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德政

納質院的大門緩緩打開,譚虎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來,帶着隨從緊緊圍住徐平。裡面蕃羌納質而來的人,有的已經關了幾十年,沒人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來。徐平倒沒有那麼擔心,這裡一直有吏人管理,對這裡動心思,他當然是已經查探明白了。

前院裡有人打水,有人散步,大門一開,都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好奇地看着進來的人。納質院裡是個小社會,多少年不與外面交流,看着什麼都新奇。

徐平與種世衡一起進了納質院,看着面前的人。這些人衣飾不一,有的完全是漢人衣冠,而有一些還是蕃羌服飾。衣服有的新,大多都早已破敗不堪。

吩咐主管的吏人去把人全部集中前院裡,徐平便靜靜地站在那裡。

正在大家都不說話的時候,一個正在提水的十六七歲少年突然把手裡的水桶放下,走上前來,向徐平施了一禮道:“小民廝鐸氈,來自啞兒峽上丁家,不知官人什麼身份?”

見到有人上前,譚虎就一陣緊張,手已經握住了刀柄,聽了這少年的話,就要上前喝斥。徐平輕輕咳嗽了一聲,向譚虎使了個眼色。

譚虎心領神會,語氣緩和下來,對少年說道:“這是新來主管秦鳳路的經略相公,這一路不管蕃漢,不論軍民,都在相公管下。”

少年歪着頭想了一想,又問道:“官與以前管這裡的曹太尉一樣大嗎?”

譚虎看了看徐平,轉頭對少年道:“都一般是朝廷派到秦鳳路的帥臣,曹太尉管的事情經略相公司都管——曹太尉不管的事情,經略相公也會管的!”

聽了這話,周圍一陣議論紛紛,關在這裡的質子不由猜測徐平的身份。曹太尉不管是指曹瑋,還是剛剛離開的曹琮,在這些蕃羌心中都有極高的聲望,代表着大宋朝廷。特別是真宗時帥秦州的曹瑋,三都谷一戰懾報諸蕃,對周圍蕃落恩威並施,在蕃人心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徐平的權限還要高過曹瑋,不由讓這些人感到好奇。

徐平比曹瑋和曹琮的官銜多帶了經略安撫使,軍政民政自由處置的權限更大一些。當然這是次要的,各種帥臣的正規權限相差不大,名義上還只是限於處理常規事務,遇到大事需要上奏朝廷裁決。帥臣權力真正的不同,是在便宜處分之權,這纔是要害所在。帥臣出守,常規都會有便宜行事的權力,這在任命的敕書中只是“許便宜行事”五個字,但卻是帥臣處置邊事的真正權限所在。朝廷會有明令,帥臣便宜行事的權限包括哪些,人人不同,而且經常針對某些事情而設,事畢明令收回。帥臣權力再大,都是臨時的。正是通過收發自如地便宜行事之權,朝廷牢牢控制着邊路帥臣,不使晚唐五代的藩鎮亂命之事重演。

趙禎派徐平到秦州,一是確實懷了藉此平定西北的希望,再一個也要藉機讓徐平建功立業,在朝廷中建立威望,爲以後入朝執政鋪平道路。所以徐平的便宜行事之權,是諸路帥臣之冠,除非發起大規模的戰爭,都可以先斬後奏。帥臣都帶天子劍,但這天子劍斬的下屬武將的級別是不同的,徐平是路級都鈐轄以下,凡違軍令皆可未奏先斬。

譚虎不好說徐平的官職在秦瑋之上,便委婉地說管的事情更多。

那少年不由有些彷徨,口中喃喃道:“難道秦州又要亂了嗎?突然間派了這等大官來這裡。原先秦太尉應允我等,三五年族裡恭順,便就放回去,這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了。”

徐平見這少年性子直率,並不惹人生厭,對他笑着道:“怎麼,秦州不好,想回家嗎?”

少年撓了撓頭道:“秦州自然是比我們族裡好,諸般好物應有盡有。但天天關在納質院裡,等閒不能出去,總是讓人悶得慌。若是能夠時常回族看一看,那就好了!”

“這有何難?就是你們不便回族裡,也可以讓族裡的人來看你們。”

聽了徐平的話,少年不由笑道:“相公莫不是在消遣我們?一入納質院,就等閒不能離開,有在這裡關了幾十年的呢!秦太尉允我三五年離開,不知道多少羨慕!”

種世衡沉聲道:“經略相公何等身份,如何會說閒話?從今以後,你們不必關在納質院裡,出去跟秦州百姓一樣過日子,只要對朝廷恭順,便跟常人一般!”

此時得了主管的公吏咐咐,納質院的人都紛紛聚到前院來,聽見種世衡的話,一下子便就像炸了鍋一樣。爲什麼要納質?就是讓納質的部族投鼠忌器,如果有異動的話,先把質子的頭砍了祭旗。可以自由活動,如果跑了怎麼辦?朝廷真能這樣做?

