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做事過急

貨幣的功能是什麼?流通手段和儲存手段這兩項大家已經見識到了,今年京西路大量棉布上市,立即造成了銅錢的短缺,便就是流通手段不足了。還有重要的一項,便就是作爲價值尺度,這個年代還沒有清醒的認識。

自然農業經濟爲主,商業只是一種補充,貨幣的價值尺度的功用顯得不那麼重要。沒有貨幣,也還可以使用糧食,使用絹帛作爲價值尺度。唐朝曾經一度以絹帛爲主,直接與銅錢掛鉤,作爲貨幣的一部分。不但沒有引起混亂,還有效地控制了因爲發行重寶大錢造成的混亂局面。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的價值尺度作用纔不可或缺。

今年之所以棉布大量上市之後從地方到中央有各種不適應,甚至引起了某種程度的混亂,便就是因爲棉布從一開始就是商品化生產,市場化交易的。如此大的規模,集中對原來的自然經濟進行衝擊,能夠平安無事纔是怪事。

這正是徐平的目的,他就是要用商品經濟來衝擊自然經濟,讓商品經濟從此擺脫舊的束縛,成爲社會的主流。這次衝擊越激烈,給全國官員的印象就越深刻,就越能逼迫他們去適應新的事物,想新的辦法。只要適應商品經濟的新的制度由此建立起來,從此之後便就不可逆轉,新的時代必將到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都是值得的。

呂夷簡顯然還沒有意識到這種革命性的變化,還固執地堅持着舊有的軌道。按照舊的眼光來看,棉布生意的紅火併沒有經朝廷帶來多少錢糧,增收的錢只是留在賬面上,賬面上的一切不都是虛的嗎?與這虛的錢比,現在的麻煩纔是實在的。

這一切麻煩,都是徐平在京西路任性妄爲帶來的,剛好王曾竟然還給徐平說話,那就一起壓制住,對自己有無窮的好處。這兩年呂夷簡順風順水,對朝政的控制能力比徐平在京城的時候不知道強了多少,他最不想的就是改變。照現在發展下去,就連王曾也很快就會邊緣化,呂夷簡的地位將穩如磐石。

當年徐平在京城任鹽鐵副使的時候,反對變革的是王曾,因爲皇上剛剛新政,政治經驗不足,年輕人又衝動,京師重地亂改革容易惹出亂子來。現在徐平是在京西路,變革的危害就不如以前那樣大了,王曾的態度也就變得寬容。

而呂夷簡剛剛開始掌握朝政,新的變革對他的衝擊最大,任何稍大一點的變革都是他不允許的。不管是推廣錢莊新政,還是稱提絹帛,都要衝擊現在官員的考課,也就從而影響了官員的晉升。這是呂夷簡所不允許的,人事權在他眼裡是重中之重。

見殿中氣氛凝重,趙禎輕咳一聲:“徐平在京西路所爲,算不是孟浪,現在的麻煩,終究還是錢太多了引起的煩惱,算不上什麼大事。今年京西路棉布以億萬計,這都是實打實的功績,也不能說沒有見到錢糧嗎。因爲棉布銷售,就連開封府收的,商稅也比往年多了不少,這些天下還是看在眼裡的。只是天下銅錢有數,一下子多出這麼多棉布來換錢,顯得錢少了而已。今天所議,單論這一點。”

呂夷簡捧笏道:“陛下所言極是,徐平爲陛下所知,一心要做出些事情來,意圖總是好的。但是終究年輕,做事情有些分不清輕重。棉布是好物,但一下子億萬貫這樣賣,天下如何受得了?依臣之見,還是一步一步地來,慢慢增加方爲上策。”

趙禎見王曾沒有說話,只好對呂夷簡道:“不知相公有何良策?”

呂夷簡道:“棉布上市,一是壓住了絹帛的價格。而絹帛與銅錢一樣都是天下根本,一旦價格突然變動,進野無不震動。二是棉布與絹帛和苧布大有不同,絹帛苧布俱是產於民戶,朝廷收賦稅而入府庫,本不用錢。絹帛入府庫,存着可以當錢用,放出去則可以收民間銅錢入府庫,是兩利之舉。而棉布所用棉花產於營田務,布紡織於河南府各場務,一切都與百姓無關。這中間處處用錢,哪怕棉布沒有天下絹帛數量之十一,需要的錢卻遠非絹帛可比。今年京西路產了多少棉布?相較於兩稅自然是多,但對於天下所產絹帛苧布,數目又不值一提。數目不大,卻用錢鉅萬,顯然中間有不對的地方。”

宋綬在一邊道:“呂相公此言甚是有道理!其實僅從數量來看,棉布還遠遠不能與絹帛和苧布相比。徐平曾在邕州,邕州的苧布也同樣流佈天下,可什麼時候聽說過因爲苧布賣出來的數量太多缺錢過?依臣之見,此中必有蹊蹺!聽說京西路從營田務賣棉花,到紡紗場出紗,織場出布,染場染色,一色全部都用銅錢結算,跟以前大大不同。以前不管是絹帛還是苧布,布匹本身就是錢,沒聽說要換成銅錢過。正是因爲京西路從一開始就不允許棉布當錢使用,才動輒用錢鉅萬,造成今日之困境。”

這話其實已經開始慢慢說到了事情的關鍵,徐平要搞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把棉布當貨幣的可能性斷絕了,這條產業鏈才需要巨量的銅錢。如果棉布跟布帛一樣也當貨幣,則中間環節需要的銅錢就會大量減少。外路州軍貿易的時候,如果允許用布帛交換,保留一部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也不會造成如此大的銅錢缺口。

但是那樣一來,與徐平的初衷就相差甚遠,最後又成了一筆說不清楚的糊塗賬。棉布的生產鏈條被原來的自然經濟吸收進去,商品經濟的鏈條便就很難建立起來了。

宋綬的話說完,晏殊等人紛紛點頭,這話說得確實有道理。如果棉布產業是慢慢起來的,逐漸形成與原有布帛固定的兌換比例,便不會對原有的經濟體系衝擊這麼劇烈,哪裡來現在這麼多事?這樣講起來,確實是徐平行事太激進了。

趙禎心裡也覺得這話有道理,心裡對徐平的信任不由有些動搖。

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74章 埋伏第56章 錢入戶等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章 邕州城外第188章 開戰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9章 遊園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5章 和尚契嵩第27章 衝突第215章 妥協第11章 酒精燈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88章 分岐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64章 歐陽修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62章 劉員外第26章 峰迴路轉第91章 災年第30章 斥責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65章 智雲法師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73章 田二第56章 錢入戶等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47章 破綻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7章 第一權臣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52章 童七郎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3章 治術(四)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75章 人質第37章 月夜雜談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14章 蠟丸第59章 分歧第122章 甩鍋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04章 多賣酒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55章 合作社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29章 刻漏社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74章 相互利用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2章 煙花第34章 移民第39章 按律當斬第98章 定策第10章 新的生意第89章 搶佔要地第6章 酒第139章 朝爭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