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虛開中路

李璋起身應諾。

徐平讓李璋坐下,道:“隴右雖然蕃部衆多,互有恩怨,但大家一定要牢記一點,我們的敵人是党項,一切都要圍繞着這一點來。凡是跟党項無關的蕃部,能不能打就不打,哪怕要朝廷封官賜爵,茶絹賞賜,也是可以的。願意跟們一起打党項的,更加要着意籠絡他們,不必寄望於他們吸引多少賞項軍隊,只要不給我們添麻煩就可以了。党項一亡,這一帶想怎麼經略都可以,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惹事生非,別生事端!”

衆人一起應諾,表示不敢違抗帥府方略。

徐平又道:“或明或暗依附党項的,最大的是兩個蕃部,一個是邈川亞然部族的一聲金龍,再一個就是禹藏花麻部族。邈川處河湟腹地,現在我們想打也打不到,那麼我們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到禹藏花麻的身上來。帥府得到消息,因爲私鹽的財路被斷,禹藏花麻有意乘秋大舉,正在聯絡各蕃部。只是現在還沒有消息他們立文法,顯然決心未定。”

“日後我們在這一帶作戰的原則,不打情況不明的仗,不打無準備的仗,不打無把握的仗,不打擊潰戰,更加不打消耗戰。禹藏花麻此次異動是一個好機會,如果他能真地帶着對朝廷不忠的部族主動來犯,我們爭取在三川河谷,全殲來犯之敵。如果能在此戰中殲滅他們,則蘭州、會州以南的蕃部就一掃而空,直抵馬銜山下,隔山窺視蘭州。”

聽到這裡,種世衡吸了一口涼氣:“節帥的意思,是要一戰畢其功?”

“是啊,想是這樣想,但能不能做到,就看我們的努力了。我們到秦州半年沒有什麼動作,蕃情不明慎重是一方面,示敵以弱引蛇出洞是另一方面。我們的功夫做足了,現在就看效果如何了。現在渭北蕃部只是互相聯絡,還沒有立文法,顯然就是禹藏花麻決心未定,我們要給他加一把力。”

桑懌道:“節帥的意思,是禹藏花麻不想犯邊,也要使他犯邊?”

徐平點頭:“不錯!他既然起了這個心,我們不利用就太過可惜了。諸蕃散處數千百里的山野之間,互不統屬,而且大多都有世仇,數百年間相互攻殺不止。如果我們去一一討平,則曠日持久,而且叛復不常,朝廷徒耗精力。他們能夠自己組織起來,送到我們預設的陣地來,則一戰而滅,省了多少功夫!禹藏花麻這次,我們一定要讓他今秋犯邊,而且讓他帶來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把蘭州、會州南部的蕃部全都帶來,一戰解決問題!”

桑懌看看種世衡和王凱,問道:“不知節帥要用什麼辦法讓禹藏花麻來?”

“無非兩個辦法,一曰誘,二曰逼,又管齊下,由不得他不來。所謂逼,就是讓禹藏花麻看到,如果他在西使城等下去,則手中的財貨會越來越少,地盤越來越小,還將會直面朝廷兵鋒。發售細鹽,斷了青白鹽的銷路,便就是逼的方法之一種。”

說到這裡,徐平站起身來,指着背後的大地圖道:“蕃羌重財貨,我們斷了青白鹽的銷路,必然會使他們生出反叛之心。青唐羌和上丁族是熟戶,而且跟党項無關,所以我讓三司鋪子收買他們的鹽,着意籠絡,爲朝廷蕃籬。西北這一路上的蕃部則不同,他們的鹽是來自党項,凡是販鹽的無一不跟党項有關。對於已經背叛了朝廷的部族,撫綏之策就不適用了,當行掩殺,夷其族帳!你們看,這裡就是甘谷,距伏羌寨不足百里。甘谷之所以稱爲甘谷,是因爲那裡的水甘甜可口,可以飲用。要知道,渭北的河水多苦鹹而澀,喝不下口,強行喝到肚裡,也會生病。有這樣一道河水,甘谷就是難得的寶地,而又正當西使城來秦州的要道上。如果我們在這裡築一座城,則進可兵鋒直指西使城,守則扼住了禹藏部來秦州的道路,可謂要害。禹藏花麻還能夠睡得着覺嗎?”

種世衡道:“節帥不是要引禹藏花麻出來嗎?築城而守他反而不敢來了吧?”

“兵者詭道也,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我們要在那裡築城,是要逼禹藏花麻,做出築城的樣子,而不真地築成,則是要誘他前來。所以我們對他的策略,是既逼又誘,且逼且誘。候到九月,我們選一支兵馬,到甘谷一帶築城,但不敢用什麼辦法,一定不能真地把城築起來,還不能讓禹藏花麻生疑。這是關鍵的一步,各司要詳細規度,不能出現意外!”

