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甘谷歸附

進入八月,天氣涼爽下來,秋糧要收穫了。秦州以種麥爲主,秋糧作物相對次要,以菽豆、粟黍及一些雜糧爲主。不過營田務種植的高粱和苜蓿,正是這個時候收穫,愈加忙碌起來,王拱辰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秦州城外的各處營裡。

苜蓿需要收割,曬到半乾之後壓捆,儲備起來作爲冬天的牧草。有了這些牧草,牲畜就可以不必遷往冬季牧場,是遊牧民族轉爲半定居的重要物資。

牧草收割之後要經過調製,並壓捆之後合理保存,才能保留住大部分養分。如果按照古老的辦法,收割之後只是曬乾堆垛,則大部分的養分都會流失,不足以代替青草。徐平前世曾經做過牧業機械,調製、壓捆的原理是知道的,操作起來並不複雜,最重要的是科學的認識。這種牧草壓捆的技術,是中原地區馬監這幾年大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營田務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是高粱,雖然作爲口糧難以下嚥,且不易消化營養不足,但卻是優秀的釀酒原料。中國白酒是固體發酵,要求原料中富含支鏈澱粉,高粱中恰恰含量較高。而且作爲口糧是有害物質的鞣酸,在發酵之後會成形獨特的風味,是其他釀酒原料所不能代替的。正是因爲如此,高粱成了高檔中國白酒幾乎不能缺少的原料。

隨着高粱的收穫,秦州的釀酒作坊也開始忙碌起來,整個秦州城都籠罩在一種酒香之中。蕃羌愛酒,隨着酒坊開工,每天都有大量周邊蕃人進入秦州,用馬換酒成了一景。

好酒需要後熟,要經過陳釀,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哪裡會計較這些。

川峽四路自夏到秋大旱,最終成災。八月朝廷派起居舍人、知制誥韓琦爲益利路體量安撫使,通事舍人王從益爲副,吏部員外郎蔣堂爲梓夔路體量安撫使,通事舍人夏元正爲副,趕往川峽四路救災。同時命四路百姓因爲饑饉盜劫糧食,只要沒有殺傷人命,俱從輕處罰,刺配五百里外州軍牢城。特別惡劣且是累犯的,刺配到川界之外。

徐平上奏,凡是重犯人,請配秦鳳路。同時請逃亡百姓如果有逃出劍關門的,官府不再阻攔,任其逃往秦鳳路,各地官府予以接待收留。同時移文龐籍,讓他吩咐利州路各州府,沿途接應逃亡百姓,不要在路上凍餓而死。因爲川峽四路供應秦鳳路軍糧,徐平讓龐籍暫停今年秋糧的運輸,用於救災,等到災情過去之後如舊。

秦鳳路早已經估計到了川峽四路今年秋後成災的可能性,已經從陝西路調運儲存了糧食,一年內還可以支撐。實際上川峽的夏糧已經彙集到利州路,還沒有起運而已,救災也用不到這些糧食。徐平之所以讓龐籍停運,更多是一個姿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從利州路把糧食再運回到受災的地區也不現實,還不如給錢原地採購,另想辦法。

八月是夏天的尾巴,秋天的腳步雖然匆匆,卻不能一下子就趕走暑氣。這個季節秦州一帶的雨水還是不少,山川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山洪,不利行走,周邊還是靜悄悄的。

這一天徐平正跟桑懌和高大全商量軍中的事務,劉渙突然急匆匆地找了來,臉上滿是興奮之色,對徐平道:“經略,甘谷一帶心波三族派人來,請求納質內附!”

徐平一怔:“甘谷蕃部?他們怎麼在這個時候想起來要內附?”

