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導洛入汴

對於貨幣,徐平的想法是在京城一步一步向着紙幣的方向推進,而在周邊的州府試驗與之配套的各種輔幣,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貨幣體系。用新的貨幣,代替全國地方性的鐵錢等等,完成貨幣的統一,推動全國市場的完成。

最開始的一步便是小鐵錢,把商品經濟的觸角下探到農村,使分散的農戶與全國的大市場連結起來。第二步便是從購物券向紙幣過渡,積累經驗,也改變時人的思想。

思想是最難改變的,用嘴巴很難把一個人說服,更何況是要說服很多人。徐平只能用最不引起震動的辦法一點一點去做,等待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說過了京西路小鐵錢和新茶法的情況,郭諮又道:“副使,這次下官在唐州和汝州之間來去數次,見到了幾十年前開鑿襄漢漕渠的舊址,荒廢在那裡,甚爲可惜。”

對這項大工程,徐平自然是研究過,三司也管溝渠。聽了郭諮的話,徐平道:“當然京西路轉運使程能只看到了開渠的利處,卻低估了工程的難度,最後終究不成。唐州和汝州之間羣山連綿,這是其一,再一個這渠要連通的是淮河與長江,哪裡那麼容易。”

“其實程能並不是心血來潮,空口虛言。唐州與汝州之間,方城那裡有個埡口,堵水與澧水又離得極近,相距不過一二十里而已,開渠未嘗不可。”

徐平聽了笑道:“當年程能也是這樣想的,才向熙陵一再保證,堅持開渠。那裡的地形我也瞭解過,難的不是開那幾十里路的渠,而是中間所過的山,本就是南漢水北淮河的水源分水嶺。如果從南向北步步起壩提水,則中間山地的水無處可泄,碰到陰雨連綿的時節,洪水下泄必然會把水壩沖垮。而且是一壩垮全部垮,一發不可收拾。他還只是開了南渠,其實北部提水也是一般,沒有大的配套工程,終究是要失敗的。”

“下官倒是沒有詳細去想,只是見到當年開鑿的遺蹟,已經到了方城埡口,覺得有些可惜。只要再過幾裡,就與山北的水系連上了。”

徐平搖頭:“不是那離着幾裡的問題,程能當年連各河的地勢高低都測量不清,想着渠裡一丈水,然後一路起壩,沖垮是必然的事。此事牽涉極多,等到後續三司積累了財力物力倒是可以做,現在還是不要想了。”

唐州到汝州之間是伏牛山的餘脈,在方城縣的境內有一處埡口,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自江漢一帶進入中原的路口,春秋時楚國就曾在此修築長城。這處埡口地勢很低,漢水和淮河的兩條支流在這裡又離得很近,自漢朝時就一直有人想從這裡溝通南北水系。

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京西路轉運使程能上書,要求在這裡開渠,溝通漢水和汝水的漕運,連通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結果水渠修到方城埡口的時候,天降大雨,沖垮了下游築好的水壩,造成巨大的人員和物資損失,工程停止。十年之後再次開鑿,依然沒有成功。

這次開渠的努力路線選擇非常合理,千年後的南水北調也依然是選在這裡,但實際的施工難度超出了時代的限制。

當時並沒有堪用的測量儀器,對每段水渠的高程和渠到底要開多深沒有概念,還是按照在平地開渠的思路,水深一丈通漕即可。由於地勢太高水位到不了的時候,便用水壩逐級提高水位。卻不想中間要翻越的山嶺是長江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嶺,西邊不遠還有黃河水系,水文情況相當複雜,當時也沒有能力搞清楚。用水壩逐級提水的方法,實際上也把分水嶺的水納入了水渠,一到洪水季節就無計可施,水壩被沖垮幾乎是必然的。

要在這種地方開渠成功,就必須要搞清楚當地的地理情況和水文情況,只靠着蠻幹再努力也是不行的。開封府周邊汴河溝通了黃河與淮河水系,已經導致水系混亂,再把漢水水系引入進來,沒有綜合的規劃根本不行。總不能讓開封府周邊成爲容納周圍水系的大窪地,那樣一來這一帶的耕地就算是全廢了,包括徐平自家的農莊在內耕地都耕種艱難。

中原一帶黃河和淮河兩個水系就經常打架,有的地方所屬流域都曖昧不明,再開鑿新的運河要很慎重。運河把水導進來,必須要有通暢的路線再把水導出去,不然地下水的水系紊亂,會影響很大範圍的農業生產。

郭諮對襄漢漕渠知道的也不多,見徐平已經做了深入瞭解,並且認爲現在不合適,也就不再多談。那裡穿山過嶺,工程情況確實不好估算。

轉過話頭,郭諮道:“其實下官要說的,倒不是襄漢漕渠,而是引洛水入汴河。這次去京西路,來去都是走的鄭州到河南府的驛道,過了鄭州進入孟州境內,下官發現汴口離着洛水入黃河處並不遠,若是徵用民夫,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開渠,用洛水代替黃河,作爲汴河的水源。黃河水渾,洛水清,導洛入汴後可以省下許多疏浚河道的民夫。”

徐平聽了一愣,這個工程自己沒有研究過,而且這樣做並沒有水系紊亂的麻煩,只是用黃河支流的水代替幹流的水而已,讓汴河不再受黃河泥沙的影響。

想了一下,徐平問道:“這果然可行?現在從邕州來的橋道廂軍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真要是可行的話,以他們爲主,再徵用周圍幾州的民夫,倒是花不了多少功夫。”

郭諮道:“下官沿着路線來回兩次,查看得清楚,開渠必然沒有阻礙。而且這一路上陂塘衆多,可以調節渠水多寡,不怕天旱汴河水少。預計開渠一百里左右,就可以用伊洛河的清水代替黃河水入汴河,再也不怕泥沙沉積影響漕運了。”

現在的汴河是從黃河引水,每年冬季關閉,春天再開。由於黃河河道變幻不定,每年引水的汴口位置也不固定,造成無數麻煩。而且黃河水多泥沙,汴河年年都要疏浚,不然就影響漕運。就是如此,過了京城,還沒出開封府的範圍,汴河就有點地上懸河的意思了,河水高出堤外的地面近丈高,一旦決堤相當可怕。

考慮再三,徐平對郭諮道:“關於此事你詳細寫一本札子給我,過些日子我與你一起去沿路看一遍,如果真地沒有什麼阻礙,倒是可以修起來。如今正好有橋道廂軍在,他們做這些事情最是拿手,最好不在進入酷暑之前就可以完工。”

這一道工程不僅僅是清了汴河,也溝通了跟洛陽的水運,好處確實不少。

(備註:導洛入汴歷史上是由郭諮提出的,不過未及開工他就去世,沒有敘功。)

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25章 歸正人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77章 賬目第139章 朝爭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312章 郵寄司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57章 夜戰(上)第38章 統計學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39章 朝爭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07章 離別第4章 許願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111章 根源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4章 嫉妒第114章 心經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4章 郊迎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61章 裂痕第221章 細腰城第3章 洞房第200章 營田務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2章 夜談第1章 宰相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0章 送行第217章 追獵第316章 大火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52章 糾纏第8章 交接第284章 新軍第232章 狼煙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254章 出路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37章 階級法第151章 春狩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3章 迷惑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3章 治術(四)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9章 進殿面對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2章 兩個小孩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1章 同年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80章 伏羌寨前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章 宰相第79章 坐觀成敗第64章 金光頂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30章 斥責第21章 黃白朮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13章 教閱第71章 少取多予第49章 舊部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43章 幕後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