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拍兩散

洛河邊的一處偏僻小店,路邊幾間草屋,屋後柳樹下拴了兩艘小船。烈日下只有知了沒命地在叫,路上沒一個人影,河裡沒一片白帆。

店裡一張桌子旁,聚了最近被髮落出來做雜事的幾個吏人。

張押司臉色陰沉得似要滴下水來,一言不發連喝了幾碗酒,重重一拍桌子道:“彭三利那廝已經向縣裡遞了狀子,首告我監守自盜,把碼頭邊的邸店低價賣給了吳小六!”

一邊的宋押司語帶嘲諷地道:“彭三利倒是天大的膽子,這種事情都敢做出來,不怕二哥活剮了他!——不過話出回來,押司此事做得太過粗糙,只要有心,誰看不出來裡面不對?七十多間房的邸店,五百貫的價錢,除非知縣相公是傻的,不然豈能看不出情弊?”

張押司一聲冷笑:“你不用興災樂禍,知縣相公拿我開刀,你們以爲躲得過?前些日子發賣縣裡酒樓邸店,哪個敢說自己清白?我陷進去,你們也逃不了!”

譚節級小聲道:“我們是得些好處,可誰敢如此大弄!那店怎麼也值兩三千貫,押司五百貫就想佔下來,委實過於貪心了。此事不須彭三利首告,只要報到知縣相公那裡,一眼就能看出裡面情弊。反正店還未交割,押司只是推作誤算,把差的價錢補上就是。”

張押司又倒了一碗酒,仰頭一口乾了,口中連聲冷笑:“好,好,你們現在都要落井下石,看我笑話不是?這是殺頭的罪名,我到要看看,最後誰能安然脫身!”

做官的手段,縣裡的兩名押司一般不合,如果關係好了,官員一般會換掉。鞏縣裡的吏人,以張押司爲一派,宋押司爲一派,各有自己的人馬,各有自己的地盤。甚至各鄉的勢力人家,也是分別屬於其中一派的,多年下來關係已經非常穩固。

官員對吏人分而治之,吏人自然也有應對之法。表面上鬥得死去活來,私底下時時聯絡,互相協調,應付着上面的官員。張押司和宋押司,既鬥爭又合作。

宋押司的勢力主要在城內,城外則是張押司的勢力大,碼頭那裡的好處大多都被張押司佔了。相應的,城內賣的酒樓邸店好處,則多歸了宋押司。

知縣要對吏人發難,抓了一個張押司,必然會扯出宋押司的事情來,跑不掉的。這個時候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必須要合作應對。

鬥了一會嘴,宋押司道:“二哥,事已至此,總要拿出個辦法來。此次若是讓知縣得志,以後鞏縣再無我等立足之地。不要說富貴榮華,身家性命也難保!”

張押司點了點頭:“哥哥如此說就對了!此時危難之秋,我們當同心協力,共同應對纔有活路!只要我們起內訌,知縣相公收拾起來,我們便如土雞瓦狗一般!”

幾個吏人見兩位領頭的押司說得如此鄭重,才知道事態嚴峻,都一起看着他們。

宋押司想了一會,道:“二哥,若是有什麼辦法,不妨說出來商量。”

張押司看着衆人,沉默了一會,才道:“惟今之計,只有魚死網破一條路!”

譚節級嚇了一跳:“押司是說,把知縣相公——”

說到這裡,手裡比了個砍頭的動作,連連搖頭:“這哪裡使得?吏不與官鬥,知縣相公只要稍有閃失,我們就是誅連滿門的罪過!”

“說什麼呢!”張押司一拍桌子,“如今清平世界,朗郎乾坤,誰敢做那種造反謀逆的事情!我們只要讓知縣相公在鞏縣待不下去,便就足夠了!有現在知縣的教訓,再換一個知縣來,必然不敢再追查這些事情!”

宋押司呼了一口氣,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二哥的意思,還是要着落在夏稅上?”

“不錯,只要夏稅收不起來,或者引發民變,知縣相公的官還想做下去嗎?”張押司目光銳利,手指輕颳着桌子,看着衆人。

譚節級小聲道:“依着舊例,勢力人家的錢糧半月內完足,現在時限已過,這些人家的稅賦大多已經收上來了。無非是在各地裡正和鄉書手那裡,專等解到縣裡。如今剩下的都是小民小戶,只要縣裡一催逼,誰敢不納?此事不容易做!”

宋朝稅賦賬簿,勢力人家,就是那些有錢有勢的,包括官戶、上等戶、在州縣有家人爲吏的戶,等等,專門立賬。到了開始收稅的日子,這些人家先交,限半月內完足。剩下的平民百姓,則還有兩個月的期限,慢慢催收。

這樣做的目的最少有兩個。一個是勢力人家有錢有勢,還有的有權,錢糧是最難收上來的。最開始,官府先向這些人家下手,前半個月集中對付他們。不收上他們的稅,其他平民百姓的稅就先不收,逼着地方官府不得不啃硬骨頭。除了開封府外,各地的勢力人家佔比不大,一般不足一成,是社會上的少數,孤立起來也容易對付。再一個原因,把勢力人家的稅賦收上來,可以利用他們,去收其他平民百姓的稅,減少官府收稅的成本。

這樣做一舉兩得,收大戶的稅成本低,官府下力氣是划算的。一般的平民百姓收稅成本高,官府一一去催收不划算,再逼着勢力人家去收,稅收成本轉嫁到他們身上。

宋朝的稅賦科捐,一個根本原則是“先富後貧,自近及遠”,從制度上對鄉村上等戶特別是形勢戶從嚴,對下等戶從寬。制度上如此規定,哪怕制度執行不徹底,也不會讓國家的稅賦負擔全壓到最貧窮的人家身上,是緩和階級矛盾的舉措。

夏稅從五月十五開始徵收,七月三十是最後期限。現在已經六月,鞏縣的形勢戶錢糧已經催收完畢,最難啃的骨頭啃下來了,想讓縣裡夏稅難收,不好操作了。是以譚節級覺得讓縣裡收不上來夏稅,把知縣逼走,現在已經晚了,多半行不通。

張押司冷笑:“只要錢糧還沒有解到縣裡,就有辦法可想。里正和鄉書手,只要得我們一紙文字,庫裡的錢糧,要散回去還不容易!”

聽到這裡,宋押司猛然一驚:“二哥,你這意思,是讓我們全都不做了?”

“不錯!”張押司猛地一拍桌子,“一不做,二不休,知縣相公讓我們活不下去,那就乾脆把事情搞大!把收上來的錢糧散回去,我們去太室山躲些日子,說落草爲寇,那就落草爲寇好了!只要逼走了知縣相公,我們回來依然過自己的好日子!”

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61章 裂痕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2章 治術(三)第158章 桃花運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47章 生意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81章 祭奠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319章 使節第56章 緊急措施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34章 救星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章 進城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5章 蛻變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79章 破城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72章 夜戰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92章 可以招兵第37章 階級法第214章 僵局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88章 分岐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2章 三司集議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41章 意外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7章 第一權臣第188章 百官圖第3章 一路千里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38章 兩地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50章 大典(上)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32章 長命縷第57章 原則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0章 早朝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46章 意料之外第9章 詠梅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62章 劉員外第230章 審計司第77章 賬目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6章 煤球爐第167章 情報第50章 防秋第43章 熊二焦五第63章 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