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囚困

一個IT從業者離開網絡,除等死外,不會有其他任何前途。

確保網絡無虞,接下來,自然要謀劃戰爭一旦爆發時,天堂鎮的什麼地方最安全,可以隱匿托馬斯*安生的身形。

地面上想必沒戲,那麼,是集中式的職員掩蔽所,還是位於小鎮中心的地熱發電廠,抑或是分佈在鎮內的幾處物資倉庫,還是,一旦戰爭爆發就離開天堂鎮,在周邊準備的避難所裡才最安全呢。

這一問題,答案十分簡單明瞭,方然入駐NEP_871後不久就看得一清二楚。

危險,還是安全,從天而降的核彈當然是一種威脅,但是和末日將近的自相殘殺相比,還是後者更值得警惕。

要防備這種威脅,重要的,不是自己躲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洞裡;

而要設法先下手爲強,同時,避免因失誤而被殺出局。

NEP_871,重要系統的所在地,“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幾十名核心僱員,目前在這裡是相安無事,很有些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

但這畢竟只是表象,暗地裡,方然卻不相信,這麼多IT領域的頂尖人才,會只有托馬斯*安生一個人在爲掌控蓋亞而深謀遠慮;更可能的情形則是,這些從業者,每一個人都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在亂世中全力一搏。

駐在天堂鎮的幾十名僱員裡,有沒有“同類”、即永生的追尋者,方然並無法確定。

動機各不相同,做法,卻幾乎都一樣,在沒有任何外界力量制衡、約束、協調的情況下,托馬斯與任何同行、同類所遭遇的,都是完全的囚徒困境,一旦蓋亞大戰爆發、勝負將見分曉,掌控智能體系之碎片的管理員們,將立即開始火併。

囚徒困境,在這一原則性的判斷上,方然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競爭,而非合作,放在當今時代會讓很多人不太舒服,甚至心生牴觸,只因人類的漫長曆史中,合作往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對抗大自然的手段,如果沒有這種行爲,單憑每一個人獨來獨往,單打獨鬥,人類不要說建立起今天這樣高度發達的文明,甚至都未必能作爲一個物種而延續到現在。

正因如此,一些生命科學的研究,甚至表明靈長類的合作行爲“有基因層面的基礎”。

對這種說法,方然並不置可否,他所見到的社會現實,也和胸懷世界大同理想的一些生命科學研究者大有區別。

合作,原則上,是人類文明存續至今的基石,這的確是事實。

但另一方面,充斥着歷史文獻的人類行爲,卻絕非只有合作,更多的則是競爭。

競爭,本身並無褒貶之意,用在這裡也是一箇中性的詞彙,憑藉自己對歷史的觀察、理解,方然很容易覺察到,人類個體、羣體乃至文明之間,合作固然很常見,但競爭纔是更普遍、更本質的活動現象。

即便這種現象,一旦發生,便意味着人類總體利益的損失,也依然是十分常見、從未被演化所淘汰。

總體利益的損失,不論對總體、還是其中的個體,顯然都不是一個好現象。

這種事之所以發生,根本動機,在於衝突中的一方、或者雙方都認爲,採取競爭、而非合作的行爲,能夠讓自己從中獲益。

至於對手的損益,在囚徒困境的環境中,則是完全不需要加以考慮的無關之事。

與之相比,合作,則是基於這樣的情形:

雙方協同行動所獲得的收益,超過其各自爲戰時的收益總和。

進而,倘若有一種相對公平的分配策略,又能被貫徹執行,就可以讓合作的參與者,都能獲得比單打獨鬥時更高的收益。

合作所得的收益,超出單打獨鬥、更超過彼此競爭,這是這一現象能夠被觀察到的根本原因。

即便如此,在囚徒困境這樣的場合中,情況卻有所不同,博弈雙方在明知合作的總收益更高的前提下,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仍會一次次陷入困境,用搶先認罪的方式坑害自己和(罪有應得的)的同黨。

囚徒困境爲何會出現,博弈論的解釋,十分簡單,方然一眼就能看明白。

從單個囚徒的視角去觀察,不論對方怎麼選,自己選擇“認罪”的收益,始終都大於選擇“不認罪”的收益,那麼任何一個理性(多麼諷刺)的嫌犯,在這種情況下,都會選擇認罪,進而和同伴一起被坑掉。

囚徒困境的結局,與許多人以爲的原因——人性,毫無關係,而完全是利弊權衡所致。

這一切,方然很多年前就瞭然於胸,現在他更關注的,則是需要一種什麼樣的前提,才能避免博弈者陷入囚徒困境。

如何避免囚徒困境,辦法,其實是有的,而且一點也不難理解。

只要在博弈條件之外,對參與博弈的雙方,貫注額外的利弊、損益,嫌犯在對自身利益的權衡之下,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避免陷入困境。

譬如說,兩名嫌犯在一起行動之前,就歃血爲盟,約定如果被捕、就要概不認罪,誰當了二五仔就一定會被對方和所有同道K全家,如此沉重壓力之下,可想而知,嫌犯就不會再考慮什麼收益矩陣,只會一口咬定自己沒犯案。

通過外部力量,干預博弈的收益矩陣值,是破解囚徒困境的有效策略。

事實上,稍加思考就會明白,這也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博弈,本質上是一個(假想中之)理性人的利弊權衡過程,其必然的假定,是博弈者對自身利益有客觀、全面的把握,在這種前提下,除修改損益值之外,沒有任何辦法能改變博弈各方的選擇,也沒辦法改變博弈的結局。

當今時代的囚徒困境,亂局中,IT系統管理員之間的利益制衡,也必然遵循這一規律。

一旦思辨到這裡,結論,就已經浮出水面:

只有從外界干預,纔有望破解的囚徒困局,一旦演繹到根本沒有什麼“外界”的蓋亞表面、蔓延到整個人類文明,這困境,便註定不會有任何手段去規避、消弭。

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七八章 採集第三〇一章 說服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三章 衰老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七九三章 綁定第一三七章 訊息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八三七章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