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路佈防

帥府裡,徐平看着面前的一衆主要軍事官員和種世衡、石延年兩位文官,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最怕茫然沒有頭緒。我們到秦州來做什麼,怎麼做,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而要想把事情理出個頭緒來,首先要搞清楚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困難。自党項昊賊叛宋,這半年多來,秦鳳路一直按兵不動,而其他三路,特別是鄜延路,對周邊不歸附朝廷的蕃部多有殺掠,立功不少。最近幾個月,朝廷和陝西路對我們多有不滿,認爲即使要以夷制夷,對周邊蕃部示以恩信,也應當讓他們側擊党項,配合其他幾路。這樣的事情怎麼能做?我們初來,周圍蕃情不熟,特別渭河以北跟党項接培的地方,生蕃衆多,朝廷詔令難以通達,冒然去驚擾他們,無異於打草驚蛇。現在不一樣了,利用這半年時間,我們基本摸清了周圍蕃部的情況,大致掌握了他們的動向。看看就到秋後,蕃羌秋後馬肥無事,入境寇略是常事。防秋是北方邊地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秦鳳路怎麼防,大家各抒己見!”

說完,在案後落座,讓來的衆官員也坐了下來。

秋後不但是蕃胡南下的季節,同樣也是中原向北出擊的季節。現在陝西沿邊四路,以鄜延路最積極,他們面對的橫山地區全是党項羌,形勢比西邊複雜。當然党項羌不一定就會附元昊,忠心爲朝廷效力的也有不少。如府州的折家,自立國以來便是半藩鎮,世守府州,雖然與黨項同族,卻是抗擊党項最堅決的地方力量。

範雍到延州,便就鼓勵屬下各將積極對周邊蕃部掩殺,小戰不斷。範雍對立功的將士也不吝賞賜,因爲軍功升官的將校極多。本來徐平想把狄青從鄜延路調到自己這裡來,就是因爲那裡看起來立軍功容易,升官快速,狄青委婉地拒絕了。

一次勝仗,因爲軍功將校官升三階、四階是常事,多的超遷七、八階的也有。和平時期磨勘五年才遷一階,二三十年的官路一戰就走完了,軍功對武將的誘惑極大。

落座之後,徐平對王凱道:“秦鳳路,特別是秦州的防秋部署,你先大致說一下。”

王凱起身叉手應諾,走到大幅地圖前,道:“秦鳳路防秋,關鍵在秦州。隴州周邊雖然也有蕃落,但都勢力弱小,我們今天不談,事後再講。”

“秦州防秋主要是在三個方向。北邊防党項。如果党項陷鎮戎軍,則要麼沿穀道趨渭州,威脅關中;要麼沿好水川穀道,入瓦亭川穀道犯秦州。鎮戎軍正當敵鋒,一旦出了意外則南邊的籠竿城當渭州道路,西南的靜邊寨當秦州道路。帥府已經移文渭州,讓他們加意防備這兩個地方。另移文德順軍駐泊都監劉兼濟、權靜邊寨主劉滬,讓他們從九月以後每五日向秦州報一次敵情。北方防秋,要害在德順軍,我們依他們的邊情再動。”

山地作戰,河谷具有特別的戰略價值,而且西北比西南更加重要。在山川破碎的西北地區,河谷幾乎是僅有的寬平道路,大軍行軍必須沿着穀道行進。党項雖然並不靠水道運糧,但因爲農業和人口都集中在山谷地區,他們搶掠也主要是沿着河谷進行。

控制川穀是軍事地理學一再強調的山區作戰的核心,重要性還要高過隘口,所以在川穀的關鍵地方建堡寨,是最重要的防禦手段。秦鳳路和涇源路的堡寨,基本是沿着川穀建造,一是控制糧食和人口,二是把守關鍵的道路。秦州北方把守川穀道路的堡寨最重要的有三座,一是德順軍即籠竿城,二是靜邊寨,三是連結秦州和渭州道路的水洛城。

