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善後

徐平總覺得自己有許多事情要做。便就如一個人來到荒野,如果選擇隨便找個地方躺下來睡覺,餓了隨手摘幾個果子吃,也可以逍遙自在。如果選擇要讓自己生活得舒適一點,搭個屋子,種植糧食,養些牲畜,每天忙碌碌,也是一種活法。

現在的徐平便就是想在這個世界的荒野上,自己動手搭手屋子,培育作物,馴化牲畜,用自己的雙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適合人生活,所以他閒不下來,總是覺得有無數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沒有什麼對錯,也沒有高尚與卑微,這只是徐平自己的選擇而已。

這幾天李參很忙,徐平把合作社的基本原則講清楚,便就去忙自己勘察河道的事情了,真正把事情做下去,還是要靠李參自己。

蔣家的莊園裡,李參看着面前二十多歲的蔣家大嫂,沉聲問道:“你可是已經想得清楚,要改嫁他人,不守在蔣家了?”

那婦人垂着頭道:“回官人,妾身一個婦道人家,這些事情自己怎麼能夠做得了主?家裡父兄念我一個婦人守着如許大的田園,諸般不便,還是尋一個能夠撐起家業的男子過活纔好。我婦人家沒什麼主見,只能聽他們說的。”

“如此想也是人之常情,沒人逼你。不過現在蔣家父子的案子還沒有斷下來,此事還不好就定下來。但無論如何,蔣家父子聚賭是實,流刑總是免不了,官府可以判你夫婦和離。你既然不願意等,便可以收拾嫁汝回孃家去,在那裡等消息。”

婦人行了禮:“便憑官人吩咐。”

李參對身邊的孫標道:“蔣家不是尋常人家,田地佔河陰縣大半,馬虎不得。你親自帶人與蔣家大嫂分割財產,除了她身上的首飾穿戴和自己入門時的嫁妝,蔣家的財物分毫不得帶出門去。當然,屬於她的嫁妝,也分毫不能短少了。”

孫標應諾,他是錄事參軍,這種事情是做熟了的,只要按規矩來就好。

那婦人道:“我婦道人家,不好做這種事。再者爲人婦,爲人媳,在這門裡也過了許多年,豈能突然就放得下?我身一穿的,還有隨身用的,那裡有一個小包袱,官人可以作一個見證,我就帶着回孃家。至於嫁妝等等,自有我父兄過來清算。”

李參點頭:“如此也好。你回孃家去,也可以央自己的父親或者兄弟來,住在蔣家暫時看着,免得到時起爭執。”

婦人道:“這些我婦道人家不懂,但憑家裡父兄主意。”

周圍站了不少的莊客,看着這情景心裡都是五味雜陳。蔣家父子不是什麼厚道大方的主人,平時對待莊客下人刻薄的時候多,這些人也不爲蔣家可惜。但到底是在這家裡生活了多年,落到這個下場還是心裡唏噓。蔣家大嫂平時在家裡的存在感也不強,基本不管事,大家對她也談不上好惡,如今見她孤零零,倒是有很多人同情她。

她的一雙兒女早就被人帶開,母子天性,兒女在這裡只怕擾亂她的心情。

到這個地步也不能怪蔣家大嫂,雖然此時死刑慎用,蔣家父子的流刑總是免不了的。這一輩子,可能就永遠也回不到河陰縣了。縱使遇上大赦,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後的事情了,路上顛沛流離,誰知道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

一個二十多歲花朵一樣的婦人,怎麼可能跟着蔣家父子去受這一路的風霜?到了地方再爲他們漿洗縫補,做吃做喝,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去過這種日子。又不是山盟海誓刻骨銘心的戀人,說穿了大家只是湊到一起過日子而已。

至於守在蔣家等丈夫回來,這決心也不好下。一是不知道能不能等回來,再一個即使回來也不知道是死人活人,更重要的是過幾年守不住了,豈不是折折耽誤自己的青春?婦道人家,過了這個歲數再找好人家那可是越來越難。

想來想去,這婦人最好的選擇就是當斷則斷,最一開始就選擇離去。

李參也覺得很正常,從剛纔的幾句話看來,這婦人是個聰明人,把一切都推到自己的父兄身上,免得別人說自己心性涼薄。而且到時候分起財產來,她的孃家人出面也比她出面放得開,能夠給她掙到最大的利益。認真地算,說起來她分的都是子女的財產,多多少少別人對她都不會有什麼好話。

清官難斷家務事,李參也不在這上面多費心思,只要維持住原則就是了。

丈夫犯了流刑以上的罪,妻子可以選擇跟着一起去,也可以選擇離異。這種時候任何人不得阻攔,官府依律判和離,也就是後來說的正常離婚。但是這個年代沒有夫妻共同財產的概念,家財都是男方的,也是留給家裡的孩子的。女方所能夠帶走的財產,一個是自己的衣服首飾,另一個就是嫁過來時帶的嫁妝。

成親的時候,帶來的嫁妝專門列得有單子,官方那裡也有報備,此時就是按單子行事。不管是土地還是金銀寶物,這些永遠都是女方的財產,只有女方可以動用,離開的時候也一起帶走。也正是這個原因,嫁妝的多少決定了女方在家庭裡的地位,嫁妝多,全家都要靠着女方吃飯,她說話自然算數。嫁妝少,自然就沒有地位了。

河陰縣令姚澤廣已經被奪了權,主簿鍾回更加指望不上,現在這些雜事都是孟州的錄事參軍孫標在處置。因爲蔣家牽涉太廣,他做起來也很謹慎。

李參不在這事情上面費心,他現在需要處理的,是這婦人走了之後,蔣家的那麼多田地怎麼辦?家裡的財物可以暫時封存,孩子可以僱人看養,每月按時從他家裡的財產裡撥一定的錢數出來就是。這都是做熟了的事情,沒什麼特別。

惟有那幾千畝的地,若是按往常的做法,自然是由官府出面招人租佃,每年收的田租積攢起來,到了蔣家的子女成年一起還給他們。這事情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相當棘手。因爲租戶不僅僅是租地,有的還要借用主家的耕牛農具,還有的要借種子水渠磨坊等等,除非招個主管過來處理,不然很難理得清爽。

但是如果招人來,就難免要中飽私囊,就要轉移蔣家的財產,這惡名就落到官府身上。不然,就要按照徐平說的,讓這些租戶結成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義租蔣家的地。但合作社聽起來很好,這事情到底是沒有人做過,真要做下去到底會如何呢?

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78章 賈憲三角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63章 在路上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7章 回聲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75章 火海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5章 分工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97章 伎藝人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37章 閒散日子第2章 秀秀(上)第94章 春狩防秋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24章 死城第78章 入甕第25章 你不明白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56章 銅版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25章 歸正人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54章 買馬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87章 攻防第3章 屬下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53章 收網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3章 蠻人第32章 春暖花開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55章 解套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27章 超市第239章 馬帥第48章 下忠州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54章 攻城(中)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9章 其心可誅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45章 三不朽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38章 做事難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56章 官督民辦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8章 軍法第80章 起風雷第148章 轉折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50章 牛羊滿欄第53章 秦二第99章 搞事情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1章 割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