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歷史上宗澤守開封,岳飛在其麾下屢立戰功,宗澤召見,授以陣圖。沒有受過當時正規軍事訓練的岳飛觀陣圖之後,說了一句話:“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這句話非常有名,以至於徐平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卻說不上來,只是覺得很厲害,雖不明但覺厲而已。真正地一次又一次地觀看了這個年代的作戰形式,把現實與歷史結合起來,徐平纔有些摸到了這句話的脈絡。

宗澤給岳飛的陣圖,當然不可能是“一字長蛇”、“八門開鎖”之類的演義陣式,而只能是脫胎於“平戎萬全陣”的宋軍作戰的正規軍陣。

戰爭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有其本身的客觀規律在,即使宋太宗制“平戎萬全陣”,也是按照戰爭的客觀規律來的。這陣圖當然是優秀的排兵佈陣方法,這一點不用懷疑,不然即使後面的皇帝對他再孝順,也不可能拿着國家命運來開這種玩笑。問題只在於,按圖佈陣是按照預定好的作戰方法應戰的,本就死板,太宗又過於剛愎自用,再派排陣使監督將領嚴格按照陣圖佈陣,就把軍隊最後一點靈活性扼殺掉,成爲死陣了。

事事都要考慮周全,便就事事都考慮不全,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這是客觀規律。“平戎萬全陣”要把戰場上遇到的各種情況都考慮進去,力求做到不管敵人怎麼來打,都能處於不敗之地。結果這陣就只能越排越大,排到十萬人軍陣還嫌不足。這樣的大陣,對戰場條件要求非常苛刻,在作戰方向上的戰場選擇非常狹窄。

如果宋軍布好了完整的“平戎萬全軍”,契丹是沒有辦法的,直接衝陣是自尋死路。但是戰爭是雙方鬥智鬥勇的過程,敵軍爲什麼要按照你預想的戰鬥方式來打仗?你的大陣布在這裡,我打不了,繞過去還不行嗎?這樣的大陣靈活性不足,機動性更是悲劇,面對本就有騎兵機動優勢的契丹軍隊,一次又一次成了笑話。

作戰要按圖佈陣,按圖能夠佈下軍陣的地方就那麼幾個,來犯的敵人偏偏就不向那裡去,你怎麼辦?所以歷史上到了神宗的時候,朝野的共識就是,太宗時候的那些名將生不逢時,在這位皇帝手下,除了庸、懦之將,真能夠打仗的將領會更加悲劇。

雙方對戰,不排軍陣不行,無組織總是打不過有組織的。把陣排成死陣也不行,軍陣要按照戰鬥的實際情況隨時變幻,應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只怕這纔是岳飛的意思。

岳飛是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對戰爭的感應能力無人能及,徐平一直覺得,自己哪怕多了一千年的見識,能夠把軍隊帶到“岳家軍”的水平,就已經是非常厲害了。

不講辨證法,認識不到量變會引起質變,把帶一指揮軍隊的方法推廣到全軍,把百人作戰的方式刻板地推向數十萬的大軍,是宋太宗對軍隊最大的破壞。他或許能夠遊刃有餘地帶一百人、五百人,但帶幾萬人絕不是他能夠勝任的,現在他留下的軍制最大的麻煩就在這裡。制度嚴重退化,人才出現斷層,哪怕趙禎不是剛愎自用的人,能聽得進建議,這支軍隊也要經過數十年的血戰,把失去的補回來,才能浴火重生。歷史上趙禎沒有這樣的決心,他的臣僚也沒有這樣的決心,最終把這些問題一直留到了最後。

徐平讓雙方停止對戰,把賈逵叫了過來,在案几上用茶杯擺出他剛纔的陣勢,道:“軍陣作戰,無非是圓陣、方陣、雁陣等幾種,其實都在這左、中、右三軍之中。向左右兩翼張開,便爲雁戰,左右兩軍攏住,便是圓陣,前後分明,便是方陣。人云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誠不欺我!而要讓這軍陣運轉自如,則左軍和右軍必有人掌管,策應中軍。左、右虞侯之設,正是爲了實現這一點。現在禁軍只設一個統兵官,虞侯有名無實,這軍陣便就失去了靈魂,成爲一具死屍了。”

桑懌看徐平在案上擺弄着幾個茶碗,沉吟道:“節帥說得有理,不過這是朝廷方略——”

徐平擺了擺手:“先不要管那些,軍隊就是爲了打仗的,只要能打勝仗,一切好說!實際上兩軍對陣哪裡有那麼多花哨,無非是保住自己的人,殺死敵方的人。對戰起來,就是突擊、防守和移動這三個步驟,之間怎麼轉換,怎麼配合,怎麼才能做到這些配合、轉換快捷有利,纔是使用軍陣的目的。算計敵人怎麼來攻,我怎麼守,以策萬全,不在軍陣考慮的範圍之內。想讓自己沒有漏洞,那便就渾身都是漏洞!”

