起攻擊,但是在發動攻擊的同時也是要好好的考慮到一個問題。”這個時候又是一位叫作安藤輝三聯隊長出口說道。

這個安藤輝三的聯隊長正是今天負責試探性進攻的兩位聯隊長之一,在安藤輝三開口說話之後,立見尚文便示意安藤輝三說一說他的看法。

“司令官閣下,從九連城防線的東北側發起攻擊雖然對我軍有利,但是敵方必然是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的,而且在這個地方比較狹窄,我們無法將軍力完全的展開來。

一旦發起攻擊,士兵必然是會擁擠在一起從而造成巨大的傷亡,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是不建議司令官閣下從九連城防線的東北側發起攻擊的。”

安藤輝三是參加過日俄戰爭的一位軍官,在日俄戰爭時候安藤輝三見識過俄軍的重機槍的威力,在一片狹窄的地方,士兵們一個挨着一個發起攻擊的話,是十分容易因爲重機槍那密集的火力而送命的。

所以安藤輝三才建議,如果沒有解決傷亡這個條件的話,從東北側發起攻擊是極爲困難的事情。

安藤輝三所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只見立見尚文就考慮過了,不然的話立見尚文也是不會動用那麼笨拙的防彈衣的。

只是立見尚文沒有決定從那裡對九連城的陣地發動攻擊,並且將拔刀隊和防彈衣用在那一面的進攻上面,所以纔會向這些軍官提出關於如何進攻的問題。

“嗯,關於進攻所造成的傷亡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到了爲此我特意帶來了一千件防彈衣加入這一次的攻擊。”

對於防彈衣,這些軍官還是有所瞭解的,雖然是由極爲厚重的優質鋼材所鑄造的鐵衣,但是對於步槍的防禦還是有着極大的作用的。

因爲是使用了厚厚的優質鋼材,即便是在遠處重機槍和步槍都無法對這種防彈衣造成什麼傷害,但是在近處就不一定了,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這種防彈衣太過笨重,士兵在穿上之後只能夠蹲下來慢慢的行走。

很容易被火炮擊中,不過還好有着足夠多的數量,在一千件這種防彈衣的輔助之下,接近敵軍的防線還是不成問題的。

因此很快立見尚文便決定了在九連城的東北側投入防彈衣,力求讓拔刀隊接近敵方陣地,從而開闢出一個可供進攻的缺口。(。)

第49章 招安(一)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307章 義陽三關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二)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126章 駐軍奉天(二)第264章 明治天皇的聖斷(下)第262章 毫不鬆口二十四章第5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2章 那個計劃(二)第95章 亂民結局第94章 鎮壓(二)第286章 雙雙離世第153章 密談(三)第194章 複製軍火(續)第275章 擴大生產第211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第319章 投降主義(續)第90章 駐軍新民府第225章 俄國人的反應第248章 查探結果第261章 忍讓中的日本人第135章 來自朝鮮的請求(二)第307章 義陽三關第243章 二選一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第288章 亂(續)三十九章 擴協成鎮第81章 匆匆數月第44章 會後第167章 陰謀(二)第285章 天變了第72章 打還是不打?第110章 絞肉機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第292章 謀其國(二)第271章 青黴素第229章 定計第212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三)第1章 新的自己第13章 錦州新軍(二)第231章 九連城之戰(二)第189章 青木宣純的拉攏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271章 青黴素第43章 軍事會議第314章 王賓的想法第105章 二零三高地(一)第295章 所謂共和與憲政第74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二)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2章 叔侄第266章 簽訂協議三十五章 反手一擊一第76章 戰後反應第120章 講武堂第59章 錦州造二十一章 憲兵隊的成立第322章 最後一戰第3章 前去赴宴第246章 重新恢復的補給線第199章 軍事會議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第246章 重新恢復的補給線第175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三)第109章 遼陽對持第99章 挑選(一)第219章 立見尚文的異動第99章 挑選(一)第252章 陰謀第76章 戰後反應第103章 旅順,旅順(一)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235章 失算的立見尚文第200章 大烏龍第87章 夜談(三)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煩第4章 軍演前的準備第17章 訓話第247章 王賓的對策第152章 密談(二)第222章 算計第2章 叔侄第252章 陰謀第277章 肺癆?小事一樁!第93章 鎮壓(一)第295章 所謂共和與憲政第229章 定計第53章 新式火炮(一)第168章 陰謀(三)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299章 防務(續)第228章 又見火力試探第200章 大烏龍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104章 旅順,旅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