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做做樣子

汜水是黃河南岸最後一條稍大一點的支流,從這裡開始直到入海口,黃河下游的南岸地區便開始屬於淮河和濟水流域。

黃河作爲中國第二大河,下游水系細究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實際上是從淮河和海河兩者之間硬生生地插過去,再加上兩河中間的濟水,這一帶實際上已經沒有黃河這樣一條大河加入的空間。

所以歷史上,黃河要麼奪淮入海,要麼奪海河入海,十年九災是常態。而到了徐平前世更是最終奪濟河入海,連濟河的流域都萎縮掉。黃河下游,流域是以黃河大堤爲界,堤北是海河流域,堤南是淮河流域,黃河流域被限制在大堤之內。

這種情形之下,治理黃河實際上必須把海河、淮河和濟水連在一起通盤考慮,不然一切都只能是臨時措施。而這個年代又是歷史上罕見的極端天氣頻發的時期,洪澇不均,幾乎年年成災。往往前一年熱得離奇,第二年又冷得離奇,前一年還是到處抗洪救災,下一年就天下大旱,多災多難的年月。

從這個意義上說,汜水這條不大的小河,對黃河來說卻有重大的意義。無論從什麼方面來看,過了這裡,自離此不遠的汴口算起,黃河就真正進入下游了。

不過這個年代對這些還沒有清晰的認識,王沿就更加不知道這些,他的心思也不放在這上面。在河北治水數年寂寂無名,也並不全是京城裡的官員無知和嫉妒,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出在王沿自己身上。在河北路開渠,他並沒有通盤規劃,基本上別人提到哪裡,他一想大約不錯,事情就做下去了。報到京城就是,我在哪裡哪裡來了一條渠,至於這條渠爲什麼開,要達到什麼效果,實際應用如何,王沿一概不知。

現在把他作爲治水專才調來與徐平一起查探河道,實在是難爲了他。在河北路開了那麼多渠,他還從來沒有這樣詳細地勘查過,更加不知道怎麼做。

天上的太陽毒辣辣的,田野裡已經有知了扯開嗓子沒命地叫,沒有一絲風,整個天地就像凝固了一樣。熱浪在天地間翻騰,無處躲藏。

這種天氣王沿如何走得了路?讓汜水縣裡找了幾個壯漢,架着步輦擡着他,一路流了汜水縣城向着汜水上游而去。

王沿在步輦上擦着汗,一邊看着周圍高低起伏的山林,心裡不停地咒罵徐平。

他是得了什麼失心瘋,一定要修什麼引洛入汴的水道,這種鬼天氣,還讓自己出來受苦。想當年自己在河北路開渠,是多麼簡單的事情,只要大略聽一下哪裡有什麼河,引水出來能澆多少地,大手一揮讓下面人開挖就是了,哪裡要這麼麻煩!

還要勘查地形,還要計算大致的土石方量,還要計算用工數,還要算好開挖的時間,在京城裡面聽到徐平講起這些王沿的心裡就虛了。沒奈何,剛剛調回京城入了館閣總要做些事情出來,只好硬着頭皮來了。

汜水河源於嵩山,上游在山谷中穿行,中下游則進入平原,一路沿着嵩山腳下蜿蜒流進黃河裡去。真正說起來,汜水流經的地方正是山區和平原的交界地帶,雖然沒有特別高大的山,但各種土嶺卻是不少。

王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勘查什麼,自出了縣城,只是催着隨從趕路。

從八角鎮便就被撥到王沿身邊的兩個公人張立和周不昧兩人心裡暗暗叫苦,都一樣的是副使,王沿無論官、職還是爵位都比徐平差遠了,看看徐副使,出城便就騎着馬,收拾得整齊,帶着人馬浩浩蕩蕩地向西邊的山裡面去了。再看看怎麼跟着的這位王副使,做在步輦上還叫苦不迭,也不替這些下人想想。他坐着步輦走不快,自己這些人也只好在一邊步行跟着,頂着火辣辣的太陽趕路滋味實在不好受。

徐平到三司裡一年,上上下下都知道對人大方,無論同僚屬下,雖然是催着人幹活,但無論吃的喝的還是平時的賞錢,從來沒有短少過。再看看這位王副使,自己兩人辛辛苦苦地跟這一路,不但沒有半文賞錢,時不時地還要自己搭錢進去。

人比人,不是氣死個人?搭上的錢還可以從地方官那裡盤剝回來,可這事情一想起來心氣就不順啊!跟着大人物當差,大家想的都是受提攜撈外快,就是掏錢出來也是爲了收更多的錢,哪裡這樣官員今天吃雞明天吃魚地向裡面搭錢啊。

這兩個隨從心裡不平,在一邊還要不斷地向王沿介紹一路上的風土地理的主簿崔在平更加心裡叫苦。徐平那裡是縣尉跟着出去,他被分到了王沿這裡來,哪裡想到竟然是要在步輦邊一路跟着。這天熱得都快要把人烤熟了,還要說個不停。

惟有周圍跟隨的本鄉耆長和弓箭手輕鬆自在,鄉里來了個大人物,自己也跟着過來見見世面。至於天熱不算什麼,就在家裡,這種天氣也是經常要下地幹活的。

再加上王沿出來總是要吃要喝,這些都是地方上招待,具體操辦的弓箭手們最少也跟着蹭頓酒肉。窮苦地方,有酒有肉的日子就如同天堂一般。

崔在平看着西邊高低起伏的羣山,對步輦上的王沿道:“副使,我們來巡查汜水河的水情,要不要到河的那一邊去?西邊是山,匯入汜水的溪流大多都是從山上下來的,河的這一邊並沒有什麼河流匯入。前邊就是渡口,要不要過河?”

王沿在步輦上昏昏欲睡,聽了崔在平的話懶洋洋地道:“有什麼好看的?河的那邊山路崎嶇難行,又要經常涉水,不要過去了。”

崔在平應了諾,心裡不由嘀咕,這王副使既然不想看,出來這受這份罪幹什麼?

他哪裡知道王沿根本就不想出來,還不是被徐平逼得沒有辦法?他那裡到山裡面鑽來鑽去,自己在汜水縣城裡怎麼能夠呆得下來?而且,王沿這一路上都在想着徐平那邊的事,也不知道他能夠看出什麼來,更加心不在焉。

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46章 外戚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45章 京城故事第53章 查稅第46章 收割機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8章 出使歸來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2章 準備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3章 秀秀(下)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70章 兩個榜樣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52章 童七郎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55章 解套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79章 宣傳戰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38章 青苗貸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72章 底氣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67章 獵犬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8章 唐大姐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29章 重貶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45章 追來了第272章 換將第179章 宣傳戰第146章 泉布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9章 詠梅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49章 事發第46章 收割機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5章 廷辨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55章 接風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74章 春光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章 錢能通神第10章 生財之道第59章 分歧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97章 試探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33章 矛盾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7章 盼盼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75章 僵局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69章 失意者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96章 貴客盈門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14章 偷營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46章 收割機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4章 邕州城外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52章 酒鬼亭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