賈逵是第一次參與這種級別的討論,好奇地小聲問道:“節帥,那如何守、如何進攻又該怎麼考慮呢?軍陣不慮及這些,總要在其他的地方佈置。”

徐平對他點了點頭:“你這話說得不錯,當然要在其他的地方佈置。我一直講,軍中分爲廂、軍、營、都,不是簡單的層級不同,統兵官的職級不同,帶的人不同,而是各個層級要在作戰時完成不同的任務。營和都的着眼點就在這軍陣上,我們稱之爲戰鬥,依軍的司令衙門下的軍令,帶軍衝鋒陷陣,完成軍令要求的事情。而軍一級則不在帶兵,而在如何佈置上,該怎樣防守,怎樣進攻,如何去做,哪些人去做,都由他們拿主意。”

賈逵道:“莫不是軍一級出戰,便就不擺軍陣了?”

“當然不是,擺軍陣也是佈置的一種,不過就不像營、都的軍陣那樣簡單了。大的原則雖然一樣,卻要依地理、天氣、面對的敵人等隨機應變,這纔是軍一級統兵官要做的事情。——西北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賈逵,你多立些軍功,早些坐到這個位置上來。”

賈逵不由笑了起來,叉手向徐平行禮謝過。

徐平對桑懌道:“秀才,軍中的編伍我大致有些眉目了,說出來你參詳參詳,閒時多想一想,我們再議。營和都,軍官都設四人,指揮使一人,副指揮使一人,左虞侯一人,右虞侯一人。正、副指揮使依我們原先所定的軍制,左虞侯統後軍,右虞侯統前軍,戰時與指揮使一起統兵列陣作戰。我以營爲例,部下五都分別編號,右虞侯統一、二都,左虞侯統三、四都,指揮使自統第五都爲中軍。注意,他們不管是戰時還是日常,都是分爲前後軍的,各自職掌也不同。右虞侯隸正任指揮之下,左虞侯隸副指揮使之下,在軍陣之中則只聽正任統兵官號令。如果兩軍對戰之時,指揮使戰歿,則右虞侯權任正任指揮使,右虞侯戰歿,第一都都頭接任右虞侯。副指揮使戰歿,則左虞侯接任其職,依次類推,左右兩軍次序不可混亂。營、都作戰,重在職責分明,各自用命,所以要分清左右次序!臨陣之時,主將戰歿,要由本次序的軍官接其職任,不可按官職高低來。”

不許接任次序混亂換一句話來說,就是戰時正任統兵官永遠帶中軍粘住右軍,右虞侯實際上是先鋒。而副統兵官則與左軍在一起,策後接應。另外一個原因,是兩位統兵官職責有分工,關係再是親密,也難免對對方的業務不熟悉,防止出現混亂。

作爲戰術層級,營和都一級沒有司令衙門,沒有參贊軍事的僚佐,與再上一級的作戰層級是有根本不同的。他們的組織體系要求簡單、直接、有效,條件不許可設置太複雜的體系。正副統兵官分前後隊,前軍統兵官陣亡了,總不能跑到後邊把副任叫到前邊來。

桑懌聽着徐平的話,慢慢點頭,把這些記下來。至於其中包含的意思,到底有那些優點哪些缺點,則要回去之後慢慢恩索,大家再作討論。這思索的過程,就是對面對的問題更進一步理解的過程。與徐平共事多年,桑懌已經習慣了這種做事方式。

至於前、中、後軍各自帶的人數,當然不會機械地按照徐平說的那樣分,而是要按實際的戰鬥情況分配,那只是一個大致原則。

把軍事行動分爲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層次,理清了各自面對的任務,軍制大的框架就定了下來。在這個原基礎上,再去細化,以保障完成任務爲核心,進行軍隊組織,設置各級機構。從實踐中把客觀規律總結出來,用規律指導戰爭實踐,使一切都有章可循。

營和都一級主要任務是從事簡單的戰術行動,任務簡單,他們的組織結構定下來,上面的層級也就大致有了輪廓。其實各級總的指導原則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因爲任務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要求,把這些要求回進去就可以了。

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層級並不只是簡單地依照人數劃分,涉及到各級將校的任務分工、指揮權限等等具體的內容,實際中還是要靈活變化。

第122章 甩鍋第208章 老花鏡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9章 準備抓人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5章 擺攤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07章 離別第219章 星空(上)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38章 軍法第40章 冬雨第44章 增兵第50章 防秋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34章 救星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89章 搶佔要地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6章 煤球爐第27章 衝突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39章 黃師宓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83章 炸城門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63章 工場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53章 查稅第52章 酒鬼亭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0章 新的生意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74章 春光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59章 分歧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1章 探花郎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14章 盛宴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8章 雪第145章 三不朽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89章 唐龍鎮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75章 火海第63章 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