王凱應諾,他管的是司令衙門,參贊軍事,制度作戰計劃。

徐平又道:“除了在甘谷築城誘逼禹藏花麻,還有幾點引誘他。蕃羌重財貨,這些日子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到秦州城裡賣馬換錢的人特別多。爲了什麼呢?因爲他們想買三司鋪子的貨物。羌人眼裡三司鋪子寶物山積,禹藏花麻難道就不動心嗎?但現在三司鋪子在秦州城裡,這是多年大城,而蕃羌又不善攻城,再是眼饞他也不敢來啊。過些日子,讓三司鋪子在伏羌寨那裡開一間分鋪,當作釣禹藏花麻的餌。你們猜,他會不會咬鉤啊?”

衆人一起笑了起來:“蕃人愛財,明知道有毒,只怕還是要來咬這一口!”

徐平也笑,如果真能夠把禹藏花麻引誘來,鋪子裡的那些貨物全都被搶了他都心甘情願。分佈在山谷間到處遊牧的蕃羌部族實在讓人頭疼,不是能不能打得過的問題,則是如果要去一一討平,光在路上就要花掉幾年的時間。徐平哪裡有這個時間?以最快的辦法消滅敵對地區的有生力量,造成力量真空,而後快速填補進去纔是最理想的。

“爲了足以讓禹藏花麻下定決心,我們下的餌再重一些。自到秦州,歸明神武軍駐清水縣一帶,宣威軍則駐秦州城以西,我們守住了北路和西路,惟有中間西北一路沒有大軍防守,門戶洞開。本來這樣安排,是因爲西北一帶都是生蕃,初來蕃情不熟,暫時空在那裡。按原來的想法,熟悉了蕃情就要把那裡填補起來,現在有了禹藏花麻這件事,就不這樣做了。以整訓部伍和配合並帳爲村爲名,各部駐紮原地不動,讓進築甘谷城的在表面上成爲一支孤軍,讓我們撒出去的餌更香一點。”

因爲戰役組織能力薄弱,宋軍基本不會採取這種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策略。不然把敵軍引來了,很可能的是各部一片混亂,不但不能聚殲敵人,自己反倒很可能潰敗。很多時候軍事計策不是能不能想出來,而是能不能做到,軍隊的整體素質上來了,則怎麼打都順。反過來,軍隊的軍事素質低下,任你智計百出,也只能淪爲笑話。徐平到秦州一定要改軍制,全力進行軍隊整訓就是這個用意。沒有軍隊的能力相配合,什麼戰略、戰術都是虛的,再是算無遺策,也有可能失街亭。

正是因爲宋軍一般不採用這種戰術,徐平纔要用來對付禹藏花麻。在周邊蕃羌的印象中,宋軍的戰術刻板,他們即使能夠想到進犯被聚殲的風險,也不相信宋軍能夠做到。越是出其不意,越是能哆收到好的效果,人總是被自己的印象所左右。

徐平對李璋道:“最後,機宜司要選派得力人手混到西北一路去,除了蒐集敵情,還要極力攛掇禹藏花麻周圍部族的人南下進犯。不要拘泥於以前的做法,這次來的部族越多越好。我們這半年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以三都川的地形,哪怕是在最開闊的谷口,兩軍對陣最多也只能容下雙方各萬把人擺開陣勢,人再多也沒有用處。讓有意跟朝廷作對的部族全都聚到一起來,人數再多,我們的軍隊也完全吃得下!”

李璋起身叉手應諾。

西北山川破碎,除了河谷很難找出大片的平地,哪怕就是在河谷裡,大隊人馬也擺不開陣勢,戰鬥的規模受到限制。其實這種地形最利於禁軍擅長的小規模戰鬥,沒有了強力部族的組織指揮,蕃部很難對禁軍形成威脅。

蕃羌部族到底是部落軍隊,即使勉強湊到一起作戰,也沒有組織,更加不會考慮選擇合適戰場、投入多少軍隊的問題。上一次曹瑋的三都谷口之戰,李立遵到底帶了多少人沒有確數,只怕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曹瑋共帶了七八千人,一戰就把宗哥聯軍衝潰,追殺了數十里路,斬首數千級。到底逃了多少人,就沒有人知道了。

禹藏花麻的號召力遠不如李立遵,不管他能夠帶多少人來,組織上必然混亂,桑懌一軍就足以正面擊敗他們。最開闊的谷口也只能部置一支宣威軍,高大全的歸明神武參與不進去,他們應該有其他的任務,徐平要的是把來的人全都留下來。

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7章 衝突第51章 大案第94章 萬事俱備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318章 解甲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37章 閒散日子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26章 峰迴路轉第4章 許願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67章 情報第231章 購物券第105章 先生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88章 紙醉金迷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88章 分岐第332章 建節第36章 釀酒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56章 官督民辦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19章 審問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6章 手段第67章 選擇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94章 萬事俱備第35章 食物和酒第57章 千里西來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8章 草市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21章 細腰城第72章 夜襲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28章 唐大姐第95章 西瓜種子第297章 大政第69章 失意者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38章 軍法第11章 潑皮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50章 修兵書第62章 劉員外第172章 夜戰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79章 黑吃黑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7章 小隱君第55章 合作社第1章 回到從前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4章 許願第97章 流年第161章 開課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76章 增兵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57章 清場第34章 磨鍊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17章 銀行(上)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235章 天機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01章 七源州第310章 死局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28章 換相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71章 北巡第156章 銅版第76章 臨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