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邕州之茶

徐平隨着人流出了東華門,暗暗出了一口氣。早朝寇瑊在三司奏對的時候,提到了跟徐平有關的幾件事,一是新鑄鐵錢,再一個是茶法的爭議,還有在京諸司場庫務。

在京的諸司場庫務興廢利害因爲牽扯問題太多,日後集議之後再上奏聽裁,而新鑄錢和茶法定在午後於崇政殿御前討論。

此時太陽已經高高升起,暖洋洋地好像到了春天。

東華門外各色小販扯着嗓子叫賣,各色官員的家僕或牽馬,或備車,紛紛攘攘。

徐平擠出人羣,小廝急急牽着馬跑上前來,嘴裡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吃的什麼。

上了馬,徐平道:“到偏修所去,一會我還要入宮奏事,你們先不要回家。”

小廝應了,牽着馬沿着馬行街,向南面的三司衙門行去。

只有宰相纔有特權在皇城騎馬,像徐平這些官員,下朝之後很多還是選擇出東華門外騎馬繞到前面去,願意步行到前面的衙門的官員並不多。

剛進三司衙門,寇瑊便派人來叫徐平到他長官廳議事。

原來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心裡緊張,徐平強自平定一下心神,吩咐小廝安頓好馬匹,在三司衙門外找個茶館喝茶等着,自己擡步去長官廳。

進了官廳,一眼就看見寇瑊在廳裡走來走去,口中唸唸有詞。

見到徐平進來,寇瑊忙道:“雲行,你來得正好,我們商量一下,一會入殿怎麼應對?今天宰執大臣大多都在,而且全都與我們的意見不合,一點都不能馬虎了。”

這些事務,宰輔有極大的決策權,並不因爲在皇上面前討論這權威就會減輕。今天三司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宰執的支持,皇上其實只是一種存在,一般在宰執表態前並不會做出決定。以徐平的身份,取得皇上的支持比爭取宰執容易多了,然而那並沒有什麼用,最關鍵的還是宰執大臣們的態度。正是因爲如此,寇瑊才如此緊張。

一般的行政事務,都是宰輔們集體做了決策,然後上熟狀入宮皇上認可,然後再發到中書門下,宰相畫敕,才行成正式行政命令的敕。

偶爾皇上也會降下手詔,但基本不涉及具體的行政事務。如果宰相認可,同樣也要由舍人院制詞,形成熟狀,最後宰相畫敕,程序走一遍。如果沒有這程序,單純的手詔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宣個人進宮談話或者飲宴這種事情還可以,如果牽涉到法令或者具體事務,接到的官員執行和不執行在兩可之間。執行了討好皇帝,得罪上下臣僚,日後很可能被各種官員穿小鞋。不執行皇帝也沒有辦法,至於是從此青眼有加還是懷恨在心,那就要看具體的人和事了。

所以皇帝都儘可能不針對國家事務降手詔內批,免得自己尷尬,臣子難做。這規矩直到被後來的神宗皇帝打破,密旨內批滿天飛,好在神宗自己清醒,沒有釀成大的混亂。到了徽宗的時候,御筆手詔和內批氾濫成災,宰相押敕成了玩笑,最終釀成大禍。

這事情實際上徐平和寇瑊已經談過多次,見寇瑊還是不放心,徐平便與他一起一條一條地又理了一遍,直到兩人都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才停了下來。

寇瑊搓着手道:“好,你便回去準備上殿奏事要用的各種,萬不可有一絲一毫的疏漏。我們是就此揚名,還是折戟沉沙,就看這次午後奏事了!”

徐平應了,告別寇瑊,回自己的條例編修所衙門。

寇瑊年紀已經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又有先前與丁謂的關係拖累,在朝廷裡見誰都低人一等,只能埋着頭向前奔。對別人來說,三司使是升任宰執的跳板,對寇瑊來說跨出這一步卻千難萬難,不知有多少人在盯着他。沒有過硬的政績,這一生基本上沒有可能進入兩府,而這一次,就是他的機會。

如果茶法改革成攻,錢法再有了成效,寇瑊便有了再進一步的本錢。不管有多少人看他不順眼,實打實的政績都能夠讓他們閉嘴。

所以寇瑊比徐平更緊張,一心要獲得完美的結果。畢竟徐平還年輕,又有與皇帝的關係在那裡,經得起折騰,心態可以從容。

剛近中午,寇瑊便到編修所衙門,與徐平一起在這裡吃了午飯,準備入宮。

編修所的食堂菜色豐富,有葷有素,徐平又參照前世的樣式制了木製餐盤,採取自助餐的形式,比在外面小攤上解決午飯不知強了多少倍。

開張沒多久,便有其他衙門的官吏來這裡蹭飯,趕也趕不走。不過石全彬可不會做賠本的生意,得徐平的指點,直接明碼標價,幾葷幾素是多少價錢,做了牌子直接立在編修所食堂門口,其他衙門來的先交錢後吃飯,收的錢做算編修所的公使錢。

看看太陽滑過中天,聽着文德殿前傳來的鐘鼓聲,徐平和寇瑊帶着隨從出了三司衙門,騎馬直向東華門外去。

到了垂拱殿外,當值的正是李璋,接了書狀,完成各種手續,便帶着徐平和寇瑊向大內深處走去。此時已經快到上元節,京城裡最熱鬧的時候,皇宮裡面也扎着各種花燈,一派熱鬧的景象。

進了垂拱殿,卻見只有樞密院的樞密使王曾和樞密副使李諮在殿裡,正陪着坐在上首的皇上趙禎安心喝茶,政事堂的幾位宰輔卻還沒有過來。

徐平因爲前世的影響,一直習慣喝散茶,在邕州的時候又把這個時代的殺青方法由蒸青改成了炒青,使散茶在味道上不亞於這個時代的上等茶團茶。隨着徐平地位的升高,散茶也慢慢流傳開來,尤其是其泡製簡便,適於待客,蠻受一些推崇淡雅的士大夫歡迎。

趙禎上任之後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破交趾,武功最少超越了他的父親,雖然徐平打仗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朝廷的什麼支持,並不妨礙趙禎沒事就拿出來顯擺。邕州貢物中就有徐平傳下的炒散茶,這時也竟然在皇宮的正式禮儀場合用了起來。

徐平和寇瑊上前見過了禮,趙禎吩咐賜座。

兩人坐下,小黃門上了茶。徐平一看是自己在邕州時候制的散茶,也就是他前世說的綠茶,心中一動,已經注意到旁邊有幾個簍子,正是邕州的貢茶。

看來趙禎的心裡已經傾向了自己,現在就只看幾位宰執大臣的了。

喝了一口茶,徐平靜靜地看着殿門,等着幾位宰輔的到來。上次炭價爭論,自己剛剛回京沒有經驗,做得有諸般瑕疵,這次無論如何再不能重蹈覆轍了。

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09章 補天裂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44章 僵局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1章 割稻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5章 閒事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96章 機遇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9章 問道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86章 應對第191章 反擊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318章 解甲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61章 入社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89章 魑魅魍魎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62章 算計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51章 抓捕第49章 事發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63章 在路上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21章 舊人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47章 破綻第43章 插手忠州第51章 大典(下)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29章 新場務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46章 印錢吧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52章 童七郎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81章 錢明逸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87章 包拯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8章 父母妻小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9章 邕諒路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79章 破城第145章 三不朽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9章 詠梅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46章 外戚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2章 煙花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章 人之將去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0章 生財之道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96章 三角城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3章 進城第89章 搶佔要地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55章 合作社第53章 查稅第1章 宰相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98章 試用期第68章 軍民魚水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