納質子是上古時代傳下來的風俗,特別家國一體的春秋戰國時代,非常盛行。當家與國的聯繫不再那麼緊密,這種行爲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宋朝要求屬下部族納質,一是蕃羌部族主要是以家族爲單位,再一個是爲了跟周邊強力政權爭奪勢力範圍。党項等強勢政權會要求附屬的蕃落納質,宋朝的行爲很大的原因是爲了應對他們。對於朝廷來說,主要還是靠制度等方法統治屬下蕃部,納質的作用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管理就很粗糙。這些質子既然作用不大,在秦州官員的心裡便也就沒什麼地位,一關了之。

並不依靠這些質子統治屬下蕃部,那又何必關着白白浪費糧食?這種沒有好處的事情徐平不想做。有党項在一邊虎視眈眈,放又不能放,那當然就要讓他們自食其力了。

質子本來有兩個作用,一是讓納質的部族投鼠忌器,再一個是利用質子干涉他們的內部事務。讓下屬部族有所顧忌的作用不大,他們未必會怎麼在意這些關在這裡的人,秦州也不依靠這種手段,那作用就應當在干涉蕃落內部事務上了。而關在納質院裡,從此不聞不問,便就失去了這作用。徐平要對外開拓,當然要把這些質子利用起來。

見人已到齊,徐平讓納質院的人整了秩序,朗聲道:“自秦州已西,直到西域,本是漢唐故地,中原天子轄下。晚唐中原動亂,不幸陷入吐蕃,從此不聞中原禮儀,部下之民習蕃俗,說蕃語,至於今日。事已如此,朝廷要安定西蕃,不得已要求熟戶納質,把你們關在這裡。關你們是不得已,朝廷不想如此,不願如此。真宗皇帝時,天子聽聞有在納質院關了數十年不得出的,心中甚是憐憫,大多已經放還。但西鄙未寧,蕃落叛服不常,歷年下來,還是關了這麼多人。如今本官奉朝廷之命出守秦州,不想因爲部族的關係,你們在納質院裡坐困終生,欲要放你們出去。蕃落不寧,納質之制不可廢,所以不能把你們放還本族,還是要在秦州安歇。從明日起,本州種通判暫時提舉納質院事務,在秦州城外劃出一片地來,讓你們居住。你們在那裡或耕種,或放牧,一如你們在本族一樣過活。朝廷會派官員專門管理,只要你們安心過活,不惹事生非,便就一切無事。秦州會定出法則,對於居住其中的質子各有獎懲,如果做得好,主管官員保舉,則不吝獎賞。”

蕃民重財,一聽到個賞字,就有人的心眼睛亮了起來,高聲問道:“不知相公說的獎賞是什麼?會給錢嗎?還是放還本族?”

徐平臉上露出笑容,看着院子裡黑壓壓的人羣,沉聲道:“錢算什麼?只要平時幹活賣力,聽話恭順,賞錢隨時發放!本官說的獎,可跟錢無關,那是平時應得的。如果真有人做得好,衆人推服,主管官員保舉,則賜姓名,封官爵,按時支俸祿,都可以!”

徐平話音落下,一時鴉雀無聲。

夷人無姓,不管是什麼身份,只是有名而已。比如唃廝囉,實際上是漢語“佛子”的意思,他是吐蕃贊普之後,用來作爲自己的名字。如宗哥前首領李立遵,聽着像漢人的名字,實際是蕃語的音譯,遵是“僧人”的意思。

秦州周圍的很多部族,從族名上看是有漢姓的,甚至有可能就是胡化的漢人,比如大馬和小馬族,上丁和下丁族,大石和小石族,安家族等等。本着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的原則,一樣視之爲夷狄,這姓用來作族名可以,作人名不行。給蕃落夷人賜姓,是朝廷的賞賜之一,只有立下功勞,奏過朝廷才行。

有漢姓,朝廷封官,對秦州周圍的蕃落是極大的榮耀,一旦得到,不但在本族會有極大的聲望,就是在周圍部族也高人一頭。爲了得到這種榮耀,有的蕃落頭人不惜舉族納地歸附,有的跟着朝廷對外討伐以搏軍功。徐平對質子做出這種承諾,誘惑大得難以想象。

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56章 破城第146章 印錢吧第25章 官身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36章 組織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8章 徐昌定親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3章 賜姓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74章 砲戰第167章 獵犬第21章 矛盾第8章 交接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59章 民間亂相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15章 開戰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72章 農事第8章 雪第227章 超市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9章 遊園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4章 談判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1章 人選第35章 災民第42章 旬估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2章 秀秀(上)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69章 對峙第232章 狼煙第302章 青冢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74章 無妄之災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7章 應對第16章 仁義者何?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316章 大火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52章 渡河第11章 酒精燈第94章 春狩防秋第40章 炸山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3章 蔡襄之錯第55章 官衙送別第38章 軍法第59章 分歧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4章 治術(五)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47章 應對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8章 月夜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57章 清場第181章 錢明逸第21章 同年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