劉渙道:“近幾個月秦州好生興旺,特別是三司鋪子諸般貨物深得蕃人喜愛,他們從對朝廷紙幣嗤之以鼻,到現在想求一錢而不得,變化之大,實在出人意外。節帥令給凡是歸附朝廷,有正式封賜的蕃官俱發俸祿,雖然幾貫錢不多,很多蕃人首領還是求之不得。”

“給蕃官發放俸祿,本是示恩,兼且讓他們買貨物,不要讓三司鋪子的生意難做。怎麼——”徐平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給蕃官發俸,本意是替三司鋪子的貨物打開銷路。蕃官手裡有了錢,總得到三司鋪子那裡去花,買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去賺錢,商品經濟的種子就種下了。但是徐平還是低估了工業對原始農業的優勢地位,低估了自由商業情況下工業對原始農牧業剝削的程度。

最開始周圍蕃部買三司鋪子的貨物買得興高采烈,到秦州城裡賣毛皮,賣牛羊,賣馬匹,然後買他們看中的各種紡織品、鐘錶、搪瓷盆等等日用品回家。甚至很快形成了一種風氣,哪個牧民家裡沒有搪瓷臉盆洗臉就會被人恥笑,還要有一個精心製作的架子,平日洗手,一定要用肥皂。秦州城裡的商業一時興旺不已,以至於徐平吩咐石延年,必要的時候適當除低稅率,不要殺雞取卵。但僅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秦州馬匹、牛羊、毛皮的價格就暴跌,蕃部牧民的購買力迅速下降,下降的速度讓徐平都感到心驚。

爲了遏制這種趨勢,徐平讓三司鋪子不要降低農牧產品的收購價格。然而三司鋪子是要賺錢的,遵照帥府對周邊進行補貼也有限度,不讓他們降價,他們就限額,每個月收到一定數量就不收了。造成的後果就是有門路的人以更低的價格從蕃人手中收購,然後把三司鋪子的限額全部吃掉,對農牧民的剝削反而更重了。

這種情況的出現,本質上是工業對農牧業的剝削,官府的手段只能是權宜之計,不解決根本問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根本矛盾不解決,不管想出什麼措施,也只能發揮一時的作用,而且很快就被有勢力的人把這好處吃掉。

形勢發展之快讓徐平都措手不及,他雖然想出了幾個辦法,比如帥府大量收購牛羊之後宰殺,然後製作成肉乾或者鹹肉運往中原。或者集中起來養到冬天,宰殺了之後用冰塊大量運往內地。但這些都要時間,這幾個月就把周圍的蕃部坑慘了。特別是有門路、有財力的人士從中牟利,用正常價格買三司鋪子的貨物,然後高價賣給蕃民。再用低價收購蕃民的牛羊馬匹,賣給帥府,整個秦州周邊的價格現在扭曲得厲害。

萬不得已,徐平想採取向蕃部先付錢預買的形式,把價格打壓下去。但蕃民的信用非常成問題,也需要三司鋪子儲備物資配合,一時還沒定下決心。

這個時候,發給蕃官的每個月那幾貫錢也被惦記上了,有不少小部族,就純粹是貪圖那幾貫錢,舉族納質歸附。甚至有的首領,爲了那幾貫錢,把本族的土地都全部獻出來了。

(針對秦州一帶的局勢和地理畫了一幅示意圖,讀者可以加羣:5-3-5-8-9-4-6-7-0)

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48章 風波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73章 示威第71章 意外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95章 遷隆峒第26章 不要失職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7章 牧草換豆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63章 官聲第167章 獵犬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69章 國子監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0章 西行第69章 做做樣子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55章 接風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5章 你不明白第32章 五等戶制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51章 各有去處第98章 定策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310章 死局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72章 最後處置第80章 花開富貴第48章 下忠州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9章 匪訊(上)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7章 貴人相助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70章 震懾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5章 擺攤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235章 天機第8章 讀書第64章 一拍兩散第242章 交涉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22章 甩鍋第23章 誥命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0章 治術(一)第71章 意外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243章 算賬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5章 你不明白第32章 春暖花開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39章 朝爭第75章 弒父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3章 誥命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28章 月夜第54章 心有不足第57章 暗箭第108章 邕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