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貨運馬車

太陽還高高地掛在西天上,路上的行人不多,與以前傍晚來的時候人聲鼎沸的場面截然不同。這裡是工場區,與閒人衆多的京城繁華區迥然不同。

衆人從油壁車上下來,看看周圍,都些覺得意外。

“噫,那裡不是宋子京幾人?他們怎麼也到了這裡?”

曾公亮指着不遠處的幾個人,轉身對衆人道。

徐平看了看說:“應該是王君貺請來的,你們不見他也在那裡。”

王拱辰在館閣待的時間比較長,跟這些人的關係很好,這次回京述職,當然要把大家都叫過來聚一聚。大家在京城住着也是無聊,隔三差五聚會一次便是最大消遣。

那邊的人也看見了徐平一行,急忙走來,一一向徐平見禮。

敘禮罷,徐平問王拱辰:“現在天氣燥熱,你們聚在那裡幹什麼?”

王拱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邊是新場務裡出的馬車,我們幾個在那裡看。因爲與在城內看到的載客馬車不同,紛紛議論呢。”

“那是運貨的馬車,當然與載客的馬車不同。場務慢慢都開始出貨,沒有車運東西怎麼行?再說這車製出來再賣給民間,也是一筆收入,又能方便百姓載貨。”

王拱辰道:“就是因爲知道是運貨的車,我們纔在那裡議論。你看除了我們平常來這裡乘坐的油壁車,外面市面上用的太平車,也都是四個輪子的,怎麼這新的馬車只有兩個輪子?跟四個輪子的車比起來,兩個輪子不是拉的貨少?”

徐平聽了,沒好氣地道:“拉貨多少隻看車斗大小,跟幾個輪子有什麼關係?”

王拱辰連連搖頭:“只是我們還是想不明白,爲何這運貨的馬車不跟載客的馬車那樣,都用四個輪子,少了兩個輪子看起來不是有些寒磣?”

徐平看看剛纔站在那裡的幾個人,都是一臉的不理解,心中一動,對衆人道:“運貨的馬車從四個輪子改爲兩個輪子,自然是有道理的。這樣吧,你們若是誰能夠把這道理說清楚,今日我便有賞,重賞!”

王拱辰一愣:“爲什麼?這又不是公事,怎麼還要發賞?”

“因爲我看準了你們這些人,沒一個能夠說明白其中的道理。讀書寫文章,你們就能口若懸河,上自三皇五帝,下到隋唐,隨隨便便就能數萬言。但對於這些事情,卻又一竅不通。先賢常講世間學問,無外乎物理性命,這便是物理,也是學問之一種。我們這些人爲官做吏,講求性命學問,正心修身,使自己不墜邪道。也要講物理學問,明瞭世間萬物的道理,才能在處理政事時遊刃有餘,不至於懵懵懂懂一味胡來。你們身在館閣,正是學習世間道理的時候,今日便考一考你們。”

王拱辰嘻嘻笑道:“不知道副使要獎勵我們什麼,太輕了只怕沒人用心。”

徐平微微一笑:“那你覺得要怎麼得賞?場務新出的那種四輪馬車如何?”

徐平話音一落,周圍的人都倒吸一口涼氣,這重賞可就真是太重了。那新出的車子最少也要二兩貫以上,裝修得豪華一點,超過一千貫也不算什麼。

“副使這話,可是當真?”曾公亮看着徐平,小心問道。

徐平看着他笑了笑:“你們可見我說過不當真的話?”

徐平開出來的賞格實在是太重,衆人都在原地愣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徐平不是在開玩笑。雖然知道徐平敢這樣講,就一定有所倚仗,還是都聚到了那幾輛運貨馬車旁。

這些車是場務裡今天製造完成的,拉出來到道路上試車,到了這裡試車的人到旁邊的茶鋪喝茶,車便停在了路邊。

四輪馬車輕便靈活,行駛起來穩當不顛簸,人乘坐是非常合適的,但這些特點顯然與運貨的要求不同。而兩輪馬車哪怕就是走在平坦的路面上,也是上下顛個不停,載客實際上是不合適的,尤其是對於老人婦嬬,他們都寧可乘坐牛車。

不過兩輪馬車雖然顛,卻利於重載,能夠充分發揮馬力,也適合長途運輸。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能夠把這道理分析明白,徐平相信這些人裡沒一個人能夠做到。

實際上不是真正用過這兩種車,實實在在地用這兩種車運過貨,很多人只怕對兩輪車比四輪車運貨更有效率都有疑問。而要分析明白,就真地要些專業知識了。

徐平正是想借這個機會,讓這些文人才子明白,光死讀聖賢書是沒用的。實際上孔子本人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從來都是不恥下問,他的徒子徒孫倒是拿起了讀書人的架子來。

跟在衆人後面來到兩輛停着的馬車旁,徐平默默站在一邊。

兩輛車一輛已經把馬卸了下來,拴在路邊的柳樹上飲水,另一輛的馬還套在車上。

圍着車轉了一圈,歐陽修最先開口,到徐平面前,拱手道:“待制,在某看來,其實這車用兩個輪子並沒有什麼玄虛,不過是因爲先前民間用的驢車馬車都是這般,三司制車的工匠只是按着舊時慣例,做成這個樣子罷了。”

徐平看着歐陽修,沒有說話,直到把他看得有些心虛,纔開口道:“三司新場務制的每一種東西,發賣前我都要過目。這車製成這樣,是我與工匠一起商定的,你卻說不過是依先前民間慣例,你是覺得我傻呢還是你傻?”

聽了歐陽修的話,徐平差點啐他一口,我出幾百貫錢的賞格,你以爲是在跟你們這些人玩腦筋急轉彎呢?這麼容易,我直接把錢扔地上還聽個響呢!

歐陽修見徐平話說得不客氣,不由漲紅了臉,不過卻不敢發作。他一個館閣校勘離着徐平的龍圖閣待制實在太遙遠,而且他給出這種答案,確實是對徐平不恭敬。

神色難堪地在原地站了一會,歐陽修對徐平拱手:“是下官孟浪了!”

說完,轉身回到車前,左看右看,心裡憋着一股勁,又把徐平說的道理找出來,好好出一口氣。世間萬物,看起來千般模樣,道理卻還是簡單的,這問題有什麼難?

(欠更今天碼不完了,與明天的更新一起發,見諒。)

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13章 教閱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60章 慶功第52章 童七郎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43章 重逢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17章 僵持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62章 宰相氣度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04章 換相(下)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7章 盼盼第74章 請君入甕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8章 通判廳第67章 找盟友第82章 立足於打第41章 亂局第168章 大新聞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4章 賜名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5章 公路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1章 治術(二)第6章 召對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36章 釀酒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258章 拆借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6章 餘波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7章 實際演示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44章 僵局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75章 僵局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6章 書生張載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15章 妥協第92章 收權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2章 私下商量第35章 申峒第5章 歲除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214章 僵局第15章 軍改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65章 要將功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