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賜名

本地釀白酒的作坊還沒有開起來,酒仍然是水酒,但對這些質子來說,依然是興奮不已。蕃人本就好酒,又在納質院裡關了多年,輕易得不到酒水,現在酒入口,便就如同喝到了仙液瓊漿一般,不由大喊大叫。

徐平讓種世衡派了人出去,四處巡視,凡是飲酒失態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站立聽從教誨,第三次杖五下。示之以恩的同時,處處要讓這些人守規矩,不能順着他們。要不然養成了習慣,驕縱慣了,那個時候再講規矩反而徒惹怨恨。

曹瑋守秦州,曾經上書朝廷說過治理蕃羌的策略:“蕃戎之情,不可專行恩惠。宜先加掩殺,使之畏懼,然後招撫,則悠久之利也。爾者秦州蕃部,本因張佶力取之地,使無粒食,以致侵擾。今或量給曠地,俾之耕作,實綏懷之策也。”

張佶大中祥符年間代李浚知秦州,當時正值党項趙德明作亂,張佶到秦州之後到處設立堡寨,凡不服朝廷所管的一律征討,殺戳極重。又在古渭寨附近設立採木場,周圍蕃落主動避讓,張佶也沒有進行任何補償安撫。秦州蕃羌對這個煞星極是憎恨,糾結起來搶掠作亂,又被張佶主動出擊,打得大敗虧輸。就連朝中提出的厚結宗哥部族首領李立遵,以牽制党項的政策,也被張佶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秦州的蕃部,多是張佶用武力征討來的,周圍蕃民對他恨是恨得要死,但也怕到了骨子裡。景祐年間,他的兒子張宗象以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靠着父親的餘威,依然能讓周圍蕃部服服帖帖。秦鳳路設立,正是從張宗象管勾五州一府的駐泊兵馬開始的。

曹瑋知秦州的時候,實際上殺戳也不少,但與張佶比起來,到底是恩威並重,真立了功勞,他不吝賞賜。而且對於蕃族首領,能夠結以恩義,讓他們爲朝廷出死力。有張佶這個殺星在前面比着,曹瑋就成了大善人,蕃羌之民到現在依然對他念念不忘。

之所以要恩威並重,目的不是要周圍的蕃羌害怕,雙方實力相差太遠,他們怕與不怕朝廷並不在乎。施以恩惠同時臨之以威的目的,是讓蕃落明白朝廷的恩惠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他們天然應該得到的,得到了好處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爲朝廷效力。單純靠施恩養不來自己人,人心不知足,越是隻給好處越是容易養出仇家。

曹瑋的政策被朝廷接受,不過真宗皇帝心軟,還是讓曹瑋不要過多殺戳,以招撫爲主。

從把這些人從納質院放出來,徐平給他們好處的同時,時時不忘立規矩,不守規矩的嚴加處罰,也是同樣的道理。這裡與西南川峽不同,朝廷對這些蕃落的要求,不僅僅是不鬧事,不給朝廷添麻煩,還要替朝廷出力,與正規軍一起,與黨項作戰。

一場飲宴結束,已經日薄西山。由於有人彈壓,倒也沒有出現爛醉之後爭鬥打鬧之類的醜事,大家都還清醒。歡慶就是歡慶,不是放縱,守住度不越界是對他們的要求。

讓種世衡把人集中起來,徐平到人前朗聲道:“從今日起,你們領了新衣,便就要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不能再跟從前一樣。只要在這裡做得好,心念朝廷,就是朝廷的人,這一片蕃落之地,終究是要交到你們的手裡。循教化,知禮儀,你們就跟從前不同了,用蕃名多有不便。酒宴結束,重新編伍,各自按定好的編伍到安排好的房子去住。爲了方便,給你們新起漢名,以後凡在軍中,一律不得再用蕃名。各自來自哪個族賬,來自哪裡,也不需要再提起。安心在這裡做事,學習,以後會有無窮好處。”

