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

富弼和張茂實等了近半個月,耶律敵烈和王惟吉才姍姍來遲,兩國開始正式議和。

天上的太陽明晃晃的,映着白雪皚皚的世界,使人睜不開眼睛。富弼和張茂實一早便就騎馬出了雲內州城,趕往數十里外的青冢。談判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他們兩人要在那裡住些日子,有個大致結果,才能返回。

午後兩人才到,耶律敵烈和王惟吉已經等在那裡,相互致禮,各自下帳。

傍晚時分,耶律敵烈來打富弼,道:“前些日子雖有衝突,我們兩朝終是兄弟之邦,不宜過分疏遠。親兄弟也有鬧矛盾的時候,更何況兩大國。事情過去就算了,此次商談當和和氣氣。今夜我們做東,請二位使臣飲酒,以爲接風。”

富弼看了看張茂實,笑着起身:“既如此,那便叨擾了。明日到這裡來,還你們東道!”

說完,與張茂實一起,隨着耶律敵烈身後到了他們的軍帳。

見兩旁的衛士高大威猛,刀出鞘,明晃晃地耀人眼睛,富弼微笑。戰場上打輸了,做這些花架子有什麼用?這又不是鴻門宴,雙方使節地位說高不高,說低不低,真沒了對兩國都沒有什麼重大影響,擺這些給誰看呢?

進入軍帳,王惟吉已經等在那裡,雙方行禮如儀。

飲過幾巡酒,耶律敵烈對富弼道:“司諫,天氣寒冷,互次記談儘量簡單,越快越好。”

富弼連連點頭:“好,好,自然該當如此。本就簡單明白的事情,不必多費心神。”

耶律敵烈悄悄看了王惟吉一眼,臉上微微露出笑意。只要宋朝不錙銖必較,則就一切好說。在現實面前,契丹最終低下了頭,決定對宋朝做出些讓步。

又敬了一杯酒,耶律敵烈道:“來前聖上對我交待,南北本是兄弟之邦,縱然有些小小爭執,也不必過分在意。党項已亡,是昊賊自己作死,宋國誅此獠,大快人心!原來與黨項疆界並不明晰,既然宋已滅党項,誅叛亡,便就效燕地故事,把疆界劃定。”

富弼笑着連連點頭,並不說話,且看契丹的打算到底是什麼。

耶律敵烈又道:“党項未亡之時,唐龍鎮來守順叛宋,西南面安撫使一時糊塗,竟然就接納了他,違了澶州不得接納叛亡之誓約。這是我們契丹做的不對,安撫使已受重懲,唐龍鎮也重歸宋國所有。党項之軍乘大亂之時,劫奪契丹州縣,計天德軍、東勝州和雲內州以及豐州之振武縣,宋軍彈壓党項亂軍,爲我們保住了豐州。上述州軍和振武縣,便作爲對貴國大軍的酬勞,從此歸宋所有。如此做,不知貴國可還滿意?”

富弼連連點頭道好。這幾個地方宋朝佔住,是無論如何不會再讓出去了,看來契丹終於接受了現實。獨留下豐州給契丹,徐平已經解釋得很明白,是爲了把契丹軍隊在這一帶拖住。而且豐州是河曲一帶東邊草原南下的路口,繼續給契丹,也是爲了藉助他們擋住草原部落的騷擾。現在這一帶全是空白,要填充起來並非易事,宋朝需要時間。

見富弼一直點頭,氣氛輕鬆下來,耶律敵烈試探着問道:“澶州之盟是先帝所定,保了兩朝數十年和平,輕易改動不得。這幾處州縣歸了你們,其餘事項便依澶州誓約舊例,就此定下如何?把這裡疆界劃定,我們便可以回朝覆命了。”

富弼微笑着搖頭:“依澶州誓約自無不可,只是有一項,我們給契丹歲幣,是助太后之費。今貴國太后作亂,已被幽禁,則此事再不可提起,就此罷去吧。”

聽了這話,耶律敵律有些發急。來前耶律宗真再三交待,宋國可能借此次大勝取消歲幣,讓兩位使節萬萬不可答應。那些很絹對契丹非常重要,一沒有了,是大虧空。澶州之盟的時候,契丹說歲幣是助軍旅之費,但宋的使者答應用的是給太后的名義。現在的太后蕭耨斤因爲欲行廢立,已經被耶律宗真軟禁,則剛好用這藉口取消。

耶律連連搖頭,着急地道:“司諫,歲幣是澶州舊例,已行數十年,兩朝安適,豈能說改就改?當時說的是助軍旅之費,我國從此約束各部,不南下劫掠。”

“助軍旅之費嗎?如果契丹是這樣的道理,那以後你們也要給我們歲幣了。此次定盟之後,大宋一樣要約束党項各部不入契丹境內劫掠,是不是這個道理?”