水洛城不在朝廷掌控之下,是生蕃活動的地域,沒有辦法控制。渭州大門籠竿城的主將劉兼濟是鄜延路和環慶路的主將劉平的弟弟,把守秦州北大門靜邊寨的主將則是劉渙的弟弟劉滬,都是因爲恩蔭入仕。劉滬出身將門,跟劉渙一樣恩蔭入仕,本官是右侍禁、渭州瓦亭寨監押,所以任靜邊寨主帶一個權字。瓦亭寨就是古蕭關,不過因爲現在有了鎮戎軍,那裡已經不是最前線,所以有將略的劉滬被派到了靜邊寨。

徐平示意王凱先停一下,道:“上個月劉滬移文帥府,說水洛城附近蕃部廝鐸那有意納質歸附,此事若成,可以在那裡築大城。水洛城控制了周邊蕃部,則秦州到渭州的道路就暢通無阻,如果有事,兩州可以互爲奧援。高大全,歸明神武軍要做好準備,一旦劉滬到水洛一帶築城,你們要前出支援,到時不可誤了軍機!”

高大全起身叉手應諾。他的軍隊駐地在清水縣,離着水洛城一帶最近。

咐咐完,王凱接着講其他方向:“秦州防秋另一路是西北方向,依帥府所知,這是今年最可能出事的一路。蘭、會兩州蕃部大族禹藏花麻受党項引誘,娶昊賊之女,現在是昊賊爪牙。先前幾年他們靠着向隴右賣党項的青白鹽獲利不少,三司鋪子現在低價賣細鹽,斷了他們的財路,必然心懷不滿。秦州西部堡寨多沿着渭河修建,河以北多是生蕃。如果禹藏花麻進犯,則必然沿着者谷、達谷、甘谷的三都川河道而來,竄犯伏羌寨。這一路上都是生蕃,朝廷政令不通,比其他幾路難辦。依節帥方略,當是機宜司密切關注這一路上的蕃情,以靜制動。如果禹藏花麻來犯,則力求全殲其於三都川河道,一舉平定河北!這一路是秦州今年防秋的關鍵所在,具體方略事後再細談,現在只講大概。”

“最後一路是西面,古渭州地方。那裡多是熟戶,朝廷築的寨堡不少,與西北一路比起來危險不大。如果出事,則可能是兩個方向。一是那裡鹽池不少,都在青唐羌和上丁族掌控之下,我們賣細鹽,他們也受到影響。不過這兩族的首領都找過帥府,三司鋪子已經答應收買他們的鹽,應當不會因此背叛。再一個禹藏花麻可能不直接犯秦州,而是從西使城走鹹河谷道,犯古謂一帶,而後沿渭河谷道東來,進犯秦州。這一路上有寧遠、洛門和永寧諸多堡寨,路雖然能走,但多是朝廷屬下的熟戶,並派有軍隊把守。屬藏花麻如果從此方向來,則正當宣威軍駐守的地方,想來他不會如此心大。”

徐平道:“禹藏花麻只要長的不是豬腦子,就不會從西路來,不然正撞在鐵板上。西路主要是密切關注各蕃部,特別是有鹽池的蕃部,雖然收了他們的鹽,也未必不會有人心懷不滿,乘機鬧事。防秋軍事佈防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西北一路,在三都川河谷。另外青雞川連接三都川和瓦亭川穀道,也要防蕃賊不走三都川,而是從那裡轉入瓦亭川。青雞川的藥家族新近納質歸附,甚是恭順,想來危險不大。不過,打仗嗎,一定要操之在我,不能心存僥倖。所以青雞川一帶的蕃部,機宜司要派得力人員,到那裡收集情報,密切注意那裡的蕃情,一有異動,立即上報帥府。”

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55章 接風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25章 誰得罪誰?上架感言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91章 軒然大波第213章 預算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0章 治術(一)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56章 國柄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204章 換相(下)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5章 和尚契嵩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31章 攻略(三)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47章 法外之地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95章 遷隆峒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58章 桃花運第214章 僵局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23章 秋意第83章 有放有收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34章 磨鍊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47章 帶毒的餌第42章 酒名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8章 種士衡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35章 申峒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73章 童大官人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6章 慶祝第78章 入甕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00章 鑄錢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83章 地形沙盤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29章 新場務第9章 科舉冤家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2章 空調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96章 移風易俗第8章 讀書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8章 春忙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章 再臨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