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標準

產業體系融合FSCIM,按聯邦政府規劃,這一過程將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奠定大局。

在外行看來,所謂“聯邦標準信息測度碼”,不過是一堆晦澀難懂的符號堆砌在一起,既然缺乏興趣、也根本看不懂,就更不會明白FSCIM的意義。

其實,何止是外行人,即便沉浸在IT領域中的方然,一開始,也沒完全洞悉FSCIM對聯邦產業界,聯邦社會乃至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在修讀課程時,還膚淺的認爲這只是一種侷限於計算機、信息工程領域的規範。

規範,侷限於IT,這樣說並沒有錯,但考慮到當今時代幾乎一切領域都在信息化、計算機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大趨勢,FSCIM則別具重大意義。

在標準測度碼出現之前,一言蔽之,世人眼中的IT領域,是豐富多彩而又高度碎片化的。

這種碎片化,一方面表現在不同國家、不同組織,乃至不同企業的硬件系統,遵循的標準各不相同,各自蝸居在自己的體系裡還好,一旦要協同運作,就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對接、調試。

另一方面,不同系統的兼容問題,還突出表現在軟件層面。

表面上,和一旦設計定型、製造完畢就很難更改的硬件不同,軟件,本質上不過是硬件存儲器與運算器中的邏輯狀態組合,這樣的存在,不僅可以被改變,也應該彼此間高度協調、提升整個體系的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實際上,出於各自利益的考量,當今世界的IT領域卻充斥數萬種、乃至數十萬種不同的國際組織、國家、行業乃至企業自身的體系,從最基礎的編譯器和解釋器,到前端的用戶界面與業務邏輯,雖然實質都一樣,編程語言和運行平臺卻千差萬別,不僅很難兼容,連協同運行都繁瑣之極。

造成今天這一局面的原因,部分在於利益,廠商出於維持市場份額、鞏固利潤來源的考慮,都會畫地爲牢,試圖將用戶牢牢圈在自己的體系中。

更根本的原因,則是因爲當今的一切並非憑空出現,也不是根據高瞻遠矚、未卜先知的全盤規劃來建設,而是從無到有的探索式累加,當下的研發和應用,無法從頭開始,而只能建立在過去的一切積累上,是力圖與陳舊系統、規範兼容的權宜之計。

而這樣的權宜之計,又會在不遠的將來,影響到下一代體系、規範的制定,即便人類努力要實現規則的高度統一,現實層面的掣肘,卻讓IT業界始終做不到這一點,不論軟件、還是硬件體系都保留有大量的過時代碼與架構,往往到很長時間之後的某一代體系,才能將其徹底清除。

系統之間的差異,需要大量的兼容、協調與橋接工作,浪費大量時間和資源。

而FSCIM,則爲所有這一切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從客觀世界的底層定義出發,建立統一的測度規範,進而將IT領域、乃至其他方方面面的規範、軟件系統架構與切實存在的硬件整合到統一的FSCIM框架內。

至於這樣做的好處……

拎着揹包走進費城火車站大廳,繼而穿過長廊,進入一等車廂坐下來,方然若有所思的看向車窗外的月臺,旅客來來往往,視線裡並見不到幾個機器人,只有標識明顯的聯邦機械警察在警惕四顧。

但他知道,就在月臺之下的工作層,自動化裝卸體系正在運作,將旅客託運、或者物流轉運的包裹裝進車廂下部貨倉。

從安保機器人,到自動化物流體系,這些系統無疑是安全而高效的。

但因爲年代的關係,這一切暫時都還與FSCIM無緣,無法高度融合到聯邦政府規劃的UNGN、統一次時代網絡之中,只能在各自的領域內單打獨鬥。

就譬如說自己,搭乘聯邦客運鐵路的這一次旅程,出發時就要和聯邦客運鐵路公司、某汽車租賃公司、聯邦物流打交道,除此之外,還會進入費城警方的視線。

這些機構相互之間雖有聯繫,目前,卻只是在各自體系上的互聯互通,作爲管理這一切的聯邦政府,哪怕有FBI之類強力機構和網絡監控部門的參與,也很難對治下的社會全局有很全面、細緻的把握。

相應的,才讓自己在策劃“隱姓埋名”時,有機會不着痕跡的前往費城,頂替托馬斯*安生的身份。

不久的將來,倘若聯邦的大小機構都統一到FSCIM框架下,到那時,除非身爲UNGN的管理維護者,如果只是普通黑客,活動空間就將會越來越小。

不多時,列車準點發出,一路加速離開費城市區。

WWW•TTκan•c○

從費城到夏洛特,鐵路里程近一千公里,搭乘班機只需要六十五分鐘,緩慢的聯邦客運列車則要運行近十小時。

在某些國家風靡的高速鐵路,多年來,聯邦幾乎沒有跟進,發達的航空網絡讓高速鐵路的競爭力不足,而且以聯邦的三億人口,看似龐大的基數分佈在超過九百萬平方公里的大陸上,也很難有足夠多的乘客來讓高鐵盈利。

不僅如此,在短途交通依賴電動車,長途交通則依賴飛機的大格局下,方然出於安全考慮而鍾愛的客運鐵路,前景也似乎格外暗淡。

不僅高鐵,即便速度遲緩的普通鐵路,也要有一定的客流量才能盈虧平衡,甚至盈利。

但是在當下的經濟形勢,尤其是AI、自動化對各領域的滲透,不知不覺間,聯邦民衆在工作方面的出行需求就一直在下降,方然乘坐的一等車廂內,看起來,上座率至多隻有四成,就讓他心生憂慮。

廉價,安全的客運鐵路,和有戰略意義的鐵路線本身不一樣,如果沒有盈利,長遠看來就沒有保留的必要。

一旦客運列車在未來某天停運,要安全出行,他還能選擇什麼呢。

現在考慮這些,似乎是有一點杞人憂天,想了想,方然還是先拿出筆記本電腦。

夏洛特,準確地講,“國際商用機器”在此地的研發中心,動身前他全面調查過的一處所在,現在,自己最好還是把相關流程都過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進入IBM,周遭環境中,不知會潛伏着多少蠢蠢欲動的競爭者;

要確保安全,可一點都不容易。

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四九八章 陰雲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三〇一章 說服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五章 希望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四二九章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一三七章 訊息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十五章 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