耶律敵烈一怔,看了看身邊的王惟吉,一時有些發慒。不錯,遊牧民族有秋冬南下劫掠的慣例,契丹約束他們,讓邊境平安,宋作爲酬謝給契丹歲幣。党項入宋,也一樣是遊牧部落,一樣要東進來劫掠契丹,而且已經劫掠過一次了。大宋約事他們,一樣也要動軍旅,那契丹豈不是同樣要給大宋歲幣?

道理是你的道理,不能只對我講道理,你也一樣要講道理,那雙方都要。

愣了好一會,耶律敵烈才道:“司諫,你這話到底何意?可否明言?”

富弼拱手:“党項部落一向蠻橫,要約束他們,所費不少。大宋要這裡駐兵馬,所費糧草俱從內地運來,朝廷不堪重負。本國的意思,是貴國每年供兩萬匹馬,馱運糧草,使駐這裡的將士們不致受飢餒之苦。兄弟之邦,此是應有之意,萬勿拒絕。”

耶律敵烈搖了搖腦袋,確認自己聽懂了富弼的意思,才道:“兩萬匹馬,馱運糧草,這說法如何能信?党項已經歸宋,自然該由你們約束,怎麼要由我們出馬?”

“你們約束本國部落,不一樣要大宋出軍旅之費?大家平等兄弟,自該如此!”說到這裡富弼嘆了口氣,“兩國相交,要平安無事,就要講道理。大宋爲兄,處處讓你們一點,道理都是講的你們的道理,是也不是?如此,纔能有長久和平。”

耶律敵烈腦袋發矇,喃喃道:“如果,如果我們不答應給你們馬呢?不議和了?”

“兄弟之邦,自當友好相處,前面講過了,過去的一些小衝突,就此揭過,議和當然要議和,不然我們何苦巴巴趕數千裡到這裡來?只是契丹若不助些馬匹馱畜,我們很難約束住党項各部,議和之後,如果有党項部落入契丹劫掠,你們擔待則個。”

“他們敢來,我們自會剿滅!”

富弼冷笑拱手:“如此最好,貴國有此把握,這兩萬匹馬自然可以不要!”

王惟吉在一邊拉了拉耶律敵烈的衣襟,小聲道:“如果党項劫掠之後逃過邊境,我們能不能越境追捕?此要問清楚!”

耶律敵烈連連點頭:“不錯,不錯!如果入我境內劫掠的党項各部逃竄,過了兩國邊界入了宋境,我們能不能入境追殺?你們大宋不管,我們自己管!”

富弼勃然變色:“和約一定,不得相互交侵,豈容越境!兵馬越境,自然視同開戰!”

耶律敵烈傻愣愣地看着富弼,突然想起來,之所以有現在的局面,就是徐平驅虎吞狼把党項軍放進契丹境內,奪了數州之地。宋軍嚐到了甜頭,以後還想照做?

第109章 補天裂第60章 窮人當家第28章 唐大姐第59章 夜戰(下)第316章 大火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26章 慶祝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33章 得失之間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227章 超市第1章 太后崩殂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86章 應對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28章 優遷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52章 橫死第100章 鑄錢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4章 留客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5章 和尚契嵩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25章 搜尋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50章 大典(上)第113章 教閱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230章 約定第173章 佈置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9章 名人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38章 軍法第214章 僵局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29章 端午(上)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63章 在路上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章 太后崩殂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93章 汝州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55章 解套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22章 新米第50章 抓捕第93章 新鐵錢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318章 解甲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43章 賜姓第27章 夜宴第77章 你倒黴第201章 提舉官第95章 西瓜種子第49章 事發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8章 下忠州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46章 收割機第36章 組織第71章 戰場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89章 定論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217章 追獵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01章 七源州第54章 解散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