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一章 火箭

“覺得用‘戰鬥士’、‘殲擊士’、‘雙翼士’,乃至‘噴氣客士’稱呼天上飛行的機械,

是很彆扭的一件事?

但沒關係,民衆終歸會習慣這一切,

正如第一次學習某種語言,對其中任何符號、詞彙,都不假思索那樣。”

語言專家的腦洞大開,類似報告,方然在閒暇時看過很多,今天順便在這裡講了一番,與會者則在網絡上議論紛紛。

其中,不乏反對的觀點,研究不同語言的專家、學者各執一詞,要麼認爲自己鑽研的語言文字更合適,要麼則支持“世界語”,還有更加激進的則認爲,未來的人類文明,可以直接用“聯邦文”應付人——機交互,

而根本不再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語言。

對此,阿達民在幾天後,陸續於公衆平臺發佈公告,闡述語言文字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性。

不論未來的人類,如何演變,生存形態從血肉之軀遷移到“意識模擬器”,乃至於長遠未來的其他形態,只要仍以羣體、社會、文明的形態,共存共榮,語言文字就是一種必須。

不僅如此,依附其上的歷史積澱,可以說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重要。

一切只因爲,新時代的人類文明2.0,將徹底告別過去,文明之中,將不再存在任何紛爭、壓迫、內戰與毀滅,所有這些負面事務的對立面,也將隨之而失去原本的意義,從寶貴的追求蛻變爲每一天的習以爲常。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是否還會設想到一切光與影的對立,是否還能創造出舊時代先輩們所創造的,從《戰爭與和平》、《矛盾論》到《過零丁洋》的燦爛成果,

是一件大有可疑,甚至極其艱難的事。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東西,再怎樣摹想,也難以洞悉其中的精義。

未來的人類文明,當然,一定會有其他形式的燦爛輝煌之成就,譜寫出的人類藝術作品,會比舊時代的任何東西,都更宏偉壯麗,但是,也必定有一些久遠的過去,晦暗的歷史,並無從體驗,也無從描述。

出於這種考慮,一種語言、文字,承載多少歷史的厚重積澱,

完全是一種無法再生的寶貴財富。

正因如此,不論蓋亞淨土選擇什麼語言文字,作爲通行語,對舊時代的每一種語言文字,乃至依附其上的人文成果,都有發覺、保存與研究的價值。

至於說,基於自己曾經的身份,族羣,掌握的語言,而對這一選擇心生牴觸,

這完全可以理解。

不過,隨時間流逝,我們終將適應這一切。”

人類,不論到什麼時候,要想以羣體共存的形勢生存下去,就必須有語言文字。

舊時代的文化遺產,在兩次蓋亞大戰後,直到今天,只留存一部分,人類的幾萬種語言文字,準確地講,是幾十萬種語言和幾萬種文字,仍然可以提供豐富的選擇,但不論怎樣選,通行語至多隻能有一兩種。

並非其他諸多語言文字,不夠優秀,而是由客觀歷史決定了現在,無視不同語言文字的發展歷程與歷史積澱,生造“世界語”,

那纔是一種罔顧事實、不講效率的唯心主義。

決定了語言文字,接下來,蓋亞淨土的人文學科,自然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而阿達民,無暇多顧這一領域,只在1517年深冬時節批准了計劃書,將蓋亞淨土的初、中、高級教育階段科目確定下來。

初級教育階段,科目有人文社會、數學、自然科學三科;

中級教育階段,有人文、社會、歷史、數學、物理、生物、工程、信息技術八科;

高級教育階段,則以自然科學爲主線,按不同的工程實踐領域,進行細分,但一切以理論研究爲主、工程實踐爲輔,切實改造客觀世界的任務由“全產機”去完成,人類,則專注於磨礪自己的頭腦,去探尋無盡的未知。

花費若干年時間,從百廢待興,到百舸爭流,在阿達民的指引下,蓋亞淨土的發展逐漸走上正軌。

西曆1518年3月,西大陸“文昌”航天中心。

驅使“替身”來到現場,而不是藉助網絡,在地下掩蔽所內遙望這一切,深夜時分,火光乍起,照亮天空,幾十枚重型運載火箭在一分鐘內點火,掀起的氣浪,挾裹超過一百七十分貝的聲浪,響徹大地。

源自舊時代的火箭技術,經過十年改進,人類如今掌握的最大運載能力,是能夠將上百噸載荷送上月球的N-5型。

N-5,理聯N-1巨型火箭的後期迭代版本,發射全重七千四百五十噸,第一級由多達二十四臺推力四百噸的氫氧火箭發動機組合而成,總體上,採用四級串聯方式,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接近一百噸,是人類有史以來製造的最強大運載火箭。

在制定太空探索第一階段規劃時,對運載火箭,相關研究機構提出過幾種方案。

一開始,主流意見是在聯邦“SATURN-V”火箭方案上,做進一步的改進,或者利用人類已掌握的八百噸級氫氧發動機,另起爐竈,開發一種第一級四臺發動機並聯、全重兩千五百噸級、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三十噸左右的型號。

至於舊時代理聯的N-1,第一級並聯發動機臺數太多(高達三十臺),總體可靠性差,歷史上四次發射全部以第一級故障、爆炸而告終,幾乎沒有人看中。

但是,以人類今天掌握的科技,特別是無人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的“全產機”,所能提供的工業產品之可靠性,可是舊時代任何體系都望塵莫及,一具二十四臺發動機並聯的第一級火箭,可靠性也可以滿足要求。

爲此,蓋亞淨土才啓動研究,花費近十年時間完成了新一代N-5火箭的研發定型。

在漆黑一片的夜裡,幾十枚巨型火箭同時升空,場面何其壯觀。

一次極其密集的發射行動,時間節點,並沒有經過特意選擇,發射場還有另外幾十枚火箭待命,隨時補充因意外而損失的第一批次火箭,確保項目進度。

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十六章 概率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四二九章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三九一章 零點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八六六章 拖沓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四十章 機會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十六章 概率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四十章 機會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七章 生命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七四八章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