話音未落,就有人驚呼出聲,被周圍彈壓的吏人嚴厲喝斥住了。

無功不受祿,賜漢名按說是朝廷的賞賜之一,怎麼得來得這麼容易,讓這些人覺得不真實。質子對秦州和蕃落來說都是無用之人,以前被輕視慣了,甚至還因爲消耗糧食被秦州看押的官吏苛待。徐平一來,待遇突然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徐平知道這些人因爲什麼而吃驚,高聲道:“你們不用喧譁,這次賜的只是名,並不是姓,只是爲了軍中叫着方便,也讓你們熟悉中原風俗。要想真正賜姓,還是要在這裡好好做事,立了功勞,稟過朝廷纔可以。——本次賜名,以天干甲次和《千字文》編排,《千字文》自‘寒來暑往’起,‘捕獲叛亡’止。‘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讓你們知道務農嫁穡是天下之本。‘誅斬賊盜,捕獲叛亡’,讓你們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好了,新起的名字在我身邊的大箱裡,你們依次上前,每人抽取一張字條,上面寫的就是你們的新名字!”

說完,徐平示意種世衡,開始整理隊伍。

現在的編隊,是按照自願的原則,互相結合到一起的。這些人在納質院裡,當然也有朋友有敵人,關係好的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軍中管理當然不允許這樣做,以後會鬧出無窮事端,而且也不利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前面幾天爲了安定人心,讓他們自願結合是權宜之策,現在情況熟悉了,需要打亂重新編組。不這樣做,管理會很困難。

秦州和帥府的官吏大多都不通蕃語,使用蕃名對他們多有不便,賜漢名方便他們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讓這些人暫時跟原來的部族割裂開來,專心學習新的禮儀和風俗習慣。河西和河湟的蕃落跟一般的蕃胡不同,這裡是漢唐故地,一千年來就是漢人的地方,只是最近一百多年陷入吐蕃,才說蕃語,習蕃俗。對於這些蕃羌來說,對於漢族文化不但不排斥,還心中嚮往,樂於接受。也正是因爲如此,朝廷允許他們用漢姓漢名纔是一種賞賜,等閒得不到。給他們改名,是一種籠絡。

其實不只是這些普通部族,就是蕃族的大首領,如李立遵、溫逋奇和唃廝囉等人,也以得到朝廷封賞爲榮。三都谷一戰,直接誘因就是李立遵要求朝廷封他爲贊普,沒有得到同意,憤而興兵。朝廷有意擡高唃廝囉的地位,壓低李立遵,更是起了催化劑的作用。作爲贊普之後,唃廝囉按照唐朝的習慣,一向稱中原皇帝爲“天子阿舅”。

質子們已經慢慢開始適應徐平的要求,當下按照主管官吏的吩咐,排起隊伍,依次走上前來,從徐平身邊的大箱子裡抽取紙條。

作爲一種儀式,徐平身爲本地的最高軍政長官,讓拿了紙條的人到自己面前展開,親自給他們念取到的名,以示鄭重。如此做,意味着這名是徐平代表朝廷所賜,將伴隨他們一生。不過對徐平來說,念一兩千人的名,可能會持續一兩個時辰,是項重體力活。

編伍、賜名,從此之後這些人就將成爲秦州屬下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的使命不是打仗搏殺,而是學習朝廷法度,漢家禮儀,中原風俗,作爲種子,撒播到周圍蕃落裡去。

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79章 宣傳戰第318章 解甲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32章 柳八娘第253章 收網第61章 轉機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47章 法外之地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38章 青苗貸第44章 細鹽第16章 難處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97章 伎藝人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97章 伎藝人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章 回到從前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10章 狄青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94章 立場第186章 有錢人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61章 官吏鬥法第25章 追捕逃亡第7章 我做好人第53章 甘谷歸附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36章 釀酒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1章 德政第298章 試用期第60章 陽光明媚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38章 軍法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43章 重逢第35章 活字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88章 分岐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6章 慶祝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1章 回莊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81章 祭奠第124章 死城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章 進城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24章 煩心事第13章 糉子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76章 稅改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4章 炒花生第72章 夜襲