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課餘時間

朱吉講完黑板上表格內數字的加總和算平均值等方法後,看看窗外說:“天色已經不早了,今天便講到這裡吧。我這裡有兩張紙,上面有幾道題目,諸位官人,帶回去把這題目填寫完整,後日交回我處。話說在前面,你們做的題目徐副使都會過目,而且還有可能叫你們過去詢問。所以,不要抄別人的,一定要自己搞清楚,不然可能會影響仕途。”

下面鄭戩幾人鬨然應諾,今天的課便就算結束了。

賈憲和朱吉被調入條例編修所後,與徐平磨合了一段時間,一起商量好了課程,便就輪流給幾位官員上課。這課帶着實驗的性質,所以參加的只有鄭戩和調到編修所的幾位館閣人員,還有郭諮、李昭述和葉參三位三司的判官,一司一位。

葉參正是葉清臣的父親,此時任戶部判官。葉清臣調入編修所後,因爲還不是正式的三司人員,說不好葉參要不要回避,一直就這麼拖着。

等到朱吉出去,曾公亮對身邊的高若訥道:“若說是加加減減,我們學起來也不算是難。但這數字怎麼都是奇形怪狀的,以前都未見過,光學這幾個字,就要發不少時間。”

高若訥慢斯理地道:“副使說是以前在嶺南,從印度商人那裡學來的,甚是好用。不過印度人用的更加扭曲,我們中國人寫起來不便,改成了這個樣子。看副使和賈憲、朱吉等人都說這樣寫着方便,想來確是有好處的,我們還是習慣而已。”

曾公亮低聲嘀咕:“去年注輦國遣使叫什麼蒲押陀離的來,在御前珍珠灑帳,也沒見他們用這稀奇古怪的數字。”

高若訥搖了搖頭:“這事徐副使還真地說過,那個蒲押陀離未必就是注輦國人,最可能的是波斯商人,假了注輦國的名號來朝貢。我們這裡的絲綢茶葉和瓷器等在海外都極爲珍貴,價格不菲,他挾帶回去一點就足以發家。”

曾公亮一驚:“那不是欺君之罪?!”

“算不上,他那國書是真的。徐副使說南洋波斯商人,慣會向周圍的小國買國書,假着他們國使的名義來天朝上貢。其實是貪我天朝財物,來做生意的。”

曾公亮聽了嘖嘖稱奇:“原來還有這種事情,真是讓人想不到。說來我們看那些南蠻小國都是相差不多,語言又不通,確實分不出是哪國人。唉,敏之,你說徐副使對這些事情怎麼那麼清楚呢,他又沒有去過南洋。”

高若訥一邊慢條斯理地整理着桌上的東西,一邊道:“徐副使在邕州六年,時常與交趾起衝突,怎麼會不瞭解那裡的地理?這些波斯商人,最多的就是在占城,據說占城有的城池全都是波斯人。他們在那裡倒買倒賣國書慣了的,來我天朝上貢的南洋小國,十個裡只怕有五六個都是波斯的商人假冒。現在龐醇之提舉蔗糖務,不也上書說占城那裡來的假國使太多,又難以分辨,以後沒有廣西路轉運使司的公文,不得進京嗎。”

“是有這麼回事,我還以爲只是因爲占城現在與交趾爭執,朝廷給它顏色看看呢。”

“兩方面的原因都有吧。”

徐平在邕州的時候,對占城波斯商人假借小國使臣爲名,進大宋腹地的事情還只是聽說的傳聞,現在諒州已經穩固下來,蔗糖務推到了富良江邊,很多消息就確切多了。

年初龐籍上奏,要求凡是南洋各國來的使節,沒有廣南西路轉運使司公文的,全部不許過長江,在就近州府等候,得到朝廷迴文之後就遣回。

這一是因爲經濟利益,這些小國使節來的越來越頻繁,再一個也是爲了打擊占城。

現在諒州以南的形勢已經反了過來,交趾徹底衰敗下去,對上占城完全處於下風,只能靠着大宋的保護才免於被滅國。邕諒路因爲新設不久,力量不足,也不能完全吞下交趾,只能幫着交趾對抗占城。

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從占城來的使節便要被拒之門外了。

使節來京,通常都有回賜,宋朝掌握的原則是回賜貨物價值比進貢的物品稍高。但這些貨物都是海外極難買到的,京城這裡看着並不吃多大的虧,進貢的商人卻已經得了無數的便宜。再加上還進貢佛經佛像等物品,回賜一本完利,來的人年年增多。派使節到開封進貢,向來是占城王室收入的一大項,兩國關係現在如此,當然是在嚴厲打擊之列。

幾人出了門,看看天上,太陽還高高掛着,離着天黑還早。

葉清臣道:“明天是旬休的日子,今天晚上理當聚一聚,這幾天可是憋得慌!”

話出口,一回頭看見自己的父親葉參站在不遠處黑着臉,忙把嘴緊緊閉上。

曾公亮道:“月底領糧,這次都是實錢,省了無數功夫,怎麼不慶賀!”

說完,幾個年輕官員一起看着鄭戩。這些人裡面以鄭戩爲首,不僅僅是因爲鄭戩是天聖二年的進士第三名,最主要的還是他老成持重,而且性子執拗,認準了的事情極難更改。葉清臣作爲當年的榜眼,也大多遵從鄭戩的意見。

鄭戩默不作聲,看了看旁邊不遠的房子,口中道:“不知徐副使什麼時候出來。”

聽了這話,衆人都面露微笑。跟着徐平做事情,最少從來不會虧待了自己的口腹。

雖然徐待制的家在京城,妻子的性子又比較強硬,一般不參加女色歌舞的場合,但吃喝是從來不會虧待人的。在場的年輕官員,大多都是成親沒有幾年,孩子還小,在京城裡面置點家業不容易,基本還處於滿足口腹之慾的初級階段,剛好合拍。

李昭述看大家的樣子,開口道:“你們上次說的那處喝果酒的地方,前幾天我去吃了一次,確實不錯。而且那裡離我家不遠,選在那裡是極好的。”

李昭述是官宦世家,從曾祖李超時就爲唐時狀元,爺爺李昉是太宗時的宰相,父親李宗諤不屑於靠恩蔭爲官,中進士,官至知制誥。李昭述自己倒沒中進士,以恩蔭入仕,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他們家與曹瑋家,是傳承最久遠的兩個將相世家。

李家世居城北,一大家子佔的地方不小,三司在那裡開新場務之後地價上升,他們家是得利最大的。說起聚飲,李昭述首選想到的就是自己家附近。

徐平卻不知道外面的人正在巴巴地等着他出來請客,在房裡與賈憲幾個人圍着一塊大黑板,對着上面的一堆幾何圖形講得正熱鬧。

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34章 雜事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45章 京城故事第63章 工場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章 父老第148章 軟着陸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39章 文理荒謬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43章 熊二焦五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5章 報恩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25章 搜尋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98章 試用期第13章 治術(四)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72章 魚水第81章 談不攏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46章 分別第31章 牛官司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56章 驚變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60章 騷亂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73章 點將第115章 奇觀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80章 起風雷第18章 春忙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95章 大變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66章 初戰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52章 糾纏第104章 學生第236章 堵截第14章 治術(五)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87章 包拯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93章 汝州第13章 治術(四)第87章 好事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4章 嫉妒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219章 星空(上)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50章 防秋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47章 生意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87章 包拯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28章 換相第29章 名人第7章 實際演示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