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購物券

條例編修所裡,徐平和燕肅靜靜站着,看着身前的人凝神作畫。

稍後一點站着的是蔡襄,一邊高成端忙裡忙外,準備着各種需要的東西。

作畫的是大理寺丞張宗古,善畫山水木石,其畫的木石大多有凍色而又有雪點綴,夏天掛在室內有寒氣襲人的感覺,爲此時丹青界的一大名家。

燕肅也善於畫山水,不過他偏於文人畫,講究的是意境,有些不太合適。徐平找到燕肅畫三司將要出的購物券,他便推薦了張宗古來。

畫完最後一筆,張宗古把筆放下,擦了擦額頭滲出的汗珠,轉身道:“待制,不知這畫的可還滿意?”

徐平對畫不怎麼懂,探身看了看,只覺得挺生動的,便看身邊的燕肅。

燕肅低頭看了好大一會,直起身道:“這畫要復刻到銅板上,線條便不能繁複,但又要有特別的韻味,着實不易。依我看來,畫成如此已經是難得了。”

徐平點頭道:“燕待制說得有道理,稍後向銅板復刻的時候還要麻煩兩位。”

說完,轉身對站在一邊的蔡襄道:“君謨,這一張是當一貫足。”

蔡襄拱手,走到桌前,飽蘸了墨,在張宗古的畫上寫了面額。

寫完了,徐平走上前看了看,連連點頭。字畫都是名家,一般人是複製不來了。用紙券最怕的就是有人造假,魚目混珠,完全讓人做不到是不可能的,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加大製假的難度。一是增加了造假券的成本,再一個縮小了有這種能力的目標人羣,真要是出了假券,查也好查。

雕版印刷也有畫,但那靠的是匠人,天生就有一種匠氣,同行的人也好仿製。川峽四路行交子,用的是兩色印刷,特製的印,上面也有房屋人物的圖畫。因爲發行的地域有限制,造假並不嚴重,但也絕不是沒有。

防止假幣最好的辦法是分界,越是防僞能力有限每界的年數就越少,防僞能力越強則每界的時間就可以拉長。這也是現在交子所採用的辦法,三年一界,到期必須更換,不可以跨界使用。在徐平前世就是貨幣的版別,每過幾十年,舊版貨幣會被廢止,但那樣做的主要目的已經不是防僞了,更多是經濟和技術上的原因。

三司購物券因爲主要是在京城使用,又帶有試驗的性質,第一界的年限徐平定得很短,只有兩年。開始使用的時間是景祐元年五月,滿兩年之後廢止,或者換新券,或者換錢,根據第一界紙券的使用情況而定。

寫完畫完,高成端命雜吏端了茶水上來,幾人坐下休息。

燕肅喝了口茶,對徐平道:“徐待制,三司的鋪子一旦行用這這券,京城裡面的銅錢豈不是會更多地進入三司?市面上其他的商鋪生意可是不好做了啊。”

“這種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不過官員公吏的各種折支慢慢廢掉,銅錢也不會留在三司的庫裡。錢哪,只有從你手倒我手,不斷地買來賣去纔有用。所以說,一個地方的商業繁榮不繁榮,不能光看市面上有多銅錢,還要看這些銅錢一看倒換多少次。把民間的銅錢收到三司裡,不是爲了斂財,而是讓這錢更快地流動起來。”

聽了徐平的話,燕肅笑道:“徐待制說的有道理,老夫就是隨口一問,這些事情自然還是你在三司最清楚。”

正在這時,高成端拿了兩張印好的紙券進來,交給徐平:“副使,這是前兩天制的五十文足的紙券,已經印了樣本出來,請副使過目。”

銅版印出來的山水畫有些硬朗,墨是特別調製出來的油墨,並不是黑色,而是現在少見的青黛色,這也是防僞的措施。

徐平看過,見沒有什麼破綻,便交給燕肅,讓他過目。

燕肅看過,嘆了口氣道:“到底是印出來的,總是少些神韻。”

其他人聽了便一起笑:“紙券是印品,怎麼會有神韻在上面!”

燕肅道:“無論如何畫,印出來的總是少些風采,倒是蔡君謨的字極爲傳神,雖然少了些精神,但還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他的手筆。”

蔡襄拱手:“燕待制過眷了,字寫在這上面,實際還是匠氣居多。”

讓蔡襄來寫紙券上的字,開始他是拒絕的,給多少潤筆都不幹,這是原則問題。在他的心裡,自己的字是藝術品,是有風骨的,怎麼能夠印在阿堵物上!別說是三司,當年劉太后在的時候,讓他給宮裡的屏風題字他都拒絕,拖來拖去不了了之。

最後徐平是用公事的名義,還跟他說了無數國家財政的大道理,才勉強把他請了過來。儘管答應,還是要求只寫字,不在上面題自己的名字。

最後紙券到了張宗古手上,他左看右看,最後嘆了口氣:“這畫我怎麼看,都認不出來是我畫的。學畫數十年,從來沒有畫過這種樣子的。”

衆人一起笑,燕肅道:“自然是與你平時的畫不像,你手裡的那張不過是五十文,怎麼可能買到你的一張畫?”

張宗古拿着紙券在手裡捊了捊,突然問道:“若是我收了這張紙券,是不是過些日子就可以到三司的鋪子裡買五十文的貨物?”

高成端道:“自然不行,若是發出去,還要加印。不但有三司的印,還要有庫務司和開封府的印,缺一不可。全部蓋齊,要近十枚印呢!”

“那便有些可惜了!”張宗古搖了搖頭。

徐平道:“可惜什麼,等到了發券的日子,在座的諸位,三司每人都送五十貫的紙券,儘可以到鋪子裡買中意的東西。”

張宗古拱手:“如此便謝過副使了。”

燕肅和蔡襄兩人只是微露笑容,顯然對這五十貫並不怎麼動心。燕肅是高官,自己又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畫技,隨便一幅畫也能賣個百十貫,五十貫當然不放在眼裡。蔡襄則是出身大族,自己的字也格外值錢,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就不怎麼看重錢財。

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302章 青冢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251章 危機第214章 僵局第2章 夜談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218章 銀行(下)第25章 你們不懂第49章 舊部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5章 你不明白第7章 第一權臣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52章 驚夢第97章 流年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25章 官身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55章 藥銀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9章 串連第186章 應對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9章 名人第172章 農事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314章 偷營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12章 郵寄司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74章 埋伏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61章 官吏鬥法第66章 文臣武將第5章 家的味道第140章 先聲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33章 學習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35章 **未遂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16章 對衝第51章 大案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36章 堵截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97章 流年第38章 統計學第284章 新軍第326章 惟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