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道理

“各位官人,小的有禮,小的有禮!”

陳前昆一路躬身行禮,滿臉帶笑,到了樹蔭下,向徐平行禮道:“小的見過副使。”

徐平道:“這款馬車是你主管制造的,來給各位官人說說,爲何這樣用兩輪能夠比四輪的拉貨更多,馬又輕鬆呢?”

陳前昆一愣,忙又躬身下去:“小的是什麼樣人?敢在諸位官人面前說話!”

“你是個非常優秀的匠人,做的這馬車結實耐用,靈便輕巧。若是賣的好,這裡的諸位官人可能沒人能夠比你給朝廷賺更多的錢,又何必自己瞧不起自己?”

見陳前昆仍然一臉惶恐,徐平又道:“不瞞你,你每月的工錢,比這裡一半的官員每月的俸祿都多。多勞多得,朝廷不會虧待了你們。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事,你做的事情官員們做不來,官員們做的事情你也做不來。人的身份地位有差別,但你也是靠着自己的手藝吃飯,不欠哪一個人的,不需要時時陪着小心。”

陳前昆聽了這話,連連行禮:“副使過眷,小的如何當得起?折殺小的了!”

“好了,不說這些虛言,你只管到桌前來講就是!”

陳前昆連連作揖,到了桌前,又向衆人拱手:“小的獻醜,諸位官人莫怪。”

說完,把手裡捧的包袱放在桌上,一邊打開,一邊說道:“這些物事是當初要做馬車時,徐副使到場裡跟我們幾個匠人商量形制,那裡候製出來的。這樣看着簡潔明白,諸位官人都是讀慣了聖賢書,腦子靈便,不像我們這些粗人,你們一看就明白了。”

說着話,陳前昆把包袱裡的一輛小兩輪車,一輛小四輪車擺在桌子上。

用手按着兩輪車,陳前昆道:“官人請看,這兩輪車制的時候,要的是前邊沉,就是空車放在地上的時候,前邊車轅這裡要落到地上的。當然我們真的車製出來,前邊有個架子,馬卸下來後架子支起撐住車就是。”

說到這裡,陳前昆清了清嗓子,又道:“官人們都知道,無論是馬還是騾,都是慣於負重,若是用它們拉犁耕田,則很快就累,那是不行的。馬車也是一樣的道理,若只是靠着馬力向前拉,像四輪車那樣,那行不了多遠,馬就支撐不住,透支馬力。而兩輪馬車就把車斗裡的一部分重量分到了馬身上,相當於讓馬既馱又拉,不那麼容易疲憊。”

說完,陳前昆回頭看了看站在不遠處的徐平,見徐平面帶微笑向自己點頭,不知不覺就有了信心,再次指着桌子上的模型講解。

用手輕輕托住兩輪馬車,陳前昆道:“官人請看,只要把這車托起來,並不需要用力,車就可以自己向前行走。這是個什麼道理?當時我們幾位匠人聚在一起,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還是徐副使向我們解釋,車的重量在前頭,這重量可以認爲是聚到了一個點上,然後呢,就相當於有這麼個力量在拉着車輪向前動。”

徐平心中暗道,那個叫作重心,自己當時是講了這個概念的,可惜這匠人還是理解不了,也記不住。重心相當於車的重力都聚集到了這個點上,垂直向下,作用到車輪上,就產生了於一個與摩擦力矩相反的重力矩,這時重力就成爲了讓車前行的動力。

而四輪馬車的重心在前後兩車軸之間,重力對於後輪相當於車前行的動力,而對於前輪則加大了車前行的阻力,兩相抵消,就沒有兩輪馬車的那個效果了。

其實多少個輪子只是表象,真正關鍵的是要讓重心位於所有從動輪軸的前方,讓重力對從動輪的力矩與摩擦力矩相反,成爲車前進的動力,相當於減輕了車的負荷。

用兩輪馬車關鍵就是兩點,馬能夠負重,在這個前提下合理利用重力,把車斗裡的載荷分成兩部分,讓馬既馱又拉,從而更加充分地利用馬力。

這是根據役畜的使用特點設計的,像牛不能負重,而牽引力比馬大得多,真正用來運貨就適於四輪馬車的形制。如果使用挽馬,也是同樣的道理。

徐平前世的貨運卡車最能體現這一點,從最開始的全掛拖車,相當於四輪馬車,後來越來越傾向於重載,主流便就改爲半掛車了。半掛車別名“披掛”,最大的特點就是重心位於所有從動車輪軸的前方,一是增加主動輪的附着力,再一個利用重力矩減小車的牽引負載,與兩輪馬車的道理基本相同。而那些摩擦力矩很小的車輛,則就沒有這個需求,比如火車之類,一直使用的都是純牽引的形式。

這些力學知識雖然並不複雜,但對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想用這個辦法講清楚讓他們明白還是很困難的。徐平只能利用模型,加上自己講解,再加上這些匠人的智慧,讓他們理解並接受這個道理。

陳前昆雖然膽子小,口才卻不錯,一路說下來,清晰流暢。

把話說完,陳前昆向衆人拱手:“小的現醜,不知官人們有什麼要問的沒有?”

人羣中的胡宿道:“這位待詔,你剛纔說用手把兩輪的車子擡起來,放平了那車便會自己向前走。可是我們用手擡車,胳膊不一樣累?反而用手推車或者拉車,讓它向前走就更加輕鬆一些,是不是這個道理?”

陳前昆笑着點頭:“官人說得對,車擡一會便會酸。”

王洙與胡宿對視一眼,笑着問道:“那不還是四輪馬車輕便!”

陳前昆拱手:“當時我們匠人中也有人這樣問徐副使,我把當時副使說的話向幾位官人說一說。用手擡着車覺得累,那是因爲我們人用手搬不了太重的東西,反倒是用拉或者用推的方法能夠移動更重的物事。而馬與我們人不一樣,馱着個壯漢也依然能夠健步如飛,日行幾十裡不在話下。再者說了,我們人用肩膀扛東西,也不如拉的東西重,但是拉重物一會就覺得累了,反倒是挑擔子可以行很遠。馬也是一樣的。說回車上,如果我們不是用手擡車,而是用條襻掛在肩膀上,官人還會覺得兩輪馬車比四輪馬車更累嗎?”

第13章 治術(四)第252章 驚夢第206章 望遠鏡第114章 盛宴第125章 歸正人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37章 閒散日子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9章 名人第83章 地形沙盤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83章 炸城門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96章 三角城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77章 訣別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0章 西行第187章 時差第5章 高大全第76章 臨機處置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302章 青冢第95章 遷隆峒第9章 科舉冤家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51章 三路佈防第91章 大勢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96章 機遇第36章 手舞足蹈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44章 細鹽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章 錢能通神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4章 邊亂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86章 有錢人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59章 分歧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68章 交權第19章 遊園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29章 邕諒路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18章 突圍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95章 強兵策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98章 試用期第37章 夜對第34章 同年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