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郭諮歸來

鹽鐵司衙門裡,徐平看着最近兩月新開場務和鋪子的收入賬籍,心裡默默計算。他的計劃是儘量把京城周圍的實物交易用各種貨幣慢慢替換掉,這牽扯到官府的徵稅和科買等方方面面,只有官府先斷絕實物貿易,才能慢慢引導民間實現這一點。

商業交易形式越單純,越有利於官府管理,效率也越高,更重要的是有利有數據的統計,可以用很直觀的形式看出各種政策的利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各種政策推出時的無休止的爭論,甚至不必要的反覆。

徐平現在每一步走得很謹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項改革的利弊不是專業的官員很難清楚地判斷,不用數據說話,有時候講道理是講不清楚的。

正在徐平看得入神的時候,門外傳來守衛軍將的通報聲:“稟副使,判官郭諮自京西路返京,門外求見!”

徐平回過神來,忙放下手中的賬籍,高聲道:“速速進來!”

話單剛落,郭諮從門外進來,向徐平行禮:“下官郭諮,見過副使!”

徐平指着身邊的凳子道:“坐吧,你一去幾個月,說說京西路的情況如何?幾州試行小鐵錢可還順利?方天巖的新茶在京西路賣的如何?”

郭諮謝過,在下首坐了下來,拱手道:“稟副使,一切順利!”

喘了口氣,郭諮接着道:“唐、汝、蔡三州行小鐵錢,如今在民間已經通行無礙。剛開始的時候還有百姓不願收鐵錢,現在則與銅錢一樣並行,再也沒有人刻意不收。”

“好,好!”徐平連連點頭,自己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不過這種事情口說無憑,你回京之後要寫個奏狀,先拿來我看。裡面不要只是空口白說,要詳細列明各種數據,幾州商業如何繁榮,稅收增加多少,黎民百姓得了多少實惠,都要一一列明。”

郭諮稍微有些爲難:“不瞞副使,民間商業交易我都有記。包括各處的幾處市鎮,甚至是鄉間的草市,以前有多少賣家,每天能賣多少貨,現在有多少賣家,能賣多少貨,地方州縣官員都具名畫押。不過,稅收雖然也有增加,跟這些比起來卻是不多。”

“爲何?”話一出口,徐平便就明白過來,“是不是用鐵錢的都是這些小生意,從來都是免稅的,交易增加再多,也沒有多的稅收上來?”

“不錯,鐵錢用的最多的就是鄉間草市,那裡極少稅算。”

自太祖時候起,便規定民間百姓拿着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到集市出售免稅,京城裡面有大量挎着籃子做生意的人,也跟這種商業行爲免稅有關。固定攤子,有了店鋪,官府就會收住稅,而肩挑手提的生意人則是不交稅的。

鐵錢的面額小,刺激的主要是這種小生意,剛開始稅收增加自然不多。只能等到下面的人收入增加了,再向上傳導到消費其他物品,稅收纔會明顯增加,這要有個過程。

想明白了這一點,徐平對郭諮道:“這沒有什麼,事情哪裡有一步就成功的事情,你只要在奏章裡把這種情況明白寫清楚就好。記住,通行小鐵錢最主要是讓百姓方便,官府稅收增加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不要把主次搞顛倒了。”

“下官明白。”

“好,那麼方天巖的新茶在京西路北部賣的如何?”

郭諮臉上露出笑意:“屬下剛到汝州的時候,新茶賣的並不怎麼好,都說是散茶,極賤不值錢的東西,不論窮富,都不願買回家。方天巖倒是機靈,見這勢頭不對,便就增加了新法制的團茶在市上售賣。新團茶味濃,又能沖泡,又能點茶,而且不易黴壞,這樣買的人便就多了起來。我從京西路回來的時候,新茶賣的數量已經趕上舊茶了。而且新法制的團茶賣開了,散茶竟然也漸漸賣得好了。”

“好,方天巖做事踏實,頭腦也靈活,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新法團茶實際就是徐平前世的發酵茶,像普洱六安茶之類。這些茶都是壓成餅,與現在通行的團茶外觀上有相似之處,但在工藝上也還是用炒青代替了蒸青,而且又經過了發酵的工序,比如今的茶耐儲存得多。

綠茶讓民間養成沖泡的習慣並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圍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的事情,介於綠茶和團茶之間的發酵茶就容易接受得多,未必不是一條有前途的路子。而且發酵茶有利於長途販運,輕易不會黴壞,與周邊各國交易也更合適。

在邕州的時候徐平與方天巖接觸得不多,沒想到他還真是個幹事的人才,如果真能把新茶法推行開來,倒是可以提拔起來。

讓雜役上了茶來,郭諮喝了口茶,細細向徐平講述這幾個月自己在京西路的情況。

汝州、唐州和蔡州三州雖然是緊緊相鄰,但中間羣山連綿,交通並不方便,郭諮來來去去翻山越嶺着實辛苦。正是因爲交通不便,才先在那裡進行鐵錢試點,防止影響基他州縣。不然三州分屬京西路轉運司的兩個衙門,管理先天不便,何必選在那裡。

在汝州的情況最好,因爲有徐平的同年趙諴在那裡做知州,事事都照應。蔡州知州是王素的兄長王質,運行也還順暢,唐州那裡的情況就要差一些。

徐平最關心的是在鄉間的使用情況,因爲對鄉村的下等戶,往往沒有什麼商品經濟的需求,油鹽醬醋往往直接用糧食之類交換,甚至只等貨郎到村,連草市不去。

郭諮卻道:“副使這話說得有道理,不過依下官看到的情況,現在草市裡往往也有瓦子,雖然極爲簡陋,只有幾個人說些諢話謔詞,但也能吸引不少人觀看。他們都是隻收現錢的,以前哪怕只收一文銅錢也極難招攬人,現在有了鐵錢,有到市裡賣糧菜的鄉民,往往也花一兩個鐵錢進去看一會。更有湊熱鬧的小兒,幾個合夥去河裡抓些魚蝦,隨手在市上換幾枚鐵錢,一起聚在瓦子裡看。行用鐵錢,鄉間得實惠不少。”

徐平道:“如此最好,只要真地有用,等到了閏六月,便擴到附近的州府去。”

如果能夠再加上穎州、陳州和許州三州,便就捱到了開封府,行用成功便就能通行京城了。京城只要使用成功,通行全國便也就沒了太大障礙。

(備註:書中前面把京西路的轉運使設成了王雍,比歷史中實際的任職時間提前了大約兩三屆,結果與在蔡州的王質撞車了。書中不好更改,向讀者致歉,按回避法兩人是無法如此任職的,這是書中寫時考慮不周的漏洞,現實並沒有這種情況。)

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61章 裂痕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65章 試探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98章 定策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80章 投名狀第56章 驚變第219章 星空(上)第77章 賬目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81章 準備迎駕第97章 試探第65章 智雲法師第66章 新鮮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15章 合夥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4章 金光頂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61章 開課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86章 有錢人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1章 舊人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12章 黑吃黑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81章 談不攏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65章 永寧侯府第56章 驚變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60章 致太平(二)第84章 三衙改制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3章 蠻人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09章 補天裂第318章 解甲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24章 死城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99章 前奏第25章 你們不懂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6章 機遇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58章 桃花運第145章 三不朽第93章 新鐵錢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3章 治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